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益海嘉里:侨商心怀祖国 助力粮油行业发展

本报实习记者 黎竹 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民以食为天,食用油是每个家庭厨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的指导推动了其健康有序发展,引导粮油企业对油料种植、品种改良做出了一系列努力,最终解决了14亿中国人对食用油的巨大需求。

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油面世,引领了中国从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消费模式革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油料产量达到3585万吨,比1949年增长12.9倍,年均增长3.9%;与2019年的3495万吨相比,增量达90万吨,增幅约2.58%。近年来,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占据着食用油市场的主要地位。根据尼尔森数据,2020年益海嘉里小包装食用油在现代渠道的市场份额为40.6%。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穆彦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1988年爱国侨领、公司创始人郭鹤年、郭孔丰在深圳投资建立第一家工厂起,益海嘉里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号召下,其产业布局和战略发展方向始终围绕粮油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中国粮油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为中国粮油行业发展和国人餐桌安全贡献力量。

满足油需:小包装油改善民生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指出,2020年中国人总共消费掉4071万吨食用油,人均消耗食用油29.1公斤,远超世界人均食用油消费平均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加食用油供应,政府一方面努力发展油料作物、建设榨油厂,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广泛开辟油料来源。但截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食用油仍然是日常生活中的稀缺物资。

业内人士指出,当时存在两个难题:一是供应不足,需要凭票限量供应;二是品质不高,当时城乡居民普遍消费的是未经精炼的四级油,俗称“毛油”,含有较多杂质和有害物质,卫生安全难以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粮票油票成为历史,中国粮油行业迎来了重要拐点。据央视纪录片《大国粮仓》介绍,1981年食用油供应大幅改善,在盛产大豆、花生的辽宁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吃四两油,个别地区能吃到六两油。

在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改革浪潮下,益海嘉里积极响应号召,1988年在深圳赤湾投资建设了第一座现代化的油脂加工厂,创立了金龙鱼品牌,并于1991年生产了第一瓶小包装食用油,引领了中国从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消费模式革命。中国人逐渐告别了散装的粗榨油,吃上了经过精炼、装在独立透明小包装桶里的小包装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随着国家限制散装油销售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小包装食用油产业获得了顶层的政策红利,整个食用油产业结构得到提升,规范了食用油市场,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经记者了解,得益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食用油价格自1995年以来保持稳定,是所有民生产品中价格涨幅最小的,横向比较,中国食用油价格也普遍低于同等级别的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不断加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力度,改善了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以来,改革和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益海嘉里集团亲历了这一过程,在中国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的不断简化、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地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穆彦魁表示,“中国是孕育益海嘉里的肥沃土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益海嘉里是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今,如何吃得营养健康成为新课题。

作为居民膳食结构基础、每顿必吃的粮油,必然要从量的提升转到质的飞跃上,而这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高技术企业的崛起促进了中国食用油生产走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形成了多样化的消费市场细分。

在此方面,益海嘉里研发部门建成了绿色精准加工体系,创新推出了金龙鱼“零反式脂肪”调和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系列产品。其品牌负责人表示,他们期待通过向社会大众普及营养健康生活理念和膳食营养知识,来推动国民健康生活方式转变。

为了推进中央厨房项目落地,益海嘉里还积极布局大健康食品研发与生产,开展了中央厨房业务上中下游投资,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中央厨房配套体系,打造从源头到餐桌全产业链条,全方位推动中国餐饮发展新模式,满足国民对营养健康功能食品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持续助力中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改善和“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心怀祖国:助中国农业走向世界

侨资企业实业报国,是成功的“中国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为广大侨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据朱丹蓬分析,益海嘉里作为最早投资中国的侨资企业之一,赶上了改革发展的机遇,后来的分拆上市也是它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1991年,郭孔丰与合作伙伴在新加坡创办了丰益国际集团。2000年,丰益国际集团在中国组建了益海集团,并逐渐成长为食用油产业的领军企业;2007年,益海集团与嘉里粮油合并成立益海嘉里集团,益海嘉里母公司丰益国际一度跻身世界前三大粮油企业行列。2020年10月,益海嘉里在中国A股资本市场上市。

根据尼尔森数据,2020年益海嘉里小包装食用油在现代渠道的市场份额为40.6%,据金龙鱼2020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利润总额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6%。该集团负责人表示,郭鹤年、郭孔丰一直对中国怀有特别的情感。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坚定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并渴望将这种信心化为实业报国的实际行动。

穆彦魁告诉记者:“我们许多加工厂都设立在农产品的产区,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比如,我们在张家口蔚县投资建立了万吨级小米加工厂,在齐齐哈尔富裕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循环经济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未来,我们将用好用足自身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随着国内需求的增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2019年,在我国油料进口依赖严重的情况下,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益海嘉里方面同样认为,中国国产大豆在现代化的食品产业中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对此,朱丹蓬表示,“大豆振兴计划”是国家对于大豆行业的重要战略布局,能够帮助大豆的上下游产业降低经营风险。对益海嘉里来说,该计划可以帮助企业管控成本、完善供应链,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

在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下,益海嘉里在大豆精深加工产业模式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探索:国产大豆经过不同的生产线、分别被加工成豆油、食用磷脂、豆皮、酱油豆粕、食用豆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等总计2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精炼豆油产生的废白土、皂脚、脂肪酸等副产品,也会被集团内的油脂科技企业悉数回收,完成循环再利用。

益海嘉里负责人指出,依靠原粮就地转化和加工增值的产业模式,国产大豆的独特优势被充分开发,加工收益远高于过去的粗放加工模式,循环经济形成了产业闭环,能够节约原材料成本,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生产成本等优势,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同时,益海嘉里采取“内部挖潜”的手段,使米糠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其开发的稻米油曾摘得“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并于2017年成功出口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益海嘉里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号召,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并把全球更优质更安全的农产品带到中国,让中国人吃得更好,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保障。“过去30多年来,益海嘉里持续在中国投资,截至目前已建成60多个生产基地。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在国内新建和扩建更多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助力中国实业振兴。”穆彦魁说道。

上一篇新闻

宝马,英特尔和尼尔森与政府支持的区块链加速器合作

下一篇新闻

尼尔森:居家消费将推动2021年春节快消品迅速反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