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3日 星期一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这块钟表是‘德大’轮上的老物件,与普通钟表不同的是,这块钟表15分钟至18分钟和45分钟至48分钟的位置是鲜艳的红色。”站在中国救捞陈列馆“德大”轮的展板前,上海打捞局打捞业务处处长谢友勇解释说,这两个标红的时间段属于摩尔斯电码的静默时间,一旦船舶遇险,每分钟内可以利用静默时间发送求救信号,没有干扰。

看到这些熟悉的老物件,谢友勇不禁想起了“德大”轮传奇的一生。从1979年10月列编到2014年6月被整体拆除,“德大”轮的一生恰逢改革开放的时代春潮,在36年波澜壮阔的航程中,“德大”轮书写了中国救捞诸多辉煌的历史篇章,成为了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1989年5月,“德大”轮拖带56万吨的超大型油船“海上巨人”号。

开启远洋救助先河

“‘德大’轮是一艘在日本建造的15300千瓦环球大马力远洋救助拖轮,是当时中国功率最大的拖轮,填补了空白,显著提升了我国海上尤其是远洋的应急救助能力。”上海打捞局救捞拖轮船队副队长孙彪回忆说。

1980年1月,受强冷空气影响,距离青岛260余海里的海面上,我国10艘渔船遇险,其中一艘渔船机舱进水,十分危险。在10级狂风巨浪中,“德大”轮受命紧急救助,历经120多小时,成功救助10艘渔船和150多名渔民。

首战告捷!回顾一生救助史,“德大”轮立下赫赫战功,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各类应急救助保障任务。孙彪回忆,1980年7月,“德大”轮历经475小时,航行4926海里,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域救助“泸州”轮,完成首次远洋救助任务;1988年2月,历时23天,航程5000余海里,横渡太平洋,救助满载3.6万余吨重晶石的“长白山”轮;1988年3月,在夏威夷港外拖救主机失灵的古巴籍货轮“加勒比安公主”号并安全拖往日本横滨,开启远洋拖救先河……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德大”轮。

在救助中,“德大”轮始终秉承“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1993年,“德大”轮拖带一条15万吨的英国矿砂船行驶到汕头外海时,矿砂船机舱的某个管路发生小型爆炸,一位英国机工不幸受伤,性命堪忧。当时“德大”轮上的专职医生吴秉强主动请缨到矿砂船上治病救人。当时风大浪急,按照规定可以不放艇送人。时间就是生命!最后,“德大”轮冒着危险放下了小艇,及时地对受伤机工做了应急处理,并协调香港海事处飞机将伤员接走。

据统计,“德大”轮共参与数十次重大的国内外海上救助任务,救助范围从国内沿海,延伸至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海域,为维护我国海上交通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履行我国海上安全义务和国际安全公约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德大”轮拖半潜式平台。

开创多个远洋拖航历史纪录

谢友勇有近20年的在船工作经历,大部分都在“德大”轮上,对“德大”轮有浓厚的感情。他说:“‘德大’轮在中国远洋拖航历史上创造了多项历史纪录,是一艘屡建战功的‘功勋船’。”

1989年2月,历时4个月,航程2.6万海里,从美国巴尔的摩港拖运15万吨级浮船坞“友联3”号,第一次经过巴拿马运河、第一次绕过好望角、第一次完成环球拖航,安全抵达新加坡。

1989年5月,历时45天,航程1万多海里,从波斯湾拖运长458.4米、宽68.8米、型深24.6米的伊朗56万吨级超级油轮“海上巨人”号安全抵达韩国的蔚山港,创造了拖带船舶吨位最大的纪录。

1998年8月,“德大”轮与其他两艘拖轮,联合拖带俄罗斯萨哈林油田的特大型钻井平台“MOLPIC”,该平台长和宽都是110米,高110多米,吃水12米多,拖带航速仅3节,保持了全球拖航阻力最大纪录。

……

开创国际合作新路也是“德大”轮赫赫战功的重要一笔。1999年7月,上海打捞局和荷兰的SMITWIJS公司及南非的PENTOWMARIN公司联合成立全球拖航联盟。“与这两家全球顶级的拖轮公司合作,我们学到很多。比如,把主拖缆的固定模式改为自由滑动系统,增加后驾驶台操纵,编制几十页厚的拖航手册等。”谢友勇回忆说,这使得他们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拖航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球拖航市场打响了上海打捞局的品牌。

40年救捞宝藏|传奇“德大”轮:一代上海打捞人的集体记忆

德大轮联合拖带30万吨级超大型石油储存加工船,中国拖轮跻身国际远洋拖航队列。

“德大”轮还经历过拖航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倒拖。1999年年底,“德大”轮从新加坡拖带一艘17万吨满载矿砂船到宁波北仑港。由于这艘矿砂船的船头被损毁,只能倒拖。“如此庞然大物,惯性极大,偏荡又十分厉害,倒拖的难度史无前例。”谢友勇说,经过巴士海峡时,风浪十级,涌浪七八米高,船舶偏荡严重,左右达到90度。主拖缆的护套全部被磨光,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主拖缆很快就要被磨断了。他们不得已采用土法子,即用厚橡皮把拖缆与舷墙接触部分包起来,固定在中间的升降坪上,再用钢丝绳绑起来。但钢丝绳很快被涌浪崩断,他们就24小时不间断进行持续包扎。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三天两夜。

“德大”轮拆船的那一天,很多上海打捞人自发来到船厂,见这艘“功勋船”最后一面,虽然“德大”轮成为了历史,但是救捞人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的精神还在延续。

上海打捞局 供图

上一篇新闻

响应率100%,北京接诉即办何以成超大城市治理样板 | 新京智库

下一篇新闻

报告: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中国具有颠覆性数字技能人才优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