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的通知


豫政〔2021〕3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一、规划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全省坚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着力加强战略谋划、培育平台载体、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取得新成就。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机制日益完善。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推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豫政〔2020〕22号)《河南省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了《产业链招商图谱示例》,推进新时代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招商引资“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的督导问效机制。优化项目服务机制,建立了全省重点外资企业服务官制度,通过政府直通车、企业服务日等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招引承接规模稳定扩大,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90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36倍和1.57倍。2020年新设外资企业266家,增长23.7%,是“十三五”期间新设外资企业最多的年份,实际使用外资200.6亿美元、增长7.1%;新增省外资金项目5197个、增长8.6%,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万亿元。截至“十三五”末,新加坡丰益、美国空气化工等189家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宝武钢铁、中铁装备等172家国内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


——平台载体能级提升,建设成效显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增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加快建设,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入驻企业突破9万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9家、国内500强企业109家,开放引领、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政策联动作用进一步彰显,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成果416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出台,区内集聚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总数均占全省的50%以上,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向全国推广、向海外反向复制,业务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形成以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为核心区,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为主要节点的“1+18”发展格局。口岸体系更加完善,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省国家级、省级经开区、高新区达到83家。在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郑州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26位;在2020年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中,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4家国家级高新区入围全国100强,郑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17位。


——招引活动高水平举办,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十三五”期间,我省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驻马店)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等高水平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为我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对接品牌”。


——产业链逐步完善,集群效应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益海嘉里、百菲萨、华为、浪潮、海康威视、新华三、上汽大数据中心、格力(洛阳)智能工厂等项目陆续布局我省。全省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两个万亿级,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现代化工5个3000亿级和现代轻纺、智能家居、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各地形成了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


同时,我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部分地方开放意识和机遇意识较差,没有成例不敢为,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和魄力。二是活力不足。“十三五”期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速分别为4.5%和5.18%,总体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中西部地区,我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落后于安徽(1.4万亿)、四川(1.1万亿);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落后于四川(364家)、湖北(321家)、重庆(296家)。三是招商方式落后。部分地方对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等方式方法掌握不够、运用不多,仍用拼资源、拼政策等老办法招商引资,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四是开放平台能级效应不足。我省省级经开区数量(45个,包括9个国家级经开区)少于山东(136个)、湖南(109个)、安徽(96个)、湖北(84个)、江西(78个),升级国家级经开区的后备资源不足。五是服务水平不高。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店小二”服务意识,“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不高。个别地方还存在招商引资承诺事项不及时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条件都有新的变化,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发展机遇。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加快发展,为我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突破传统产业固有格局、实现换道领跑带来新机遇。从国内看,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高质量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超大市场规模对跨国公司“磁吸力”与日俱增;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我省看,交通区位、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综合配套等招商引资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有利于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有利于我省在强化区域合作中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


面临挑战。从国际看,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跨国投资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趋势加强。从国内看,为应对疫情冲击、稳投资保增长,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从我省看,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持续攀升,技术、人才等要素仍然匮乏,对高端外资的吸引力不强。


综合研判,“十四五”期间,我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科学把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面对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鲜明确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题,突出重点产业领域、方式方法创新、重点来源区域、平台载体支撑、营商环境保障,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党政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引进优质项目。相关部门管行业、管招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联合招商工作力度,做好全方位要素保障和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扩大规模,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结构,突出中高端、关键环,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税收、新增就业的贡献。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招商引资。


——招大引强,扶小众创。着力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等战略投资者,吸引其在豫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结算、物流等重要功能性机构。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吸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引资引智,并重并举。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转变,吸引与中高端项目相关联的高层次人才、技术、品牌,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一体推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招商,低碳转型。牢固树立绿色招商理念,坚持绿色招商方向,推进实现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将“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到项目准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载体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对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速3%以上,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分别超过1100亿美元和5.5万亿元。


——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累计引入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省外合作项目1500个,设立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500家。到2025年,在豫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超过2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达到10家以上。


——载体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每年新增15个左右省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到2025年,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3个以上开发区排名全国前20位,营业收入超千亿、超500亿的开发区数量分别达到10个和30个。打造15个左右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30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引进一批龙头项目,打造一批“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7个万亿级,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3个50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四)空间布局。


——突出“主副”引领。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副中心城市“一主两副”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高质量发展。增强郑州龙头引领作用,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链接集聚高端要素,吸引企业总部、创新平台和核心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能级,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汇聚创新资源,实现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支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挥南阳副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深化与京津冀对接合作,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高水平区域协作基地。


——强化“两带”支撑。提升发展沿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支撑带、京广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支撑带。沿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支撑带要加快引进一流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团队(人才),建设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的郑开科创走廊;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平台优势,打造沿黄科创带;强化产业优势共塑和科教、文旅文创等领域的互补协作,加快推动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京广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支撑带要依托京广快速通道,围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强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协作,做好精准对接。


——推进“四区”协同。加快推动洛阳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搭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产业合作平台,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南阳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着力引进一批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支持商丘、周口发挥交通、区位、市场等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承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转移,以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和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为重点,推动产业协同联动,建设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三、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引承接


(一)提质发展传统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跨界创新、颠覆模式“高位嫁接”。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向先进钢铁、先进合金、精细化工和绿色建材等链条延伸,形成精深加工、高端与终端产品制造新优势。装备、食品、轻纺、汽车等行业,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积极引进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加快推动传统装备向高端智能装备转型发展,食品加工向绿色食品转型发展,传统轻纺向时尚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换道发展。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市场优势,突出市场牵引作用,通过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区域运营总部、研发总部和生产基地,落地一批引领型、标志性重大项目。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围绕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未来产业项目落地。在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领域,探索前沿技术多路径融合,引进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类脑智能产业和未来网络技术的孵化和应用,招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化的龙头企业。超前部署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产业,力争在关键领域、细分领域抢占发展先机。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四)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围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国际性组织,大力引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物业、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支持外资进入医疗、康养、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引导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在豫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培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市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发展。抢抓国际物流巨头重新布局的机遇,吸引龙头物流企业落户河南,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做大做强航空经济、口岸经济、临港经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依托我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融合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文化和旅游骨干企业,推动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引导跨国公司在豫投资企业提升规模和能级,拓展投资、管理、研发、设计、物流等综合功能,通过新设、增资、股权重组等方式,将单一职能的企业升级为地区总部或总部型机构。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五)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支持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强化与工商资本、企业集团合作,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积极申建若干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着力推动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创建,进一步拓宽外资准入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等领域,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国际合作。


(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以核心产业提速、数字转型提质、智慧城市提升为主要途径,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大力引进北斗、区块链、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推动数字河南建设。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强化资本招商。加快完善基金政策、重塑基金体系、优化基金布局,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等基金,打造良好融资环境,深化资本招商。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依托产业发展基金和重点领域子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招商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兴及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发挥好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功能,打造省、市、县三级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加快推进实施“基金招商”“金融招商”。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二)突出产业链招商。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汽车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现代纺织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疫情催生的新产业,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全面梳理人才、技术、企业、项目等事项清单,围绕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行重点集群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紧盯“头部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吸引其在豫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结算、物流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建立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各地要找准在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中的位置,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三)加快“飞地”招商。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经贸合作,支持先进地区在我省建设“飞地”园区,吸引重点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加快与先进地区共建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探索主体结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模式,建立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异地孵化器、异地工业园区,采取“总部+基地”、异地科技孵化转化等方式,大力引进总部企业、科技研发企业。深化中原—长三角开放合作,探索实施“长三角创新源·河南应用场”模式,加快创新研发和产业化。


(四)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等优势,吸引关联度大、合作意愿强的企业入驻。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进一批同类型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市场化水平。综合运用平台招商、专业机构招商等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聘请异地商会为招商顾问,协助开展招商项目的联络接待、宣传推广、组织考察、商务谈判等服务,促进更加高效、务实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部门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提高招商引资机构规格,引进和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招商引资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区试行招商投资促进企业化改革,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组建专业招商平台公司,实施市场化的绩效激励政策。


(五)开展线上招商。建设推广应用“投资河南”云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鼓励引导各地启动“不见面招商”模式,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建好“云端会客厅”,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


(六)实施驻地招商。强化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广州办事处等驻外机构的招商引资功能,充分发挥各地驻外机构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作用。支持各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点区域设立招商联络处,开展驻地招商。充分利用各类企业、商会和协会驻外机构的桥梁作用,收集招商信息,跟踪洽谈项目,提高招商实效。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实现主要区域驻地招商引资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七)注重乡情招商。充分发挥我省根亲文化优势,叫响“老家河南”品牌,积极营造乡情招商浓厚氛围,增强海内外豫籍客商的情感认同。积极发挥我省驻外商会组织联络功能,以乡情为纽带,通过邀请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姓氏宗亲节会等文化活动,吸引豫籍企业家返乡投资。有效利用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优势,加强在外创业人员联络,积极引导豫籍人员返乡创业。依托豫商联合会定期开展豫商回归专题活动,引导豫商返乡投资创业。


五、面向重点区域招引承接


(一)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1.对接国家联动机制。对接国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地方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深化与国际组织、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境内各级外商投资促进机构会商合作,搭建精准对接的投资促进交流平台。


2.构建全球招商网络。加快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我省驻外经贸代表处或投资促进机构驻外联络处,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经贸机构和重点企业的联系,定期开展投资促进专题活动。聘请全球知名投资促进机构、重点商协会等为招商顾问,精准对接重点目标企业,量身定制招引方案。


3.拓展外资国别地区来源。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机遇,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深化与东盟、欧盟、日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对美、德、英等国家招商引资;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精密机械等领域,加强对日韩等国家招商引资;聚焦现代服务、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我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聚焦文旅、商贸、半导体等领域,加强对港澳台地区招商引资。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积极引导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对我省投资力度。


4.开展重大经贸活动。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的投资促进功能,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打造“跨国公司中原行”活动,搭建跨国公司与地方政府信息交流、产业合作和项目对接的平台。高水平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开放招商“金字招牌”。借力国家层面的多双边投资促进机制,积极搭建我省与东盟、欧盟、日韩、港澳台地区的经贸活动平台,办好我省与日本、韩国、泰国、英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瑞士、芬兰、乌拉圭等国家的线上线下洽谈活动。主动拓展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申报创办RCEP经贸博览会并争取永久举办权。


5.打造高端国际合作产业园。依托各类功能载体平台,创建一批主体功能突出、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国际合作产业园,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外资项目落地我省。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二)强化境内区域合作。


1.深化区域合作。突出“东引”,以构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为重点,深化与长三角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医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产业。深化“北通”,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抓手,创新豫京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对接,积极承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抢抓央企总部外迁的重要机遇,结合我省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央企总部落户。加快“西进”,汇聚高端制造及科创资源,推进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依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引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实“南联”,围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对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


2.强化分类指导。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集群引进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医药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本土企业为主导打造区域性生产网络,致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平顶山、鹤壁、焦作、濮阳、南阳等资源型城市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面向本地特色资源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重构和转型发展。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等传统农区依托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食品、制鞋、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引进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配套产业。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六、构建高质量招引承接平台载体


提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五区”能级,强化开发区主载体作用,加快建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平台,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平台载体支撑。


(一)提升国家级战略平台能级。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高质量、高水平统筹推进国家级战略平台联动建设,实现“五区”要素整合、资源共享、功能叠加、效应协同,充分发挥国家级战略平台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导作用。


1.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和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对标对接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围绕构建“两体系、一枢纽”,锚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特色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产业市场准入、国际化人才引进、先进经验复制推广、特殊税制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先行先试权限。积极申办国际性经贸活动和会议,加强与国际知名商会等平台组织合作,打造一批外向型经济合作平台;加强与中亚、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双边合作,共建自贸园区、经贸合作区;引进国际知名商贸企业、航空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加快发展外向型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提升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水平。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片区)谋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探索申建“空中丝绸之路”特色自由贸易港。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溢出效应,加快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为各地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空间。


2.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经济能级。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推动“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加强郑州航空港枢纽功能建设,优化口岸体系和航线布局,打造连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和全球性航空物流中心。加快构建航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培育航空、临空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航空经济、口岸经济、临港经济,将航空港打造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航空国际枢纽和“空中丝绸之路”综合开放试验区核心区,加快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3.强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团队,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郑开科创走廊为先导,打造沿黄科创带,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核心区。


4.高标准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吸引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我省集聚,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监管创新,高水平建设E贸易核心功能集聚区,打造全国跨境电商中心与多元化贸易中心。加快推进洛阳、南阳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申建跨境电商综试区。规划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园区,支持企业在境外构建本土化服务网络,设立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加速向“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加快打造跨境电商智能平台,实现“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高水平办好全球跨境电商大会。


5.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大数据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技术和产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将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数字经济高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和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加快数据中心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数据产业园。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二)强化开发区主载体作用。以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为引领,提升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经开区、高新区等开发区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支持各开发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重点培育1个新兴产业。支持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大开发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完善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严控“两高一危”项目。聚焦放权赋能、简化优化审批、规范管理体制、建设市场化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堵点难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三)加快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开封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申建综合保税区。积极申建新的功能性口岸,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申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监管场所。建设种类丰富、功能齐全、运营高效的口岸体系,形成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等体系联动发展的格局。鼓励综合保税区结合当地产业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目标,培育形成1—2个主导产业。聚焦先进制造业、智能终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外向型产业项目,夯实综合保税区产业支撑。深化与沿海沿边地区的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对接协作,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和异地共建园区。


河南印发“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四)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平台。构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返乡创业孵化联动机制,搭建孵化物理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改造提升返乡创业产业园,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持续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建设和示范项目评选,推动具备条件的返乡创业园创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围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及重大农业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乡镇特色工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七、健全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等。充分发挥省推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认真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各项政策举措,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推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各地党委、政府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责任主体,把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各部门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各地坚持市场化和比较优势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培育和发展相关产业,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体系。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省级领导分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市县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各地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名包干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套行动方案的“三个一”工作法。


(二)加强统筹协调。商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发展改革、科技、住房城乡建设、金融监管等部门立足各自优势开展行业招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依法依规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统战部门、外办、工商联、侨联等用好合作关系平台和客商资源,合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各地围绕重点产业,研判形势趋势,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谋划招商活动,狠抓项目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形成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一盘棋”格局。


(三)开展督导激励。对全省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的督导问效机制。建立省招商信息发布平台,每周公布各地招商动态;每月通报各地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进展情况;每季度进行招商引资综合排名并公开发布。将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纳入省政府年度集中督查内容,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并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等激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持续完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考评激励机制。


(四)优化企业服务。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各类审批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严格兑现向投资者及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健全“万人助万企”常态化服务机制,紧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强化问题协调解决。落实“13710”工作机制,确保重大事项推进实效。


(五)加强要素保障。用足用活土地政策,超前争取和储备土地指标,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益。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制定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清单,强化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育。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障人力资源供给。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开发符合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积极完善股权、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推动项目与资金对接。强化差异化环保管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六)激发招商活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招商一线,鼓励干部到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主战场上去摔打,组织市、县级负责同志及招商引资工作人员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地挂职学习。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参考。加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促进活动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对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失误的干部,按有关规定给予容错免责。


来源:河南发布

上一篇新闻

河南济源中国白银城——中国最大白银城

下一篇新闻

第九届世界赵族恳亲大会将于10月4日至6日在河南济源举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