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描绘高州府附郭县《茂名县舆图》
清代高州府茂名县
《茂名县舆图》墨书于图右侧,图的坐标以北为上方、西在图左。图中描绘清代广东省高州府附郭县茂名县所管辖的区域。图右侧用文字描述县境幅员、相邻州县及其道路里程,但部分字句破损,断简残篇无法尽详。
《茂名县舆图》尺寸: 57 厘米x 87 厘米/装裱尺寸 60 厘米x 133厘米 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图左侧注记茂名县属:额征赋银一万捌千肆百贰拾肆两零零一厘 色米肆千伍百陆拾柒石一斗柒升玖合捌勺。
茂名县县城(今高州城)位于图中央,以立面城墙形象绘制,城池所占空间很大,藉以突出行政中心的位置。
上钤茂名县印(官印),说明是官方绘制本舆图。
县境幅员:東西相距壹百陆拾里,南北相距壹百柒拾里。
相邻州县及其道路里程:西至化州縣界陆拾里,南至吴川縣界壹百里,東南至電白縣界陆拾里,東北至羅定州,西北至廣西省北流縣界壹百陆拾里。
图中河流(鉴江)用绿色表示,形象描绘了城市、聚落、城墙、寺塔、衙署、山峦及营汛等。以旗帜符号表示塘汛驻防地,以房屋形象绘出官署衙门及塘汛守备位置,都说明本图为官绘本地图的典型。地图大约绘于咸丰十年至同治六年间,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茂名县起源
茂名县起源于人名,西晋末期,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高州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当时属高凉郡。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南宕州从定川县徙治茂名县,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今高州城),茂名县为潘州的治所。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唯有潘茂名一个。唐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潘州废,茂名县属高州。元大德八年(1304年)为高州路治。明、清相继为高州府治,为粤西第一大县,民国时为广东为数不多的一等县。
高州府
高州府,是明清时期设立在广东境内的一个行政区划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朝高州路为高州府,府治茂名县(今广东高州城),故今高州有府城之称。高州府辖境六属茂名、信宜、电白、化州、吴川、石城。相当与今广东省茂南区、高州市、电白区、信宜市、化州市、廉江市、吴川市、坡头区以及麻章区的硇洲岛、霞山区的特呈岛等地。
附郭县
附郭,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此外附郭也指近城的地方,郊外。《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诸生深幸洙留,遂荐於附郭大姓张氏。"
在民国之前,中国是没有“市”这个行政区划的,所以更不存在区,所有的次级行政区划都是“县”。府这个地方除了“知府”,也是有“知县”的,因为其正式行政区划也是“县”,这种府城所在的县就是“附郭县”。
在广东这种省(省府广州府,附郭县为南海县和番禺县),那“附郭省城”就更惨,广州城当时驻扎着:广肇罗道道台,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广州将军,满洲、汉军副都统,广东水师提督等。
明清时期,高州府附郭县就是茂名县,茂名县城(今高州城)为高雷阳道、高州府、茂名县、高州总兵团的官署机构驻地,故为粤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1912年民国废高州府,改府为县,1914年设立高雷道。治所茂名县城今高州城。
1914年设置高雷道
民国时期茂名县
民国时期,撤府留县。茂名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第七行政区、第八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治所茂名县城今高州城。
1947年茂名县第五区南边至南海
高州会馆
由于高州府在历史上是粤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是广东四大文教之乡,清代广东仅有的三名文状元就有一位是当时高州府吴阳(今吴川市)人林召棠。历史上北京贾家胡同14号为当时京城的高州会馆(已破损现为民居),清乾隆年间,粤商们在京师建立会馆的高州商人主要经营米、铁器等,由其开设的商号则被称为"高州行"。清朝至今高州府籍居民在海外也建立了很多的高州会馆,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皆有,马来西亚最多。这些会馆对旅外的高州人保持中华文化传统、联络乡谊乡情、维护华人的权益都是有很大的作用,是同乡会性质的会馆,这与古代的会馆有相似的功用。
想了解更多关于茂名县、高州府,请查看以下文章
《明清时期至今 粤西高雷道历史演变,茂名、湛江、阳江榜上有名?》
《民国茂名县县域包括哪些?高州?吴川?电白?茂南?梅菉?化州?》
《上千年历史的古县茂名,为什么还有人说茂名是从湛江分离出来?》
《广东历史名人-唐朝名将冯盎 乃岭南圣母冼太夫人之孙,北燕国苗裔》
看完有何感想?欢迎评论区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历史朝代地图可以私信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