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在全省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全文)

唐仁健

(2020年3月20日)

  经请示省委林铎书记同意,近期我们安排两个全省性的视频会议,一个是前天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一个就是今天的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会。这两个会虽然主题不同,但背景和指向都是一致的,就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背景,从政府执行的角度,对脱贫攻坚这个底线任务和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作出更具体更精准的安排,确保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力促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快马加鞭,如期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本来今年全省的经济工作,在岁末年初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已作过系统谋划部署,开年我们就开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会,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没成想,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进度和步骤,导致经济活动一度停摆,消费、外贸受到抑制,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被迫延缓。但战“疫”终有胜日,发展不可停顿。党中央和总书记始终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特别是总书记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策略方法上精准施策、步步深入,从要求落实“六稳”举措,到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再到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以省域为单元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频次之密、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随着这一系列对冲措施的落地,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从我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在稳扎稳打抗击疫情的同时,包括我本人在内,一直在思考如何尽快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早在2月5日、6日,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之后,我们又多次进行安排,并紧锣密鼓地系统研究、集成推出了“55条”、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若干措施等几个大的政策文件,包括昨天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全力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作方案》,都是为了加快恢复经济运行常态。毕竟甘肃这两年经济发展一路走来十分不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到去年才稳住了阵脚,2018年GDP增长6.1%,2019年GDP增长6.2%,止住了2012年-2017年连续下滑的势头。虽然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的经济再次受到影响,短期和暂时的波动下滑是肯定的,但我们不能就此“脚踩西瓜皮滑哪算哪”,无论是稳固势头、稳住预期、稳定就业,还是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都不允许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上有丝毫的犹豫和松劲。而疫情这个“黑天鹅”现在又确确实实摆在眼前,这就要求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坚持见指打指、与时俱进,在坚定坚持年初既定工作部署的同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近几年,针对不同年份、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我们就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药方,像2017年的“三重”“三一”、2018年的“三扛”和去年的“四个补”。这么考虑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推工作抓落实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方法,即知道怎么下口下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今年,针对疫情影响和“两个收官”的年度特点,我们就提出了“拓展存量、创造增量”这八个字,简称“拓存创增”,也就是把能拓的存量全力拓开来,能创的增量尽力创出来,以实现最大化的叠加乘数效应,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并力争获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好效果。总的考虑就是,我们面对非常之事,务必拿出非常之举,勇担非常之责,力求非常之效。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全年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从工作方法的角度讲几点意见。

  一、要以全局的视野看清经济工作的“非常背景”

  抓经济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清形势、把握趋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其严峻性、复杂性、传播性都超出预期,已经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蔓延,形成全球大流行之势,疫情所引发的国际经济、金融、能源安全风险甚至对全球治理体系、地缘政治格局的冲击影响都不可小视,现仍在发酵,后续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把住我们工作的方位和方略,我觉得,要注意看清这样几点。

  第一,小病毒引发大危机,世界经济前景因新冠肺炎疫情明显蒙上阴影,这已是铁定的事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制造业下滑,旅游服务业大幅收缩,实体经济供需两端受损,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美国在连续推出空前“量化宽松”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10天之内发生4次熔断。还有,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市场恐慌情绪加剧。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已经陷入衰退,而就在1月份,该组织还预计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3%。显然,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得今年全球实现更强劲经济增长的希望落空。3月2日,经合组织发布经济预测报告,把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降至1.9%,日本由0.6%降至0.2%,欧元区从1.1%降至0.9%。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除了对各国经济的不同冲击,更让人担忧的还是它带来的全方位连锁反应,对已经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全球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的冲击,有可能导致汽车制造、电气电子、医药等市场状况较好的行业供应链断裂和错位,迟滞重大国际性项目的推进,对世界经济造成长期的、不可逆转的损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次疫情绝对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小的湍流和变量,我们要以大历史的眼光、长周期的思维,以全面、辩证、长远的观点来认识、审视和把握。

  第二,我国经济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损失后,正在回归常态,增长长期向好、内在向上的态势没有改变,这也是铁定的事实。这次疫情发生后,个别国家的一些政客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认为扩散蔓延的疫情会使我国经济遭受重创,甚至会倒退倾覆,“唱衰论”“崩溃论”不绝于耳、杂音四起。但不争的事实是,在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挥下,新冠肺炎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而且经济活动在加快恢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表明,全国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90%,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已达到去年正常水平,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运均已正常运营。而且,在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作用下,我国股市、油市、债市,包括楼市等,都比较平稳,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等,也都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反观国际市场,欧美日韩股市大幅下挫,而我国股市依然风景这边独好。在短短的这两个月内,我国经济活动从一度停摆,到迅速回归常态,再次印证了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和特征,表明了超强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比拟和复制的。

  第三,大危机往往蕴含着大分化、大调整、大机遇,这场世所罕见的疫情之变,必将带来经济发展的新风口,这又是铁定的事实。“危”和“机”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侧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已经或正在倒逼许多产业规则、供应链、市场格局、商业模式、政府政策发生改变。就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启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系列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我国又推出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等大规模基建投资,正是这两轮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电商、互联网、快递等行业的崛起与繁荣。这次疫情,已经看出,又倒逼催化了“宅经济”、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慧医疗等新的行业和业态,有人说,谁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谁就有望收获下一波产业转型变革的红利。当前,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又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和投资的爆发点,很多省区都拿出了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和重大工程。据相关机构预计,未来3-5年,新基建在总基建中的比重将达到15-20%,蕴藏着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新基建新在哪里,它与传统的“铁公机”等老基建不同,不仅在于其自身创造的价值,更在于它是未来新产业形态的基础和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为百业赋能。再从这次疫情有可能引发的国际金融格局演化来看,也是危中有机。一些专家认为,这场危机有可能动摇美元作为最坚挺、最受信任全球货币的地位,而且此前欧洲央行已经用人民币替换部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际,国际资本也在纷纷寻找避险之地,最近国际权威机构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市的评级由“持有”上调至“增持”,表明我国国家信用得到全世界资本的信任,未来极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新基建无疑会成为这些资本追逐选择的焦点。

  第四,在这场应对疫情的大战大考中,我省经济与全国一样经受住了冲击,现在更需要辨症施治用好药、强身健体补元气,这是当下的急中之急。应该讲,我省经济总量小,结构偏重且产业基础脆弱,受疫情冲击更重、应对更难,所幸的是,经过全省各级各方面的艰苦努力,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在加快,项目建设在提速。截至目前,全省规上企业、百户重点监测企业和31户重点调度企业复产率分别为95.66%、100%和100%,135个省列重大项目中,85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20个新建项目开工,开工率40%。从1-2月份经济数据看,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全国-13.5%)、居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5%(全国-24.5%)、居全国第8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2.6%(全国-23.4%),降幅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这一段我们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方面的工作是有力有效的。当然我们不能在全国都降的情况下比高低,关键还要看后几个月,如果盯住抓好3-6月这几个月恢复性、反弹式、释放型的“窗口期”,实现补欠账、稳增长、速度快、位次好,那才叫真本事!统计局根据1-2月的情况,研判全年要“保6”,按照上半年增长3%、前三季度增长5%、全年增长6%的目标测算,后三个季度每个季度都需保持9%的增长速度。

  年初,我们对全面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八大创新”,提升“五力”,解决“四大结构性问题”作了部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甘肃经济工作的主线条,如果这个主线条把不准、做不深,甘肃的长远发展就缺乏后劲,未来经济增长就很难持续。现在面对疫情的新挑战,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在对冲疫情影响中尽可能地获得“超额利润”或者政策红利。从政府工作角度来讲,关键的途径有两条:

  一个是工作的创新度。就是在依法依规前提下,进一步敢想敢干、敢闯敢为,而且要力争比发达地区多走那么一两步。在我们的政策话语体系里边,讲创新通常是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从经济学角度讲,创新一般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这三者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对制度创新提出了要求,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制度创新对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动力机制和激励环境;管理创新则对技术和制度创新提供了组织保证和现实条件。其中,无论是实践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从行为和执行的角度为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创新体系提供基础支持。我们提出的“拓存创增”思路就是着眼的工作创新,为之前我们提出的“八大创新”、提升“五力”和解决“四大结构问题”提供支持和保障。

  另一个是工作的落实度。就是即使没有工作创新,同样的政策,我们落得更细、兑现度更高,同样的工作,我们做得更实、认可度更高,这样企业的获得感、市场的活跃度就会更强,我们的发展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经常讲的政策落实的问题,这方面应该说我们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欠缺,确实需要在落实度、兑现度、精细度上下很大的功夫。

  那么,具体落下来,我们今年全年的目标就是《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力争一季度少下降、二季度正增长、三季度补欠账、四季度保目标,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要以做加法的思维拓展存量

  围绕我省经济发展现有的家底和潜能,各级各部门要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增产增效,全力提升存量效能,着重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挖潜。具体来讲:消费方面,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截至3月15日,全省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为73.3%,消费复苏率仅恢复至40%,消费复苏率远远低于商户复工率,生产经营还存在较大困难。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加快复工复产,引导支持生活服务业商户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经营,拓展线上业务。要大力推广“无接触服务”和“安心码”等数字化服务方式和手段,联合美团、大众点评等电商,推广展示安心店、放心店,恢复消费者信心。目前,我们正在谋划争取将线上消费“买全国”这块统计入库,计划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建立“1+1+N”结算模式,利用商协会,在省内成立结算公司,在云平台部署结算系统,通过N家消费点扫码,将交易数据实现“在地入库”;二是区域分拨配送中心+交易分公司结算模式,利用电商企业在省内设区域分拨配送中心、电商前置仓等,并同步设交易分公司,实现省内结算。通过以上两种模式将结算、营收和税收落在省内。要帮助复工复产企业落实口罩等应急防控物资,确保中央及省里出台的各项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个批零住餐商户。另外,我省旅游业受疫情影响很大,截至3月15日,全省旅游业商户复工率仅为23%,消费复苏率仅为4%。这方面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释放旅游消费潜能,针对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消费反弹,及早准备4、5、6月小长假短线游、省内游、周边游、乡村游的宣传推介,加快旅游市场复苏,尽快把前期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传统产业改造方面,重点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改造。按照省里去年制定的《实施方案》,围绕10个重点企业和领域的改造计划,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着力在一些点上线上取得突破。针对疫情造成一季度省属企业减产44亿元的损失,国资委已经对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重点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扩能补欠计划,要加强指导督促,确保把这些损失补回来,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新型城镇化方面,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我都专门就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城乡结构问题作了安排,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全省所有城市落户限制,力争年底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原计划召开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大会,要继续抓紧调研和筹备。

  中小微企业方面,目前全省规上企业开工复产率相对较高,但规下企业复产率只有68.96%。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用活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施好“科技小巨人”企业、“规下转规上”企业培育等工程。积极组织“金政企”等对接活动,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好央行等五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增加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农业农村方面,要全力保障春耕农资供应,重点做好农产品产需情况预测分析,合理安排好生产布局和种养结构,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农村水网、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戈壁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潜力。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经过这次疫情,大家更加认识到农产品包括粮食的供给安全是天大的事,可以预见,疫情过后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将呈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对我省是个重大利好。各级各方面要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更多的“甘味”品牌,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同时要重视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提高粮油保障能力。

  二是扩能。就是把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项工作从内涵到外延再拓展一些,根据需求适度超前地在体量规模上充实扩展。

  在放大平台效应上,要充分利用兰洽会、“一会一节”、药博会、伏羲大典等节会平台推介产业项目,促成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更大力度支持兰州新区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先行先试,加快兰白国家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提升创新平台作用。还要在具体的点上下功夫,比如“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在外在形态和内在业态上都进行了扩容提升,投资规模达到70多亿,比原规划增加了31亿,下一步要加快建设进度,压茬推进河道改移、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建筑及早期标志性商业项目率先开业等工作,力争今年6月份全面开工建设。还比如今年要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以前只是会展中心等项目,现在把宾馆、博物馆等后期项目都加进去,使这一平台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和作用。

  在强化枢纽地位上,要把建设推进的项目再凝练再提升。比如中川机场三期,省里就参考新加坡樟宜机场对接待大厅的设计作了修改完善,进行扩容提升,打造综合客运枢纽,这样就把原来的投资又增加了不少,并且对整个项目的品质也是一个大的提升。还有《工作方案》里,对近年来省里重点推进的国际陆港、国际空港和兰州国家物流枢纽等项目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明确支持兰州多式联运综合体试点城市、“一带一路”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白银市区域工业物流集散基地等项目建设,在推进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也要比照国际国内的先进标杆,适度超前、优化提升,增强枢纽项目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做强优势产业上,要围绕总书记视察我省提出的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重点以三大炼厂、华天电子、兰石集团、中车集团、方大炭素等为龙头,打造各自领域的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把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作为示范,按照“三化”改造方向,提高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化工循环的延链补链强链水平。

  三是加速。就是要跑出“加速度”,争取两天的活一天干,两年的任务一年完,做到快人一步、先人一步。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加速。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精心调度安排,协调解决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农民工就业和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困难,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要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点对点帮办服务31户重点企业,研究解决防疫物资短缺、招工用工难、物流运输不畅、供应链不配套等实际困难,做好要素保障,确保达产达标。

  重大项目建设要加速。要紧紧围绕今年全省谋划储备的1600个左右总投资4.5万亿元的重大项目,认真落实“四百机制”,强化领导与企业帮扶联系,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对年度计划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各地要进行系统梳理汇总,开通“绿色通道”,采取边建设边补办正式前期手续的方法,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对已经开工的项目,特别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要通过采用新技术、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尽可能地缩短工期、加快进度,比如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计划五年完成,通过采用隧道施工新技术两年半就能完工,工期可以缩短一半。

  十大生态产业发展要加速。据税务局上报的信息,十大生态产业税收逆势上扬稳定增长,1-2月完成税收101.89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占全省税收的35.7%,整体上十大生态产业复工复产进展良好,但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文化旅游三个产业开票额较低,不足去年同期的60%。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扭住十大生态产业这个总抓手,认真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加快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现代能源综合示范基地、中以绿色生态产业园等带动性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比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

  服务发展的效能要加速。主要是围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打通“无纸化”申报审批渠道,加快项目审批办理速度。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下放给省一级,自然资源部也配套下发了相关通知,这次放权的力度确实很大,给了省级政府更多自主权。各级各部门要研究用好这一政策,梳理排摸涉及这方面用地需求的项目,依法依规给予政策支持,尽快把政策兑现、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同时,也绝不能触碰耕地保护红线。

  另外,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专项债的问题。今年,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我省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总投资为515.36亿元,财政部已下达额度221亿元,我们发行了123.2亿元,拨付到项目107.4亿元,实际使用仅有25.6亿元。专项债是目前拉动投资仅有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能争取到这221亿确实很不容易,也很宝贵,但国家下达了,我们却在这放着,这是极大的浪费。财政部门要赶快将剩下的近100亿发行了,相关部门和市州要加快项目开工,及时拨付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同时,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组织开展督查,切实发挥这笔资金的作用。如果我们发行得不好、拨付使用得不好,国家给予的额度只能是越来越少,给你了你用不了啊!

  三、要以做乘法的思维创造增量

  在抓紧拓展存量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新增项目、新增投资的谋划推进,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项目,多点突破。就是除去已经批复、开工的项目,要加大谋划争取力度,在产业、基础设施、外贸等方面多谋项目、多上项目。

  产业方面,要着眼疫情中迎来爆发的防疫防护、智慧系列、宅消费等产业,尽快布局、谋划建设相关产业项目。比如,宅经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线上办公、线上消费与服务需求明显增加,推动信息化、无人化办公设备与软件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远程办公、在线医疗服务、在线金融服务、无人零售、智能金融服务设备等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风口,各级各部门要深度挖掘这方面的产业发展机遇,培育一批线上零售、在线教育、网络培训、居家办公等功能性服务平台企业,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依法依规给予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还有,健康产业也是我省有需求、有潜力、有基础的一个朝阳产业,各地要抓住机遇培育完善产业链,谋划实施一批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等产业项目。

  基础设施方面,一个是老基建,主要是加快武威、平凉、临夏机场和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天水至陇南铁路、庆阳至平凉铁路、白龙江引水等“铁公机”项目建设,年内能开工的尽量开工建设。另一个是新基建,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结合各自实际,发力以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项目,特别是每个行业和领域得有3到5个“大块头”“大个子”撑起来,省政府很快要专门开会研究部署。

  外贸方面,我省外贸体量虽然不大,但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提高国际物流货运能力方面还是大有空间的。相关部门和市州要用好“三大陆港”“三大空港”平台,立足我省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主动谋划实施一批境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国际货运班列组货、跨境电子商务等项目。要加快推进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的协议和项目实施,尤其是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合作投资建设的物流中心等项目,要做好协商对接,加快实施进度。

  同时,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民生基础设施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进行再谋划、再论证,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的“大盘子”。

  二是围绕主体,多引企业。创造增量必须把企业作为“顶梁柱”和“主力军”,下功夫引进培育。

  加快“引”的节奏。2月份,省里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项目线上推介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化运用这一招商方式,在线上洽谈的基础上,及时跟进开展线下对接,争取新签约一批合作项目。要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像去年金控集团引进首航节能一样,盯住主要业务在我省或西北地区,有融资、迁址需求的企业,主动进行沟通对接,想方设法引进企业总部或分支业务板块总部落户我省。陕西海升集团准备把农业板块总部迁往我省,有关部门和地方要主动加强对接和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各地和有关部门包括省属国企,特别是投资类、平台类企业如金控、国投、建投、公航旅等都各显神通,继续在引企入甘、落户甘肃上下足功夫,谁的贡献大,国资委可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对市州我们也要加强鼓励和激励。

  提高“落”的实效。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帮办服务力度,紧盯华侨城、泰康、新奥等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对接,各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尽快推动这些项目落地建设。还有,电商领域的项目要格外关注、多想办法推进落地,现在一个“双十一”就有几千亿的统计、税收算到了杭州、北京等总部所在地,但这些实际上都是各省消费拉动的。这方面,年前省里初步确定与阿里巴巴共建甘肃数字经济,这项工作受疫情影响有所延误,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研究细化具体项目和实施方案,争取早日落地运营。此外,酒钢铝板块与中铝合作的事儿,还可续起来,继续谈和推,再不要纠结于谁批书记谁推董事长,我多次说过,在涉及到项目落地和企业重组合作方面,要舍得拿出我们的一些优质资源资产,不要怕别人赚钱占了“便宜”,只要在我们甘肃的地盘上运营,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催化“培”的效应。围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量与去年基本持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00家的目标,进一步放宽企业登记注册门槛,加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型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

  释放“改”的能量。主要是加快国有企业混改步伐,围绕国家即将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细化我省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在股权结构上放开产权、敞开大门,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组建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尽快使我省的混改工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继而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市场化聘任职业经理人方面,还要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取得更大突破。

  三是围绕区域,多推“点极带”。就是要发挥各地特色,释放动能空间,加快打造新的区域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解决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点”要全面开花。各地要围绕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在综合能源、核技术、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制造、数据信息、特色农产品、集成电路制造、健康养老等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推动实施一批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带动支撑作用。

  “极”要重点突破。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紧盯兰西城市群、榆中生态创新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等省里聚力推进的增长极,对标对表任务量和时间表,统筹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尽快把谋好的事情定下来,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形成一批看得见的实物工作量。特别是榆中生态创新城,年初省里明确了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确定了支持政策,各项前期准备已经做足了,下一步要再鼓劲、再提速、再攻坚,抓好核心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生态绿化优先、招商引资引领等重点工作,教育、卫生等方面配套项目要先期进入,推动生态创新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力争今年搭骨架,三年见轮廓,五年成气候。

  “带”要串点串线。就是要把我们已经提出的沿黄生态经济带、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增长带等区域发展构想,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尽快把项目“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每个增长带都要明确省里的牵头部门和地方的主推市州,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好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市场链接方面的规划和布局,形成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四、要以超常的工作抓好落实

  在疫情产生多方影响的大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是检验干部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试金石,各级各方面要强化不甘落后的精气神,切实提高工作的创新度和落实度,确保中央及省里的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一要实化推进机制。省里的《工作方案》每一条都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落实举措,主要领导要亲自上、亲自抓,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体系,层层靠实工作责任。要建立督促问效机制,对照任务分工和工作台账,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反馈督查结果。要硬化激励惩戒举措,把“拓存创增”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进步奖和贡献奖评选范围,对排名靠前的市州和部门给予奖励资金、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地用能指标和评优选优等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及时进行约谈,多次被通报、存在较大问题的要对具体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切实形成各级各部门担责尽责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要精细落实政策。前几天,《人民日报内参》对8省区90家企业国家系列抗疫政策落地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还在等”,等细则、等说明、等审核,好政策落不下去。对此,我也安排办公厅对我省企业作了个类似调研,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企业有的反映政策得靠“自己找”,行业部门或属地政府主动送政策上门的情况很少;有的反映政策“不知道”,行业部门网站政策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反映政策路上“走得慢”,国家或省里出台的政策,市县还要层层研究拿出配套意见;有的反映政策拿上“不会用”,了解到某项政策出台后,到所在地的行业主管部门咨询,大部分答复是“还在等细则”;有的反映政策申报“没回音”,对于符合条件的政策,申报一次能够顺利享受的情况很少,成与不成都没个说法。另外,一些行业部门对政策落实“账不清”,问到某项政策落实得如何,只能说个“大概齐”,个别部门对本行业的优势重点企业底数不清。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非常着急,甚至非常生气,像“55条”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本来就是救急的政策,拖着不落,救不了急,等企业死掉垮掉,还有什么意义?这几天中央工作组在我省开展复工复产情况调研督查,无论是中央还是省里的普惠性刚性的政策都要抓紧落实。前几天我到工信厅、国资委也作了调研,专门讲了政策落实的事,我想这要作为今年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政策落实上来一场革命,一方面要加强督查督导,抓一些慢作为、不作为的典型,另一方面,今后对于省里出台的重要政策,要同步配套出台落实情况的考核办法,成为抓落实的一项机制性安排。这个事,请宋亮同志牵头,拿出几条硬机制、硬要求,比如配套政策和细则出台的时限、涉及多个部门时怎么对号入座落实、政策如何广而告之,包括怎么推行“不来即享”,等等,建立从政策制定到具体落实再到评价考核的闭环体系。

  三要统筹各项工作。越是情况复杂、任务繁重,越考验我们统筹协调的能力水平。当前做好伊朗回国人员观察救治和防范分散性境外输入的工作依然严峻,各有关方面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继续抓紧抓实外防输入的工作,严防疫情“倒灌”反弹,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要坚决守好民生底线,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加强对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医用口罩、消毒液等相关商品价格的动态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好城乡群众基本生活。总的是,疫情防控不松劲、脱贫攻坚绷住劲、复工复产再加把劲。

  四要维护社会稳定。要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加强对受疫情影响的就业、金融、对外投资等领域的风险研判,及时做好各类应对预案,做好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要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靠实靠细各方责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深入排查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隐患问题,及时主动化解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发生各类突发恶性事件,坚决守住守好底线。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交易所将推出锂、钴期货 | 20220114要闻

下一篇新闻

这些用线条描绘的世界著名建筑,太漂亮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