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3日 星期三

一簇黄花 农民致富“花为媒”

凌晨两点,雁北大地一片寂静,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一户农家小院,铁门“吱呀”一声响,年过花甲的谢文和老伴儿出门了。盛夏的夜,风有点凉,老两口身着长衫,外套塑料防水衣,戴着一只头灯,腰间还挂着一个大编织袋。走到自家地里,老两口手法老练,很快编织袋里就铺上了一层黄花。

采摘黄花要在含苞待放时,一旦盛开就失去了价值,所以这项劳动要从凌晨持续到正午。

谢文一家5口,种了9亩多黄花,种一亩地需要两个劳动力,这要放在以前,他是绝对不会也不敢种这么多黄花的。

贺店村位于火山脚下,过去是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的贫困村,老百姓收入主要靠地里劳作,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谢文又当保安、又做勤杂工,一年到头不停歇,可家庭收入仍然停留在贫困线下,二女儿甚至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谢文一家的改变,来自金灿灿的黄花。大同种植黄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西坪镇的黄花生长在火山丰富的矿物质土壤中,营养价值高,是黄花中的极品。但是在全国四大黄花产区中,大同无论知名度还是规模都不占优势,形不成产业。近年来,云州区号召农民大力种植黄花,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区里和镇上不断有人进村做农户工作,但谢文还是迟迟没有多种黄花。“一是我们这个村子干旱没水,二是黄花要种到第三年才有收成,农民等不起。再一个,年轻人都去城里了,如果种植面积大了,劳动力也不够。况且晾晒也缺少地方。”谢文的担心,同样也是多数农户的担心。

为了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区里想了很多办法,先是给农户每亩黄花地500元的补贴,还硬化了村里街道和广场,提供晾晒场地。之后又给村里打了两眼井,解决灌溉问题。当第一桶清水流入谢文的黄花地时,他终于下定决心扩大黄花的种植面积。

7月采摘季,是云州农民最忙碌的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披星戴月也摘不完地里的黄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黄花产业发展办公室一边组织暑期大学生勤工俭学,一边从山东招揽农民工。在黄花产业链上,因为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使得这条流水线运转越来越顺畅。

在云州区,黄花企业总共有13家。起步最早的三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主动引进自动烘干设备,将黄花销往全国各地,包括商超、农贸市场。还有的企业通过订单,将黄花销往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大同市农业委员会蔬菜管理站副站长黄银锋介绍,如今,“大同黄花”主要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黄花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迈进。

黄花漂洋过海,谢文和村民们成为受益者,“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挣过这么多钱。前年给儿子5万元楼房首付款,去年又拿出十几万元帮他买了车。”

据了解,贺店村共有230户人家,目前黄花发展到1500亩,全村基本脱贫。现在,云州区黄花总产值达3.5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去年,“大同黄花”被评为“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西云媒体提供)

2017年以来,山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农”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一年来,全省启动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17年,特色农业产值占比提升至75%,特色农产品出口产值增长68%。培育家庭农场97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6758个。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0%,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0.5个百分点。

上一篇新闻

山西阳泉市长董一兵调任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郭长青不再担任

下一篇新闻

董一兵当选临汾市人民政府市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