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爱吾庐”,百年来神秘低调的华人精英俱乐部——吾庐
ON Lab 在线 No. 63 感谢ONLab授权转载
最早听闻吾庐(Goh Loo Club)是在2016年,这座历史性建筑的修复,获得当年新加坡都市重建局颁发的古迹建筑保护奖。记忆犹新的是外墙上的巨幅壁画,因为专业的条件反射,我瞪着眼睛研究了半天画家笔下的建筑构件。
客纳街72号的吾庐俱乐部的巨幅壁画
吾庐俱乐部
三月中,从南安林路大厝调研归来,连日的田野测绘记录,手脚过敏瘙痒抓个不停,心里更是着急。林路大厝的修护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急切需要与林路后人沟通信息,希望能够集合各方力量,促成大厝的保护性再利用。作为史学者与建筑师,我深知,老屋重生只有一次机会!
南安后埔林路大厝
虽然知道这样的承诺需要付出大量心力,还是紧急联络张东孝先生,希望召集林路家族成员,举办一场私人研讨会,先生即刻回复支持,建议在吾庐举办,安排我与有关负责人联络。由于我的工作档期紧迫,将日期选定在3月28日下午,只有十天的时间做准备,吾庐慨然答应组织这场活动。
林路家族论坛海报
决定先去吾庐看看场地,在客纳街的尽头,见到这栋传说中的华人精英俱乐部,坐电梯到了三楼,梯门一开,室内出乎意料地雅致,白墙上挂着水墨字画,一张古董圆桌,透雕的白色旋转屏风,区隔了前厅与多功能厅,空间可以从容接待50人左右,很适合举办小型研讨会。
雅致的吾庐俱乐部
吾庐的修复获得2016年都市重建局古迹建筑保护奖
原有砖墙保留下来,多功能厅尺度很适合办小型研讨会
原来封闭的西式柱子,在修复中重现
在测试电脑设备后,Rain带我到楼上坐坐,这是利用坡屋顶下空间加建的办公部分,一排书架、两张办公桌、一组沙发、一墙绿萝,立刻被墙上镜框里的一幅字吸引,趋前一看,这是毛笔工整书写的吾庐第65届会员名单,一下子就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林谋炎”、“张泰煌”,前者是林路的十三子,后者是林路七子金桔的女婿,张东孝先生的父亲。将信息发到林路家族群,两位的子女直呼不知道父亲竟是吾庐会员!
吾庐的办公空间,美吧。。。
吾庐俱乐部第65届会员表
林谋炎是林路的十三子
张泰煌是林路七子金桔的女婿
吾庐是成立于1905年的华人精英俱乐部,相当的低调,许多会员后裔不知祖辈与这里的关联。去年七月在准备“林路家族:归途”一书时,高芳田传来一张图片,是她家收藏的“漂亮纸”,我一看笑哭了,这张精心描画着玫瑰彩蝶的纸,是她的母亲林碧霞(林路的三女)与父亲高新民,1928年11月24日在吾庐注册的结婚证书!
1928年林碧霞与高新民在吾庐俱乐部注册的结婚证书
是巧合?还是天意?90年后,林路的后人聚集在吾庐,听我讲述南安林路大厝的故事——1907年,林碧霞出生在那,她是林路55岁时盼到的第一个亲生孩子,两年后,她的弟弟林谋盛也出生在那。。。作为在新加坡承建过无数项目的建造商与建筑师,林路在南安后埔建造的大厝,不止是他毕生的梦想家园,也饱含着他对于闽南与南洋建筑文化的爱恋。
讲座从林碧霞高新民的结婚证书说起。。。
大家听的好认真
不记得自己讲了啥,大家笑的这么开心
与林路后裔、吾庐主席与会员合影
站在吾庐的讲台上滔滔不绝三小时,与大家一起穿越南洋闽南。几天后,到咖啡山寻访林路墓碑,路过吾庐创办人之一——陈延谦先生的墓地,墓柱上两行他的题字:“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过番的人啊,他乡终成了家乡,落地也就生了根,守护着一脉华族文化。
咖啡山陈延谦夫妻之墓
咖啡山林路与两位夫人之墓碑(1990年代已迁葬)
END
【编后语】
原文题为
“吾庐谈”
刊登于《联合早报》
2019年4月13日“自在言”专栏
长按二维码订阅
Press the QRcode to follow u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