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英国军舰来亚洲,“驻”哪儿?

英国近日宣布“将在‘印太地区’永久部署两艘军舰”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国际媒体将此视为英国的“虚张声势”之举,但联想到即将到访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再加上在该声明中提及的“濒海反应小组”(英国海军一支计划部署于亚洲执行撤侨和反恐任务的陆战特遣分队),足见英国的态度是“认真”的。

关键问题出现了:英国皇家海军实力早已今不如昔,究竟能派出几艘“像样的军舰”?即使派得出来,这些军舰又将“驻”在哪里?

英国军舰来亚洲,“驻”哪儿?

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

“像样的军舰”

近年来,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规模持续萎缩,不仅无法与昔日规模庞大的本土舰队、远东舰队相提并论,就连1982年打赢马岛战争的那支特混舰队也比不过。截至目前,在总共23艘水面作战舰艇中保持“能战状态”的舰艇屈指可数,再加上财政紧缩、造价高涨等因素的影响,故障频出、集体“趴窝”的皇家海军甚至无法完成例行的值班舰艇轮换,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23型护卫舰“蒙特罗斯”号多年等不到“继任者”。

通过对有限军费的“精打细算”,甚至不惜“寅吃卯粮”,皇家海军总算拼凑出了以“伊丽莎白女王”号、“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以及6艘45型驱逐舰、13艘“老迈的”23型护卫舰、两艘船坞登陆舰为主体的“袖珍舰队”,甚至还在2019~2020年度完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与F-35B舰载战斗机的合练,并号称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

曾几何时,采用大机库、双舰岛和全电力推进系统等新技术的新航母,装备“桑普森”主动相控阵雷达和整合式全电力推进系统的45型驱逐舰,都给世人造成了英国皇家海军“归来”的印象。但随着经济衰退和“脱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英国财政困难进一步凸显,本应替换23型护卫舰的31型护卫舰直到2020年8月初才完成全舰初步设计审查,预计首舰最快于2023年才能下水;“七拼八凑”前来亚洲宣示“航行自由”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刚行进到马六甲海峡,两艘担负护航任务的45型驱逐舰就已“趴窝”,不得不改由美军舰艇临时客串。

根据英国国防部7月19日发布的公告,此次皇家海军部署的并非45型、23型一类的主战舰艇,而是两艘舰龄较新的近海巡逻舰“塔玛”号和“斯佩”号(均属“江河”级第二批次,分别于2020年12月17日和2021年6月18日服役)。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25节的最大航速、5500海里的最大续航力,以及一门30毫米机关炮、两挺转管机枪、两挺7.62毫米通用机枪的火力配置,都使这两艘巡逻舰有着与近海执法船相似的特点——吨位小、火力弱、航速适中、续航力勉强够用。同时,两舰虽然没有专用机库,但却设有直升机甲板,可供AW101“灰背隼”中型直升机临时起降。

英国军舰来亚洲,“驻”哪儿?

英国皇家海军45型驱逐舰“邓肯”号

“遥远的港湾”

港口,既是舰艇作战效能发挥的原点,又是舰艇战斗力保持与恢复的重要依托。西方战略学界普遍认为,衡量海上力量强大与否的标志不是舰机的数量与舰艇总吨位,而是海军基地、港口的规模以及连续覆盖的范围。作为曾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非常明白,没有港口的军舰是脆弱的,不仅在战时无法得到可靠的支援和掩护,就连和平时期的海上行动也缺乏足够的保障与支撑。

那么,既然是“常驻”,最好找个现成的“窝”。

从政治外交的角度看,日本横须贺是首选。追随美国“摇旗呐喊”,是长期以来英国一贯的政治立场,有海上力量参与的军事行动则是这种立场的现实映照,过去这样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如今追随美国“印太战略”的指针来到了西太平洋。美海军第七舰队作为西太区域的前沿遏制力量,在日本横须贺已“盘踞”多年,拥有独立、完整的舰艇驻泊和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完全满足”英国在政治、军事层面的心理预期。再联想到英国“大力加强与亚洲最亲密的安全伙伴日本的防务、政治和外交合作”的最新政治表态,以及日本“拉帮结伙将东海的水搅浑”的深层政治动机,英海军将横须贺作为军舰常驻亚洲的“首选”港口,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之事。

从现实军事任务的角度看,新加坡樟宜基地是辅助。这次英国派出舰艇“常驻”亚洲,是自1997年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雄心勃勃”的皇家海军断然不会将自己的航迹局限于东北亚一隅,“钓鱼岛—台湾海峡—南海”或是其“追随美国”的主要活动区域。但执行该任务的“主角”——“江河”级近海巡逻舰的最大续航力仅为5500海里(15节),根本无法与结伴而行的美海军“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相提并论,在得不到中途油料物资补给的情况下,不仅执行军事任务难以为继,连航行安全都将无法保障。因此,为达成“支持‘印太地区’航行自由和基于规则的秩序”(美五角大楼在支持英国军舰常驻亚洲时的声明中所言)的政治目的,为了实现“东海—台海—南海”区域保障的“南北呼应”,美海军长期驻泊的新加坡樟宜基地,或将是常驻亚洲英国军舰除横须贺之外的辅助港口。

最后从临机处置的角度看,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港口是补充。2000吨级的轻型舰艇在亚洲海域尤其是广袤的南海活动时,不仅要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军事威胁”,而且还要对自身机械故障、临时补给和人员安全等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置,这一切不仅需要有就近的港口,还需要港口上有与英国皇家海军装备通用的舰艇维修、补给设施。放眼南海周边各国,至今仍在使用英制舰艇并与英国皇家海军开展协同演习的国家,只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皇家海军不仅装备有两艘英国建造的“琉球”级护卫舰和多艘轻型炮艇,具有英制舰艇的使用经验,还在7月25日派出两艘护卫舰,与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行过PASSEX演习(美国海军术语,通常指两支不同的舰队举行的联合演习,内容包括演练如何在开展军事行动和执行人道主义任务时进行配合)。因此,地处南海南端的马来西亚各主要军港,很可能成为常驻亚洲英国军舰驻泊港口的补充备选。

“注定的结局”

如果将追随美国“重返亚洲”视作英国战略目标的话,那么衰弱的国力、萎缩的舰队以及强大的对手,都将是英国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结构性难题”。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曾指出,“战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合理估计与协调。”但此刻,人们看到的却是“七拼八凑”组成的航母编队、漏洞明显的防御体系、“勉为其难”派出的“袖珍”舰艇……这一切都给英国皇家海军在亚洲永久部署两艘军舰的“壮举”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其实换个角度看,无论是“外强中干”的航母打击群,还是“虚张声势”的“印太”多国联合演习,以及后续那两艘即将常驻亚洲的巡逻舰艇,都折射出英国在作出战略选择时,既要追随美国,又要避免过度刺激地区大国的矛盾与困惑,以及在制定国家整体战略时所面临的尴尬和无奈。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此次英国派出军舰常驻亚洲,既是追随美国重返“印太”的狐假虎威的“战略所需”,更是约翰逊政府重走“炮舰外交”老路,企图凭借几艘“小船”赚取政治资本的“投机之举”。在海空一体、攻防兼备的联合作战体系面前,这种“形式大于内容”军事冒险,结局其实早已注定:要么虎头蛇尾,敷衍了事,知难而退;要么撞得头破血流,自取其辱,黯然出局。(作者系军事评论员)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环球 包宇

上一篇新闻

撞船又撞山的美国海军,能力配不上野心?

下一篇新闻

第一舰队卷土重来?美国计划重组,直指印太司令部或在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