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海边山”红色旅游线路之①——革命抗战精神之旅
体
验
红
色
文
化
防城港“海边山”红色旅游线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及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防城港市“海边山”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充分展示防城港市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遴选推出六条防城港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1.革命抗战精神之旅
芒箕涡阻击战遗址——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纪念碑——竹山战役遗址——东兴陈公馆——东兴侨批馆
2.爱国主义情怀之旅
白龙炮台——京族博物馆——大清国一号界碑——刘永福故居
3.中越友谊长存之旅
海上胡志明小道——中越人民友谊公园——中越勘界纪念1369界碑
4.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之旅
红沙核电站——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江山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京岛省级风景名胜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5.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旅
东兴交东村——簕山古渔村——上思那勤排柳村——上思布透温泉
6. 红色边关之旅
东兴北仑河口景区——东兴国门景区(大清国五号界碑、1369界碑)——峒中口岸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革命抗战之旅,领略先辈洒热血的抗战精神!
革命抗战精神之旅:芒箕涡阻击战遗址——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纪念碑——竹山战役遗址——东兴陈公馆——东兴侨批馆
芒箕涡阻击战遗址
1
芒箕涡阻击战,打响了“三光企”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显示了当地武工队战士们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勇争胜利的英雄气概,激励了部队的斗志,为日后三光企武装起义成功树立了榜样。
红色故事:“芒箕涡”地处三光企半岛中部的中间坪村,中间坪村地处三光企半岛的中部,三面临海,1945年全村总人口不足500人。芒箕涡位于中间坪村与新兴村、白沙村三个村的海湾交汇处,海面四通八达。东接钦州龙门港,南通栏冲、红沙、企沙,西临西湾港口。1940年代,三光企半岛进入革命斗争新阶段,广大农民、渔民、盐工和学生纷纷组织起来准备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1945年2月,防城党组织根椐中共南路特委的指示,组织发动党员和进步青年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筹集武器,扩建游击小组。3月,刘镇夏、苏就芳等会同中间坪村杨立、吴春华、黄殿玉等进步青年秘密组建沿海革命游击小组,以中间坪村芒箕涡为据点,秘密活动于火烧潭、红石潭、江尾、杨梅坪、高石门等沿海一带。1944年到1949年间,中间坪村下辖11个屯,每个屯都有村民先后参加游击小组,并且倾尽家产支持组建革命游击队,其中有11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其事迹,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不忘。
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纪念碑
2
光坡镇“三光企”纪念碑,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光坡村东南面约1.5公里处纪念碑山顶。纪念碑座东南朝西北向,呈“山”顶状,碑高22.9米,占地面积15亩。正面主题“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纪念碑”,背面主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系2006年3月为纪念1947年三波、光坡、企沙(史料称“三光企”)革命武装起义胜利纪念日,由中共港口区委、区人民政府立碑纪念,并在纪念碑基座面刻写碑文。201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竹山歼灭战役遗址
3
竹山歼灭战发生在东兴镇竹山村,战役遗址位于东兴市北仑河口景区内。竹山战役歼灭了溃逃海南的最后残敌,以歼敌近千的战绩,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壮烈而绚丽的一笔。
红色故事 :1949 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年五月中旬,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指挥第二野战军之第四兵团,迅速向中南进军,解放华中、华南广大地区。驻武汉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溃败南撤。1949 年 12 月 5 日,白崇禧集团残部、国民党防城县政府要员及县警察大队等 2000 余人,准备渡海向海南岛逃命。为了阻击敌人, 中共防城县工委、防城县人民政府命令县内各地的游击队和民兵一定要拖住敌人,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
12 月 8 日早晨,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三个团的先头部队顺利通过石角和横江渡口,在上午 11 点抵达竹排江。解放军兵分三路,向竹山的敌人进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 歼灭驻西灶村敌军 400 多人,马路坳的敌人也被打得仓皇逃窜。这一仗歼灭了大部分残敌,缴获大批枪支及军用物资。竹山歼灭战胜利后,东兴军管会随同解放军进入东兴镇,国民党留守东兴镇的残留武装 300 多人全部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东兴镇和平解放。竹山之战是解放大军在钦州之战后最为猛烈的一仗,歼敌近千人,俘敌数百人。
东兴陈公馆
4
东兴陈公馆:位于东兴市区中心,是国民党著名的粤军将领陈济棠上将的旧居所,占地面积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绿化名家达3000平方米,以法式建筑楼群为主要建构。主要景观有陈济棠陈列馆、陈济棠雕像、中越友谊馆、西炮楼、北炮楼、南门、金花茶、百年古树。
红色故事:陈济棠,字伯南,1890年2月出生于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大田村。19296年成为粤军总司令,时称“南天王”。1936年,陈济棠、李宗仁以第一、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通电响应北上抗日,被蒋介石免去其职务。陈济棠后赴欧洲考察,一年后回国,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中央常务委员和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农林部长等职。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
东兴侨批馆
5
东兴侨批馆:侨批,一个在外人看似完全陌生的词语,广东潮汕、福建人俗称“番批”,指海外亲戚寄回家乡的汇款单,一般附有家书,以表问候、祝愿。
红色故事:广东潮汕、福建沿海一带、广西东兴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由于历史原因,在旧中国,大批国人跑到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华侨统称为南洋)去打工谋生,或开餐馆,做些小生意、小买卖,靠苦力挣钱。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用外,将日积月累结余下来的钱汇回家乡养家糊口,侨批,也就成了当地侨眷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当时侨乡颇为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侨批侨批,救命第一”。可见,侨批对于侨乡人是何等的重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41年,大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独霸全球的野心急剧膨胀,一边侵占中国,一边把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到12月份,南洋各地相继沦陷,来自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侨批路被战火硝烟淹没,家书无法寄,侨批被掐断。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令闽、粤、桂各地侨眷顿时陷入无依无靠、度日如年的艰苦岁月。幸亏聪明的潮汕人慧眼识珠,看中了东兴这连接国内外的交通枢纽,及时地、秘密地开通了东兴侨批路、侨批馆,即现在东兴市的建设路,再由东兴中转到闽粤各地。这源源不断的侨批如雪中炭,及时雨,使那些处于断炊断粮,缺衣少食之中的侨眷得以绝处逢生,度过难关,为拯救苍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侨眷们和全国老百姓一样,同仇敌忾,一致抗日,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已成为广大侨乡人民共同的行动,彰显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英勇卫国的铮铮铁骨,为抗日救国作出每个中国人最大的力量。一条侨批路,一条生命之路,一条希望之路,一条革命之路。
▍内容来源: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图片来源见水印
▍综合编辑:掌上防城港工作室
▍内容审核:防城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法律顾问:广西维冠律师事务所▍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