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抗战,国共和谈时被敌杀害——纪念仓夷烈士
仓夷(1921-1946),原名郑贻进,出生于新加坡。十六岁时,他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战斗在晋察冀边区,先后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国共谈判期间,1946年8月8日,仓夷奉命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调查“安平事件”。仓夷在大同转机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杀害,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仓夷烈士遗像
1946年在北平工作时仓夷(右二)与战友合影
今年是仓夷殉难75周年,也是他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仓夷烈士。
发布会上揭露国民党阴谋
1921年,仓夷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福清。1937年春天,年仅十六岁的仓夷,在日寇侵略,国家危难的时刻,怀着一腔热血,告别了亲人和刚刚订婚的未婚妻,毅然从新加坡回到祖国。随后,他投身抗战,辗转来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起,他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办的《救国报》和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1940年冬,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仓夷转任《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
1939年开始,仓夷经常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进行采访,与边区的干部群众结下了同生共死的战斗情谊。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下大量有血有肉、动人心魄的通讯和报道。他写的《平原青纱帐战斗》《平原地道战》《婚礼》《爆炸英雄李勇》《反扫荡》等通讯和报告文学,生动报道了边区军民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抗战斗志。
特别是在1942年反扫荡后,仓夷采访了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表现最英勇的模范连队,写下了4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纪念连》。这篇作品在《晋察冀日报》上连载7天,受到冀中军区首长的嘉奖。仓夷也因此被周扬称赞是最年轻、最优秀的新闻记者和报告文学作者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根据国共和谈的协议,在北平成立了由美国、国民党以及中共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1946年初,中国共产党派代表来到北平。与此同时,中共代表在北平创立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三日刊。
1946年2月,仓夷奉命走上新的岗位,来到北平担任记者。不过,国民党在北平大肆限制《解放》三日刊的采访,经常布置特务和暗探跟踪记者,殴打报贩,没收《解放》三日刊的报纸。仓夷和其他同志,运用巧妙的斗争方式,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6年4月3日凌晨,国民党特务机关出动大批人马,气势汹汹地要在天亮以前查封《解放》三日刊,是为“四·三事件”。萧殷在《桃子又熟了……——忆仓夷》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仓夷和报社同志们反抗国民党的经过。
仓夷和报社的其他同志们一起与敌人做斗争,趁着敌人在楼上,仓夷和几个战友在楼下大声嚷嚷提出抗议,吸引周围的居民们前来围观。利用这个机会,仓夷凑近门缝大声说:“乡亲们,因为我们的报纸替老百姓说了话,国民党反动派就恨我们,现在还想逮捕我们。”
不久,中共代表团的代表就来了。这时候,负责指挥抓人的特务看到惊动了中共代表团,就想溜走。仓夷拿起照相机准备把他的丑恶嘴脸拍下来,那个特务连忙扭过头去,还拿出手枪对着仓夷,仓夷毫不畏惧,把镜头对准这个特务,按下了快门。特务溜出围观的人群,绕过墙角逃跑了。
大家稍微平静后,仓夷便骑车出去了,他要赶去参加伪北平市副市长张伯谨举行的例行记者招待会。当张伯谨念完了那篇枯燥乏味、没有一点真实内容的发言稿之后,仓夷立即站起来,用洪亮的声音问:“副市长,今天早晨,有大批的军警宪特绑架解放报社人员的事件发生,你知道吗?”
张伯谨回答不知道。仓夷就把发生的事件经过说完了,最后,他加重语气说:“这事关系到国内的和平,请你注意。”张伯谨显然有点狼狈,他没有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就匆匆宣布结束招待会了。
不久,国民党撕毁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并对各大城市实行恐怖政策,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三日刊等被无理封闭,仓夷也被迫从北平撤回张家口。
在大同被国民党军队杀害
1946年7月29日发生了美军陆战队十一团侵入安平解放区,打死十四军分区五连战士一名,并与五连及通县大队发生冲突的事件。此次事件被称为“安平事件”。
事件发生后,北平军调部成立了第二十五特别执行小组。中共派出记者萧殷与仓夷前往北平参加第二十五小组的工作。
1946年8月8日一大早,萧殷与仓夷一起,到张家口机场乘坐飞机前往北平。正当萧殷与仓夷在我方翻译人员带领下准备登机时,却遭到美国飞行员的刁难,美国飞行员说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不能坐两个人。
萧殷他们据理力争,但美军飞行员依然蛮不讲理一口拒绝。翻译只好让萧殷先上这架飞机,而让仓夷乘坐另外一架飞机到大同转机到北平。仓夷在机场买了一些桃子,装在萧殷的提包里,让他带上先去北平。
萧殷上了飞机,飞机起飞后,萧殷抬头一看,十几个降落伞整整齐齐地塞在舱顶的悬架上。萧殷有种不祥的预感。
萧殷到达北平后,左等右等,不见仓夷到达。萧殷带到北平的桃子烂了都没有等到仓夷。待到萧殷于8月24日回到张家口,张家口也没有仓夷的踪影,也没有关于仓夷的任何信息,仓夷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桃子熟了三载,直到1949年7月末,解放军从俘获的国民党士兵中,才得知仓夷在1946年8月8日就已壮烈牺牲,并知道了敌人杀害仓夷的经过。
当天,仓夷搭乘的飞机在大同机场着陆后,立刻就有十几个国民党特务拥上“检查”。当他们发现一个佩戴着新华社证章的人,就吼叫着要仓夷下去。仓夷愤怒极了。当他准备去大同的中共代表处时,一个自称是“大同小组国方代表”的军官走上前来,谎称大同的中共代表回北平请示工作了,那里没有人,要他回解放区去,否则留在大同安全没有保障。
面对威胁,仓夷冷笑:“如果屠杀可以吓住我们,那就没有什么和平谈判了。”
最后,特务还是硬把他“遣送出境”。车子走了一会儿,一个特务指着远处说:“前边就是你们的地带。”这个特务要仓夷自己往前走。不久,仓夷便被杀害了。仓夷所带的东西:望远镜、照相机、水笔、怀表、皮鞋、衬衣、钱等都被国民党匪徒瓜分了。
仓夷英勇牺牲了,但人民没有忘记仓夷。仓夷生前,他从自己历年来发表的通讯报道中挑选出《劳动美化了大地》《诗》《婚礼》《冬学》等文章和一组副题为《反“扫荡”片断》的特写文章,汇编成《幸福》一书准备出版,周扬为该书写了前言。不幸的是,书还来不及出版,仓夷就“消失”了。在战争年代,没有任何消息的仓夷被视作光荣牺牲。1947年8月,《幸福——仓夷遗著》由晋察冀新华书店印刷出版。
1986年,在仓夷牺牲40周年之际,中共山西大同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仓夷牺牲的地方,建造了“仓夷烈士纪念碑”,以慰先烈,以昭后人。
仓夷的战友萧殷,更是念念不忘昔日共同战斗的战友。战争结束后,萧殷把仓夷的照片装进相架里,摆在他书房的书桌上。每天他写作时,就会和仓夷面对着面。这张照片的背面,萧殷写有这样的字样:“仓夷(一九四六年)”。
1957年4月,面对着仓夷的遗像,萧殷奋笔疾书,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桃子又熟了……——忆仓夷》。在文章的结尾,萧殷深情地呼喊:“啊啊!多雨的季节已经过去,桃子又快熟了。……可是,可是仓夷啊!他却永远不再归来!”
补白
《解放》三日刊与“四·三事件”
1946年1月,由国民党、共产党以及美国三方参加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2月,新华社北平分社成立。
新华社北平分社积极筹办在北平创办第一份公开报纸,利用合法渠道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面目,号召民众为实现和平民主而斗争。在克服种种困难与阻碍后,北平《解放》报终于在2月22日正式出版,该报初为三日刊,又称《解放》三日刊。
当时大多数北平的居民,对于国民党在各种报纸上的“新闻”以及“言论”普遍怀疑,因此以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真实面目的《解放》报在北平出现后,立刻受到北平读者的欢迎,无数青年学生和小职员跑来报社申诉他们的怨苦。他们非常兴奋地说:“《解放》出版后,使我知道中国还有希望,我也增加勇气了!”
位于张家口的华北联大在《解放》报公布招生广告后,无数向往解放区的青年,纷纷跑到报社来询问该校学习情形。随着《解放》报发行量日益增加,报纸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国民党当局终于在1946年的4月3日对报社下毒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四·三事件”。
1946年4月3日凌晨三四点钟,大批军警闯入宣武门外方壶斋九号《解放》报社内,以查户口为借口进行大搜查。国民党特务借口报社藏有武器,到处搜查,妄图找到一点口实,逮捕共产党人。
国民党军警特务在报社内搜了半天,查不出任何武器和违禁品,找不到任何借口,警察局头子只好写具结。但有个特务向外打了一阵电话后,忽然又有大批军警、宪兵、特务涌进报社来。他们大声叫喊:“你们都到警察局去……”
报社社长钱俊瑞挺身而出,他表示自己跟军警去警察局,随后,他在楼梯口大声说:“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单独行动!大家团结在一起,反对非法捕人。”
钱俊瑞走后,一个国民党特务领着一班宪兵到各房间去抓人。报社记者萧殷走到院子里,和仓夷、余修三人一起,向警察提出一连串的质问。他们冲到大门口,向四邻呼喊,把附近居民吵醒,向附近居民揭发国民党宪兵特务随便捕人的罪行。就这样,萧殷他们同国民党军警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太阳出来后,胡同口涌来了许多群众。
这时,胡同口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原来是接到电话的叶剑英同志派来了中共代表团成员。这时国民党军警想溜走,报社记者同志们不让他们走:“你们抓了我们的人,不能走,你们要负责。”
当天晚上,中共代表团的滕代远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揭露国民党军警特务闯入报社,无理逮捕报社工作人员的暴行。经过中共代表团的交涉与抗议,国民党方面不得已答应放人。
中共代表团调集十几辆小汽车,派专人去接被捕的人员。4日晚七时,报社被捕人员登上汽车,来到中共代表团驻地翠明庄,再回到报社,报社的同志们共同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1946年6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又使用其他卑劣手法,强行封闭了《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
(原标题: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抗战,国共和谈时被敌杀害——韶华灿烂忆仓夷)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陈家基
流程编辑:L01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