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海上卫星通信设备生产,全球没几家企业,这个台州人却一根筋钻进

全球做海上VSAT卫星通信的企业只有寥寥数家,而台州这位企业家却敢于尝试。

别人说,卫星项目那是央企干的事。可他,还是一根筋地要走到底。

2016年,他斥资3000万引进韩国VSAT天线和新加坡Modem制造技术,制造出与韩国原厂同品质的“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该设备投放市场后,一直供不应求,据悉,今年的计划产量5000台已被全部预定。

现在,“海上通”在世界打开了知名度,设备在船上的装机量已居全球前五,亚洲第一。

他,就是浙江中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林多。

人物名片:

海上卫星通信设备生产,全球没几家企业,这个台州人却一根筋钻进

夏林多 浙江中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中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温岭市,创建于2009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卫星通信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卫星通信运营及服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是行业内领先的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商和全国最大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之一。

公司致力于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具有竞争力的一站式VSAT卫星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船舶、军事、海警、渔政、应急通信、汽车等领域,实现海上与陆地的互联互通,构建海洋互联网生态系统。

要做海洋与陆地的“信使”,过有意义的人生

2008年,夏林多37岁,对他来说,那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夏林多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已在境外打拼,主要从事手机配件贸易,销往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20多年的在外拼搏,夏林多积累了财富,并将钱投往国内,成立了台州市巨人置业有限公司。“那时,在椒江有一栋大楼,出租给别人,每年租金就有三四百万元。”夏林多说,对于他来说,钱已经赚够了,便萌生了想要“退隐江湖”的念头。

“开始思考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夏林多说,因为老丈人是渔民,妻子家的亲戚基本都以出海捕鱼为生,每年休渔期时,他常常听亲戚们讲述海上生活:一年连续出海七八个月,出海期间,每天重复着起床、捕鱼、吃饭、睡觉几件事,生活甚是枯燥。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一回到岸上,渔民们反而无法适应。“很想帮他们解决船上信息与陆地接轨的难题,让渔民们出海的日子不再枯燥。”

“很多人认为,渔民是很富有的,每次出海回来,一船鱼卖了好多钱,花钱也特别豪爽,但事实上,渔民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很辛苦。”夏林多说,渔民长期生活在海上,与市场脱节,销售渠道很窄,海产品价格信息也不对称,加之渔民卖了鱼换了钱,马上又要投入,留在手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多。“中国有上百万艘船只,是世界上拥有船只数最多的国家,如果能帮渔民解决船上信息与陆地接轨的难题,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根筋”让他成功生产卫星通讯设备

“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并将设备价格从10多万元降到1万多元。

“很多人都认为我投的钱肯定会打水漂,卫星行业的前辈们都担心我会成为这个行业‘先烈’,我是一根筋地摸黑走到底,没想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韩国那家企业花了上亿元研发出来的技术,因为项目中途流产,才让我有这个机会以3000万元购得此项技术。”夏林多说,“没有当初的执着,就不会等到后来的柳暗花明。”

2009年,夏林多回到家乡,成立了浙江中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斥资1300万元从韩国一家专业做船载卫星天线的企业购买了技术,开始“林克莱克”船载卫星电视天线的批量生产,目前已为全国15000多艘各类船只解决了海上看电视的难题。

后来,渔民们又向夏林多提出,能否解决出海后手机上网的问题。渔民们说,每次台风生成时,因为不知道台风路径,他们总是提心吊胆,船上设备坏了,他们只能用卫星电话向岸上买配件,可是卫星电话又贵又讲不清楚,所以渔民们希望夏林多造一套既能玩微信又能打电话的设备。

为此,夏林多着手准备启动卫星通信项目。“没有人看好,根本看不到希望,很多朋友为我担心。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甚至都摸不清楚,国家是否允许民企做卫星通信项目。”夏林多说,直到看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文的(2015)2429号文件支持民资进入卫星通信领域、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夏林多才安心地撸起袖子干起来。

然而,夏林多面临的困难很多,首先是船载卫星通信核心技术被国外几家企业掌握,国内只能生产天线,没法解决后台硬件、软件、卫星网络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国内卫星通信方面的技术人才也相当匮乏。幸运的是,2016年,夏林多经过多方了解,斥资3000万元引进韩国VSAT天线和新加坡Modem制造技术,制造出与韩国原厂同品质的

公益的项目,不能用商业的思维运营

夏林多打开“海上通”的后台,指着电脑屏幕告诉记者:“在后台,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只船在海上航行、有多少只船停靠在港口、每只船24小时内的航行轨迹、使用的流量等各种数据,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到每艘船只的情况。”

自2016年 “海上通”正式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而今年的计划产量5000台已被全部订完,“客户全部支付了定金,真的没有了。”

据了解,“海上通”的装船量已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五。“目前,我们公司的生产力跟不上,资金也紧张。”夏林多说,海上卫星通信设备,他不是第一个做的,但确实是第一个把价格做到如此亲民的。“以前,此类设备都要10多万元,普通的渔民根本就用不起,而我们把价格降到1万多元,就是因为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出发点是造福渔民。”

夏林多说,目前,很多风投公司找上门来要求投资,也有上市公司来谈收购,都被他拒绝了,他最终只选择了利欧控股及波导董事长个人的投资,“公益的项目,不能用商业的思维运营,不能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我希望的合作是在大家都有一颗公益心的基础上,且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利润则可以在增值业务上得以实现。”

不忘初心,造福渔民

“海产品从渔民捕捞上岸,再到消费者手中,起码还要经过四五个中间环节。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网络平台,让渔民可以和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易,提高渔民收入。”夏林多说。

2016年,公司投资建造了3个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冷库,并且投放了50多台超低温冰柜到渔船上,进行了船上海产品速冻保鲜试验,同时为合作的渔船提供了“海上通”卫星流量全免费政策。在船上直接速冻的鱼虾通过礼盒包装进入高端饭店,价格翻了一倍,也受到了食客们的一致好评。

“我们公司并不想做海产品的生意,我们只想给渔民提供一个交易平台。”夏林多说,公司发放超低温冰柜到渔船,为渔民提供分期付款服务,避免了渔民的大额投资,同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逐步引导渔民将海产品推向高端市场,改变渔民长期以来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传统思维,提高渔民的收入。

渔民反映,超低温速冻的海产品比普通冰鲜的海产品价格高出一至两倍,一年可以多卖几十万元。而且有了超低温冰柜,他们也不必担心鱼虾变质。

“目前,我们已打造好微商城,这其实也就是增值业务。”夏林多说,“‘海上通’项目就好比是建造一条卫星网络的高速公路,我们从未想过要在这个项目上赚多少钱,但这条高速公路造好之后,我们可以开发很多增值业务实现利润,这条路需要走一段挺长的时间。”

“高度有多高,胸怀有多大,事情才能做多大,不管怎样,我们始终不忘初心,那就是要造福渔民。”夏林多说。

上一篇新闻

仅诞生67天的“小猪配菜”,为何能获得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下一篇新闻

你可能不知道,台州价值洼地在这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