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河南姬姓迁移

河南省淅川县姬姓,据石碑记载,因战乱,从湖广一带先迁移至陕西咸阳,后又迁移至淅川县城姬家渠村(现为丹江库区).清朝年间,因连年水患,身为教师的老大姬文参迁居蒿坪乡全店村,老二姬文焕迁居金河镇姬家营村(原为老人仓村),后分居于全县12个乡镇。近几年,因南水北调,有的移民新郑、许昌等地。

  第十一次:明朝初年移民,分别由山西省迁居河南、山东、河北、浙江、陕西、山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转迁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明朝初期,迁民的规模、数量都很大,迁民后裔至少分布于18个省、市、区的498个县市。迁民数量在百万以上,迁民中有817个姓氏。姬姓迁民,既有官方移民,也有自行迁徙,有记载的情况如下:山西省平定县锁簧镇西白岸村姬姓,系明洪武二年(1369),从洪洞县移民至沁源县都沟村,后来迁此地。

  河南省偃师市现有姬姓人口6300多,在全市531个姓氏中居第30位,分布于全市的9个乡镇,多是山西省洪洪洞县迁来。高龙镇姬家桥,始迁祖姬措,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后有分居附近高崖村、郭屯村、高龙村、九贤村、段西村、南家村、双泉村。缑氏镇姬家村,始迁祖姬大武、姬大壮,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由山西省洪洞县先迁至白庙村,瓜瓞绵绵,因年景荒旱,移居村西沟下河湾,称姬家湾。后再移居浏涧河东岸,定村名姬家村,后有移居附近西家村和汝阳县云梦村等地。周公67代孙姬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老城东南郊外,至周公70代孙姬鸠梧迁居东屯,周公71代孙姬绍承迁居岳滩镇姬圪L,后有迁居附近王庄、赵庄街、堤头、后杜楼、史家湾、许庄、北窑、黄老爷庙,河南禹州市米家村,巩义市提东村、窑头村,新安县白篛、古村,鲁山县梁凹和陕西渭南等地。

  河南省新安县姬姓,始迁祖系周公64代孙姬源(其父姬学富,字五车,元朝末年为太原路总管、平原侯,生子三:长游、次海、三源),原为山西省洪洞县令,明朝初期不仕,携子茂春隐居于城北65里关址村,耕读传家,茂春之子宣,生子四人:济、淮、庆、现,分为四大支系,主要分居于本县7各乡镇10多个村庄,有的迁居陕西省宝鸡市,山西省垣曲县刘章,河南省义马市发科岭,宜阳县、鲁山县、焦作市、灵宝市(后来有的又迁居嵩县)、孟津县马屯镇(后有迁居山西省和本县横水镇等地)、重庆市璧山县,广州市白云区石龙。

  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镇姬楼姬姓,始迁祖为周公64代孙姬海(散官,姬源之二哥),于明朝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而来。现分居本县7个乡镇的10多个村庄,为本县六大家族之一。有的迁移至永城市条河乡姬楼、陈集镇吕大庄。

  河南省沁阳市崇义镇范村姬姓,系明朝永乐三年(1405)二月初九,姬汝厚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民而来。崇义镇宽平村的姬姓也是明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

  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山彪村的姬姓,系明朝嘉靖年间(1521∼1566)由山西省高平移居河南省原阳县黑羊山,明朝末年,姬国印、姬国玺到辉县做生意,在山庄落户,以后姬国印迁居新乡县河头村居住,姬国玺四代孙姬思舜移居李元屯居住,姬思智迁居山彪村,生子4人:宗文、宗武、宗孔、宗孟,愈繁愈盛。此后,有的又迁居新乡、郑州、安阳、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河南省温县招贤乡护庄的姬姓,系明朝永乐三年(1405),因官方大移民,姬恪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而来,后有迁居葛田乡城外村。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上白作乡上白作村姬姓,始迁祖为姬复思(生子二,长子成族,次子兴让,成族去陕西拜守周公庙。)1425年从山西省高平市石村先迁居修武县城庙乡下秦村(今王褚村),因屡被山水侵害,其后裔排行老二的姬兴让,又移居上秦村(今上白作村),现有3500多人。后来,有的移居本乡老牛河、下白作,中站区朱村乡店后村,修武县高村乡东俎近、李万乡李万村。现焦作姬姓族人约8000多人。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大新庄乡后小召村姬姓,系明朝初年从今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石村迁徙而来,始迁祖姬开周为鲁惠公姬弗涅后裔,至今已繁衍20多代。有的迁往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

  河南省柘城县姬姓,系明朝洪武年间,因官方移民,由山西省迁移至柘城县黑里寺(现为申桥乡姬庄)等村,当时兄弟10人,官方担心兄弟10人移居一地有称霸的可能,对方难以接收,他们抓阄,分别改为丁、方、史、李、周、郭、高、曾、蔡等氏。后来有的迁居邵园乡姬庄(又名官庄).其后裔曾捐款在李原乡李原村建有10姓庙,庙已毁,碑已碎。1984年协商一致,十姓联谱。

  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姬家屯姬姓,始迁祖为周公68代孙姬增,于明朝永乐年间来此落户。姬增之父姬大用,祖父姬西周,曾祖父姬宪封为方孝孺女婿,因受方孝孺案件株连,无罪被害。姬西周同仆人吴元奔建岭(今山西省高平市石村)避难,生子2人:复始、大用。大用去开州受业于东野达泉,公卒,大用同戊午科进士王振纪诸门人,葬达泉于开州(今河南濮阳)东5里许,立石碑题曰:东野达泉先生墓。大用遂领儿子姬增、姬福,在彰德府(今河南安阳)下户,姬增定居于姬家屯,至14世孙(周公82世孙)兄弟四人:铎、文学、文举、文章,分别为中、东、西支,迄今已历20多世,现有2200多人,此后,有的迁居本镇西古庄、蒋村乡双全村。至姬长馨、姬宴宾、姬建军先后移居安阳市,姬长富迁居南段村,姬长林移居石家庄国棉三厂家属院,姬海军迁居安阳县西许家沟,姬海良迁居水冶镇西小寨,姬德良迁居南段村,姬绍周(广华)迁居台湾省高雄县,姬玉江迁居上海市,姬广贤移居郑州市。

  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姬姓,始迁祖为周公68代孙姬福(姬增胞弟),现有2600多人。其后裔分别迁居附近崔沟村、贾家村、金波村,安阳县安丰乡张显屯村,汤阴县菜园镇西街、任固镇姬施济村、宜沟镇王老屯村、王陵镇等地。

  嵩县姬姓:始迁祖姬泉,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6),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一担两筐携家人落脚今纸房乡马驹岭后村,历经繁衍,目前其后裔主要分布于纸房乡纸房村、吕沟、板庙、石坡,库区乡梁园、楼上,车村镇小豆沟、旧县街,大章乡杨庄,德亭乡蛮峪,城关镇上仓,黄庄乡、木植街乡。

  修武县,明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有姬姓一户(民国版《修武县志·迁民表》).

  河北省东光县找王镇姬家庄姬姓,始迁祖为姬聚,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自潞安府泽州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市)姬家村移居而来,后来有的迁居附近小姬村、朱托村、双庙村、马庄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烟台、邯郸等地。东光县姬姓有从山东即墨迁居者。

  山西省永济市张营镇尊村姬姓,系明朝初年从大槐树移民而来,已繁衍20多代。尊村原在黄河岸边,后为引黄一级站所占,现在的尊村距原址约六七里。

  山西省平定县锁黄镇西白岸村的姬姓,系明朝洪武二年(1369)从洪洞县先迁至沁源县都沟村,后又迁此。

  第十二次:其他特殊情况的迁徙。

  陕西省榆林、米脂、府谷一带的姬姓,系姬光远于明朝期间(1368∼1644)从外地来任米脂县令,举家迁居,已繁衍三四万人。河南省方城县、鲁山县姬姓,由山东省汶上县迁居于朝城县(旧县名,在山东省西部。1953年与观城县合并设观朝县。1956年观朝县撤消,划归范县、莘县和寿张县。寿张县于1964年撤消,划归阳谷县和河南省范县)姬家湾。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0),始迁祖为周公82代孙姬凤池、姬凤州、姬凤三兄弟,凤池定居于裕州姬庄(现属方城县清河镇),凤州定居于今拐河乡韩沟,姬凤定居于鲁山县梁洼镇竹茂村(现属平顶山市石龙区永兴办事处).当前分居于附近10多个村庄,有的迁往武汉、陕西米解川。

  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南姬家村姬姓人,据县志办所立村碑记载,系清朝年间从四川迁居而来,此后分别迁居本镇北姬家村、仲院乡姬家村。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汪屯乡姬庄姬姓,始迁祖姬动,清朝中叶迁徙而来,从何处迁来不详。

  第十三次:现代居住在全国各地城市的姬姓人士,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毕业分配、部队转业、经商、打工而陆续定居。

  有些地方姬姓的迁徙情况待考,如:河南省南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郑窑,寇店镇李家村、五龙村、常村,佃庄镇西马庄,府店镇府壮村,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董村,灵宝市焦村镇南安头,社旗县;山东省滨州市杜店镇姬家沟;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区的诸多姬姓。

  姬姓人入台出国的不多。进入台湾的姬姓人士大多是新中国建立前夕,被迫跟随国民党军队而去。改革开放之后,少量姬姓族人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经商、留学而定居。

  三、姬姓郡望、堂号

  南阳郡(略)、太原郡(略).

  寿丘堂:因姬姓始祖轩辕黄帝生于寿丘而得名。

  赤舄堂:歌颂周公姬旦的一首诗名为《赤舄》,故称“赤舄堂”.

  永昌堂:为江苏泗阳、沭阳等地姬姓所用。

上一篇新闻

起始价拿下安阳市滑县1块宅地,正商集团进入河南第九城

下一篇新闻

又一富豪入新加坡籍,取代海底捞张勇成为首富,公司市值超3200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