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刚刚?再现震动……


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大桥,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再一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上一次是香港回归之际,这座桥作为庆祝这个重要日子的献礼;而这一次,则是因为它在“五一”长假结束之际,突然激动地上下“抖动”,让人目瞪口呆。

这座桥就是耗资30亿的虎门大桥。

有人调侃说,好不容易熬过了疫情,从5月6日零时开始,高速公路重新迎来了收费的日子,它是太“激动”了!


桥面如波浪起伏,叫人匪夷所思。

专家解释是因为风速太大而产生的涡振。

也有说法认为,是水马的锅,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了桥梁涡振。


红色圈圈为“水马”

但昨天撤掉水马后,虎门大桥的桥面又在今天出现小幅振动。具体原因,专家仍在测量研究。

为保障通行安全,广州和东莞两地交警已于昨天下午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对悬索桥双向交通实行全封闭。

实际上,这座跨海大桥已经运营了23年之久,此前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去年6月,这座桥还做了一次为期两天的“体检”(荷载试验)。

作为最繁忙的跨海大桥,虎门大桥是撑起珠三角A字型交通框架的重要一横,凌空飞跃在珠江狮子洋之上,源源不断地将车流、物流在珠江东西岸之间输送,让粤港澳三地不再“一水隔天涯”。

正是这座桥,独自支撑起了珠三角的“世界工厂”。直到这两年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先后通车,才让它稍稍有了减负之感。

这座虎门大桥,都曾经历过怎样的命运轨迹?它还能安全为湾区人服务吗?


千万不要小瞧一座桥的力量。

从前,虎门两岸的汽车想行驶到对岸,只能依靠轮渡,或者多走上百里路从广州绕行。

彼时,“三来一补”企业在珠三角一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天,都有大批货柜车奔驰在广州、深圳、东莞之间的公路上,将货物送出去,将材料运进来,给这一带的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

珠江口两岸急需加强交通联系,加快物资运输效率。因此建设跨海大桥成为迫切要求。

1992 年,广东省的决策者当机立断,提出“消灭渡口,改渡为桥”,采用中外合作集资修建的方式,修建虎门大桥。

但是,彼时的中国还不是基建狂魔,这座大桥的难度超乎想象。

首先,它是世界第一跨,没有先例。

虎门这个地方,台风多,风雨多,而且气候炎热,大桥不仅要能够抵抗猛烈台风,能抵抗海水侵蚀,最大的难题在于,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跨海悬索桥,当时很多相关技术还是空白,没有现成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其次,珠江狮子洋河道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道,大桥建设期间需要解决万吨巨轮的安全通航问题。

要知道,中国黄金水道长江,就曾因众多桥梁严重拖累长江流域的水运通航能力,像建成较早的南京长江大桥,因万吨轮船不能通过,炸桥呼声从未停息。

广州的情况如出一辙。

据财新报道,通车约四年后,虎门大桥就不能再满足通航需求,载重 10 万吨以上的集装箱船无法通过。广州布局在珠江沿岸的番禺、五和、新塘、黄埔、新沙港,通通沦为了“内河港”,城市发展进程被彻底打乱了。

不得已,广州只好往南推进60 公里,在南沙另建新码头。新港口区的野心很大,直接对标东京湾的大阪、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临海工业园。

毕竟,广州辉煌的历史,从来都和港口通商有关。如果通航能力受到制约,广州未来的城市上限,必然会受到影响。

最后,它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是当时中央送给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

北京密切关注着这座桥,要求必须在 7 月 1 日前建成——

100多年前,这里曾经见证了中国的衰落。鸦片战争中,大清为了阻止英国舰队挺进广州城,在这里布下两条拦江木排铁链,试图锁住江面,但还是被日不落帝国的枪炮轻松轰开国门。中国割地赔偿,丢失了“香港”。

赶在香港回归前夕通车,就是要向全世界发出信号,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过来了。时任国家领导人亲题“虎门大桥”四字。


别看,虎门大桥今天常被讥讽为珠三角的“肠梗阻”,但它曾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的第一,甚至是世界的第一。

在国内首次采用 GPS 实时三维位移监测系统,创造了中国最大尺度的气弹性风洞试验纪录。整个大桥的建设中,使用钢材两万多吨,混凝土14万多立方米,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公路桥梁,其主跨长度888 米,居当时中国第一,副跨长度居当时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虎门大桥还引领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多项技术创新。

在造桥过程中,验证和积累了许多最新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以至于虎门大桥建成后,外地桥梁工程师纷纷来取经学习。

随后的 20 年里,中国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巨型大桥,无论是寒冷的高原、宽阔的海峡,还是深山的峡谷,都能看到新建成的宏伟大桥。

据专业数据统计,世界最高的100座桥梁中,有80座以上都是中国建造的。其中,前10名里,中国建造的就占了8座。

虎门大桥是中国成为基建狂魔的引子。


自那以后,中国造桥技术可以说是傲视全球,几乎每一座新完工的巨型大桥,在世界上都会引发连串的惊叹。

虎门大桥建成后,珠江口上还建设了南沙大桥(又称虎门二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也将在5年内通车,中国造桥技术仍然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尤其是造价1100亿的港珠澳大桥,把人类造桥工艺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多年来,虎门大桥肩负着缩小珠三角东西部差距的重要使命。

要知道,珠三角西部城市的经济总量目前只有东部的1/3,深圳、香港等城市的强势带动了粤东一带的兴盛,要是让西部也变成湾区经济的一个有力支柱,大湾区就能形成一股合力了。

交通是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虎门大桥与南沙二桥(原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等项目分工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内的大动脉,不但拉近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群的距离,同时连接珠三角与粤西,辐射大西南,面向“一带一路”,有力促进了广东的经济腾飞。

虎门大桥见证了世界工厂的腾飞。

数据显示,虎门大桥从1997年建成到2000年,3年累计通行汽车2320万辆次。虎门大桥的车流量1997年建成时日均车流量为1.84万标准车次,快速攀升到最高日均17万标准车次,远超日均8万车次的设计标准。

虎门大桥,不堪重负。

如此巨大的车流量,产生的通行费收入也相当惊人。

虎门大桥为越秀交通基建联营企业,越秀交通基建占其27.78%权益,余下经营期限为10年

越秀交通基建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虎门大桥2019年日均收费车流量为8.85万车次/天,同比下滑27.3%,日均路费收入为284.1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8%。


日均进账近300万元,依然不失为“最赚钱的大桥”。而且,这一数据还是去年4月份虎门二桥(南沙大桥)竣工运营后,对虎门大桥分流的结果。


只不过,如今的虎门大桥被珠三角车主视为畏途。

其10多万辆车次的通车量早已饱和,且无平峰和高峰之分。只要有一点点擦碰事故,便会形成严重拥堵。

有网友表示,堵在虎门大桥俨然是一种常态化的事情:“无数次通过虎门大桥,每回上桥之前,内心最担忧、最忐忑的就是拥堵。每行必堵,不管是哪个方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三两个钟头。有时堵了一两个小时,还望不到主桥上的“虎门大桥”四个红色大字,无奈之情难以言表。”

2019年,备受期待的南沙大桥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才缓解了虎门大桥的通行压力。


眼下,虎门大桥停摆了一天,各方质疑声中,不乏声音认为“它该退休了”。


例如今年“五一”假期首日,南沙大桥就已取代虎门大桥,成为主要过江通道。虎门大桥车流量约10.61万车次,南沙大桥车流量约20.58万车次,是前者的近2倍。


但还别急着下结论。

要知道,不久前,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也出现了类似的桥面晃动。


根据武汉城投集团发布的公告称,4月26日下午2点,鹦鹉洲长江大桥双向桥面出现可感知的上下波形晃动。


最终,专家研判认为,鹦鹉洲大桥是悬索结构,属于柔性桥,不像长江一桥属于钢结构。它在重压作用下,桥体变形幅度会相对较大,位移较其他桥大一些是正常的。

此外,对于此次虎门大桥异常抖动,一开始许多人认为是当时主桥风速过大造成的。但也有当地民众表示事发时,珠江口狮子洋上的风速大约为8m/s,“风并不太大”。

说起来,历史上还真有风不大、但桥晃塌了的案例。

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塔科马海峡大桥在微风中塌陷。


塔科马海峡大桥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悬索桥。1940年,在通车4个月后这座桥梁突然塌陷。据记载,当时的风速并不大,照理这样的风速本应对大桥构不成威胁,但大桥还是戏剧性地被微风摧毁。

这次坍塌被认为是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分析不严密所致,对后续的桥梁设计和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所有的桥梁,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和风洞测试。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前者被一名亲历的记者称为“像厨师手里的一根拉面似的在抖动”。后者受当时台风“梅花”过境的影响,西堠门大桥遭受了41米/秒风速的考验,出现了50多公分的横向晃动。

但二者并没有破坏桥体本身。

广东省交通集团通报称,根据现有掌握的数据和观测到的现象分析,虎门大桥悬索桥结构安全可靠,此次振动,也不会影响虎门大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方正教授也表示,悬索桥在设计时会有一个抖动的安全范围,肉眼可见的上下起伏,是正常的,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不如多点平常心。

毕竟,被减负的虎门大桥,从来没有退出公众视野,也是每逢节假日必上热搜。

只不过,此前因为“堵”,眼下因为“奇

上一篇新闻

上海又一次被世界瞩目!科创实力再进一步,全球第6!

下一篇新闻

THE联盟拟大幅调整其航线,涉及76个港口数十条航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