这个东南亚的华人曾经多恨中国,后来就有多爱,甚至还想请回皇上
我不太喜欢辜鸿铭。
因为他实在是太博学多才了,但是又太过别扭了。
辜鸿铭是谁?
我敢说很多人都不认识他,这个晚清民国人在世界都出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年西方人曾经对他评价道: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是不能不看辜鸿铭啊。
在西方这么多的国家中,辜鸿铭在德国的名头更响。
实在想象不到,不苟言笑严肃的德国人居然成了遥远东方的辜鸿铭的粉丝,这实在太奇怪也太诡异了。
因为某种程度上,辜鸿铭可是一个公认的“国渣”,不仅仅是人渣,而是国渣,他把一夫多妻制度视作天理,更是把“缠足”、“三寸金莲”当成了国粹。
那么辜鸿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人说他“爱国”呢?
人们对他真的褒贬不一,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是有一样是肯定的,他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狂儒”。
是个“大怪物”。
一、辜鸿铭小时候没读过汉字儿
我并没有耸人听闻,因为辜鸿铭的一个称号就是被叫做“文学怪物”,一生获得了整整十三个博士学位。
十三个博士,个个真材实料,所以当所有人都把脑子后面的辫子剪掉的时候,他自己却坚持留着辫子,别人却对辜鸿铭无可奈何。
就是因为这个家伙有真才实学。辜鸿铭于1857年7月出生在南洋英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今槟城)的一个华侨之家。
怎么说呢?辜鸿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是个纯正的中国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不仅会说一口闽南话,而且还能说流利的英语和马来语。
但是辜鸿铭的母亲却是一名西方人,金发碧眼,据说能说非常流利的葡萄牙语和英语,这种家庭即使是在今天都不多见。
所以,辜鸿铭和他的哥哥辜鸿德全部都是一副混血儿的模样,他们有着微微泛黄的黑头发,甚至还有一双泛着蓝光的黑眼睛以及不同于其他黄种人的白皙皮肤。
从辜鸿铭的幼年开始,这个家庭就是充满着各种语言,其中经常用的就是闽南语和英语。
少年的辜鸿铭根本就没有一点点的民族认同感,或者说,他可能都没有把自己视为一个中华苗裔,那时候对他的思维方式以及整个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一个外国人。
这个外国人就是他的义父,东南亚尼蒙橡胶园的园主,这个人是一个英国人,名字叫做布朗。
当时辜鸿铭的父亲就在这个布朗先生的橡胶园中当了总管,布朗夫妇发现辜紫云为人正派,工作也勤恳踏实,所以深得他们的信任。
在辜鸿铭10岁的时候,布朗夫妇直接把这个橡胶园委托给了辜紫云看官,而且在辜紫云同意之下,布朗夫妇把年幼的辜鸿铭带到了苏格兰。
布朗夫妇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子。
等到达了苏格兰王国的首都爱丁堡之后,布朗先生马上开始安排辜鸿铭的学业,而且还对他说:“我打算让你在德国学科学,然后再送你回英国学习文、史、哲学以及社会学……”
从这时候开始,辜鸿铭开始学习正统的西洋教育,就在1870年的时候,年仅14岁的辜鸿铭就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
回到英国之后,在爱丁堡大学,辜鸿铭还坚持学习希腊语、拉丁文等。
1877年二十岁那年,他通过拉丁语和希腊两门古语,以及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众多科目的学习和考试,摘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的桂冠。
后来,辜鸿铭又到著名学府牛津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还前往了意大利、奥地利以及德国等地去游学。
取得德国柏林一所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一说硕士)后,辜鸿铭又转赴法国的巴黎。数年间穿梭般求学于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的大学。
辜鸿铭真的是天才一般的人物,而且辜鸿铭凭借着自己的天资以及勤奋,这时候已经掌握了十几门外语,甚至还获得了包括文、理、工、哲等多种学科的十几项文凭。
这真的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笔走龙蛇的青年学者,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学术造诣让很多普通的中国留学生都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
辜鸿铭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开始学一门新的语言,这门语言叫做中国话,也就是国语。
二、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辜鸿铭
这个时候的辜鸿铭已经是一名学贯中西、意气风发的青年,但是这时候辜鸿铭的亲生父母已经去世了,辜鸿铭准备结束自己十几年的留学生涯,返回东方。
布朗先生这名友好善良的英国绅士也支持他返回东方,并且还告诉辜鸿铭,表示带他来欧洲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培养一种清晰看到世界的视野。
如果学有所成的话,还希望辜鸿铭能够得出正确的人生结论,指引着自己以及其他人走向真正正确的道路。
背负着这个信念,辜鸿铭回到了槟榔屿。
他心中其实一直有个漂移不定的念头,已经困扰了他很多年,那就是自己这个人究竟是谁?
中国人?英国人?东南亚人?
不清楚不明了,自己的血统是中外混合,自己接受的文化全部都是西方的科学知识,虽然父亲曾经告诉他要“做个中国人”,但是自己连中国人常用的白话都不会说,只会一点闽南语。
自己十岁离开父母后,连闽南语都不怎么用了。
至于那些四书五经,自己更是没有仔细研读过,相比外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自己没什么吸引力。
这个困惑一直没有解开。
不久之后,辜鸿铭被英国的殖民政府派往新加坡任职,在新加坡任职的时候,辜鸿铭和当地的华裔完全不同,西装革履、满嘴都是英文,有时候还夹杂着德文和希腊文。
整个一副西洋绅士的派头,这副“洋博士”的面貌让他十分出彩,他也很享受西洋知识和经历带给他的地位和名誉。
似乎辜鸿铭注定要和中华文化产生交集,命里要和这个五千年历史的土地产生一辈子割舍不了的交集。
辜鸿铭在新加坡遇到了一名大学者,他的名字叫马建忠,他对辜鸿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
马建忠是清末的著名外交家,更是一位爱国的仁人志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马建忠忧虑国家前程,于是开始研究西学,更是一名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说一则轶事吧,现在我们看到的韩国国旗,其实就是中国的马建忠设计的。
是的,韩国的太极旗就是中国人设计的,这又是另一个漫长的故事了,我们暂且不表。
马建忠在某一天因为公务来到了新加坡,辜鸿铭知道了以后,慕名前往马建忠下榻的海滨宾馆摆放请教。
两个人一见面之后,两个人就开始畅谈,虽然两个人的年纪差了十几岁,但是却一见如故,这两人大谈三日,依旧感觉不满足。
辜鸿铭本来以为西学有中国文化达不到的精妙之处,这是因为辜鸿铭对深奥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在这次交谈之后,辜鸿铭的心中燃烧起来了一团火焰。
他想去学习那诸子百家先贤的经文,学习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那根“筋骨”,触摸几千年来这根从未断绝的“文脉”。
他又燃起了心中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与此同时还有一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炽热。
后来,辜鸿铭无不怀念地说道:“那次与马建忠先生在新加坡的会面,是我整个人生中最特别的经历,是马建忠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辜鸿铭把目光看向北方,看向自己从未去过的祖国。
三、辜鸿铭的灵魂回到中国了
辜鸿铭辞职了,他抱着七分激动、三分怀疑的态度到达了香港,这时候香港已经被英国统治了40多年了,辜鸿铭到了这里之后,他干了些什么呢?
他找到了很多西方汉学的译著,为什么没有看汉字的原版典籍呢?原因很简单,辜鸿铭对中国字儿还不熟悉。
但是他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辜鸿铭开始拼命汲取相关的知识,虔心研究《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不知疲倦地从中汲取养料,来弥补自身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营养失衡。
辜鸿铭看着这片土地上的人走过的路,看着这些圣贤曾经写过的经史子集,他感到了巨大的震撼。
是一种,我的灵魂和血脉都是来自这里的震撼。
他成了一个过于激动的真正的中国人,辜鸿铭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付出在维持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风貌上。
哪怕被别人说老怪物,好骂人,顽固守旧,尖酸刻薄,与封建残余沆瀣一气……
辜鸿铭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辜鸿铭比人们的刻板印象可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老头儿。
辜鸿铭把玩世不恭和嬉笑怒骂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一抹悲凉的底色也镌刻在了他的身上。
辜鸿铭来到了北京,终于成为了一名他自认为的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卫道士。
那时候清廷已经退位,正是民国时代,在民国时期,曾有三条辫子最出名,其中一条是张勋的,另一条是王国维的,最后一条就是辜鸿铭的
张勋复辟,把溥仪请回来的事情我们都听说过了,张勋在脑后留着一条辫子就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国学大师王国维留着辫子是为了曾经文化的象征。
那么辜鸿铭留着辫子,有人说他就是在故意搞笑,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写文章说,辜鸿铭脑袋顶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连他的车夫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和主人正好一对。
辜鸿铭在北大教书的时候,被称为北京大学最古怪的人。
他留着辫子是喜欢清朝吗?
有可能,因为张勋复辟的时候,辜鸿铭非常高兴,认为这才是所谓的“正统”。
但是奇怪的是,他从来不说什么忠于朝廷的愚忠之语,当学生们嘲笑他的辫子的时候,辜鸿铭只是平静地怼了回去:“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他真爱大清。
当称帝的袁世凯去世的时候,有的人非常伤心,但是辜鸿铭却请了戏班子,足足唱了三天。
或者说,他爱的是中国人的气韵。
辜鸿铭捍卫中国传统,甚至捍卫缠足留辫子这种习俗,就是因为他倔强地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
主要的原因并非中国传统有多好,好到外国没办法和中国比。
而是在西方长大的他看来,西方跟东方一样烂,却在根本不存在的道德高地指责东方人野蛮落后。
清朝虽然缠足,但是你们欧洲还束腰啊。
大清的王公贵族虽然有小妾,但是好歹有名分,相比起来,那些欧洲贵族们却很多都有情人,始乱终弃的事情屡见不鲜。
大清残民以逞;但是英国却也在南非建集中营、在爱尔兰制造大饥荒,沙皇屠刀下的普通民众、普鲁士人也用铁蹄践踏了德意志的普通人。
可能清朝确实已经腐朽不堪,但是外国的那些皇上,那些英国女皇、法国国王、德意志皇帝、沙皇等人也不高尚啊。
世风日下,辜鸿铭不得不投入到了东方的怀抱,因为西方甚至比这大清还不堪!
如果真的有吃人的地方,那西方更加厉害!
四、辜鸿铭究竟是什么人
1920年,英国大文豪毛姆采访老迈的辜鸿铭。
辜鸿铭看着这么多年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不遗憾地说道:“可是你,你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
他大声说道:“你们,你们自认为胜我们一筹,理由在哪儿?是你们艺术上还是文学上比我们高明吗?”
“难道是我们的思想家不及你们的深刻么? 我们的文明不及你们的精致,不及你们的复杂,不及你们的典雅么?”辜鸿铭愤怒地说道:“当你们还在住山洞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一个有教养的民族了。”
辜鸿铭:“我们这个国家曾经做过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实验,我们试图用智慧、而不是武力来统治这个国家。”
“你们这些白种人为什么可以轻视我们黄种人呢?要不要我来告诉你?”辜鸿铭愤怒地说道,“因为,你们发明了机关枪,这就是你们的优势,你们可以把我们打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辜鸿铭最后一句话虽然不能让所有人认同,但是确实喊出了真正的仇恨和愤怒:“在这个国家里,有四万万最讲实际、最勤劳的人民,你是不是不知道?你难道以为我们要很久才能学会?”
“当我们也造出精良的枪支的时候,向你们一样开火的时候,你们就再也没有优势了,你们恐怕也将受到机关枪的审判。”
辜鸿铭无比热爱中国过去的文化,倒不如说是他怀念那个“坏得没那么透”的文明,他喜欢中国文化,以致于都矫枉过正了,似乎没有比这种更加悲惨、更滑稽的事情了。
他不停地骂人。
1924年,辜鸿铭在日本东京大学礼堂演讲,听他的演讲非常昂贵,他甚至说出了:“实际上连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该说今天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没人想到这个中国人为了讨好日本,居然这么没底线!
但是他转头继续说道:“日本人是唐代的中国人,那时中国的精神,今天在日本延续着,在中国却已失传了……”
讲到这里,他忍不住骂了一句“败类”,这句话,他骂的是全体中国人。
辜鸿铭谁都骂,自己爱的清朝也骂,因为他心中的清朝是个完美的幻想,真实的清朝却污秽不堪,慈溪老太后过生日的时候,他写对联骂慈禧太后:“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胡适作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用英语念诗,他说:“英国下等人的发音”。
著名民族企业家张謇被他骂成“犬马状元”,甚至辜鸿铭还要把严复和林纾“以谢天下”。
在他看来,中国人全都是个渣渣。
洋人他也骂,法国来的公爵夫人,他怼她没文化,倒着看外文报纸。
甚至连日本的伊藤博文来探望他的时候,他也张嘴就骂,出言讥讽,让伊藤博文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把骂人当成了一种艺术,唾沫星子不能白费,他还要收费骂人,门票两元,概不还价。
当时京城里最红的角儿你们猜猜是谁?
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但是即便是梅兰芳,唱一堂戏也只要一元两角,听辜鸿铭的演讲比这还贵,但仍然座无虚席。
但是也只是骂人而已了。
人是需要改变的,他没有看到中国当时正处在变革的前夜。
那些批判他的学生中才是真正改变中国的力量,一昧在过去的历史中寻找温床是不可取的,他骂人也好,他夸人也好,但是终究不是历史的主角。
真正的主角们,正在为了中国而奋战。
辜鸿铭呢?只因为看得太多了,反而真成了观众了,选择了历史上最让自己喜欢的“戏剧”,做一个孤独的看客,还不时发表评论。
当时那些真正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战斗的人们才是真正能够创造中国未来的人。
辜鸿铭被人说成“愚不可及”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但是他用一己之力想要阻挡西学东渐,愚不可及,没多少人懂得他激流不退的勇气。
他心中知道世界之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但是还是坚持着他自己的自信,即便是知道自己早晚都会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成为一个特别倔强的笑话。
怎么看待辜鸿铭呢?
不好说,他是一个怪老头,但是却像是看透了百年时光一样,坚持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坚持。
历史上有他真的很精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