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选手们的老父亲,也是《说唱新世代》的把关者
“新的旅程当火车开到B站,只要给我真的东西其他我不稀罕”
总决赛上,热狗在导师、选手共同演绎的《New Generation》中高声唱出了这句歌词。没错,今年中文说唱在新的轨道上开始了另一段飞驰旅行。
懒惰夺冠,SUBS、沙一汀分列亚军、季军,这样的结果想来让许多观众始料未及,在节目开播前,哪怕你常听中文说唱恐怕都不曾听过这三人,正如节目的名字,素人选手们在这个节目大放异彩。
自节目开播以来,《说唱新世代》在口碑方面一直领先于另外两档同期说唱综艺。新颖的赛制和诸多素人选手的亮眼表现给观众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越来越多的音乐在B站上收获百万级的观看量。
那么,是谁推动了这些音乐的产出?想要细究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和一个团体,那就是节目音乐总监Kenn Wu和他的氧气音乐团队。
★谁是Kenn Wu?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对Kenn Wu不甚了解,其作为一位在社交平台上甚少露面的音乐人,包子之前也出于好奇去翻看了一下他的微博,两条20年的,一条19年的,两年时间里一共只发了三条微博。
虽然在听众中名声不显,但在音乐制作上Kenn Wu和他的团队早已用专业征服了诸多音乐人。张学友、成龙、王⼒宏、Lindsey Stirling、JamesHorner、刘柏辛和易烊千玺等艺人都曾与Kenn Wu有过合作。
易烊千玺在今年发布的《My Boo》就是他的手笔,除了制作、编曲等工作外,在词作方面他也给了易烊千玺颇多建议,如“Not a rapper I'm a singer with a flow”一句可谓是整首歌中的Punchline。
刘柏辛在歌手舞台上圈粉无数的《Manta》也与他密不可分,Kenn Wu与刘柏辛的初识源于经纪人的介绍。彼时的Kenn Wu在听完刘柏辛的作品后颇为欣赏,表示自己可以给刘柏辛的作品带来新的色彩,刘柏辛却觉得彼此风格天差地别,回去大哭一场想要拒绝这次合作。
但随着两人沟通的深入,以及刘柏辛去往美国的面谈,刘柏辛对Kenn Wu的认识更为深刻,两人在音乐上的认知也逐步合拍。
在专辑制作中Kenn Wu提出个人建议的同时,也不会过度干涉刘柏辛的创作思路,让她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天赋,而Kenn Wu则帮助刘柏辛在固有的航线之外,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最终专辑《2029》的出炉,这不仅让刘柏辛拥有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也将她从一直以来的负面情绪中挽救。
★节目背后的支撑者
Kenn Wu带领的氧气音乐团队由世界各地的专业音乐人士组成,团队成员包括Mel&Mus,Jochem Van der saag,FemkeWeidema,Richard Furch,Gilde Flores, Randy Merrill,BobHorn,Jason Nitti,Iris Judotter,Tre-ace等。
从北京到伦敦,亚特兰大,再到洛杉矶,纳什维尔,纽约和阿姆斯特丹,这些获得格莱美奖的制作人以及音乐领域拥有多年经验的音乐人,组成了氧气的无国界音乐团队。
其中执行制作人耿楚,来自中国的Vocal制作人。于知名Acplla组合节奏部落担任音乐总监,擅长综合指导与培训以及和声设计。参与过《我为歌狂》、《梦想的声音》等多档音乐节目。
录音总监刘韧,录音/混音工程师,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专业博士研究生,参与过众多优质音乐及影视作品的制作。录音风格及音乐、音响审美得到诸多艺人、制作人及作曲家的认可。
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与Justin Bieber、Chris Brown、Rihanna、Nick Minaj等艺人有过合作。如此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能助选手做出百万甚至千万浏览量的作品自然不足为奇。
★缘从何起?
Kenn Wu与新世代这次的合作称得上是机缘巧合,当时恰逢疫情发生,Kenn Wu在其他国家滞留了半个月,此时B站找上门来希望能在《说唱新世代》中有所合作,但Kenn Wu此前并未做过综艺节目便婉拒了。
B站方面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再次上门邀请。在经过慎重思考后,Kenn Wu同意加入,为此Kenn Wu还错过老朋友刘柏辛的EP制作。
说来有趣,在Kenn Wu接受B站的邀请后,节目组却担心起了Kenn Wu没有节目经验,怕产出的音乐质量达不到预期。但结果大家也知道,《We We》、《懒狗代》等诸多歌曲已是许多听众耳机里的循环播放。在这档节目的音乐制作中,Kenn Wu和他的团队将每首歌按单曲的制作流程制作。
从选⼿沟通、定制化制作编曲、录制DEMO、演出录制、剪辑/修音到混音、母带,每一个环节Kenn Wu和他的团队都会认真推敲,也正是这份态度让这档节目的音乐有了野火燎原般的生命力。除了音乐之外,Kenn Wu这位音乐总监也常常“不务正业”,⿊胶唱⽚的概念、音乐时光穿梭机的赛制都是出自他手。
说起有趣,在一天与B站、88rising老板的见面中,Kenn Wu随手拿起一个样式为黑胶唱片的杯垫说了句“你觉得这像什么,这或许可以作为节目中的货币”,自此让选手们又爱又恨的黑胶唱片“货币”正式出炉。
★新世代中的“老”与“新”
出于八卦之心,我在和Kenn Wu聊完节目的音乐制作后,又问了两个问题。“你最喜欢的导师是哪一位”、“你最喜欢的选手是哪一位”。本以为Kenn Wu会更偏爱国际化的Rich Brian,Kenn Wu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我的意料,他最喜欢的导师竟是大家眼里的略显“老派”热狗。
Kenn Wu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热狗是一位台上台下一个样的rapper,他的HipHop不仅是在音乐中,更是在生活中。
而在选手中Kenn Wu犯了难,可能是被太多选手称为“老父亲”,对于每一位都难以割舍。Kenn只表示这批年轻人都是有潜力、有能力的,用他的话来说“不要小看中国的年轻人”。
如Subs这般用一首《画》勾勒故事和美好愿景的rapper,让Kenn Wu看到了将精神寄入音乐,用音乐改变世界的希望。
事实证明Kenn Wu的眼光确实不错,在新世代中Subs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算是自己的新世代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老与新的碰撞不止停留在选手与导师之间,音乐风格上也同样如此。Kenn Wu本想将节目中的音乐打造成中文说唱2.0,然而因为和节目组的理念有所冲突,最终反而大体上偏向于新流行。
这也成为了Kenn Wu颇为遗憾的一点。
★不完美的《说唱新世代》
在一片赞扬声之下的《说唱新世代》真的是完美的吗?诚然,无论从口碑还是赛制上,新世代的赞誉声和合理性都要超过同期的节目,然而在音乐上恐怕还有尚需精进之处。
如节目赛制中的极限创作就让Kenn Wu大为苦恼,从节目效果来看这样固然可以增添节目中的紧张感,以起到制造矛盾吸引观众的效果。但对于音乐质量来说,必然会有一定的下滑。
5天之内录制和制作40首歌的高负荷工作,让Kenn Wu和他的音乐团队无法深究音乐中的细节,只能勉强达到Kenn Wu心中的及格水平。
另一方面,Kenn Wu的黑胶唱片、时光穿梭机想要传达的“音乐传承”,也未在节目中完整展现,只是让观众们看了个热闹罢了。
在前几期节目中,有时更会出现一整个上半集都是选手生活,真人秀占比过大,音乐内容被压缩,这是让Kenn Wu难以接受的。他认为如果真的想要表现真人秀的一面,大可以放出选手们在音乐创作中的思考与成长,而非聊天或各类活动。
节目组对于音乐的尊重也是浮于表面,节目中所有提到音乐团队的画面都被莫名剪去,在后期很多环节中甚至不让音乐团队参与其中。哪怕是88rising想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些建议,都被节目组回绝。
更为可惜的是,在音乐及精神上的放弃并未换来收视率。根据数据显示,从节目开播开始,每期的累计播放量总体上是呈现出不断走低的趋势。
在最后的总决赛上,Kenn邀请几位唱旋律的rapper回来唱开场主题曲,从阿达娃和step.jad依加的开场,到孙瑄阳、万赛文、石玺彤接力。整首歌的氛围铺陈而上,乐队加入的时机恰到好处,既没有压过人声的风头,又丰富了整首作品的层次感。
每位音乐人的顺序应该也是精心调整过的,无论是选手们还是导师,在《New Generation》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区分度,各自将声线的特点展露在听众耳中,人虽多,呈现出来的作品却不杂乱,各具特色却又浑然天成。
《芸芸众生》更是找来了新加坡好友Terence Teo共同制作,之前Kenn有和姜云升提议让他早点唱,但姜云升想要放到节目后期,最后总决赛差点唱不了。好在最后还是放出来了,事实也证明,姜云升与弦乐队的碰撞确实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
但节目组方面却拖了后腿,为了与舞台相匹配,现场乐队的排列混乱不堪,以至于引发了部分乐手的不满情绪。在节目播出后,更没有给到乐队老师们任何镜头,在这里Kenn和他的团队特意强调,非常感谢各位乐队老师为总决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吉他手:毕赫宸/许晓冬
贝斯手:努而德柯/ Andy Peterson
鼓手:郝稷伦/ Arthur Kam
PGM:Boomfisher@TNK
以及北京纽约两家最棒的录音支持:
北京 Tweak Tone Labs
纽约 Sterling Sound Studios
相较于节目组,反而是自称“吃瓜群众”的李宇春在节目中提了一些专业性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Kenn发现李宇春早已超出所谓的“吃瓜群众”定位,对音乐和市场有着成熟的了解与认知。
比起浮于表面的好口碑,Kenn Wu更要想要能在节目中展现出中文说唱独到的一面。我们或许没有帮派生活,没有美国黑人被歧视的遭遇,但依然可以用说唱音乐的形式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Kenn Wu对于这次B站之旅后悔吗?Kenn Wu笑了一声,答道“不后悔,在疫情发生的2020能够一帮人聚在一起玩音乐,为这个文化出一份力已是一件幸运的事”。
但如果有下一次参与节目录制,Kenn Wu还是希望能找个符合自己调性的节目组。Kenn Wu与节目组之间的分歧并不是矛盾,而是彼此在音乐专业性上的差异,音乐和综艺的平衡点究竟在哪?我们不得而知。
一档完全专注于音乐,能够让音乐人和制作人们充分展现,而非像卡拉OK歌唱比赛的节目,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找寻的。如果有,那大概将成为如Kenn Wu一般音乐人们的乌托邦,也将是听众们耳机中循环播放歌曲的产出地。
只希望如氧气音乐这样有态度、有音乐价值观、有爱的团队,能够用音乐感染更多人,也早日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乌托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