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近几十年,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急速增长,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但品质略低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城市的各类要素开始很难兼顾所有群体的利益:儿童失去了在城市中畅玩,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自由;中青年缺少了在城市中小憩放松的空间,老年人找不到宜居,社区环境和生活情感障碍日益严重等等。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由此,各类友好型城市的概念频发,“步行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等等。城市和人们的诉求已经不止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是开始纷纷转向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和生活。

“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

最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了一场全球范围的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全球有许多国家参与行动,870多个城市获得了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这个评选背后,我们看到了无数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趣味项目。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新西兰基督城在地震之后,政府为了重建市中心,以儿童群体作为未来城市主要使用者为出发点而调整城市立法,为亲子举办儿童乐园设计竞赛,从美学、动线规划、分龄需求、倾听孩子声音等细微末节,都让人感受到新西兰政府和设计团队对孩子游戏空间的用心与重视,获奖作品绘制到乐园的墙上,吸引大量人群重返市区。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胡志明市的儿童城市夏季计划,结合实际城市状况,对儿童进行城市环境教育,并通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系列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和智慧的城市发展。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儿童友好型城市”如何推进

从国际上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实践来看,各城市的着手点是从空间品质,出行安全,参与权力展开,再以休闲空间,娱乐空间,出行路线规划,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落脚,大致的类别可分为活动场地,友好出行以及参与方式三类开展行动。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类抽取特色案例,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如何推进。

#1:儿童活动场地篇

地那拉,城市就是儿童的游乐场

地那拉勇于为城市革新,将儿童的想法放在决定城市发展与决策方向的首位,通过对公园、城市街道等城市开放空间进行改造与设计,旨在让整座城市都具有趣味性。

首先,地那拉巧妙抓住了场地与孩子的关系。它摒弃了用固化的设计手段强行介入到城市空间的方式,而是植入临时趣味装置,将儿童们吸引过来,并进行定期更新,从而保持新鲜感,形成场所感与认同感。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其次,在每个场地的背后,实则是一个沟通平台,旨在与儿童展开长期对话。因为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具备趣味性的场地增加与儿童的粘性,从而将儿童与城市长期地连接在一起。

地那拉每年都会举行大型城市事件,设计师们召集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城市主题的workshop,基于活动中所获得的新“点子”,设计师就可以开始重构方案,为下一阶段的城市发展找到主体方向与明确定位,找到更“接地气”,更有效的的干预策略。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因此,地那拉的设计是长期且稳定推进的,通过为儿童精心设计的场所,和独特的沟通平台,城市可以真正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全地那拉的的市民都可以共同享用更加优质,更加和谐的城市开放空间。

#2:儿童友好出行篇

伦敦的巴士,有一种叫做“步行巴士”

儿童出行的安全系数也是在提升城市友好度中不可忽略的一点。英国伦敦的“步行巴士”就是一项有效的创造儿童友好出行环境的优秀案例。在英国伦敦的清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在两到三位大人的带领下,穿着统一的亮色服装,向学校走去。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追溯其来源,步行巴士最早是由亚洲国家发明的,而英国是在1998年开始学习并普及步行巴士。其目的包含六个方面:1)通过指导孩子安全步行的技巧,确定上学的安全线路以及普及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2)提高人们对可步行性社区的认识3)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减少犯罪率5)提高道路的便达性6)与当地领导者,父母和孩子分享宝贵时间。

2004年,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安全的上下学环境,伦敦在全市实行了“步行巴士”。步行巴士指形成一定规模的儿童在两个以上大人的护送下步行上下学的方式。

参与步行巴士的家长会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护送孩子,一名大人会充当司机的角色走在前面带领整个队伍,另外一名则充当售票员跟在队伍后面。步行巴士和传统的巴士一样有固定的线路,也设有“巴士站”和“接站时刻”。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目前,这一做法已被证实卓有成效,在英国得到推广,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儿童友好城市也开始借鉴。步行巴士的背后具有一套从前期组织设计到实施运营的完善机制,包括前期的群体确认,中期的计划制定以及后期的支持协调。

在前期阶段,组织者需通过与当地的小学校长沟通来达成合作关系,征求其对启动步行巴士计划的意愿。然后创造调查问卷来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在问卷中强调志愿者的帮扶模式,接送和聚集点的处理方式。

在中期阶段,组织者首先召集学生家长,针对于学生的通勤距离与地点做一个细致的统计与分析,从而确认“乘客们”的最佳聚集点以及步行路线。之后,参与的家长们一同制定时间表,以确定准确的出发和返程时间。

在后期阶段,组织者会向设计路线内的社会企业征集资金支持,用于服装的定制以及巴士志愿者的补贴上。

基于此,步行巴士得以在实施过程中安全,快捷的完成。可见,步行巴士这项行动,让孩子的上学路上有了安全性的保障,有效规避了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无形的危险。

#3:儿童参与方式篇

下一个Doncaster,不如让孩子来做主

英国唐卡斯特参与工具包,就是基于儿童思维开阔的特点,在慈善机构Doncaster Civic Trust(以下简称“DCT”)和政府DoncasterCity Council的城市更新计划下,组织大学与地方学校合作,共建参与平台,为儿童创造与设计师和政府直接对话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城市设计中可以提出建议,让设计方案得到合理优化,并为后期的管理运营提供思路。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对于这份工具包而言,它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环境互动的,通过与各个团体的一系列研讨会制定的,服务于5年级以上儿童,可供教师和儿童以全新的教育与学习方式体验唐卡斯特的城市和建筑。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整套工具包由3个主题构成: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 创造(INVENT)。每个部分都给出活动推荐,可以有所调整。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ENGAGE

参与部分是对室内活动的介绍(是参与部分的话中的那应该是:他是如何参与的),关注的主题是:如何成为一名建筑和城市设计师。内容包括一系列简短的创意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主题和相关技能等。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EXPLORE

探索是介绍在户外进行的认知活动和趣味任务,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的城市环境和使用的建筑,从而改进观察和分析能力。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INVENT

创造是基于前两轮活动,和实际存在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审查和经验分享,学生们可以公开交流思想和经验。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每年的设计活动都围绕当年的场所建设工作展开,并按工具包顺序进行,学生从入门认知活动,到设计创作(思维导图,设计工作),到实地考察,并以一系列反思活动结束。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就2018年的“未来的唐卡斯特城市博物馆”来说,活动效果再次超出想象,来自各个年级的数百位孩子和一群准设计师共同工作,为唐卡斯特美术馆,火车博物馆,城市艺术馆的改造出谋划策,在活动中,孩子们将日常学习的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入到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大学生们则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在长达七年的“儿童友好”实践中,城市设计师们终于抛开手中的画笔,尝试以儿童的视角感受着城市的另一番景象。儿童也有机会了解设计师的生活,对自己所在城市背后的文化建立更深的理解,还引发了对城市环境和未来发展的积极思考。

用孩子的眼光设计城市,城市变了吗?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绝非一朝一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友好的成长环境,再将这份积极影响逐步蔓延到整座城市,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不断地调整方向,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坎坷。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更多的“儿童友好”行动值得我们关注,小到一个建筑,社区,大到整座城市,它们都在为城市,为各类人群带来变化。

新加坡樟宜机场,经过十年的努力,成功地让机场摆脱传统乏味的候机楼形象,通过植入花园,画廊等趣味主题设施,让机场变成一个更具亲和力的,更有本土特色的,更好玩的“儿童游乐场”。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此外,还有致力于探索人性场所的荷兰代尔夫特,其构建的“儿童出行路径网络“计划,自2008年开始至今,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起初,它只是连接儿童常去的每个地方,儿童可以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在城市内自由活动。

如今,这个网络从街区,扩大到区域,最后将整座城市覆盖,受益者也从儿童逐步连接到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整座城市和城市的各类人群都开始享受“由儿童带来的”便捷的、舒适的室外环境和成全面网络的步行骑行交通系统。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总结

在多年的“儿童友好”实践下,城市工作者们发现,优先关注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需求,来谋划城市转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

首先,以儿童的视角设计城市,意味着城市不能再粗犷的竖向发展,而是需要考虑横向的空间品质。

其次,有“游戏专家”称号的儿童具有更开阔的想象力,让儿童与城市工作者直接对话,既可以让儿童行使为城市发声的权力,也可以为城市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摆脱固化的设计思维,拥有全新的视野。

政府,城市设计师,开发商,城市运营商和公众都需要通过实践方式的创新,需要抛开传统的思路,主动以儿童的视角感受着城市的另一番愿景。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参与不意味着儿童绝对做主,而是参考他们的意见整合决策,这样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为各类人群带来更加包容多元的生存环境。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睿途旅创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用“孩子的目光”重新设计城市,城市会“更友好”吗?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睿途旅创)是专注于旅游创意研发与实践的专业机构。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由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策划与规划设计中心、创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块组成,主营小镇/乡村/景区等各类策划、规划与创意设计、旅游创新产品研发与IP输出。

睿途理念: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睿途使命: 以优质创意内容革新中国旅游

睿途精神: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创新意识) Innovation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

上一篇新闻

从小说到电影:一部被情感覆盖的传奇

下一篇新闻

以“儿童”作为切入点的城市会“更友好”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