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海丝”泉州扬新帆

“海丝”泉州扬新帆

文/李冀平(原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海丝办副主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央把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泉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得到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5年来,泉州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先行先试,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荣膺“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城市。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参与到泉州创建海丝先行区工作中,并见证了一个千年古港的今朝盛景。

“海丝”泉州扬新帆

“海丝”泉州 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


“泉州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是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汇交融之地,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记忆。”这是2015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泉州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上作开幕主旨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他说,“今天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他代表中国发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声。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我国最早开放的省份,对外开放和对外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港就已经是我国对外交通的港口;唐代中期,泉州港成为“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与近百个国家密切通商贸易、相互往来,成为中华海洋文明的代表城市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聚集地和交汇点,“吞吐四海云帆,鼓荡八面来风”,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空前盛况,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意大利旅行家雅各·德安科纳曾在其游记《光明之城》中描绘泉州,“街上有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到。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称这个城市为光明之城”,这里“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它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如北方的鞑靼,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曾于600多年前(1346年-1347年)访问泉州,并在他的游记《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称“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有上百条大船,至于小船可谓多得不可胜数。”他笔下的刺桐城,更是一座伟大壮观的大城,“以生产锦缎而闻名,并以城名命名叫刺桐缎。这种锦缎比行在缎和大都锦更好”……

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1225年所著《诸蕃志》,留下了上下两卷、涉及58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泉州与各国贸易往来的富贵“海丝”文化遗产。元代航海家汪大渊1349年应泉州府修编《清源续志》而撰写的《岛夷志略》,以他亲身经历记载了两度从泉州刺桐港出发途经200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记录了泉州与“海丝”沿线各国友好独立交往的历史……

泉州九日山上记载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祝福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10方石刻,成为我国与亚欧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浩瀚的文献档案、丰富的文化遗存,一一印证了泉州“开放包容,和谐共存”的历史记忆和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演讲中形容泉州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虽然以丝绸陶瓷贸易为开端,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丝绸陶瓷贸易的范畴,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文化发源地的众多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连接至亚、欧、非的海上经贸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大通道,使世界古代海洋文明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互相交流而放射异彩。泉州又是一座东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国际都市,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道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刺桐古城和平共处,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和谐友好交往。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队在泉州考察,认为泉州是一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相遇、文化交流和共处的城市,其展示的普遍价值和体现的中华海洋文明包容宽容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精神,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给今天人类社会的启迪和价值所在。

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波澜起伏,但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双向通航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未曾中断,并延续传承而惠泽今世。在宋元中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繁盛时期,泉州展示了和平友好的航海贸易、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和平友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份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友好相处的独具普遍价值的“刺桐和平精神”遗产,从泉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交流互通的自由贸易航海之路、一条和平发展繁荣之路、一条东西方文明相互包容交流对话之路,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面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历史使命,泉州更具备先行先试、重振“海上丝绸之路”风帆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海丝”泉州扬新帆

先行先试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政研室、发改、商务、外事侨办、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率先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里“一带一路”建设。

彼时,工作小组名称尚未确定,泉州各界却早早行动开来——

一个又一个讨论会接踵而至,各界专家学者热情参与。大家重点围绕“泉州该扮演什么角色”“要做哪些具体工作”、“如何有效组织工作”3个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角色定位是最大的难题。桥头堡、枢纽、主力军、排头兵……各式各样的角色名称摆上“桌面”,最终市里的目光聚焦到了“先行区”这一定位上。

2014年2月,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华文媒体万里行启动仪式上,时任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在致辞中表示,泉州将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事实证明,“先行区”最能既契合“一带一路”的合作愿景、突出伙伴关系,又能反映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以改革思维推动开放的现实发展需要。

2015年3月,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确定泉州成为重点布局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和战略支点之一,《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明确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泉州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并成立市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委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编制了泉州市建设“海丝先行区”《发展规划》,制定了《行动方案》和《政策汇编》,重点提出实施泉州港口复兴、双向投资贸易、发挥侨力携手共赢、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绿色智能制造提升、金融创新、自贸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人才培养引进和人员往来等10个方面行动计划,围绕行动计划筛选生成10大重点建设项目和200个“海丝”建设项目,着力发挥优势、以干促成,推动先行区建设取得早期收获。

2016年9月,在中共泉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时任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在谋划泉州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时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全力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和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2018年9月,泉州市委书记康涛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海丝核心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海丝先行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传承活化千年的“海丝”文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和经贸合作,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海内海外、全市上下联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核心区建设,形成助推“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合力。

几年来,泉州市在“海丝先行区”建设中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发挥港口资源、华人华侨、海丝文化、民营企业等方面优势,打造“海丝”综合交通重要门户,“海丝”经贸合作重要门户,“海丝”文化交流重要门户,“海丝”城市合作重要门户,“海丝”民心相通重要门户建设,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出经贸往来国际合作、发挥文化交流引领作用,深化沿线城市交流合作、致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和早期收获。

坐等靠从来不是泉州人的性格。一个个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项目在泉州生成和推动,一个千年古港正在焕发新颜——

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着力实施古港振兴工程,加快大型泊位建设和国际骨干航线培育,推动湄洲湾30万吨级航道三期工程等一批港口项目建设。

调整优化港区功能,加快南北两翼港区及泉州湾中心港区开发,加快“海丝”贸易港建设,扩大与“海丝”沿线港口合作,推动航运企业在泉州港增开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航线,打造对接东盟、中东和非洲的进出口国际产能合作基地。

突出“铁公海空”一体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推动兴泉铁路建设,启动中农批泉州国际物流港项目;推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增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定期航线和国际航线。

积极推动自贸区政策的复制和落地,加快泉州综合保税区、晋江陆地港、泉州购跨境电商平台、安通电子航运物流等平台建设,努力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环境。

……

这些项目的落地,这批先行先试的工作推进,助推了泉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海丝”泉州扬新帆

弘扬新丝路精神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具体规划、早期播种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连续举办两场研讨会,共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代表城市:乌鲁木齐与泉州。

2014年盛夏,“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美国等20余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一条由丝绸之路铺就的通往和平和谐世界的道路正被照亮。

2015年2月11日—14日,一场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州拉开帷幕,中国、俄罗斯、印度、泰国、新加坡、缅甸、埃及、美国、意大利、斯里兰卡……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学术机构以及媒体代表,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堂,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共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今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情感交融、利益交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刘奇葆的一席话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支持,他倡议,沿线各国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互信之路、共同建设互利合作的共赢之路、共同建设和谐共处的和平之路、共同建设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共同建设对接梦想的圆梦之路,“使这条绵延两千年、横跨亚非欧,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

在这场思想的碰撞交融中,“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心灵相通”的理念成为共识。不同国度的人们汇聚在这里,探索携手前行的崭新路径,将新丝路建设的思考推进得更为深入——

“建议促进全球智库之间、智库与政府部门、智库与企业等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国际合作网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构建平台的倡议赢得一片点赞。

“新加坡愿意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补给和维修中心”;“俄中两国应该在利益上互相合作”;“巴基斯坦资源十分丰富,巴中两国合作基础非常深厚”;“缅甸拥有漫长海岸线和绝佳深水良港,能够在新丝路建设中协助和促进国际海上运输”……更为广阔领域的合作共识正在形成。

从“打造利益共同体”到“打造命运共同体”,与会国家和地区在思想的你来我往,智慧的交流碰撞中,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蓝图,描摹得更为生动翔实。

正如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所言,“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文化、友谊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为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沿线国家共同受益。另一方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沿路各国的政治互信,巩固了各国友好往来,拓展了各方交流的新渠道和新领域。

而作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泉州在此次研讨会中精彩纷呈——

“你是泉州人吗?”、“请问泉州的海岸线有多长?”、“你知道泉州有多大吗?”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以“泉州”为题三问媒体记者,并盛赞“在泉州生活的人太幸福了”。

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沙学文在研讨会上动情地说道:“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认为,泉州作为重要起点城市,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是泉州很大的舞台。

印尼晋江同乡会常务副会长许金聪表示,家乡泉州在海丝沿线地区中非常耀眼,泉州商帮薪火相传,不停地传递泉州商人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与蒸蒸日上的泉商事业交相辉映。走遍东南亚和海丝沿线部分国家华侨聚居地的他还发现,海上丝路沿线的华商文化与民间信仰有千丝万缕的商缘、神缘和文缘。他相信,新的时代命题下,21世纪海上丝路同样传递着中国梦的新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互惠共赢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5年11月,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泉州再次迎来“市井十洲人”的繁华景象,随着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第三届“文化的力量”论坛、国际文化之都TED论坛等活动的展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柬埔寨、印尼、缅甸、泰国、越南、阿富汗、孟加拉、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13个亚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在泉州共享一场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盛会。

期间,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指出,“一带一路”跨越疆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商贸通道,又是文化之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之一,中国的瓷器、丝绸、手工艺品,包括传统节日和习俗都对丰富和促进泰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结合中泰文化交流情况,倡议加快与中国互建文化中心,建立亚洲国家间的历史档案、信息、资料共享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多地发挥民间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更多地举办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开启两国文化交流的新里程。

2017年8月,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在泉州举行,泉州再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本次研讨会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会上,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作了主旨讲话。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以及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分享经验、交流看法、凝聚共识。不少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沟通协调,推动政策、基础设施、资金、贸易和人员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

“海丝”泉州扬新帆

承办“海丝”国际艺术节 扬起文化交流之帆

“文化和艺术能够打破地域的障碍,成为城市交流最便捷、最有力的渠道。”横滨市文化观光局文化项目推进部长阿部昭一曾言。归功于泉州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绚丽的文化,2013年8月,泉州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共同当选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以此为契机,泉州将“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泉州特色文化,提出了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目标,编制了《“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实施方案》,以“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文化项目建设为核心,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其中,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和“2014年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成为当年的重头戏。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暨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2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其参与范围之广、文化元素之丰富,尽显国际风范与“海丝”特色。特别是泉州、光州、横滨26个文化交流项目,让海洋精神浸润下的三座城市携手并肩,擎起了传承弘扬东亚文化的大旗。

2014年9月26日,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泉州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积淀延续发展。2015年,凝聚着殷切期待,海丝艺术园·亚洲园开始设计建设,由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作为海丝艺术公园艺术设计创作总策划。同年11月8日,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海丝”主题艺术公园。公园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文脉,全面展现“海丝”沿线亚洲各国历史、文明、艺术、生活风俗,以公共艺术形式,演绎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公园一开园,即吸引了各界眼球,广获好评。文坛巨匠、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赞道:“保存完好的泉州古城,是历史留给泉州的财富,而海丝艺术公园,将是泉州留给历史的财富。”

同年,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

2015年11月8日,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一起拉开帷幕。短短10天,泉州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伙伴一起,叩响文化共生、民心相通的大门。国内外80多家媒体460多名记者见证盛况……昔日“梯航万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再度编织起一条合作交流、互联互通的文化丝路,催生出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文艺工作者,从跨文化交流中探寻共同的文化价值,为“构建亚洲文化共同体”的呼吁达成了《泉州共识》,迈出了“维护世界文化艺术多样性和建设共生共荣亚洲文化生态”的坚实一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热切分享此次活动的成果。

以艺术节为桥梁,亚欧文化之都城市首次相聚,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文都城市及主办机构代表在亚洲艺术节“魅力之都”活动启动仪式上,围绕“新时期国际人文交流中的文都作用”进行对话交流,欧洲委员会欧洲文化之都评判组成员乌尔里希·福斯、蒙斯2015欧洲文化之都关系媒体经理查林·科希作为欧洲文化之都主办机构代表和城市代表,就欧洲文化之都评选、建设及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分享了欧洲文化之都项目的成功经验,表达了共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而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和牵头城市,泉州发出了建立“文化之都”城市联盟的《泉州倡议》,助推文都交流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有力服务了国家文化外交大局。

……

“文都+海丝”的叠加模式,开启了增进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开启了亚欧城市文化之都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2017年,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掀起文化热潮。3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来宾济济一堂,10个核心项目与60多个市直、县(市、区)联动项目精彩绽放,奉上一场震撼心灵、全民共享、互鉴共赢的精神盛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在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上亮相的“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一条海上丝路,万千非遗瑰宝”为主题,展示了泉州、国内20多个省区市以及亚非欧8个国家的110多个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展览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传承人技艺展示、舞台表演、产品销售等形式,全面宣传展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省内各设区市以及泉州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更广视野中,“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荟萃多国音乐舞蹈,尽展异域风情;艺术发展论坛汇聚国内外艺术家诠释多元文化、增进文明互鉴。非遗展中,亚非欧8个国家、110多个非遗项目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风采。国际木偶节上,欧洲木偶戏邂逅泉港北管、晋江提线木偶配搭现代民谣,跨界融合、争奇斗妍……

如果说“海丝”与亚艺节,让泉州备受世界瞩目。那么,2016年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的惊艳亮相,则让全球聚焦泉州。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海丝先行区”……一个又一个“光环”,令彼时正在进行春晚改革的央视,将目光聚焦泉州。除夕当晚,泉州为世界奉上了一台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带着鲜明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侨台文化等元素的梨园剧、木偶剧、惠安女、拍胸舞等节目,通过央视向全球数亿观众直播,浓烈而又独特的“泉州味道”赢得了一致好评,被称为“春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非遗盛宴”,泉州又一次艳惊四座。

在一场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文化对话中,在一幅幅文明互鉴、观点激荡的多元图景里,泉州借由文化艺术这一超越国界的语言,于新时代的航程中,汲取“海丝”起点再出发的全新力量,牵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海丝”泉州扬新帆

打造“海丝”品牌博览会 搭建商贸往来新平台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桥梁。”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东西方人文与经贸纽带的新丝绸之路,在促进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方面,正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经贸合作,成为“海丝先行区”建设的主阵地。

2014年11月,泉州承办了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吸引31个国家和地区、386家知名企业在博览会上精彩亮相,在为期3天的展览展示中共有6265名境内外专业买家到场,入场观展、采购 人员达24825人次。其中,参展的“海丝”沿线国家达19个。博览会搭建了一个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交流的载体平台,畅通了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更多的商贸通道,推动双边多边贸易互惠互利、稳定发展。

不仅如此,博览会同期举行论坛等系列活动,更推动了“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政策互通。在本届博览会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圆桌会”与会人员一致赞成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发布涉及“建立常态经贸合作交流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多元文化交流”、“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联络机构”四项内容的“泉州倡议书”。

以“新丝路、新合作、新融合”为主题,“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已成为泉州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2016年4月,第二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走进石狮,集聚了来自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肯尼亚、赞比亚、马里、喀麦隆等30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欧洲品牌产品踊跃加盟,国际元素和品牌元素成为展会的突出亮点。

随着博览会平台作用的逐年凸显,愈来越多的境外国家和地区企业慕名前来参展。2017年4月,第三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如期举行,展会吸引了3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38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603个。展会期间,到现场参观采购的境内外专业客商、观众超过2.8万人次,境内外有75家媒体共刊发各类原创报道250余篇(条),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超40万人。

借助“海丝”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2018年,第四届“海丝”国际博览会催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其中,格鲁吉亚馆参展的红酒成为最受观众追捧热销的产品之一,现场接到来自各地的采购商订单,在展会后期产品就销售一空;阿富汗参展的手工地毯获得观众喜爱,在展期第三天几乎脱销;法国馆参展的各类红酒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品尝,现场订单近90万元,并与6个代理商达成合作意向;伊朗伊斯法等商会带来了独具伊斯兰风格的手工艺品,赢得了泉州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展会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参展商对展会宣传推广、观众质量和层次、买家数量、现场成交和订单量等表示满意,84%的参展商表示“第四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的参展效果良好,愿意再次参加,其中,伊朗已经连续参加两届海博会。

“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泉州,不仅双方经贸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双向投资更是前景无限。

2016年9月25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青年创新大会在泉州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企业家齐聚泉州,分享创业创新经验,对接海上丝路经贸项目。

2018年3月21日,由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与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市总商会、市贸促会、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印度贸易投资推介会”在泉州举行。泉州市纺织、服装、机械、石材等行业的16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推介会。推介会的举办增进了本土企业对印度投资环境的了解,对企业开拓南亚市场提供了帮助。

2018年6月,市里组织20家企业参加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国际贸易博览会等非洲国家举办的展销活动,通过产品展示、市场考察等活动,深化拓展非洲国家市场;组织30企业分别参加11月7日的(非洲)中国商品和装备制造展、南非中国纺织精品及鞋类展,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在搭建平台办好海丝国际博览会的同时,2014年至2018年,泉州市共组织开展191场“泉州品牌境外行” 系列展销活动。其中“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展销活动81场,参加企业1500多家,展位数1578个,现场及意向成交金额超过3.7亿美元,展会遍及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达670亿美元。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兼并收购、证券投资、联合投资,进一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备案(核准)赴“海丝”国家和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共计30个,投资总额7. 44亿美元,分别约占全市总量的19.4%和15.4%。恒安、匹克、安踏、九牧等大中型民营企业还通过自然人或境外关联企业在境外并购或设立了办事处、营销中心、生产基地。在引进来方面,截止2018年,“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累计来泉投资设立企业1602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4.76亿美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1.9%和8.7%。此外,发挥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主力军作用,积极推动合适产业围绕“一带一路”市场,紧抓国际产能合作机遇,利用东盟等“海丝”国家和地区在劳动力和税收政策方面的优势,加快推动民营企业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海丝”泉州扬新帆

探索南南合作新途径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新拓展

2015年2月,“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筹备会议暨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项目说明会在泉州召开,包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办公室、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机构驻华代表,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科技部科技创新国际联盟、中国旅游业商会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泉州、福州、厦门、漳州、郑州、连云港、营口等海陆丝绸之路城市代表,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倡导下,在泉州共同参与发起成立“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筹备事项,并一致同意发表《泉州共识》。

彼时,泉州本土企业家代表——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市工商联主席、恒安集团CEO许连捷提出设立“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的倡议,发挥泉州优势,汇聚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工商业界的力量,加强和促进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工商业界之间的经济、贸易、商务和投资的联系,构建工商企业间畅通、高效、便捷的协调机制,在贸易壁垒、商事调解、跨国投资、产能合作等方面开辟民间对话渠道,共御风险、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基于探索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城市间的联盟合作,支持国内外相关城市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国际间产能合作和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2015年9月11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在京成立,龙永图任荣誉主席。同年11月8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在泉州成立,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荣誉主席龙永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南南合作办公室驻华代表等特来泉州出席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驻华机构及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发来贺信贺电。成立大会上,还设立了“航运物流分会”和“粮农产业分会”,开启了探索南南合作新模式。

理事会成立后,已有20个国外商会组织、22个国家和地区城市代表、75个国内工商团体及360家企业参加。在政府的引导和理事会的推动下,工商理事会与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中非基金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与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中行福建分行、广发银行泉州分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四个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

作为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工商理事会一成立,旋即开展工作。许连捷主席带领恒安、匹克等理事企业和秘书处人员赴阿联酋、伊朗、奥地利等国家访问,设立工商理事会迪拜联络处,与伊朗伊斯法罕商会签署《共同推进投资贸易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参加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一带一路”包容及可持续城市展览与论坛活动。

工商理事会按照国际规则运作,将潜在的投资者、企业家联系起来,包容性发展,开放性合作,孵化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如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有实力的民企在外设立产业园区等,把“一带一路”的概念转化成实际的措施。南安市泛家居产业联盟,正沿着“一带一路”版图,展开布局全球的战略,该联盟已与澳大利亚、印尼、阿联酋、印度、埃及、约旦等国家开展泛家居海外项目对接,合力开拓海外市场;惠安建筑工程联盟在缅甸等地开展项目合作;石狮纺织服装产业联盟组织企业参加欧洲、东南亚等地国际面辅料展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它们正搭乘着“一带一路”的快车,实现互利共赢。

在越南广宁省海河市,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副会长、泉州企业家洪天祝与越南广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芒街口岸经济区海河县规划投资占地面积约3300公顷的天虹工业园区,分三期投资开发建设。目前,天虹集团在越南已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棉纺弹力纱30万吨,占越南面纱总产能18%、总产值占43%,为当地创造了20000多个就业岗位。2017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河内,在越南《人民报》上发表主题文章,肯定天虹集团在越南投资兴业的做法。

其实,天虹集团在越南投资兴业并非个例。泉州企业家陈铭坤在波兰华沙投资兴建新达中国福建商品城,为福建企业搭建起对中东欧贸易的中转站,成为外贸企业走出去直接面对外国客户,展示中国品牌的一个窗口,实现国内外贸厂家与国外批发商或零售商的直接对接。福建峰亿轻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胜泉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分工厂,与金边市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目前该公司在柬埔寨拥有35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值达3500万美元,成为福建省在柬埔寨投资规模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

泉州企业家庄立峰把利德成打造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中资现代化纺织服装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装备和仓储物流系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大环境下,利德成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为推动纺织服装产能“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产业合作及民企转型升级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工商理事会成立之初,“航运物流分会”筹备发起人、安通物流公司总经理郭东圣就表示,今后将重点发展东南亚航线。分会成立后,加快民营航运物流企业开拓“海丝”国际航线,打造“丝路海运”新品牌,使千年古港焕发出新丝路的风采。2014年,开通“海口至越南胡志明”国际航线;2016年,开通“海口至印尼巨港”国际航线;2017年3月,开通“海口至泰国外贸集装箱班轮”和“海口至黄埔内外贸同船航线”,6月12日开通“泉州-越南-泰国”外贸航线。2018年5月,借助与东盟国家逐年增长的贸易往来优势,泉州港历史上首条泰国航线正式开通。该公司依托其强大密集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通过“内外贸同船运输”的方式,吸揽国内其他港口往东南亚航运的双向货源。

致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泉州着力打造“泉州绿色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泉州出台《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将“海丝”绿色智能制造提升列入十大行动之一。新征程全面开启,通过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推动泉州制造业创新转型,建设“海丝”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引导泉州制造“走出去”,与“海丝”沿线国家更好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与技术交流合作示范城市。

2017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牵头参加的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总结城市联盟三年来工作取得的成效,部署未来五年(2018年至2022年)城市联盟全球项目,持续推进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作,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在会上做了理事会三年来工作进展情况的专项报告,受到南南合作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城市联盟全球项目的实施,为泉州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新前景。

作为城市联盟2018年全球项目之一,2018年5月23日,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组成联合代表团,赴印度、泰国、柬埔寨开展促进丝路沿线城市间贸易、投资、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果。泉州积极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国际产能使用的举措,使得越来越多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了带动出口与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成为泉州市民营企业绿色智能转型和开展产能使用的示范样板,也探索了一条南南合作的新途径。

“海丝”泉州扬新帆

让文化力量推动南北对话 共建21世纪中欧新丝路


2016年5月,主题为“一带一路:文明对话与融合”的首届中法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泉州与北京、西安以及法国的巴黎、里昂、安格鲁姆六个中法城市的市长们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对话。论坛上,德化“中国白”瓷与安溪铁观音茶等泉州元素,再度引发关注。

在这场“南北对话”的论坛上,时任泉州市长康涛现场介绍海丝起点城市泉州,与中法嘉宾共品安溪铁观音,并宣布泉州市、德化县两级政府将与论坛组委会共同发起“世界陶瓷艺术大奖”,设立“中国瓷路基金”,支持全球艺术家用德化白瓷进行创作,延续德化以及泉州与世界千百年来的丝路友谊。

论坛期间,德化陶瓷艺术展亮相北京欧美同学会址和艺术8——中法艺术之家,德化陶瓷受到各方好评,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应运而生,这也掀开了德化与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互动的崭新序幕。

众所周知,德化陶瓷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贸产品,而这一以“中国白”闻名于世的陶瓷,这一经典的称谓,源自法国人,宋元随着海上丝绸贸易,德化白瓷远销欧洲,深得法国贵族的喜爱。明代以来,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大师,开创了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德化白瓷艺术的新阶段,被法国人普拉德介绍到欧洲,使欧洲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对欧洲乃至世界瓷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5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成为全世界首个拿到该称号的城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法虽然远隔万里,但两国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使两国人民相互吸引,对彼此文化精华由衷欣赏。中法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不仅为推动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和世界文明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传承丝路精神,深化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共同谱写了中法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

2017年9月26日,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里昂召开,由泉州市政协主席陈灿辉带队,泉州与西安、广州等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代表参会交流。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一带一路”为法国提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方面的机会,希望论坛继续扩大影响力,构建欧中之间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平台。

为深化首届中法文化论坛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泉州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的作用,泉州市以“‘一带一路·共融发展’ 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新瓷路新茶路”为主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和“刺桐古韵、瓷恒茶香”茶瓷文化展览等被纳入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活动议程,在里昂新建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汇流博物馆举办,多元泉州元素闪耀里昂。法国总统马克龙参观了在里昂汇流博物馆举办的“刺桐古韵、瓷恒茶香”文化展,这一展览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的交流。茶瓷文化展办展期间,有6000多名法国里昂市民前来参观,感受了中法之间传统的文化交流与友谊。

作为本届中法文化论坛的亮点之一,在论坛启动之前,“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评审团特别选拔了18位参赛的中外艺术家前往德化进行驻地创作,他们与当地艺术家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瓷制作技艺,共同完成了一批当代陶艺的精彩作品,展示了古老的“中国白”烧制技艺和现代陶瓷艺术的完美融合。这次大赛征集全球作品245件,67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作为国礼馈赠法国里昂的德化陶瓷作品“金鸡报喜”,就由中法两国陶瓷艺术家共同设计,惊艳了里昂。

论坛期间,泉州代表团在里昂市政厅举行的“中法市长对话”活动中,双方城市的领导互相交流了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两个城市友好交流合作的想法和建议。泉州企业家参加了“经济交流:法国与中国共享创造力”和“生活艺术与美食”研讨会。在法国期间,代表团还在里昂商学院举办了“一带一路”倡议下里昂与泉州经贸交流合作机遇为主题的座谈会,共同研讨泉州与里昂经贸创新合作的新途径、新思路。安溪县还在里昂商学院成立了“中欧茶学社”“安溪茶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了由法国摄影家拍摄制作的大型画册《安溪人》的首发仪式。

论坛期间,泉州市还组织了一批企业家同期赴法参加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系列活动,里昂市经济发展署和泉州市经信委共同举办企业家经贸交流会,企业家面对面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洽谈,形成初步合作意向,促进两地企业家的经贸合作。

2018年9月22日,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在西安市举行,来自中法两国11个城市的代表围绕“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创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泉州市政府领导在市长论坛上交流了“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启动了第二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泉州师院与里昂商学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就体育管理、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与法方开展交流合作,泉州4位国家级、省级文化传承人参与“遇见大事·匠心传承”的现场工艺创作,展现泉州“海丝”文化的魅力。泉州还参与了中法青年论坛,搭起了两国青年交流的新平台,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创新增光添彩。

城市是文化的土壤,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从首届中法文化论坛“文明对话与融合”到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文化汇流与共享”、第三届“文明互鉴与创新”,泉州通过中法文化论坛这个平台,以瓷茶为媒,以文化为魂,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连,推进了中法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未来,泉州将继续以“文明对话、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巴黎、里昂等法国及欧洲城市的文明对话、经贸合作,推动互利共赢与共同繁荣发展。

“海丝”泉州扬新帆

发挥泉州优势 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泉州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在多领域开展交流活动,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人民的民心相通。

——以侨为媒,共建“海丝先行区”。“侨”是泉州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有950多万,90%的华侨华人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这些人现在多是商业翘楚,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有影响力,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乐意在新丝路建设过程中贡献他们的力量。

2014年,泉州提出打造“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以谱牒方志为核心,建立包括姓氏宗祠、宗亲社团、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侨商侨智和归侨侨眷等方面信息的海量数据库,力争实现姓氏族谱查询、寻根谒祖服务、宗亲联谊互动、社团交流往来、商贸投资引导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项目启动至今,已征集族谱5200多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清代或民国时期泉籍华人华侨有关的珍贵族谱。项目获得海内外侨胞的广泛关心和支持,平台有望于2019年年底上线试运行,2020年基本建成。

进一步挖掘侨资侨智,加快与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发展。2014年11月,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海外侨领座谈会,邀请来自菲律宾、印尼、泰国、德国、俄罗斯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老中青三代海外侨领相聚海丝起点城市泉州,围绕建设“海丝先行区”,共话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泉州“走出去”和“引进来”。

近年来,泉州密切与泉籍华侨集中地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在文化、经贸、金融、科技、教育、新闻、海洋、旅游及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举办“海外泉籍精英故乡行”、“海丝情·中国梦”港澳青年故乡行、世界泉籍优秀青年社团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依托东南亚泉籍华侨华人贸易网络和市场优势,在泉籍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推进民企、侨企项目合作;成立印尼、新加坡、日本、马达加斯加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建立海外华侨华人杰出青年联络平台,统筹做好新生代海外华裔的民心相通工作。近年来组织侨务团组赴东南亚和海外新兴侨区宣传推介“海丝先行区”建设情况,积极引导泉籍华侨华人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2014年至今,先后在澳门、金门、马六甲、迪拜举办闽南文化节,成为加强和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泉籍华人华侨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以城为媒,扩大“海丝”朋友圈。2014年6月底,泉州成功承办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发起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倡议,得到了19个阿盟城市的驻华使节和城市代表的积极响应。在泉州举办的21世纪“海丝”商务圆桌会议上,与会国家代表共同倡议设立21世纪“海丝”常态化多边商务合作机制,加强“海丝”城市之间的交流。近几年,我市与丹麦霍尔拜克市、俄罗斯阿迪格共和国迈科普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与突尼斯苏斯市、苏丹喀土穆州、菲律宾怡朗市、韩国光州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同时,还与有意向结好的波兰费罗茨瓦夫市、摩洛哥丹吉尔市、埃及亚历山大省古鲁姆克雅区、印尼唐格朗市、新西兰陶波市、澳大利亚金斯顿市、泰国孔敬市等开展友好交流。此外,县(市、区)友城拓展工作也取得新成效,晋江市与意大利库内奥省、菲律宾达沃市正式建立友城关系,鲤城与斯里兰卡科特市,南安市与巴西卡舒埃鲁市、菲律宾曼达城市、美国库比蒂诺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大大拓展了泉州“海丝”的朋友圈。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来自太平洋彼岸新西兰近20名官员、驻华使领馆人员,以及毛利族首领、文化专家、企业家、媒体组成的新西兰奥克兰代表团走进晋江,参加国际毛利经贸文化(晋江)洽谈会,为晋江中新毛利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推动了泉州与南太平洋岛国的经贸文化联系。

——以文化为媒,传播泉州新形象。2014年9月13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在马来西亚启动,旨在加强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营造氛围。在更广的范围内,泉州图文并茂地“登陆”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八大城市——马来西亚古晋、丹麦哥本哈根、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新西兰奥克兰、南非约翰内斯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先后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来自古老中国而又现代的独特风景令世界为之惊艳。近两年来,接待了来自埃及等9个非洲国家的主流媒体,印度知识界精英组成的考察团来泉访问,马达加斯加新闻代表团来泉采访,接待来自马来西亚、斯里兰卡 、孟加拉、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智库”学者的访问团,特别是在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前夕,印度瞭望杂志、印度快报、印度时报、印度亚洲服务通讯社、新德里电视台等媒体来泉考察,对泉州与印度悠久的友好交往和印度教在泉州遗存表示赞叹,对加强印度与中国在新丝路建设中走合作共赢之路表示理解。他们了解了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新风貌,也对“古刺桐和平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给予肯定。

——以历史为媒,讲好“海丝”故事。2014年10月14日,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泉州市文化代表团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与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成为我国第二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与举办主题系列活动的城市。2015年3月23日,“碧海丝路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开幕,德化陶瓷《梅花瓶》作为特殊礼品赠送给文莱王储。2016年10月19日,泉州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工发组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一带一路包容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展览与对话”大型活动,举办“城市之光”图片展,在大会上推介宣传了泉州。2017年12月16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日本长崎举办“刺桐帆影—‘海上丝绸之路’藏品展”,纪念福建省与日本长崎县缔结友好省县关系35周年,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宣传。同年12月20日,“长风破浪—中斯海上丝路历史文化”展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选取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相关藏品,以锡兰王子及后裔等历史人物为线索,讲述中斯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故事,生活在泉州的锡兰王室后裔许世吟娥女士亲临展览现场。2018年2月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主题为“海上丝绸之路:迎接中国和中东”圆桌会议,由泉州承办的《远方的故乡:10-14世纪阿拉伯侨民在中国》展览同期举行,45幅图片和14件展品展示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与文明对话。

——以体育为媒,共同推动“海丝”体育盛事。2016年、2017年、2018年,泉州连续成功举办第一、二、三届海上丝绸之路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该赛事是目前全球唯一主打“海丝”文化的骑行比赛,吸引了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国内的顶级车队前来参赛。更令人为之振奋的是,晋江市代表中国荣获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将成为中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学生的友好体育交流盛会。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又一个促进民心相通的项目活动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花结果,一条又一条纽带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心中架设起来。借由民心相通工程所凝聚的合力,一个又一个互利共赢的项目正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我们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泉州,更要牢记使命担当,积极融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在服务国家发展、全省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力量。

“海丝”泉州扬新帆

上一篇新闻

谁给了世界经济致命一击?不是中国

下一篇新闻

林丹三局战胜世青冠军晋级丨泰国大师赛首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