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答记者问实录
东南网6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27日上午,福建省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发布会邀请到中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晓东介绍“加快平潭开放开发,奋力开启‘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征程”的有关情况。以下事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请问陈训明副主任,去年,平潭“推动两岸征信信息互通 优化信贷服务”作为福建省唯一的项目,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请问,近年平潭在吸引台胞就业创业生活,加快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训明: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对平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好来、好留、好生活“三好”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大对台先行先试,坚持以业引人、以情感人、以美好生活留人,持续完善台胞就业创业生活服务,继续为台商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和“第二生活圈”。
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坚持以通促融,畅通就业创业路,让台胞好来。
第一,在全国率先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中心”,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往来便利、资金兑付、民生保障、金融服务、法律维权等8大类169项涉台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累计受理咨询和办理各项涉台业务3万多件,为台胞台企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我们在全国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完成134项(268小项)职业资格对台比对,其中95项实现了直接采信,累计发放采信证书756本,直接换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85本,并打造台胞考证一体化服务中心,完善台青“培训考证+实习实训+创业孵化”链条,让台湾教师、医师、护士、导游、美容美发师等在平潭无差别就业。第三,我们努力打造并做优做强台湾创业园、澳前“台湾小镇”、北港文创村等一系列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台创园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并在经营场所、创业扶持、金融信贷、员工补助、住房保障、项目资助、税收奖补等方面予以扶持,为台胞在平潭就业创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保障。
二是坚持以惠促融,用优惠政策引才,让台胞好留。
第一,近年来,实验区不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服务体系,已累计推出79项、全国首创50项对台创新举措,占全省七成以上。放宽建筑、规划、环保等行业准入,备案营造、设计、工程技术顾问等台湾企业70多家,已参与实验区40多个项目。第二,在借鉴台湾公共服务管理经验上,加强与台湾教育、医疗、照护、影视文创等机构合作,吸引台湾育达幼儿园、“三之三”幼儿园等在岚办学,台湾牙科、耳鼻喉科在岚开办专科医院,引进台湾团队参与公园管理和养老服务。第三,在大陆率先引进台湾人才到企事业单位任职,目前已有25名台湾人才、55名台湾员工(含教师、医生)入职。第四,在推进两岸司法合作上,率先构建涉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设立大陆唯一的两岸仲裁中心,成立涉台案件审判庭、涉台检察联络室、台胞调解工作室,建立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查明机制,特别引进53名台胞担任特邀调解员、涉台检察员、书记员、仲裁员、陪审员。区法院聘任台胞陪审员和特邀调解员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点赞。第五,在借鉴台湾基层治理经验上,陆续举办五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全国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社区营造师,试点推动常住台胞参加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目前已引进64名台湾社区营造师,有11名台胞当选村(居)委会副主任,培育两岸融合试点村居86个,覆盖面达40%。
三是坚持以情促融,真情实意办实事,让台胞好生活。
实验区把解决好台胞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民生领域急难愁盼的事,摆在重要位置,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把好生活、好福利送到台胞心坎上。第一,建设“两岸家园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将台胞各项日常需求服务功能整合至闽政通APP“五彩麒麟”小程序,可享受“一码通行”政务办理、民宿入住等服务。第二,全国率先开通台胞征信查询试点和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创新推出台胞“麒麟卡”、台胞诚信闪贷、公租房专项配租、台胞应急救助基金、台胞就医专属APP“台医通”等优惠措施,采认台湾驾驶证照等,让台胞在平潭生活更舒心。其中在全国首创开展的“台胞诚信闪贷”,最高额度30万元,已办理46笔共计1010万元,截至2022年4月底累计为台胞台商发放贷款1.54亿元。第三,实行台生就读、医社保参保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近百名台生在平潭就学,参加医社保的台胞共有990人次。台胞应急救助基金累计救助11个台湾同胞。
记者:请问郑晓东副主任,去年,平潭北部生态廊道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20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为沿线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打通了一条富民之路。请问这些年,平潭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百姓致富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晓东:您刚才提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最美农村路的平潭北部生态廊道,也是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近年,实验区充分挖掘海岛海洋资源,推动百姓致富,到2021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超50万元的占比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9264元上升到2021年的20904元,年均增长9.5%。具体来说:
一是注重挖掘旅游资源富民。平潭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海滨沙滩甲天下,海蚀地貌冠全球”之美誉,但许多景区景点由于交通不便,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我们加大景区路、生态路、农村路建设,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实现山、海、厝、渔、道和谐交融,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比如,我们规划建设的195公里环岛生态廊道,串联了全岛7个风景名胜区、带动了90多个建制村的旅游开发,初步让400多栋闲置民宅变为民宿,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再如平潭网红打卡点——北港村,自从道路开通后,全村旅游收入从原来的300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3300多万元,村民人均旅游收入达2.5万元,是原来的11倍。
二是注重升级农业产业富民。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渔业养殖升级改造,探索建设“海水养殖+光伏发电+生态休闲”海洋牧场,海上万吨冷链等海洋渔业新业态不断丰富。农业集约化水平提升,甘薯、马铃薯等特色产品生产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坛紫菜”“平潭鲍鱼”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平潭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不断聚集,农产品知名度通过和旅游结合,涌现出砂美村、钟门村等一批“一村一品”省、区级示范村。
三是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富民。平潭素有全国“隧道之乡”“海运大县”美誉,据不完全统计,平潭人承揽的隧道工程,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经营的运输船舶总运力达1743万吨,约占全国的20%。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岚商回归工程,吸引隧道、航运、远洋渔业企业回岚投资,为家乡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我们引进了国内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平潭远洋渔业集团,目前该集团已在平潭投资建设占地近百亩的国际海洋产业物流园,一期新建5万吨冷库等项目已投用,年速冻和精深加工渔获可达3.4万吨,已吸收就业工人超百人,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提供5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5000人。
四是注重深化岚台融合富民。加强与台湾农渔业合作,岚台农渔业融合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引入台资农业企业35家,引进百香果、火龙果等种植新技术25项、新品种116个,累计利用台资9.5亿元。台盛农业、泓蔚农业、欣鑫农业等一批台资企业为平潭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创新推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平潭样板。谢谢!
记者:请问训明主任,作为一个海岛,平潭水资源匮乏,供水问题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请问,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上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还将如何推动城乡融合?谢谢!
陈训明:民生问题无小事。这两年,平潭加快推进供水一体化方面,主要是抓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要抓源头引水路,另外一个是抓岛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我们积极推进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水工程(“一闸三线”)平潭段,现已基本完工,待福州段完工通水后,即可新增岛外调水能力75万吨/日,彻底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同时,开展全岛供水设施及管网情况摸排,全面了解供水堵点难点,并筹资14.8亿元系统实施新建北部水厂、扩建南部水厂、湖库联通工程及管网改造提升,力争到2025年主岛日供水能力达20万立方米,城乡自来水普及率100%。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结合平潭实际,以“田园风光、城市生活”为核心理念加强城市建设,全方维推进其他领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真正让村民、渔民都变为城市市民,共享平潭发展成果。
我们在推动城乡融合方面主要实现四个“一体化”:
一是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一体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和海域权“三权分置”等专项方案及规划。同时,加强城乡景观风貌互融衔接,加强对村庄风貌、街道空间、建筑组群与单体的管控,系统实施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环境保护等一批城乡面貌一体化改造示范工程,将农村地区建设成既有特色又有国际风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风貌样板区。
二是促进城乡权益要素流动一体化。积极探索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形成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破解城乡要素流动不同权、不同价的“二元”结构。比如,开展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评估试点,探索构建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为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提供新型社区住宅公寓、安置房等多种安置方式,逐步打通与商品房置换机制。探索建立农民缴交公积金制度,在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试点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购买定点区域的安置房、新社区住宅以及商品房等。
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动城乡在道路、管网、电力、燃气等领域的一体化。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我们将探索促进分属不同体系的市政道路、普通公路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即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将不同等级的市政道路和国、省、县、乡、村道整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又如,在城乡管网配套方面,探索统筹城乡管网配套标准一体化,分类配建不同等级道路的管网设施,加快城乡快速道路及三级以上道路需配套给水、排水、污水、电力、燃气、通信管网;城乡四级道路需配套给水、排水、污水、通信管网;城乡五级道路需配套给水、排水、污水管网等等。
四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常住人口密度挂钩机制,做到规模、品质、空间的精准布局。重点实施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环卫、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享有城市高质量的服务标准、品质。比如,在人居环境领域,探索符合条件的村(居)引入物业管理模式。在养老领域,探索农村幸福院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工作,鼓励连锁化托管运营多家幸福院。在医疗领域,通过整合片区医疗资源,探索形成“1+N”模式,即一个中心医院加若干分中心,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真正把田园风光、城市生活融入到四个“一体化”当中。
记者:请问郑晓东副主任,海岛生态比较脆弱,改善生态环境对一个海岛来说尤其重要。请问平潭是如何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真宝贝”的?谢谢!
郑晓东:保护生态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平潭的谆谆教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真宝贝”。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平潭土地稀缺,可供开发的空间有限。在开发建设初期,我们邀请了“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团队参与指导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去年,我们又借鉴雄安等先进地区经验,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将实验区的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30%以内,蓝绿空间占比提升至70%。同时,建立覆盖全区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1+N”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产业布局上宁可“留白”,也要坚守200米海岸建筑后退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各类生态红线。
二是注重系统治理。平潭生态环境脆弱,曾有民谣:“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为了改善生态,我们系统实施风、沙、水、海、土壤等综合治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及小流域、城乡垃圾污水、畜禽养殖、海漂垃圾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全面实施海岸带修复工程,打造绕城绿色防风屏障,保护好70公里优质沙滩和126个大小岛屿。通过综合治理,平潭三十六脚湖水质Ⅲ类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连续7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我们将再接再厉,力争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是坚持建设绿色海岛。自2010年起,我们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坚持每年植树1000万株,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近1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目前38.71%,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存量矿山“青山挂白”清零,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我们将在做好绿化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公园、绿道、湿地等,打造全域绿地体系;发挥平潭全岛“绿电”的优势,倡导绿色出行,打造“零碳”国际旅游岛。
四是保留田园风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潭城市开发建设要注重保留原有的田园风光和山水原生态,保留岛上原有文化、特色建筑、历史街区。我们将对全岛4.4万多座石头厝进行分级保护,守护海岛建筑“活化石”;加强渔港渔村建设改造,实现渔港渔村景区化;科学编制城区控制性规划,统筹建筑风貌、人文风貌与环境风貌,努力为城市每一个区域、每一座建筑“定性、定位、定型”。谢谢!
记者:请问陈训明主任,平潭自贸片区成立已有七年,作为对外开放窗口,这些年平潭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训明:平潭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作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规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累计推出18批221项改革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02项,其中13项成果被国务院复制推广,4项成果被评为全国最佳案例,128项“制度良种”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根发芽,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为“四个便利”:
市场投资快速便利。全省率先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以承诺制为核心,实现商事登记由“行政许可”向“行政确认”转变,近10万户市场主体通过“智能审批平台”办理设立登记。首创“一企一证”改革试点,实现市场准入由“多个许可”向“综合许可”转变,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企业认定“免申即享”模式,变“企业上门找政策”为“政府送政策上门”,实现产业奖补“一键”尽享。
贸易通关开放便利。金井港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省内首个同时开展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4个国家指定监管场地资质的口岸。首创通关全流程状态可视化服务,实现扁平化管理和展示所有通关流程所处状态,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长。率先试点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口岸整体通关效率长期保持福州关区乃至全国前列。比如,2020年底,莆田有一家企业在选择物流通道时,试验同时通过3个不同口岸,向同一目的地各投放了1个包裹,结果发现平潭口岸的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资金流动高效便利。持续完善自贸区金融服务体系,率先探索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外汇NRA账户等金融试点政策,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收支突破“百亿元”。全省率先开展QFLP(合格境外优先合伙人)政策试点,累计落地5家QFLP企业,引入境外资金超12亿元人民币。福建省首家QFLP试点企业平潭启惠益通外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平潭自贸片区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改革政策让他感受到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进步。
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全国首创海事船舶证书(文书)便利办理,扩大船舶证书并联办理范围,企业办理船舶证书(文书)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率先突破船舶登记业务法定办理时限,船舶登记业务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便利开放的服务措施吸引了航运产业“回归”和航运要素集聚,2021年区内新增船舶128艘,总运力达149万载重吨,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实验区将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探索极简审批制度、“沙盒监管”,运用大数据实施宽容审慎监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借鉴自由港和国内开放地区做法,推动监管模式由“一线放宽、二线管住”向“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转变,推动投资、贸易、金融、人员往来等更自由;打通“台湾—平潭—RCEP成员国”海上转运通道,构建对外物流大通道,探索开展跨境电商医药试点、离岸贸易试点。谢谢!
记者:请问赖军书记,我们关注到,近来很多媒体、自媒体大V纷纷到平潭报道打卡,分享他们在平潭旅游的体验,请问平潭在提升旅游品质、建设“国际旅游岛”方面有什么经验、亮点?谢谢!
赖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旅游是平潭最大的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把平潭建成福建的夏威夷,福州的巴厘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平潭旅游的重要指示。所以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平潭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这些年我们首先要明确平潭旅游发展的定位,定位就是国际风范、青春时尚。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要路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打造音乐艺术的欢乐岛。要引进音乐品牌,引进音乐人,让大家在平潭打造一个音乐艺术非常丰富的市场和族群,让更多人在平潭这个地方能够与音乐交朋友,非常亲近音乐和艺术。
第二个方面是要建设体育赛事的活力岛。我们现在发展赛车,发展沙滩运动,发展水上运动,包括马拉松、自行车等等,通过这些品牌赛事在平潭的呈现,吸引更多人到平潭来参与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活动,打造活力品牌。
第三个方面是旅游体验的舒心岛。我们从旅游体验方面的各个要素,吃、住、行、游、购等方面规范旅游市场,完善旅游设施,让大家在平潭旅游过程当中能够更加舒适舒心。
我们主要通过这几个方面逐步构建平潭的国际旅游岛,让平潭已有的资源禀赋和我们不断打造的特色品牌交相辉映,让更多的朋友在平潭能够真正体验到国际旅游岛的风范,能够很好地在平潭感受旅游给大家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