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我们是谁”,澳大利亚人身份认同的转变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有很多独特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

澳洲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他们在此生活了5万年后,1788年,第一批欧洲殖民者从英国出发,到达了澳大利亚。英国人此行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国内囚犯无处安置的问题。澳洲还能为英国的海军船只、商人、捕鲸者、木材和亚麻供应商提供一个潜在的太平洋基地。

在被殖民的前几十年,澳大利亚自由移民和被流放的罪犯都来自英国(包括爱尔兰)。1836年,第一批大规模的非英国移民来到了南澳大利亚,其中有为了追求信仰自由的德国路德教教徒。19世纪50年代,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第一波“淘金热”中涌向了澳大利亚,这次移民浪潮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他们殴打、抢劫华人,甚至剥掉华人的头皮。19世纪60年代,第三批非英裔移民抵达澳大利亚,这些人均为太平洋岛民,许多人是从家乡被绑架而来的,目的是“招募”种植园工人。此外,一小批英属印度殖民地的非英裔移民也来到了澳大利亚。除上述几批总数并不可观的移民外,二战前的澳大利亚通过相关政策保持了以英裔白人为主导的人口结构,即“白澳政策”。

与北美殖民地对英国的反抗不同,澳大利亚从未完全斩断和英国的联系。为什么两者的命运迥然不同呢?第一,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吸取了教训,在自治权赋予了澳大利亚殖民地。第二,英国和澳大利亚距离遥远,无法对其实施严密的管控。第三,与第二点相关的是,英国不需要在此驻扎大量的军队,自然也不用征收税金以维持军队开支,而不得人心的税金正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还有一个原因是,英国并不重视这个获利甚微的殖民地,各殖民区域也保持各自为政的习惯。

1828年,英国在其最早于澳大利亚建立的两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设立了立法委员会,并任命成员。1842年,新南威尔士成立了第一个由部分选举产生的代议制殖民政府。八年后,英国起草了殖民地宪法,但各地可根据情况修订宪法。到19世纪末期,英国仅仅保留了对澳大利亚的外交事务控制权。1891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开始起草。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宪法的序言指出:“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的恩准下,联合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国家。”

宪法的制订者在很多议题上各执己见,却在维持“白澳政策”上出奇地一致,决定将非白人排除在本国之外。1901年,联邦出台《移民控制法》,禁止黑人和亚洲人移民至澳洲。首任联邦总理巴顿说道:“种族平等是不存在的。那些(非白人)种族无法和白人种族相提并论,前者是更低等的。”英国殖民部大臣反对如此露骨的种族歧视,因为当时英国正试图和日本达成军事同盟。而澳大利亚则采取了更为迂回的方式达到相同目的,如对移民要求语言听写测试,还不一定是英语,这全由首席移民官决定,并驱逐无法通过测试的移民。此外,联邦还遣返了早前以劳工身份进入澳大利亚的太平洋岛民、印度人和华人。

在二战结束以前,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认同紧紧围绕着“英国的子民”这一关键词进行建构。这种身份认同最明显的表现是,澳大利亚军队在那些和本国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的英国战争中无比热情地与英军并肩作战。例如,1885年,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派遣军队加入英军在苏丹镇压反叛分子的战争。1899年,澳大利亚和英国在南非共同对抗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即布尔战争)。1914年8月,英国对德宣战,澳大利亚毫不犹豫地支持英国开战的决定,派出了40万志愿兵,跨越半个地球,到达法国和中东地区,为维护英国的利益而战。

1915年4月25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团登陆土耳其加利波利半岛,发动对土耳其的战役。由于指挥不利,军团损失惨重,并在1916年撤出加利波利半岛。为纪念此次登陆战,4月25日被定为“澳新军团日”,这是澳大利亚最重要且最富有感情色彩的国家节日。加利波利一役中的巨大牺牲体现了澳大利亚人的国家自豪感,因为在那一刻,他们是为自己的母国英国而战的澳大利亚人。

尽管澳大利亚人公开认同自己是英国忠诚的子民,但故事远没有结束。一战后,日本在远东地区大搞军事扩张,逐渐对澳大利亚形成了威胁。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澳大利亚紧随英国的步伐,向欧洲派遣了军队。然而,随着日本的魔爪越伸越远,澳大利亚请求撤回在欧洲的军队,加强防卫力量。而丘吉尔仅仅承诺,英国在新加坡基地的军事力量会保护澳大利亚。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15日,英国遭到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失败,驻新加坡基地的英军总指挥官向日军投降。在澳大利亚人看来,新加坡基地的陷落不只是一场军事失败,而且意味着英国对自己的背叛,这是澳大利亚自我形象转折的演化点。二战给了澳大利亚两个教训,一是英国已无力保护澳大利亚,二是澳大利亚意识到了来自亚洲地区的威胁。

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和英国渐行渐远,“身居澳大利亚的忠诚的英国子民”这一自我身份认同开始淡化,这导致了“白澳政策”的瓦解。1951年,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联合签署了《太平洋安全条约》,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澳大利亚的军事保护者。在贸易层面,日本和美国逐渐超越英国,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元白人移民,如意大利人、希腊人、立陶宛人,无法与英裔白人在身份认同上产生共鸣,对亚裔也没有强烈的种族偏见。最后,英国在全球的殖民体系崩溃,其政治和贸易重心渐次转向欧洲。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这一举动对英澳关系造成了更大的冲击。1962年以后,英国更是取消了英联邦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公民进入英国的权利。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纽带越来越松散。1972年,澳大利亚总理魏伦德上台,发起了一场变革,正式终结了“白澳政策”。

在某种程度上,澳大利亚人身份认同的转变过程也即英国全球力量兴起和衰退的过程。

上一篇新闻

可怕!草莓藏针后,澳洲又现苹果芒果藏针,吓得超市针都不敢卖了

下一篇新闻

澳大利亚发生枪击案 至少四人受伤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