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引领改革开放新格局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4月28日电 题: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引领改革开放新格局
新华社记者王念、王军伟
在27日举行的“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物流高峰论坛上,《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合作备忘录》正式签订,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中新“南向通道”建设,从而加快广西“三大定位”实施进程。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改革开放迈入新格局,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陆海贸易大通道改变中国物流格局
北部湾畔,海阔天宽,千帆竞发。在钦州港保税区,吊机繁忙地将集装箱吊上开往新加坡的货船。在中新“南向通道”海铁联运枢纽钦州港火车站,前往重庆的列车整装待发。今年一季度“渝桂新”海铁联运班列开行82列,是去年全年的2.2倍。
钦州港火车站站长黄光辉见证了中新“南向通道”日益繁忙的景象。“自去年9月常态化运营后,‘渝桂新’海铁联运班列不断加密,目前重庆下行班列实现天天班,上行班列每周2至3班,同时蓉桂、滇桂、黔桂等班列也相继开通或加密。”
钦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谢柱军说,经中新“南向通道”,大量来自重庆、四川、陕西的电子和机械产品销往欧洲、东盟等海外市场。为应对贸易量的增加,钦州港去年新增了5条航线,目前正大力推进1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
中新“南向通道”是指货物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区市,通过广西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东盟,由重庆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连通中亚、欧洲地区,从而将形成“一带一路”经西部地区的一个完整环线,且贸易效率更高。货物从重庆经长江航运到上海,航运距离为2400多公里,运输时间需要14天左右,而经铁路到北部湾港距离为1450公里,运输时间只需要2天。
当前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已引发西部地区传统物流格局的重大转变,广西作为西部省区货物出海口的作用愈发突出。今年一季度,广西北部湾港完成总吞吐量4028万吨,同比增长11.98%。
作为我国西部唯一沿海的省区,广西正加速与东盟全方位互联互通。目前北部湾港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服务中南西南地区支点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向纵深推进,广西服务中南、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的支点作用愈发凸显。
作为“云电送桂”和“桂铝入滇”战略合作重要内容的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按照规划,至2020年,合作园区电解铝产能将达到60万吨,铝型材深加工产能达到30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通过合作,两省区在资源上优势互补,在产品上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是双赢举措。
近年来,广西以“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发展定位,不断加强跨省产业合作,联手贵州深入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联手广东、海南共建北部湾城市群,与湖南合作在钦州建设临港工业园区,与重庆、四川签署协议,在沿海布局,打造临海产业“飞地经济”。广西的资源聚合能力甚至辐射到西北地区,甘肃金川集团就在广西防城港建立了铜镍生产基地。
目前,北部湾港已经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所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防城港是我国大陆距马六甲海峡最近海港,现已建成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37个,与全球19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商通航。通过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金川集团在广西的基地。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逐步形成
去年9月,哈萨克斯坦作为首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任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建人说,哈萨克斯坦是农业大国,其来到南宁看中的不仅是广西市场,还将以此为跳板,促进其农产品走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同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纷纷布局广西北部湾。世界第二大燕窝生产国的马来西亚已有多家燕窝加工企业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他们看中的同样不仅是中国市场,还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
中马钦州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说,因共同看好“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目前中外企业在中马钦州园区投资项目超过90项,涉及传统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投资总额近900亿元。
陆建人表示,广西已参股马来西亚关丹港和文莱摩拉港,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泰产业园建设,深化泛北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合作机制,这一系列渠道的搭建,加速了广西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进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