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螃蟹引发的大通湖“少爷”创业路
红网益阳站记者 刘慧婷 报道
“少爷”是唐敏的微信名。
从小在益阳大通湖畔长大的他,关于家乡,记忆里的画面满满都是肥美的蟹黄和那对威风凛凛的大钳子。
有着天下至味之称的螃蟹,一直是唐敏的最爱。将壳青肚白的大通湖蟹清蒸,待到足了火候,张牙舞爪的大闸蟹已成为红黄色,肥大壮硕的外壳里满是细腻鲜美的蟹膏、剔透饱满的蟹肉,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鲜”味儿!
“吃蟹何须阳澄湖!”每次大快朵颐之后,唐敏总是这样满足的感慨。大通湖地属洞庭之一隅,温度适宜、水质好,湖面大、水草疏密有致,养育出的螃蟹个个膏肥体壮。可惜,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大通湖的螃蟹这么好,为什么不推广出去呢?这是唐敏一直以来的愿望。
卖螃蟹和吃螃蟹一样 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
湖南省食安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唐敏成立于2012年3月。
创业之初,唐敏发现周围的养殖户要么是零散售卖,要么是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传统渠道消费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中间商赚了差价,养殖风险的成本都给消费者承担了去。唐敏思索着,吃大闸蟹该是一件幸福的事,不应该因为中间商的缘故而降低消费者在吃蟹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于是,他定下了创业的方向,做电商平台!
“湖小谢”就这样应运而生。
作为大通湖的第一家电商,唐敏一手建立起B2B2C(供应商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模式。自己参与养殖,自己建立销售渠道,微信、淘宝、京东……大型平台都留下了唐敏自创品牌的足迹。还对接上了不少帮助推销、合作共赢的销售伙伴。唐敏创业的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养殖产品远销国外新加坡等地。新加坡正式签订的《大闸蟹出口协议》,订单量达一吨。10月26日,食安天下自产的第一批大闸蟹通过航空运输销往新加坡。
从零学起 一步步走出“互联网+”之路
从零开始,唐敏在互联网的创业路上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推广过程层层受阻,再加上还需要自行养殖,一开始没人看好他。“那时候大通湖没有本地人进行养殖,开发基地都说着这是不可能的事。”一片反对声里,唐敏选择了坚持。
不会养殖,唐敏就跑去江苏学习参观大闸蟹的养殖模式,主动参与培训学习成功的养殖经验;技术和设备不行,唐敏就统一建设标准和技术,统一采购生产设备;数据分析不行,唐敏就着手成立技术信息库,从基础建设到投苗、到饲料的使用等,存档到数据分析,一应俱全。
五年的时光眨眼而过,目前唐敏的食安天下公司已建有四个高标准水产品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且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工,河蟹长势良好。现有水产品生产加工车间一栋,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一条日产20吨螺旋式冰鲜冷冻水产品加工生产线,设备投入260多万元,建有500吨冷库一座,现代化恒温流水线一条,自动化高温杀菌设备一套,包装设备12台套,载重一吨的船只12条,增氧机10台,投饵机10台,电力排灌站3座,具备完整的检验设备及化验室。
他的大闸蟹主要分布在北洲子镇、金盆镇、南湾湖,养殖面积共计1025亩。所生产的“渔莲水生”牌大通湖大闸蟹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再出发 用“互联网+”打造出蟹文化之旅
5年发展蜕变,唐敏的食安天下从一个小团队,形成了如今的大家庭。
11月3日,首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开幕。食安天下参与了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唐敏更是荣获了首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益村荣誉村民称号。与互联网碰撞出的精彩火花,也让唐敏深刻认识到 “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
唐敏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自长沙的陈先生从互联网渠道看到大通湖的介绍,携家眷自驾游来这吃蟹尝鲜,没有去酒店,选择了到靠近湖边的唐敏家中作客,床位不够,就打地铺睡觉。体验大闸蟹的生产养殖过程,自己打捞食材去捉蟹,吃着现煮的柴火饭,看着属于大通湖特色的自然风光,享受与家人一起出行的愉悦……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如今大闸蟹已经成了大通湖的标志,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标志发展旅游业,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做更广阔的宣传,形成互联网上的大通湖‘蟹文化’旅游。吃蟹不仅在于尝鲜,也可以享受养殖上的乐趣”唐敏如是说。
目前,食安天下大闸蟹自产量每亩达250-300斤左右。他说,弥补短板,找出不足,创业路才能越飞越高。公司还免费为家乡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带动了3000户以上农户学习技术。如今,大通湖“少爷”的创业旅程还在一步一脚印地扎实前行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