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克拉运河利大于弊
编者按:这篇文章选自本人新著《商业的逻辑》第七章能源安全与投资篇,于 2013年 11月发表于香港《成报》,此处有修改。以下为文章全文: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拉开了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序幕,也为当前国际经济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将在诸多领域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自由贸易区这一新身份的赋予,上海作为金融、物流中心的地位将得以确立,港口货物转运和吞吐能力也将显著提高,进而其货物中转港地位也将有所提升,筑巢引凤的能力也有待日益加强。正因如此,一些有识之士再度提及支持开凿泰国克拉运河的问题,期盼“东方巴拿马运河”的梦想能早日实现。对此,我也表示支持,并认为中国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主动促成。
克拉运河
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的狭窄地段——克拉地峡处,开掘一条沟通泰国湾与安达曼海的运河,使往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船不必绕马六甲海峡。这一构想已酝酿了 400年之久,泰国和日本的有关机构曾先后设计过 10个河道方案,把两侧分属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域连接起来。比如,在 2003年初,泰国政府曾授权一家香港公司对克拉地峡运河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但据该公司估计,克拉运河工程费用将高达 250亿美元,工期约需 10年。最终,这个构想因耗资巨大、耗时长久等多种原因,迟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工程至今未付诸实施。
在目前的拟议方案中,最短运河方案长约 102公里,宽 400米,水深 25米,但要穿过普吉山或銮山,工程难度很大。目前比较统一的意见是从克拉地峡南部地段开凿双向航道运河,穿过宋卡、沙敦两府地域。按照该方案,运河虽长达 112公里,但由于地势平坦、居民点少、工程条件良好,可行性比较强。
克拉运河开通后,来往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船只不必绕远路穿越马六甲海峡,便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据测算,航程至少缩短约 1200公里,航行时间节省 2~5天,大型油轮每趟航程可节省约 30万美元的费用。克拉运河虽然在缩短航距和节省时间以及费用方面不及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但倘若开通,必将惠及大多数的亚太国家和过往船只。
开通克拉运河对中国颇有裨益
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公开声称,“马六甲海峡是控制亚太地区大国崛起的关键水域”,其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超越日本,取代美国。 2016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65.4%,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提高,到 2020年可能高达 75%,而中国进口原油的 80%(日本高达 90%)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除此之外,全球近一半的邮轮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几十年前,中国经济尚未崛起,能源和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较低,通往西方的航线无关紧要。但当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大国时,尤其是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上海自贸区所蕴藏潜能的完整开发、其应有价值的充分发挥及其亚洲经济新中心地位的稳步确立,能源和贸易是否顺畅和安全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基本要素,中国要确保海上运输安全,就必须寻找一条比马六甲海峡更安全、更便捷和更便宜的水上通道,克拉运河对中国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便日渐显露。
经济意义
克拉运河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将使亚洲多数国家普遍受益。如上所述,运河的开通使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航程较马六甲海峡至少缩短 1200公里,航行时间节省 2~5天。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成本差价:基于上述数据,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估可节省 30万美元,而现在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大多数为油轮)达 10万艘之多,如此算来,开通克拉运河带来的收益将远远大于预估的巨额工程和管理耗资。
有人以中国为例进行过如下分析:假如中国油轮自波斯湾走马六甲海峡到广州,在运河开通后,航程将缩短约 1200公里,按此计算燃油费(大多数油轮为 10万吨级,每天燃油费约为 30万元人民币)、资本折旧率(以价值约 3亿元人民币的 10万吨油轮,按 6.5%利率计算)综合起来,每年可为中国节省至少 110亿元人民币。如此看来,克拉运河开通能为中国带来十分巨大且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
如今,在上海自贸区建成这一背景下,克拉运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亚洲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约为 3000万标准集装箱,其距离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乃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几乎全部等距,上述这些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在新加坡停靠,运往不同目的地的货物一般还会在新加坡转船,长此以往,其自然而然地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货物中转港。这为新加坡带来了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其他暂且不提,仅新加坡每年的期货交割金额就超过两万亿美元,并由此带动其成为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派生出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等行业。
而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中国大陆的期货交易在上海,但货物交割要在新加坡进行,这每年都造成大量资金的白白流失与浪费。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大船可以停靠,货物可以在区内交割。更何况,上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心位置,具有堪称完美的地缘优势,不仅与日、韩、朝、俄远东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等距离,而且,与中国国内南北港口也距离相近,还由长江辐射到内地,沟通东西,连接海、河运输。除此之外,上海自身的建设也需要大量货物。因此,上海远比新加坡的中转港职能更具内涵和活力。
长期以来,制约上海成为物流中心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上海没有深水港,二是上海非免税港。如今上海洋山深水港已建成几年,仅一期吞吐量就设计为 2000万标准集装箱,加之其原有吞吐量 1000万标准集装箱,其吞吐量事实上已超过了新加坡。随着自贸区的建成,上海将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的资格,这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促成克拉运河的开通,充分发挥上海港的巨大潜力,增强上海自贸区的活力与效益,必将为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地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战略意义
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克拉运河对中国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并不亚于其经济意义。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对新加坡的控制与在新军事基地的威慑力,对马六甲海峡拥有绝对控制权,这不仅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更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另一方面,对于亚洲各国而言,一旦克拉运河建成,现有政治、经济格局必将改写,这将对中国产生利大于弊的深远影响。
第一,有利于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石油安全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话语权的重要问题,尽管如今中国已修建多条油气管道,但仅凭管道运输毕竟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替代海上运输的主导作用。当前中国仍有 80%的石油是靠水路运输,且其中大部分仍需经由被美国、新加坡掌控的马六甲海峡航运通道,这无疑是中国石油安全的一大隐患,而克拉运河的开通将为中国石油运输开辟一条新通道,从而为中国石油运输增大安全系数。
第二,有利于打破美国等势力对中国的围堵封锁。近年来,在新加坡当局的一再怂恿之下,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军事上不断加强在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围堵和封锁中国的部署。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是美国用以对付中国的战略链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驻有美国最先进的战机战舰,构成了对中国的直接威胁。而同样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另外两个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与中国有领土争端。一旦战事发生,中国经马六甲海峡的一切航运都将被切断,这意味着我们将处于被钳制封堵的境地。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中国在对待海洋争端乃至台湾地区的问题上都极为谨慎,长期以来不得不忍受来自美国的牵制与威胁。可以说,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隐患已成为中国海上实力的一大软肋,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战略部署与军事利益,更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中国通过与泰国等相关国家的友好协商,参与共同开发和管理克拉运河,可起到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削减新加坡等军事基地对付中国的作用,使其成为打破美国等势力对我国围堵封锁、削弱美国海上对我国威胁的有效途径。
第三,推动亚洲格局改变。克拉运河一旦开通,原属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自然会发生转移,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国际地位将会上升。届时,上海作为最大的国际货物中转港、新兴物流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毫无疑问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克拉运河开通之后,中国便可在克拉运河或者马六甲海峡的选择上游刃有余,形成有利的战略地位。
中国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克拉运河的开掘和管理,获得一定话语权,则有利于抗衡敌对势力在运河周边建立类似美国之于马六甲海峡那样的军事压力。届时,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摆脱美国的压制,而且,也利于中国维护在印度洋地区的合法权益,削弱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嚣张气焰与强硬态度。日、韩等东亚国家也不必再因马六甲海峡而受制于美国,且基于对新航道的共同需要,会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综上所述,开通克拉运河,会推动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格局的改变,甚至可能改写这两个地区各种力量之间的既有平衡,建立起更有利于中国的亚洲新格局。
中国在开通克拉运河过程中的作用
克拉运河是把价值无限的金钥匙,会使泰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也会因此获益颇丰,因此,我们必须尽早深度参与,运筹帷幄,持之以恒,取得成功。
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合作共建克拉运河,尤其是中国的参与。我建议,中国以少量参股的形式参与运河的建设和管理之外,若泰国政府提供主权担保,中国的银行也可为泰国政府提供贷款,并可由国内的建设单位承建开发部分河道。此外,中国还可以竭力谋求在克拉运河附近租建军事基地,以保障中国西方航线,尤其是能源航线的安全通畅,同时,也将强有力地支持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战略部署,加快中国的崛起进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