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国家二级文物照片背后的西藏故事
2022年5月20日,一张拍摄于1932年的合影照片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是丁香烈士与爱人乐于泓的特殊合影,也是二人唯一的合影。2009年,乐于泓的家人在旧屋翻建时发现了这张照片,并于2010年捐赠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照片的主人公乐于泓,祖籍江苏太仓,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曾任十八军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以列席代表身份参加了西藏和平解放谈判,是老西藏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和模范示范者。
半个肺进藏诠释老西藏精神
1950年1月30日,已经担任南京总工会文教部部长的乐于泓接到中央军委电报,调其随十八军进藏。此后,他又收到时任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的亲笔信,告知其部队在川南准备进藏,要求他尽快归队。乐于泓曾任十八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是张国华军长十分器重的老部下。接到军委电报和军长来信后,乐于泓毫不迟疑,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前往重庆。
按照规定,临行前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发现他的左肺已经干瘪,右肺上部有两处钙化点,这种身体状况不适合高原生活。但是乐于泓进藏态度坚决,婉拒了医生建议,并于4月10日抵达重庆。针对乐于泓的身体状况,时任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亲自为其检查,结论是左肺萎缩,右胸肋膜肥厚,心脏向左移位,右肺代偿性向左扩张,并有钙化点。根据检查结果,乐于泓的身体条件不符合进藏要求,不能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不能随军入藏。
西藏地处高原地带,含氧量低,正常人在高原生活都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各种高原反应。更何况乐于泓只有半个肺,却要面临和正常人一样的身体考验。可想而知,乐于泓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心肺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负担,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反应。当时已经42岁的乐于泓,在幼年时期患过肺结核,被捕入狱后遭到敌人严刑拷打,身体备受摧残,落下病根,这也是他在渡江战役后被要求留在南京工作的主要原因。但是乐于泓认为自己经受了革命战争中艰苦环境的考验,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坚决要求随军进藏。
鉴于乐于泓进藏的决心,最终西南局领导和医学专家商议,同意可以试一试,但如果身体不行,极速返回。只有半个肺的乐于泓,没有因为身体状况而退缩,没有因为缺氧环境而畏惧,他把随军进藏看作光荣的使命和任务,看作无上的责任和担当,在进藏过程中克服了高原缺氧的挑战,克服了心肺功能较差的困难,以特别能吃苦的顽强斗志,以特别能忍耐的坚定意志,用实际行动和工作表现诠释了老西藏精神,是老西藏精神的典型代表。
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1950年5月,乐于泓跟随张国华军长到达新津,接任十八军政策研究室主任。此前,十八军成立了以军副政治委员王其梅为主任的政策研究室,负责调研掌握西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就进军西藏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行动参考。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客观的现实困难,当时十八军对西藏的整体情况掌握不多,甚至连一张完整的西藏地图都没有,加之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敏感性和政治性,所以在准备进军西藏的过程中,中央和西南局都非常重视具体政策的把握和制定。1950年1月,毛泽东在电报中强调:“第一步是限于三个半月内完成调查情况,训练干部,整训部队,修筑道路及进军至康藏交界地区。”同年1月,邓小平在同十八军师以上干部谈话时提出:“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策问题在进军西藏和解放西藏过程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2月16日,西南局、西南军区在电报中专门指出:“西藏问题(包括对于散布在西康、川西北及云南境内之藏族问题)之许多政策,尤其是政教问题,必须多方调查,提出具体意见,获得解决。”
乐于泓到任后,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政策研究室围绕西藏整体情况展开系统调查研究,根据党的大政方针提出具体的政策参考;围绕进军西藏展开作战研究,提出衣食住行、疾病预防、物质准备等建议;团结藏学研究专家,训练藏族干部。政策研究室编写藏文课本、进藏教材,组织全体官兵学习藏语和民族宗教政策。组织翻译西南局“十条政策”、政策布告、进军西藏口号、宣传材料等,为提高十八军战士政策水平,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为了培养更多的藏族青年干部,推动民族政策宣讲和统战工作,1950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和十八军党委成立了西藏工作团,天宝任团长,乐于泓兼任副团长。工作团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巴塘党组织动员的党员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另一部分是北京藏民班的学员。这些进步青年都会使用汉语和藏语,西藏工作团对他们开展文化训练、政策学习、能力锻炼等工作,安排他们到机关、部队、兵站等,担任藏语翻译和基层干部,极大促进了党的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在进军西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经营西藏和建设西藏的骨干力量。
指定列席见证西藏和平谈判
1951年3月27日,担任中共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的乐于泓,陪同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前往北京。经过长途跋涉,代表团一行于4月22日抵达北京火车站,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4月29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的首次会议。会议指定乐于泓和平措旺阶全程列席会议,是中央指定的两位列席代表。谈判期间,乐于泓负责具体事务沟通和材料准备,为谈判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5月23日,乐于泓见证了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人民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
6月13日,乐于泓以十八军联络部部长的名义,陪同中央人民政府赴藏代表张经武,经香港、新加坡、印度赴藏,前往亚东会见十四世达赖。到达亚东后,噶厦提出张经武代表会见达赖时,采取达赖升座、百官旁侍,张代表进去,达赖下座欢迎,接毛主席信后仍升座的仪式。对此,乐于泓强调见面仪式必须表现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他多次向噶厦官员阐述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尤其是结合在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中,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毛泽东主席接见谈判代表时,平起平坐、平易近人等真实情况,有理有据的向噶厦官员表明态度和意见。最后,双方同意张经武代表会见达赖时,达赖不升座。张经武先在帐篷中休息,然后直接到达赖卧室见面。
1951年8月,乐于泓陪同张经武代表到达拉萨。为了进一步宣传解释《十七条协议》,争取西藏上层人士的理解和支持,按照工作安排,乐于泓按计划走访和拜会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官员,向他们赠送《十七条协议》,宣传解释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乐于泓上门拜访了30多位上层人士,共计50多次面谈交流,帮助这些上层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争取他们对解放军进军西藏和解放西藏工作的支持。
作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乐于泓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品格坚毅,弘扬践行“老西藏精神”,为西藏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西藏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