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烽火中诞生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

  抗日战争前后,海外各地华侨青年受侨社进步组织的影响和中共的感召,经由各种渠道前往延安学习和工作,前后约有600多人。

  1937年10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1938年7月,在旬邑看花宫(今属宜君县)成立了陕公分校,校长李维汉,华侨学员100多人。1938年底,在看花宫成立了陕北公学华侨联谊会,成为陕甘宁边区成立的第一个华侨团体,它为延安侨联的成立起了组织和推动作用。1939年7月16日,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驻延安办事处成立,彭士馨为总干事,冯志坚为秘书。

  1940年9月5日,由“华侨留延(安)办事处”发起,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了延安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华侨代表以及留在延安学习、工作的300多名归侨出席了大会,张闻天、王明、吴玉章等中央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会议决定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选举产生了李介夫、谢生、冯志坚(女)、余震和杨诚等5名执委,李介夫为主任。延安侨联的宗旨是:一、加强对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宣传;二、组织华侨归国抗战,参加边区经济建设和兴办各种企业。延安侨联成立后,便成为当时在延安的主要群众团体之一,各机关、团体也纷纷成立侨联分会,开展各项抗日救亡工作。

  烽火中诞生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在团结归侨、联系海外华侨把抗战进行到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侨联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6年的经验,在华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来源:三秦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