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上一期,我们一同回顾了“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传奇人生。【港视文置 I 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他喜好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在他的建筑设计中,粗犷的结构造型浸润着水墨丹青,无论是开放的现代元素,还是含蓄的曲径亭榭,执着的艺术追求并不影响这位现代主义大师规划建筑的实用功能,借助简单几何图形的巧妙堆叠,他总能完成空间布局的融合与延展,用艺术诠释作品的灵魂,以功能承载建筑的平实。


文置君节选了贝聿铭生平的20个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与您一起感受这位传奇大师的魅力!

1956-1963 路思义纪念教堂,中国台湾-台中-东海大学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1-1967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1-1968 艾佛森美术馆,纽约州-锡拉丘兹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3-1971 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4-1979 肯尼迪图书馆,马萨诸塞州-多切斯特


整个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一座10层的塔楼,里面有图书馆、档案馆、办公室;地下博物馆上方是一个二层高的基座,内有2个剧场;110英尺(33米)高的纪念厅,厅内光线充足,高悬星条旗。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6-1977 达拉斯市政厅,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68-1978 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70-1976 华侨银行中心(华厦),新加坡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77-1981 波士顿美术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78-1982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大厦,得克萨斯州-休斯顿-联合能源广场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79-1982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与贝聿铭的大多数作品不同,香山饭店不具备独立的雕塑形态,而具有更强烈的“绘画性”。其室内之景与室外之景同时展开,如同园林中的庭院,仿佛置身于国画画卷里。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81-1989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82-1989 中银大厦,中国-香港


中银大厦的设计既具神秘感又不失逻辑性,这座反光玻璃包裹的塔楼就像一座巨大的雕塑,随着角度和时间不同,呈现出不同景象,即使阴天也能吸收有限的自然光。两侧有中国特点的花园,流水淙淙,微风徐徐,成为人们歇息的场所。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83-1989 卢浮宫金字塔,法国-巴黎


金字塔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博物馆,通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给在几个世纪以来纷杂的改建中窒息的宫殿带来秩序感。站在金字塔近旁,你会发现玻璃和水用倒影和反光将巴黎的天空融入整个建筑之中。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91-1997 美秀美术馆,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神田美苑


贝聿铭以桃花源为原型,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峰回路转,引人入胜,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94-2001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中国-北京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1996-2003 德国历史博物馆(军火库),德国-柏林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2000-2008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2000-2006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2006-2009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港视文置 I 贝聿铭全球建筑作品集

贝聿铭用作品征服了世界,他倾尽一生,只为向世人呈现最优美、最极致的设计。他的作品是一种文化载体,在这个躁动的年代,唤醒了我们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分享、传承文化的宝贵心灵。

上一篇新闻

AAAI 2020正式开幕,37%录用论文来自中国,连续三年制霸榜首

下一篇新闻

只工作不上班?数字游民的理想与现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