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陕西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南线采访团走进渭南、商洛、安康等地,看到了陕西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成效,感受到干部群众昂扬的斗志,他们表示 ——
国家电投陕西分公司渭南联合光伏电站项目。通讯员 彭一鹏摄
8月1日,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人民日报社古巴籍记者亚瑟夫正在学习打快板。群众新闻网记者 王若歆摄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山。 记者 梁少飞摄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太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见闻。作为一名外国记者,我希望陕西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8月5日,人民日报社古巴籍记者亚瑟夫说。
过去的一周,亚瑟夫跟随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南线采访团走进渭南、商洛、安康等地,探访陕西群众的幸福生活。生态保护、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尽管各地资源禀赋、发展路径不同,但所到之处,他和其他记者都有相同的感受:陕西干部群众用满满的干劲、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扎扎实实的收获。
青山绿水的守护
8月2日,在合阳县洽川处女泉边,鼓声震天,身穿民族服装的汉子们,跳着远古先民的舞蹈。热烈的气氛,让采访团一行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
滚滚黄河,从黄土高原奔腾而下,一路蜿蜒前行流经合阳县40余公里,“流”出了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湖泊型湿地,留下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传世经典,形成了万顷芦荡、百种珍禽的生态美景。
合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宏伟介绍,近年来,合阳县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力度,持续推进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坚持不在洽川地区布局工业产业,有效丰富了湿地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全体三秦儿女的共识。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职责。
8月4日,在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工作人员打开监测系统,只见安康市河流的实时监控信息出现在一块大屏幕上。通过监控,各出水口的排污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系统还自动监测河流上是否存在非法垂钓现象,并进行提示。
人民日报社记者吴凯说:“站在汉江之畔,只见满目青翠,让我十分震撼。我也从中感受到陕西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陕西对于绿水青山的守护。”
乡村振兴的推进
清澈的黄洋河从崇山峻岭间蜿蜒而下,穿过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形成了深深浅浅的川道丘陵区。“藏”在这儿的财梁社区山清水秀,宛若江南。
财梁社区第一书记郝屹介绍,财梁社区由财梁、赵梁、龙泉等5个村合并而成,辖内面积30平方公里。这里贫困发生率曾达52.9%,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作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定点帮扶点,这几年总行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为社区修路建桥、拓展产业。目前,社区“六园五厂”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虾稻共养、食用菌、茶叶、毛绒玩具等项目遍地开花。
“我们这里山多,不适宜大面积耕种,要因地制宜,改变思路,摸索合适的产业发展之路。”下一步的发展蓝图,郝屹已在心中绘好,“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和现代农业展厅,用二三产反哺一产,努力让财梁社区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看到财梁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前来采访的光明日报社记者李洁很是感动:“我是第一次来到陕南,深刻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山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相信这里人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这里的绿水青山会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财梁社区的变化只是陕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1年,全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来到陕西,看到通过辛勤劳动而收获幸福的广大脱贫户,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富民政策、农业政策落到了实处。”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熊建说。
文化传承的自信
秦东大地——渭南,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鼓舞之乡和手工技艺之乡。
8月1日,采访团一行人来到了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在这里,采访团成员不仅对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沉浸式体验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采访团成员一同上台参与华阴老腔演出;精妙的提线木偶戏让大家拍手叫好;华山戏法的一手“耍把戏”逗得大家直乐;创新皮影戏展示了传统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身为渭南市华州区皮影雕刻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54岁的薛宏权精研皮影艺术已近40年。2015年,他组建皮影演出团,从皮影制作向皮影戏表演转型。他带着徒弟,不仅把皮影艺术展示给各地的观众,还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地演出。
薛宏权告诉记者:“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只守旧,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留住观众的心。从古至今,皮影戏其实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在这次采访调研活动中,我们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尝了各种地方特色美食,也感受到了陕西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成效。”亚瑟夫说,“这片土地上有太多惊喜等待我们去挖掘、去体验,有机会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再来这里感受!”
记者 张权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