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当前「战略物资」 政府必须进行特别管控
新冠肺炎继续肆虐,本港有人排队买口罩,很多市民「一罩难求」,造成不必要的人心虚怯。特首林郑月娥昨日表示,目前无计划立法管制口罩供应及价格,强调政府正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全球搜购甚至抢购口罩,另一方面配合本地生产,希望确保口罩供应。疫症威胁阴霾下,有商家乘机发灾难财坐地起价,多国政府都采取果断措施,管控口罩严打加价。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特区政府必须打破由市场调节的惯性思维,将人人不可或缺的口罩视同「战略物资」纳入储备商品规管,从速立法打击囤积抬价的无良商人,确保口罩供应稳定,以免人心恐慌滋生民怨,既不利防疫,也影响管治。
为防范病毒传播、避免感染疫症,口罩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防疫装备,在骤然出现的庞大需求下,口罩自然供不应求,包括本港在内,各地民众抢购口罩达疯狂程度。为纾缓本港口罩不足、照顾基层市民防护所需,本港不少良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在全球范围紧急购买口罩并运回本港,除了支援医护外,还以成本价出售,甚至免费派发予弱势社群。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无良商人发灾难财,囤积口罩、哄抬价格,以高出原价数倍的价钱出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利用疫情牟取暴利的奸商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政府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否则在无良商人任意妄为下,加剧市民抢购口罩的非理性情绪,「肥了」无良商人,更进一步增添市民买口罩难、买不到口罩的不满。这种虚怯和怨气如果不能有效排解,最终还是会发泄到政府身上,认为是政府不作为之过。
虽然,本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政府一向坚持小政府、大市场的管治思维,但如今防疫如打仗,社会呈现非常时期的特征,口罩等防疫必需品明显出现供求失衡,且蔓延至医疗体系,政府也承认供应有困难。因此,政府的管治手段也要因时制宜及时调整,对口罩等对公众安全、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的必需品,理所当然应视同「战略物资」,加强管控,以必要的干预最大限度调节理顺供求。
按照《储备商品条例》的附属规例,食米被订为储备商品,食米储备量必须足够维持本港居民15日的食用量,供应商必须保留存货记录,令政府可以随时监察存货量,并向公众公布。日前曾一度出现大米抢购潮,多个供应商代表迅速举行记者会,澄清供应量未有受影响,风波很快平息。有政界人士提出,政府应运用紧急法立法,管制口罩等防疫必需品价格,禁止囤积或抬价。这些有利稳定市场、安抚人心的建议,相信大多数政党、市民都认同和支持,政府应从善如流,认真考虑仿傚食米储备机制,将口罩等防疫必需品纳为短期储备商品,传递政府有心有力保障供应的强烈信号,消除市民抢购的焦虑。无抢购潮,无良商家也就没有抬价谋利的空间。
疫情向全球扩散,口罩供应紧张是世界普遍现象,从内地省市到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各国各地政府都采取相应措施,严打口罩囤积加价。韩国政府已宣布,加强打击囤积口罩和消毒液的行为,违者最高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或5000万韩圜(约33.4万港元)罚款。内地有连锁药店将口罩抬价4倍,被罚款3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本港出售、派发口罩完全靠市场自理,特区政府至今未作出有效监管,市民对此颇有微言。事实上,即使一时三刻未有具体供应措施,政府也应借镜其他地方加强口罩管控的经验,敦促海关等执法部门多派人手巡查,以强而有力的措施,严惩哄抬防疫必需品价格的行为,切实维护市民利益,彰显政府急民所急、想民所想,提振管治威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