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甘肃:借科技“东风”助脱贫攻坚

甘肃:借科技“东风”助脱贫攻坚

厦门—临夏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培育的食用菌种。

甘肃:借科技“东风”助脱贫攻坚

工作人员在打包蔬菜。有了天津的蔬菜礼盒订单,榆中县康源公司的蔬菜又多了一条销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眼下,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首批养殖蚯蚓已到收购期。今年,天津一家企业向公司免费提供了尾菜养殖蚯蚓技术,扩大养殖后,不但能消耗部分尾菜,还能带来新的效益。

康源公司由新技术带来产业链的延伸,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的一项“小”成果。几年来,一项项新技术、新品种乘着“东风”,从天津、厦门、青岛、福州“翻山越岭”,落地甘肃并开花结果,让我省贫困户、企业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东西协作,双向发力。2017年以来,我省科技部门持续加强与东部四市的对接,创新工作举措,拓展扶贫方式,双方从产业合作、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开展协作,探索出了一条“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的路径,为我省脱贫攻坚注入了持久动力。

科技引领 产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11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的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采摘等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公司。

“这样一个半斤包装的西蓝花在国内也就卖两三元,进入新加坡市场后能卖到20元。”公司副总经理王刚向记者介绍。过去,由于保鲜技术不配套,公司的蔬菜最远只能销往1600公里范围内的京津冀地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天津市农科院向企业提供了“秘密武器”,解决了果蔬长途运输的烦恼。2018年,企业的西蓝花、花椰菜等精品果蔬成功打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

原来,王刚所说的“秘密武器”就是天津市农科院的专利产品——气调箱。“以前,蔬菜运输过程中不能调温,中心位置温度过高,到达目的地后两三天就开始变质。使用气调箱后,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微环境,有效延长果蔬保鲜期和货架期。”现在,就连百合、草莓这些“娇气”的果蔬也可以出口东南亚。

“小试牛刀”成功后,双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围绕高原夏菜产业升级,今年,企业与天津市农科院联合开展蔬菜品质提升科研项目。而关乎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链设计、整装项目实施等也都在进行中,全产业链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据统计,3年来,天津市宁河区累积向企业注资1147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通过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带动456户贫困户和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贫困户稳定增收。

东西部扶贫协作,带给公司更多的还有理念的转变。企业变过去单打独斗式的分散经营为现在产业联盟化的“抱团发展”,整个运营模式也向国际化看齐。“如果没有天津的帮助,公司的转型就没有这么快。过去我们只顾着埋头搞生产,现在也知道抬头看外面的市场。”王刚说。

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产业。通过前期征集梳理,省科技厅将受援10个市州提出的产业技术需求,面向东部4市进行了精准对接。今年,东部四市科技系统共支持科技援甘项目36项,资金7385万元,助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 23>

创新机制 搭建脱贫攻坚“大脑中枢”

走进位于临夏州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站的“厦门—临夏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应有尽有,科研人员正利用这些仪器进行实验。

临夏州农科院院长李建国介绍,为解决临夏州实验平台滞后的难题,今年10月,厦门市科技局与临夏州科技局、临夏州农科院共建研发中心,厦门首期捐赠了价值4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为脱贫攻坚搭建了“大脑中枢”。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两地深挖合作潜力,厦门对临夏皮胎果等现有产业进行提质增效,对高附加值产业对接科技研发,目前在羊肚菌、中草药培育种植方面已初见成效,到年底将有一些小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示范田。

在临夏州农科院副院长郭青范看来,相关合作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落地,正是得益于厦门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大胆创新。他介绍,在项目方面,采取同一项目两地共同立项的方式。今年,厦门市科技局投入200万元,在临夏州设立了20个科技扶贫项目,并选派20名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负责项目,重点解决临夏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临夏州皮胎果种植面积有50万亩,目前只开发了皮胎果汁一种产品。”临夏州林草局林木种苗工作站站长常承源,长期从事皮胎果的种植研究。他介绍,福建省亚植所科研团队首次为皮胎果正名,将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啤特果”正名为“皮胎果”,让当地果农树立品牌意识。科研团队还对三种不同品种的皮胎果进行了成分分析,为新产品研发做好了准备。

福建省亚植所的“茶博士”团队,则把目光投向了临夏的紫斑牡丹。他们创新性地开发了牡丹花瓣茶、牡丹花红茶等茶叶新品。还有科研团队用牡丹萃取精油,陆续研制出防晒霜、面膜等系列护肤品,取得了不错的试用效果。

“通过创新机制,双方建立了有效的协作平台,在助力临夏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基础。”郭青范说。

机制创新不仅仅来自东部。“今年,我们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项,投入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就是为了强化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东部地区新技术、新成果在我省落地见效。”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彬介绍,今年专项支持了34项与东部有合作基础的项目,涉及青稞新品种示范、牦牛杂交改良等特色产业。

鱼渔兼授 创新发展增内生动力

说到定西农业,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马铃薯、中药材。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入推进,不久的将来,由定西市农科院培育的食用菌、草莓等新品种将摆上人们的餐桌。

从2018年开始,针对定西市食用菌技术缺乏、菌种混杂等问题,福州市农科所开始向定西市农科院提供新品种和技术支持。今年,双方共同建立了定西-福州食用菌联合实验室,成为定西市首个食用菌实验室。

在联合实验室里,记者看到部分食用菌新品种已经出菇。而在另一间实验室里,一排排草莓脱毒种苗长势良好。实验室负责人、定西市农科院副研究员谢淑琴介绍,两年来,定西市农科院从福州市农科所引进香菇等30个食用菌新品种以及食用菌母种保存技术,目前已试种成功,并与两家企业达成协议,将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同时,依托福州市蔬菜研究所,引进41个草莓新品种及茎尖剥离技术,建成了定西草莓脱毒种苗三级繁育体系。

“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定西食用菌和草莓品种的空白,提高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定西市科技局副局长付红说,过去,定西市种植食用菌、草莓的企业和农户都是从外地引种,今后企业可以就近引种,不但品质有保证,还将大大降低种植成本。

合作以来,双方互动频繁,在食用菌和草莓新品种培育的关键节点,福州的专家都会到定西,手把手教授关键技术。谢淑琴也从最初的食用菌研究“门外汉”,到现在已是半个行家。

事实上,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还有很多像谢淑琴一样的基层科研人员,实现了自我提升和转型,科技扶贫能力持续增强。

3年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我省与东部地区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为我省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仅今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与东部4市共培训交流200余人次。

王彬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过程中,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加强了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和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和合作层次,真正将帮扶支援转化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23

上一篇新闻

截至7月16日24时江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下一篇新闻

坚定立场抗拒毒品合法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