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石家庄|追求艺术之心至死不渝 访梅花大奖得主、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

文化石家庄|追求艺术之心至死不渝 访梅花大奖得主、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

在别人眼中,她是梨园中首屈一指、当之无愧的大师。她说:“别叫我什么大师、大家,我知道自己什么水平,我离许多前辈都还差太远。”有人说她傲气,她说:“我根本不傲气,你们想象不到我在喜欢的艺术作品面前有多谦卑。我只是反对那些对待艺术不真诚,假充内行,糊弄观众的人。”

她是裴艳玲,中国戏剧梅花奖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梅花大奖的人,被誉为河北梨园的骄傲,是我省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为人,她洒脱,有个性又真性情;对戏,她虔诚,执着,永远在探索。源于正在排练的京梆两下锅《响九霄》,4月8日,记者在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采访了裴艳玲。一个小时的畅谈中,裴先生谈及了自己对新戏的期待和对戏曲、对石家庄的深情。

文化石家庄|追求艺术之心至死不渝 访梅花大奖得主、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

戏曲传承:发扬前人 启发后人

2008年,裴艳玲主演的京剧《响九霄》上演。许多戏迷仍然记得当时的盛况,并且一直都对裴艳玲的表演念念不忘。时隔14年,75岁的她将目光再次对准了《响九霄》,不同的是,此次创新使用了京梆两下锅的艺术形式,并且由她的弟子李淑芬担任主演。那么,为何两度都是《响九霄》?

在裴艳玲的心中,《响九霄》是饱含着鼓舞人心,可以经久流传的民族精神。一代梨园领袖田际云,艺名为“响九霄”。他不仅开创了皮黄与河北梆子同台演出(即“京梆两下锅”)的形式,更改革了戏班的陋俗旧规,他还大胆追求民族复兴,勇于推动维新变法。正是为了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梨园前辈,裴艳玲唱响了《响九霄》,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对戏曲的执着,展现了其爱国精神。

其二,裴艳玲与李淑芬的师徒情也正是缘于这部戏。当年,李淑芬正是模仿了一段《响九霄》,裴艳玲才决定收她为徒。“名师传戏,以人育戏”,为弟子口传心授正是为了戏曲生生不息的传承。“当淑芬对我说,她想要排这个戏时,我决定给自己加点儿压力,因为我是真想把这部戏传授给她!”用裴艳玲自己的话说,她还是想要赌一把,为什么称之为赌?这是因为李淑芬是河北梆子坐科,而且班底也是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用河北梆子表演京剧名剧,能行吗?裴艳玲决定使用“京梆两下锅”这种艺术形式。

戏曲探索:勇于尝试 艺无止境

京梆两下锅,顾名思义,就是演出中既有京剧又有梆子。“历史上,为了吸引观众,艺人们非常聪明,大家搭班唱戏,创造出两下锅甚至三下锅等形式。”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两下锅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此次《响九霄》却是从古至今的独一份——全剧唱腔由河北梆子演员唱京剧,京剧梆子混唱“风搅雪”,两个剧种和谐地融合到一部戏中。

这种创新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既是创新,更是挑战。裴艳玲也是如此,她说:“我比所有人都更期待这部戏,因为我很怕失败。我其实特别害怕别人看了这部戏,失望地说‘裴艳玲你在干什么呀?’”于是,她曾反复思索,这种尝试是否值得。今年2月,《响九霄》建组,裴艳玲从新加坡回到石家庄后,第一件事就是约见导演和音乐设计。“我那屋两年多都没住了,大冬天,我们就在小太阳前面蹲在地上聊,聊得特别开心!”裴先生如是说。

交流,碰撞,传授,练习……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8日上午,《响九霄》全戏的前五场进行响连排。看了现场,裴艳玲很激动,她说:“到了我这个岁数,对许多问题都已经没有兴趣了,激动不起来。但是,今天我很激动。我这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凭我的经验、我的耳朵和眼睛和我的嗅觉,这个戏,我们输不了!”这是因为,在她看来,戏曲艺术需要这样既传统又大胆,不离格的,规规矩矩中求突破的作品;其次是因为“这个班底太好了”。她说:“这个剧团的人真是不简单,他们中间好几个人唱的时候,我竟然激动得想鼓掌。我就奇怪,为什么原来没发现这些演员?我真是孤陋寡闻!”

戏曲道路:坚定自信 继续前行

在采访中,裴先生坦言,她在为自己“京梆两下锅”的判断感到庆幸。这不仅是对一部剧目的肯定,更源于对于戏曲,她看到了希望。裴艳玲说:“通过这次尝试,‘戏曲艺术到底往何处去’这个题目,在我心里越来越明晰。”

对于戏曲,裴艳玲穷尽一生去追求和探索。她说:“我年轻的时候也编过戏,但是现在回头再看,当时却是模棱两可的。比方说在《钟馗》里,我还大胆地跳了霹雳舞。别笑,那是我的历史,你以为你们玩的东西我没玩过,我可比你们可会玩!”类似的尝试不少,裴艳玲也曾以此为傲,然而在艺术之路上求索至今,她说:“我活了一辈子,前些年也没白活。但是转来转去,我离着祖宗又近了一步。”她以为,中国戏曲独树一帜,戏曲人就是要去取真经。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加肯定了中国戏曲艺术不容小觑,我对这种艺术肯定的是如此强烈!”

她希望,我们能坚定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观众能看到艺术戏曲之美,戏曲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石家庄印象:深深热爱 殷殷期望

采访最后,裴先生谈到了她工作、生活多年的石家庄。“从新加坡回来有一阵儿了,我感觉这里仍然是那么亲切,我喜欢这里,我待在这里,心里就踏实,这里让我觉得老有所依。”她说。

裴艳玲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石家庄是戏曲之乡,河北是文化大省,她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的地皮很硬,角儿们都怕这座城市。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观众太懂了,文戏他评论你,武戏他也评论你,戏迷不仅喜欢京剧、梆子,还喜欢评剧、丝弦等等。”裴艳玲坦言,石家庄人之所以这么真心实意地热爱戏曲,和奚啸伯先生曾扎根在这里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因为这里曾经来过很多大角儿,培养了许多戏曲艺术人才,堪称戏曲艺术的摇篮。石家庄戏曲、河北戏曲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火种不灭,她认为,这是因为那些编外的、没名没姓的高人太多,他们都在默默传播戏曲,戏曲的传播者很多。

她说:“大概许多年轻人,不如我对石家庄了解得多。这里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有赵佗、赵子龙这些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艺术名家。”看着这座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她说,石家庄是一座风水宝地,这里发展潜力非常大,希望石家庄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好、宣传好这座城市。“我爱石家庄,爱死她了!”最后,裴先生如是说。

记者│刘迪

上一篇新闻

石家庄一中五名学生通过新加坡全额奖学金项目

下一篇新闻

石家庄最贵餐厅出炉,人均最高690元!贫穷使我眼冒金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