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延安精神建设幸福新延安——改革开放40年延安印记
●青山绿水宝塔山(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刘阳摄
《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请稍等,我查询一下相关信息……”11月13日,延安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受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听市民来电后,依据知识库内容热情地给出答复。
伴随着陕西追赶超越的步伐,延安市打造出智慧延安·城市大脑的“陕西样本”——从“对外一号受理、对内按职转办”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到具有创新功能的“@政府随手拍”,从“无线陕西”延安试点建设到入选全国热线城市“最佳进步榜”……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延安市,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书写着革命圣地的改革故事。
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延安市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40年来,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油主沉浮”到新经济蓬勃发展
“延安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石油工业的支撑带动。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安石油工业发展步伐逐年加快,特别是2000年至2010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全市规上工业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骁卫告诉记者。
依托石油资源,延安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但同时,因为产业结构单一,造成了“油主沉浮”的发展困局。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要创新谋划,‘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延安市委、市政府在更高层次上重新审视和定位延安的发展,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
面对经济结构不优的积弊,延安市委、市政府按照“基地先行、园区承载、项目支撑、集群推进”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了“转型升级十大产业项目”,推动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加快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建设,推进能源产业迈向高端化。
而今,以延南、延北两大能源化工园区和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布局基本成形,入园企业达265家。大唐热电联产、彩虹光伏玻璃、兴业新材料等200多个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216亿元的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料生产。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新加坡三达膜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东风,延安在“高端能化强市”的快车道上疾速驰骋。
为加快挖掘经济发展新内涵,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转型,2017年年初,延安市出台《促进新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延安创新小镇和基金小镇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要素保障、财税奖补、挂牌上市、基金产业、商事服务等方面制定了20条鼓励支持政策,助推新经济发展。
新经济在延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武汉光谷等4家众创空间挂牌运营,成功引进了独角兽企业英雄互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讪叶实业有限公司等269家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企业,注册资本410多亿元,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
春华秋实。2017年,延安市经济发展指标一路飘红:实现生产总值1312.5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3.7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0.4亿元,摆脱了经济增速连续8年低速徘徊的被动局面,时隔9年再次进入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行列。今年前三季度,延安GDP增长9.3%,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创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
从红苹果到“金苹果”
1947年,洛川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从河南引进了苹果树苗,给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绿色遗产”。如今,苹果种植在延安已经成为富泽一方、惠及万民的大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来,延安市成为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苹果产业成为延安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荒山有“被子”、农民有“票子”的双赢目标。洛川县果农赵春成说:“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地里建‘银行’。”
小苹果大产业。过去果品销售大多是沿路叫卖或被果商田间收购,好苹果卖不上好价钱。面对这一状况,延安市委、市政府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切实把分拣、包装、冷藏、销售等后端增值收益留给果农、留在当地。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告诉记者:“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就是通过在分拣、包装、冷藏、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中,延安市把增加“分拣包装、冷藏冷链、精深加工”收益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去年以来,全市共建成4.0智能选果线56条,不仅可按重量、直径、颜色精选,还可精准检测糖度、霉心病、瑕疵等,扭转了苹果无品级、按堆卖、初级销售的局面。同时,抓好冷(气)库和冷运冷链建设,注重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全市果品精深加工企业达15家,年消耗鲜果能力30万吨,产值4.58亿元。
延安市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让苹果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努力使延安苹果更有内涵、更具竞争力。通过积极开发礼品果、贴字果、苹果盆栽等“苹果”元素产品,让苹果既有“高颜值”,又有“内在美”。
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延安全市开设网店、微店14000多个,去年以来,网上销售苹果4.45万吨,营销额4亿多元。延安市80%的苹果销往国内外高端市场,仅国外市场就有近30个国家。
实施苹果产业后整理,使延安苹果卖得更好、销得更远,真正让红苹果变成了“金苹果”。
从遍地黄土到“圣地绿”
11月14日,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参观的吴宏告诉记者:“我是从浙江过来的,20多年前曾来过一次延安。当时在延安转了一圈,白衬衣的领子和袖口都变黑了。这一次来延安已经两天了,衣服是干净的,皮鞋没有上油还亮亮的,延安生态环境变化太大了!”
20年前,延安给人的印象是,遍地黄土,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风沙肆虐。经过20年退耕还林,如今的延安,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1998年,吴起县率先在延安市拉开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序幕。
吴起县庙沟村种草大户张永发回忆说:“自古以来羊就是放养的,你让把羊圈起来那怎么行?但是,县里的领导一次次地给我们做工作,我就把种粮的一架山全种了草,开始舍饲养羊。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对的。这样做不仅绿化了荒山,还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有了自己致富的产业。”
1999年,延安市开始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如今,从卫星遥感图上看,延安37037平方公里土地上,绿色已成为主色调,黄龙山、子午岭与三北防护林融为一体,镶嵌在黄土高原腹地。
如今,距离延安市区45公里的南泥湾,一幅幅捕鱼种稻的生动画面,再现了陕北江南好风光。宝塔区南泥湾镇张彦斌承包的一片200亩水坝,是当年359旅的战士们打起来的一个农垦水坝。张彦斌说:“20多年前,这里是一条臭水沟,只要下雨就不能走路。现在,路通了,生态变好了,我2014年承包了这个水坝养鱼,一年产40万斤鱼,年盈利160万元。”
二十载荒坡植绿,延安植被覆盖率由46.1%跃升至81.3%,焕发出山清水秀、清新宜人的勃勃生机。延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为延安群众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如今,延安每年生产超百亿元的绿色食品。
二十载退耕还林,英雄的延安儿女在黄土高原浓墨重彩地涂抹了一片绿色发展的“圣地绿”,谱写了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史诗!
从“红色圣地”到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40年积聚的力量,如春潮般在革命圣地延安澎湃激荡。
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延安,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依托“联成一张网”的大数据云计算模式体系,5月29日,延安市在我省率先建成上线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通过“一号一窗一网”将可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优化,群众网上填报资料、部门网上审批、证件免费快递到家,形成了“智能融合、数据服务、一网到底”的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方式。
“今天过来办理房产证业务,一进门就被机器人‘小途’吸引。通过简单的对话,可以咨询到办理事项的流程。在网上提交资料,节省了很多时间。”11月14日,延安市安塞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刚办理完业务的市民郝明玥满意地说。
40年前头戴白羊肚手巾的延安人,如今,只要打开手机,办事查询可以像网购一样方便。
自2017年7月28日以来,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成为延安新的“民意直通车,政风监测仪”。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拨通12345,就可以随时随地咨询政务信息、寻求政府帮助、监督行风政风和发表意见建议。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一年来,共接收群众来电及信息17.2万余条,受理市民诉求7.8万余件,公共服务事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提升至99.21%和89.45%。
依托“互联网+”,延安人民建起智慧城市。走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等5大类23处重点公共区域,“i-Shaanxi智慧延安”统一标识随处可见。目前,延安开通无线APP点位360个,累计上网人数突破42万人次,并且正在从城区向各县区延伸覆盖。
通过“微信医保支付”,延安老百姓看病不用排队就可以在线享受智能就医导诊、网上预约挂号、线上医保缴费、线下扫码买药、查询电子报告等就诊全流程在线服务,一次就诊平均节约42分钟,赢得了老百姓频频“点赞”。
在革命圣地延安,公交车门上的乘车二维码、投币箱旁的扫码摄像头,只要拿起手机,在0.3秒内就能完成扫码支付,48条公交线路422辆公交车实现了城区扫码支付全覆盖。
改革开放40年,红色的延安焕发出全新生机,智慧的延安正在成为新的焦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