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不管你有车没车、爱不爱车,相信对于日本汽车行业的三大巨头——日产、丰田、本田的名字,你都不会陌生。日本汽车厂商的在华销量方面,长年以来一直是日产位居首位、丰田排第2、本田排第3(2018年有所变动)。那么日产汽车为何可以独霸中国市场这么多年?背后的势力又是谁?快让我们走进富士财团,寻找答案吧......

虽然,我们今天要讲富士财团的历史,然而还是先要把它放上一放,先和小编一起了解安田财阀的历史。如今的富士财团,名义上是安田财阀的继承者。 所以,我们要按“套路出牌”,先从它的前身开始讲起......

了解一个财阀,自然还是要从财阀的创始人——安田善次郎。比起之前的三大财阀,安田财阀的历史就比较短了,当三井、三菱家族成为日本首富时,安田善次郎还是一个乡村小商贩。他不甘心只在这小地方呆一辈子,17岁便来到江户闯荡,想要大展宏图。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安田善次郎

安田善次郎(1838~1921),富山县富山市人。安田财阀创始人。父亲是富山藩的下级藩士。17岁时作为仆人到江户(今东京),26岁时用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日本桥交换商店开设"安田屋"。开始从事金钱更换业,不久成为东京屈指可数的金融业者。1876年参加创立第三国立银行,1880年设立安田银行(今 富士银行 )。1882年就任日本银行理事,同时进入保险业。晚年捐献了东京大学安田讲堂、日比谷公堂。1921年被国粹主义者朝日平吾暗杀。

一、雄心勃勃的逆袭者

安田善次郎还是一个乡村小商贩的时候真的是太穷了,不过善次郎也不是一穷二白,他最主要的财富就是——一本书,而且是关于他偶像丰臣秀吉的书——《太阁传》,书中描写了丰臣秀吉如何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成为权倾天下的太阁。

善次郎用在做商贩的闲暇时间,几乎通读了中国的四书五经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还练就一手好的毛笔字,村里有什么红白事,都来找“安田秀才”求字。毕竟在穷乡僻壤里,他也算个文化人了。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人安田善次郎如今自然不甘心只在这小地方呆一辈子,于是凑了些盘缠,17岁便来到江户闯荡,想要大展宏图。

刚开始作为仆人到江户(今东京)的日子里,善次郎只能干一些粗活累活。就这样过了三年,他有了些积蓄,于是开了间杂货店,主要兑换银两、销售鱿鱼,算是开始了从商的生涯。

可能大家要问了,这兑换银两还能赚钱?小编告诉大家,还真可以,主要还是由于当时日本的特殊情况。当时,不少西方人利用日本和西方的货币兑换差异(金银比价是1:5,而西方是1:15),将日本的金币拿到国外兑换赚钱,使得日本每年外流的钱币五六十万两。

对于这一情况,幕府自然看着肉疼(废话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于是便无奈发行了含金量较少的“新小判”,期望可以收回之前的钱币。善次郎抓住了这一商机,动乱时期也没停止业务,可谓“业界楷模”。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新小判

终于,善次郎的敬业感动了幕府。 明治政府将其聘为银两兑换协会的会长,善次郎从此也成了“特权商人”。

二、金融产业的鲸吞者

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东京开办安田屋钱庄,发展顺利。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并逐步向纺织、建筑、铁路交通等领域扩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业的经营集团。

1876年创立第三国立银行,1877年创立第六、第22国立银行。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与第17(福冈),第31(会津若松)、第9(千叶)等地方国立银行保持关系。1897年经济危机后,银行资本加强集中,安田银行成为与第一银行,三井银行并列的大银行。同时又向仓库、制麻、铁路、保险等行业发展。建立了东京建筑公司、帝国纤维公司,两毛(上毛野、下毛野)铁路公司、工济五百名社(后来的安田人寿保险公司),帝国饭店和安田铁公所。

经过半世纪的努力,1912年,安田又组建起安田保养公司的持股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经济中有较大影响的安田财阀。之后,善次郎开始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权势,重新整合自己的产业,向保险和制造业进军,并在第一世界大战中获得飞速发展使得安田成为多元化经营的财阀。

之后,善次郎开始仔细研究起三菱、三井的经营方式,发现这2个家族经营的主要行业是金融、矿山、保险。他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权势,重新整合自己的产业,向保险和制造业进军,使得安田成为多元化经营的财阀。

然而,企业的经营自然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1921年,安田财阀的创始人安田善次郎,被国粹主义者朝日平吾暗杀,给安田财阀巨大的打击。祸不单行,同时又遇到战后经济危机,因此聘请日本银行理事 结城丰太郎任保善社常务理事。 安田财阀雄心勃勃,他一次吞并了十家银行,决心再把本系统的银行进行大合并。1923年成立拥有210家店铺的全国最大的普通银行---安田银行(以前是合股或合名公司)。

至三十年代初,安田财阀已拥有包括14家银行、12家工商企业以及六家保险公司的大型财团。形成一个以金融为中心的财阀。

由于安田善次郎奉行稳健扎实的经营作风,避免了呆账、滞账所造成的大起大落,所以到1945年,安田银行存款额高达139亿日元,居日本同行业之首。二战结束之时占领军解散日本财阀,安田金融机构的实缴资本占全国该类资本总额的17.2%,位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富士银行,日本安田银行 やすだぎんころ,战后改名富士银行重新开业

二战结束之时,占领军解散日本财阀,安田金融机构的实缴资本占全国该类资本总额的17.2%,位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在解散财阀时,安田银行于1948年更名为富士银行。

1952年,日美条约签订之后,三井、三菱等财团积极恢复,而安田集团恢复较晚。

介绍到了这里,相信你也会由衷的叹一声:贵圈真乱╮(╯_╰)╭。那我们转换一下心情,谈一谈关于富士财团其他的趣事。

富士财团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的使用频率更高——芙蓉财团。由于富士财团以富士银行金融体系为核心,叫这个名字实至名归,然而为什么会成为“芙蓉”呢?

可能熟悉日本文化的同学知道,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因此人们也就把这个美称给了富士财团。不仅如此,富士财团的经理会名曰“芙蓉会”,比起三菱、三井财团的各种以星期几命名、毫无美感的经理会,职得君觉得还是“芙蓉”好听许多呀~

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银行为首,开始集合二战前的安田集团所属企业,组建起芙蓉开发。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会集团的组织。芙蓉会以富士银行为核心,共同投资先后创办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务、芙蓉综合租赁、芙蓉海洋开发、芙蓉情报中心、芙蓉石油开发等企业,增强内部联系,表现出强有力的集团行为。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富士财团。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芙蓉之峰”富士山

安田善次郎的稳健扎实经营的作风,对整个富士集团,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和指导,推动了该集团众多企业的迅速发展。

另外,关于安田善次郎的暗杀,还有很多内幕(我知道你们喜欢听这个),刺杀安田的朝日平吾,他的暗杀的原因据说是“不满安田善次郎虽积巨富,却不尽富豪责任,无视国家社会”,并且在暗杀成功之后,立刻当场自尽(一命换一命)。一周后,其葬礼在东京的一家佛教寺院举行,据说参加者达千人以上(你没看错这是暗杀者的葬礼)。

另一方面,社会对安田善次郎的死比较冷漠。安田家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为平民怨,连忙投入资金捐资修建了东京大学的大讲堂、日比谷公会堂等设施。其中前者就是今日东京大学著名的“安田讲堂”,已经成为这所大学的象征。不过,今天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所建筑物背后的血腥故事。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安田讲堂,正式名称东京大学大讲堂,大正14年6月30日竣工

三、安田财阀的继承者

如今的富士财团,核心企业是安田善次郎创办的如安田银行等富士金融企业,然而改名之后,这些企业基本与安田家族脱离了关系。而财团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因此,虽然我们讲,富士集团名义上是安田财阀的继承者,但实际上却是以鲇川义介的重工业和化工业集团为核心的集团。

富士集团的核心企业是安田善次郎创办的富士金融企业,包括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安田人寿保险。在第一银行和日本劝业银行于1971年10月合并为第一劝业银行之前,富士银行存款在日本全国商业银行中居第一位,国内汇兑和国外业务也处于领先地位;加之分支机构多,营业面广,与东京地方关系密切等,其经营条件要明显优于其他财阀的银行。

富士集团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在商贸方面,富士集团所属的丸红公司也有很强实力,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包括日产汽车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业。

日产汽车公司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企业。1998年度,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514.78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17位,居日本第五位;资产额584.05亿美元。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鲇川义介,日产汽车和富士财阀创始人

日产汽车公司是由鲇川财阀于1933年12月将日产业股份公司和户田铸物汽车部合并而建立;1935年设立横滨工厂,生产日本式的小型汽车。这种小型车后来成了日产车的主要车型。1936年日本政府颁布汽车制造事业法,意在限制日本福特、日本通用等外资汽车厂商的发展,同时提高外资企业的税收,富加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日产汽车获得大好发展机遇。1937年,日产公司从美国引进技术,开始生产日产牌普通小汽车,很快便畅销日本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刺激了日产汽车的大发展。他们为适应军国主义的战时经济体制,改产卡车和其他各种军用车辆,生产规模空前扩大。1942年,他们又研制生产出教练机和滑翔机,并于翌年新建专门生产飞机引擎的吉原工厂。

日本战败投降后,由于经济恢复的需要,经盟军占领军最高统帅部批准,日产公司很快便恢复生产普通车辆,又从占领军那里接受了修理军用车辆的订货。因此,在日本经济普遍遭受战争打击的情况下,日产公司却是有得有失。这为该公司五十年代的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朝鲜战争给日产汽车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他们利用侵朝美军和日本警察预备队大量订货的资金,大肆更新设备,建立新的生产体制。1952年,该公司引进英国奥斯汀牌汽车的生产技术;1956年,他们又大规模引进自动式连续加工工作机。日产公司的设备技术迅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竞争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经过五十年代的养精蓄税,日产公司迎来了六十年代的大发展。在国内,日产公司适应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态势,及时兴建了几座专业化小轿车工厂;1962年建立横滨工厂,专门生产青鸟牌小轿车;1963年建立村山工厂,专门生产摩天牌、桂冠牌小轿车;1966年,建立工厂生产日光牌小轿车和卡车,又兼并了王子汽车公司;1969年建立枥木工厂,生产赛克勒克牌、光荣牌和樱牌小轿车。在国外,1960年9月,在美国开办美国日产汽车销售公司,专门进口和销售小轿车、卡车及其零件;1965年1月,在加拿大开办日产汽车公司,以销售小轿车和卡车;1966年又分别在墨西哥、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开办生产和销售汽车、卡车的子公司。六十年代末,该公司汽车产量超过了一百万辆的水平。

由于管理上的某些问题,七十年代是日产公司发展不顺利的时期,虽然他们于1978年新建了专门生产发动机的九州工厂,但还是被丰田汽车公司甩到了后面。八十年代以来,该公司又恢复了发展势头,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提出了所谓三角计划:1/3产品在国内销售,1/3产品供出口,1/3产品转移到国外生产。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投资科技开发与研究工作,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1985年度,公司生产汽车250万辆,低于通用、丰田、福特而居世界第四位,比居第五位的雷诺公司多出近一百万辆。

四、拓展经营确立技术市场优势

在发展汽车生产的同时,日产公司又大力投资发展纺织机械、火箭发动机等产品的经营;接着又加强小型无人宇宙飞船和宇宙基地主体辅助系统的研究,全力提高日产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确立技术日产的市场优势。

日立制作所早期一直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所控制的企业。该企业长期居日本最大企业的第二位,七十年代以前居新日铁之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居丰田汽车公司之后。1998年度,该公司销售额高达624.10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12位;资产额816.96亿美元。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富士财团旗下名企

日立制作所从修理电机一生产电机起家,原来是1910年设立的久原矿业日立矿山的电机修理厂;1912年分离出来成立久原矿业日立制作所。在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本电机产品的进口受阻,日立电机一下子红火起来。他们在鲇川义介的经营指导与资金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逐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电机厂家之一。在随后发生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立制作所增加了日本军部对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机车等产品的订货,因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1939年度,日本兼并了东京瓦斯电气,设立了多贺工厂和日立研究所,1940年设立了水户工厂,1942年设立了中央研究所,1943年又相继合并了理研真空工业、日昭电线伸铜、户田铸物,设立了茂原工厂。至1944年,日立已拥有日立、龟户、茂原等11家工厂。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失败,使日立制作所的各个工厂受到重大损失。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日立制作所获得大量军需订货,因而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五十年代中期,日本家电五大件(收音机、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开始发展,日立制作所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1954年增设和扩建了横滨的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的专门工厂;1956年,多贺工厂开始设立生产电风扇、洗衣机的分厂。从1955年到1961年,日立在家用电器部门的投资总额高达四十亿日元。与此同时,他们在组织和销售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专设日立家用电器销售公司、建立家用电器事业部等。

在五十年代资金投入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日立制作所迎来了六十年代的大发展时期,又筹建了十几个工厂,其中包括生产锗晶体管的小体工厂,生产硅晶体管的高崎工厂,生产集成电路的武藏工厂;为增产彩色电视机而扩大了横滨厂的生产规模,新建了专门生产彩色显像管的佐仑分厂,建立了专门生产收录两用机的东海工厂、专门生产立体收音机的川半工厂、专门生产电视机的歧阜工厂和专门生产照明设备的青梅工厂等。在电子计算机领域,新建了生产存储和输出装置的小田原工厂、生产电子计算机整机的神奈川工厂、制作软件的软件加工厂等。此外,他们还新建了生产控制器和配电盘的大翁厂和生产汽车零件的佐和厂。

五、逐渐向海外扩张

在国内扩充实力的同时,日立制作所还大力向海外扩张。继1959年底在美国设立美国日立销售公司之后,六十年代先后在巴西、印度、联邦德国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设立了12家子公司;七十年代又先后在泰国、菲律宾、委内瑞拉、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美国、联邦德国、美国等十个国家和香港地区设立了21家子公司;八十年代又在香港、联邦德国等地增设了五家子公司,并在我国合资设立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

按照鲇川义介的稳健扎实经营的理念,日产康采恩是沿着技术日产的路子发展的。同样,日立制作所也是延着技术日立的路子发展的。八十年代末,他们拥有八个实力雄厚的研究所,各工厂还设有研制部;在全体职工中,有1/10从事研制工作。1982年度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达1630亿日元,占当年销售额的6.9%,这一比例居世界大型公司的前列。

安田财阀,日本短期速成的金融帝国:安田善次郎,我的安田成富士

富士标志

安田与鲇川的稳健扎实经营的要诀,不仅使得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立制作等大批企业稳步发展成为日本的重要支柱,技术公司也为世界企业兴旺发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在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中,安田财阀虽然居三菱、三井、住友之后,但在某些方面他又是日本现代经济的领头羊。安田银行的发展一直相当顺利,到 1954年,安田银行存款额高达139亿日元,居日本同行业之首。二战结束解散财阀时其金融机构的实缴资本占全国该类资本总额的17.2%,位居日本四大财阀之首。

安田财阀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这是一度居日本工业集团霸主地位的大型康采恩,它包括日产汽车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因此,鲇川义介不仅在安田集团,在日本经济社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日本现代工业的起步阶段,可以说,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在电子、通信、光学等仪器方面如日中天;在重型机械工业方面,三菱有强劲实力,但日产在汽车方面则大大超过三菱。

在商贸方面,富士集团所属的丸红公司也有很强实力,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在日本经济的国际化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结束语: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团又称芙蓉集团。富士集团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安田财阀而发展起来的,稳健扎实经营,集团成员家家盈利,富士、日立、日产等称雄世界,是日本经济腾飞重要支柱。

上一篇新闻

就在东京挨炸的时候,日本陆军和海军差点打起来了

下一篇新闻

重庆已向海外40个国家的61个城市捐赠医疗防护物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