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盎格鲁人的土地,翻译过来,就是England,也就是今天的英格兰。在英语中,land指土地,前面的Eng本指Anglos(盎格鲁人),但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简化掉了。过去对于最最地道的美国人有一个WASP称呼,W指White(白人)、AS指盎格鲁撒克逊人、P指Puritan(清教徒)。

  • 英格兰王国(927-1707)——只有英格兰
  • 大不列颠王国(1707-1800)——吞并苏格兰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1-1921)——合并爱尔兰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今,1927年正式改国名)——南爱尔兰独立,即今爱尔兰共和国

在英国的四大板块中,英格兰是日耳曼人,苏格兰以及威尔士、北爱尔兰是凯尔特人。

日耳曼人、凯尔特人,还有斯拉夫人曾被罗马帝国并称“三大蛮族”,他们都属于印欧语族,广泛的分布在罗马帝国的北方。与我国的秦汉时期相比,我们可以把他们与汉朝北方的匈奴、鲜卑、乌桓类比。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凯尔特人曾广泛的占据欧洲西部,包括今日的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地,日耳曼人则分布在德国和北欧。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生存空间首先受到挤压的是位于法国的凯尔特人,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凯撒远征高卢(即法国),时间在公元前58-前51年。

凯撒征服高卢后,罗马大军接着挥师北上,进入了大不列颠岛,但这次入侵并未成功。之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战争,直到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征服了不列颠,从此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不列颠尼亚”行省。

罗马征服时代 (中国东汉南北朝 44-410年)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说,是罗马帝国将不列颠带入了文明时代。不过罗马并未占领不列颠岛全境,其占领的地区大致就是今日的英格兰地区,北方以哈德良长城与凯尔特人为界。罗马对不列颠的征服,进一步压缩同时也奠定了了凯尔特人的生存空间——也就是今日的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

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在匈人的驱动下不断南下侵扰罗马帝国。为了抵抗北方“蛮族”的入侵,公元409年,罗马帝国将不列颠的驻军全部撤离。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罗马军团的撤离,给了不列颠岛北方的凯尔特人机会,他们开始出兵打击依然生活在不列颠岛上的罗马人。罗马人抵抗不了凯尔特人的进攻,于是开始招募雇佣军,这便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要知道,日耳曼人正是最早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跨越日德兰海峡进入中欧的维京人)的一支,古英语也是此时形成(约440-600年,南北朝 隋朝)。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撒克逊王朝 七国时代(阿尔弗雷德大帝 600-850年隋唐时期)

公元7世纪,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今日的英格兰地区相继建立了七个王国:

  • 诺森布里亚,东盎格鲁王国、默西亚王国——盎格鲁人所建
  • 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
  • 还有一个肯特王国——朱特人所建(朱特人也是一个日耳曼人部落,但人数较少,所以不能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提并论。)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它们由北到南依次为诺桑布里亚( Northumbria),麦西亚,东盎格利亚( East Anglia),埃塞克斯( Essex),威塞克斯( Wessex),肯特(kent)以及萨塞克斯(Sussex)。这一时期被称为英格兰七国时代。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形成

公元843年,大不列颠北方的苏格兰王国形成。公元9世纪中叶,一伙从北欧漂洋过海的丹麦侵略者登陆英格兰,势如破竹般地攻占了诺森布里亚的大片领土,并在麦西亚王国建立傀儡政权。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红色为丹麦人入侵领土,棕色和黄色为英国人控制领土

自此,英格兰仅剩威塞克斯王国一棵“撒克逊”独苗。不得不说,阿尔弗雷德大帝 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尽管他自幼身体羸弱,但却天生流着撒克逊人的铁血。身为国王的阿尔弗雷德很快就意识到,威塞克斯这个“最后的王国”必须站出来,以维护住撒克逊人的尊严和体面。在面对丹麦人单方面的背信弃义和突袭后,死里逃生的他决心同侵略者正面决战。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阿尔弗雷德大帝剧照

战败的丹麦首领古瑟伦(Guthrum)在萨默塞特郡的艾勒(Aller)受洗为“阿瑟斯坦(Athelstan)”,成为阿尔弗雷德大帝征服的第一个异教徒首领。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古瑟伦剧照

公元893年-896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再次率军击败了丹麦人的入侵,几乎一统英格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格兰之王”。在大帝的基础上,公元927年,为了抗击丹麦海盗,威赛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Athelstan)统一英吉利王国,后继者陆续收复丹麦占领区。

公元8世纪至公元11世纪中期,近三百年的时间(850-1066年)是西欧历史上的“维京时代”。维京人,也就是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就是今日的丹麦、挪威、瑞典人,同样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如果说罗马时期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是“蛮族”的话,那么在中世纪,“维京人”——海盗便是文明世界眼中的“野蛮人”,他们的“龙头战船”曾是西欧各个国家的噩梦。

进入11世纪初,丹麦人却卷土重来,攻入了英吉利首都伦敦。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还是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他在位期间是北欧海盗的鼎盛时期),直至克努特之子死后,英王之位才复归于英吉利人忏悔者爱德华(因为对基督教信仰有无比的虔诚,故此得名)之手。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当大不列颠群岛遭受维京人蹂躏之时,与其隔海相望的欧陆同样如此。当时法兰克的国王查理三世是出了名的昏聩无能,有胖子查理的称谓。在他任期中,法国同北欧维京人的一支诺曼人妥协,允许其占据加莱海峡周边地区,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诺曼征服(英王威廉一世)

1066年1月5日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驾崩,这位老弟的驾崩为英国带来一个险峻的问题(皇帝绝后)。此时,比较大的竞争者有这么几位。

一是爱德华的内弟哈罗德,二是爱德华的表亲埃德加,最终议会选择了埃德加继承皇位,但是哈罗德对此表示不满,于是纠集党羽,在约克大教堂自行加冕。这一举动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不满,这就是法国的诺曼底(维京人)公爵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Ⅰthe Conqueror 当年老皇帝爱德华在威廉公爵友爱访问时许诺将让威廉继承皇位,威廉也是爱德华表亲,爱德华曾经十分注重英法联姻;而新皇帝哈罗德也曾在诺曼底落难,被迫承认了威廉的王位继承权。)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1066年被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此后一部分诺曼人的血统也融合到英格兰人之中,甚至相当一段时间英格兰的统治阶层是说法语的。事实上如今的英国王室的血缘一直往上追溯的源头就是这位征服者威廉一世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在历经百余年的长期战争后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诺曼底中间被法国收回,法王绝后英国索要诺曼底由此英法百年战争,圣女贞德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诺曼王朝并没有成功地通过“征服者威廉”的嫡传血脉传承下来,王朝四世而终。传至亨利一世后子嗣断绝,不得不由女儿玛蒂尔达继承王位。而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来自法国的安茹伯爵,两人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二世。因为安茹伯爵喜欢在帽子上装饰“金雀花”,人们将亨利二世开创的王朝称为“金雀花王朝”。

威廉诺曼王朝之后,是亨利二世的金雀花(安茹)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又名普兰塔琪纳特王朝

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亨利二世, 狮心王理查一世 ,失地王约翰王亨利三世(美学有兴趣如西敏寺和约克大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重建),苏格兰之锤长腿 爱德华一世,儿子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与英法百年战争。),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而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此间的“百年战争”便是一次代表性历史事件。

经过了威廉一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相对稳定的时期之后,王位竞争在亨利外甥斯蒂芬与外孙安茹伯爵亨利之间展开。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即亨利二世。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亨利二世的母亲 玛蒂尔达

亨利二世虽有诺曼王室血统,然而他同时从母亲(亨利一世女儿玛蒂尔达)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获得妻子埃利诺的嫁妆,成为阿基坦公爵。正因如此,亨利二世成为法国实际最大的领主,疆域超过了法王路易七世,这也为英法两国日后冲突埋下隐患。亨利二世所建王朝应被称为安茹王朝,但因其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故而通常被人们叫做金雀花王朝。


尽管亨利二世只能算是“征服者威廉”的重外孙,实在算不上嫡系血脉,但是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却是英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延续将近两百年。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亨利二世的次子便是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他曾经赤手空拳将伸入一头狮子口中掏出心脏,从而得名“狮心王”。理查一世叛父夺位,以次子的身份继承王位,但是只在位半年便在战场上中箭身亡。他的弟弟约翰一世,绰号“无地王”,因其在位期间向英国贵族妥协,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并且失去了英国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大宪章》的出现是有着英国独特社会背景的,它成为日后英国宪政的基石,亦将影响后来北美《独立宣言》的编撰。

失地王约翰的继位者亨利三世后来在贵族们的压力下,又召开了联席会议,史称“牛津会议”,并在会上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提升了议会的影响力。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英国明确了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后来的“西门会议”正是在“牛津会议”的奠基下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地位低于骑士的市民首次被吸纳进入议会,促使英国国民议会雏形初现。

“金雀花王朝”王位传至爱德华一世,绰号“苏格兰之锤”。这位现代英国的缔造者将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收入囊中,成就了如今英国国家的疆域。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与此同时,彪悍的苏格兰人民在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率领下,英勇抗击着爱德华一世大军的入侵。关于这一题材的电影《勇敢的心》成为了1996年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两项最为重量级的奖项。有趣的是,这部关于英国历史的电影成就了两位外国演员,“澳洲硬汉”梅尔•吉布森和“法国甜心”苏菲•玛索。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金雀花王朝期间,国王和贵族的关系并不总是紧张的。经过数次流血冲突之后,尤其是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为英格兰贵族带来切身利益之后,英王为筹措军费而召集议会,双方合作十分紧密。正因如此,人们将这届议会称为“模范议会”。到了爱德华三世时期,国力日渐强大的英国为了争夺法王之位,再度挑起对法战争,此战前后延绵116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曾因欧洲爆发黑死病而中断过。

兰开斯特-约克王朝,红白玫瑰(蔷薇)战争30年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国内爆发了以白玫瑰为家族徽章的约克家族和以红玫瑰为家族徽章的兰开斯特家族的内战,后人根据两大家族的徽章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红白玫瑰战争“,红白玫瑰战争打了30年。于是就有了《权力的游戏》这部著名电视剧。

爱德华三世期间,金雀花王朝再度达到鼎盛,然而王室内部斗争也再度激化起来。作为金雀花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 第四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则是爱德华三世 第三子的后裔。

双方在爱德华三世长子后裔 理查二世被罢黜之后矛盾日趋激烈,并最终爆发全面冲突。

理查二世继位之初,为解决财政危机而三次开征人头税,引起底层阶级的方案,并最终于1381年引发瓦特·泰勒农民起义。贵族阶层同样不满于理查二世重用宠臣、排斥贵族的政治姿态,

并最终挑拨亨利四世起兵征讨,收到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建立了兰开斯特王朝。(亨利五世最为知名,亨利六世不行)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理查三世(莎翁有他的历史剧):爱德华四世之弟。爱德华四世死前留下遗命,封理查为护国公 (lord protector)享有摄政权。传闻其杀害他的侄子 爱德华五世即位。

兰开夏的亨利七世 都铎王朝(娶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结束玫瑰战争)

1461年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在战胜兰开斯特家族后入主伦敦登基称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乱的结束——不久之后短命的爱德华就去世了,内战随即再度爆发。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亨利都铎(亨利七世)


1485年,亨利·都铎加冕称王,是为亨利七世,结束了金雀花王,并迎娶爱德华四世(约克家族)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如此一来,两大王族重新统合,都铎王朝建立。

亨利都铎 七世之后的 亨利八世(有一子爱德华和两女:血腥玛丽伊丽莎白女王

红白玫瑰战争是一场持久、残酷的,战争造成英格兰大贵族元气大伤,中下阶层日渐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都铎王朝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红白玫瑰内战,使英国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这时英国的封建制度已遭到严重的破坏,民族国家已然成型,近代疆域也已奠定,王权不再受制于教会和贵族,英语文学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人口数量稳步增长,资本主义萌芽和宗教改革也孕育于这一时期。

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

公元1290年,苏格兰王国绝嗣,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一世趁机出兵占领苏格兰。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的背景便是这一段历史,电影中华莱士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一声“freedom”燃起了苏格兰反对英格兰统治的熊熊火焰。为了对抗英格兰,苏格兰长期与法国结盟,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1603年。

这一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其指定的继承人是詹姆斯是伊丽莎白的甥孙(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九位国王,此时又变成英格兰及爱尔兰斯图亚特王朝首位国王,被称为詹姆斯一世。)。从此,英格兰与苏格兰形成共主联邦(Union of Crown)。

然而不同于英格兰的议会王权制度,苏格兰此时处于君权神授的高度王权状态,故而詹姆斯一世与英格兰议会和民众关系十分紧张。到了其子查理一世时期,双方的矛盾彻底爆发,最终导致了英国内战爆发。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克伦威尔新模范军

在议会的支持下,强人克伦威尔组织“新模范军”战胜了保王军,并自任为终身护国公,在英格兰地区成立了共和国。失败的查理一世惨遭斩首,他也因此成为欧洲第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君主。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然而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随即宣告即位,只是迫于现实而难以行使权力。不过随着克伦威尔与议会的决裂,查理二世的机会来了。护国公政府执行军事独裁统治,并严格推行清教戒律,甚至解散了议会。这导致克伦威尔死后,贵族们很快恢复了议会,并立马对护国公政府进行反攻倒算,迎回了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自此复辟。也正是在查理二世时期,英格兰议会分化为两派势力,支持国王的“托利党”和反对国王的“辉格党”

查理二世去世时,指定了弟弟詹姆斯二世为王位继承人,然而天主教信仰的詹姆斯二世并不符合宗教改革后占据议会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贵族利益,国王与议会的冲突再度爆发。于是在贵族们的策动下,议会两党一致决定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的威廉前来继承王位,即威廉三世。威廉三世与妻子玛丽二世共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趁此机遇,英国议会贵族们与威廉三世签署了《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王权,并扩大了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君主立宪制雏形显现。

汉诺威王朝

玛丽二世去世后,曾将王位传给妹妹安妮。然而安妮一生怀孕十几次,却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最终导致斯图亚特王朝绝嗣。此时詹姆斯一世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竞争者)乔治·路德维格被英国贵族阶层看重,并于1714年正式邀请他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国王,即乔治一世。此时的乔治一世已经54岁了。身为德意志人的他以德语为母语,并不会也不愿学习英语,这导致英王与大臣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翻译进行。厌烦了的乔治一世后来干脆从内阁中选出一位代为主持内阁会议,这就是首相的前身。也正是在乔治一世在任期间,英国金融界发生了“南海泡沫”事件,此时的伦敦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到了乔治三世时期,一方面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成功扩大了殖民体系,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另一方面由于乔治三世晚年出现间歇性精神病,长期无法理政,因而被议会攫取了更大的权力。及至威廉四世时期,1832年,议会通过了《大改革方案》将首相的任命权也从国王手里夺走了。议会的壮大进一步助长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768年)随之爆发。这一阶段的英国,除了丢掉了北美殖民地,造成美国独立意外,整体上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于1801年彻底兼并爱尔兰、随后又参与和策动反法战争,后又相继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和鸦片战争等,势力可谓如日中天。

乔治一世 :独子二世 乔治三世(后精神失常)

长子乔治四世 威廉四世(乔治四世弟弟)维多利亚女王(乔治三世孙女)

此时的英国议会,由于汉诺威王朝的入主,为(反对国王的)辉格党迎来了长达六十多年的优势。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国力强盛(大航海时代 海盗成为开路先锋),王室威望甚高。然而步入中年的维多利亚痛失丧丈夫,开始了常年的隐匿孀居生活,英国政坛虚君特征更加凸显,(支持国王的)托利党也重新恢复过来。

不过在辉格、托利两党之外,第三股力量正在崛起。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欧洲大革命的推动,伦敦乃至全英工人前后三次请愿,想要为平民争取选举权力。请愿书后来被称作《人民宪章》,请愿活动也因此被称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遭到宪兵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然而宪章派的思想火种却随着相关人员移民欧美而传播开来,工人力量亦被组织起来,成为后来工党的雏形

萨克森-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后,英国王位由她和阿尔伯特亲王之子继承,即爱德华七世。由于阿尔伯特亲王出生自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王室),故此人们将爱德华七世算作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的创立者。他继位于1901年,为英法协约奠定了基础,促使英国与沙俄、法国一道结成反德同盟。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为了安抚民心,爱德华七世的继承者 乔治五世舍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改称“温莎”,英国由此步入温莎王朝时代。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经历了20世纪的漫长演化,爱尔兰独立后的英国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工党则于20世纪初诞生并逐渐发展成熟,。

乔治五世长子: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其弟约克公爵继位为乔治六世,长女伊丽莎白二世 。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近现代崛起之路

15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英国相比欧洲大陆诸国较早意识到了工业生产的意义所在:在14世纪之前英国一直以作为羊毛出口国而闻名,然而到了15世纪后英国人不再出口羊毛而是将羊毛编织成布匹后对外出口,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人发现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利润远比出口原料要高。

16-17世纪英国诞生了一大批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手工工场,这使英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冲破封建行会的藩篱逐渐占据主流;手工业的普及使农村地区自给自足的谋生型农业向商品化的农业生产过渡;统一的全国市场日益成型,同时对外贸易也越来越被重视。都铎王朝为增加王室收入、巩固王权也是乐于支持发展海外贸易。

这一时期正值世界范围内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已相继展开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显然也不甘落于人后。

1497年-1498年期间在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支持下约翰·卡伯特两度前往北美沿岸进行探险,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外探险,为之后大英帝国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548年一部分伦敦商人组成商人探险协会,随即探寻一条从欧洲穿过北冰洋绕过亚洲北海岸一直相对航行到中国的航线被他们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时期英国的国力相比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殖民主义国家还不算强大,于是英国利用海盗劫掠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商船以积攒实力:伊丽莎白女王上台后向海盗颁发私掠许可证,这意味着海盗对别国船只的抢劫行为获得了英国官方的保护。

1562年英国海盗约翰·豪金斯从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然后将这些奴隶连同英国的制造品一起运到海地出售,返航时又运回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由此开辟了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三角贸易。

1572年3月24日英国海盗德雷克率领3艘小船抢劫了西班牙的运银船,这次打劫行为获得了30吨白银,德雷克也因此受到女王的嘉奖。

1576年英国掀起了探索新航路的热潮,就在这一年英国成立了中国公司,这一公司的成立旨在寻找从北美通往中国的航路。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历史脉络)

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重点地区。东印度公司并非单纯的商业贸易公司,尽管它的确承担着一部分商业贸易职能,但与此同时它也被赋予了招募军队、构筑攻势、设立商站、宣战媾和以及组织殖民政府的权力。

1612年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击败了一支葡萄牙舰队,随后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登陆,在这里英国人建立了他们在印度次大陆第一个永久性商站。

1614年英国人再次在海战中击败葡萄牙人,就此确定了自己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地位,此后英国相继在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建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

17世纪80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联姻之后孟买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被转让给英国。就在英国在印度次大陆大力扩张势力范围时法国人的扩张触角也伸到了印度次大陆:1668年法国人在苏拉特建立了海外商站,英、法两国随即在印度次大陆展开争夺,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在北美加拿大也展开了争夺。

法国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大于英国,因此在一开始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然而英国利用自己掌握的海权优势和制造业优势逐渐扭转了局势——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并在印度确立了优势地位。然而仅仅12年后就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就此成为英国历史上的暗淡之年:这时的英国刚从一场应对北美武装叛乱的耗时费力的战争中摆脱出来,不得不接受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这导致英国此前近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所得化为泡影。从加拿大到西印度群岛的整个大西洋沿岸的所有属地连同三百多万人口和有利可图的市场都已失去,此时无比沮丧而焦躁的英国还无法预见自己将在下一个世纪打造出一个新帝国。

美国的独立固然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但并未就此使大英帝国一蹶不振:就在独立战争期间詹姆斯·库克船长仍在进行他的太平洋探险,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了今天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等地。

1788年澳大利亚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英国国内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成为世上最早迈入工业化门槛的国家:1796年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出现了质的飞越。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4年英国开始修筑第一条铁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取得世界工业和贸易的垄断地位,以致于英国一国的经济规模就占据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左右,被誉为“世界工厂”,而在此之前的1816年随着金本位的确立就已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英镑世纪

1816年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终于彻底击败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1792年反法战争开始时英国在全世界一共有26处殖民地,到1816年反法战争结束时英国的殖民地已扩张到43个:加拿大、西印度群岛、澳洲、印度、锡兰、开普等地都已被纳入到英国殖民体系之中。

1840年英国发动针对中国清朝的鸦片战争,战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并开放通商口岸。同一年英国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签订条约,新西兰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1860年10月24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九龙因此被割让给英国。至此英国的殖民扩张已达到巅峰,此后英国的殖民扩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以直接的领土占领为主,而是以开拓贸易市场为主。

1854年日本在美国佩里舰队的威慑下被迫开放国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趁机效仿美国威慑了日本一下,从而迫使日本对其开放市场。

此后英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工业优势、金融霸权和海军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殖民扩张的高潮,不过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以不再以直接的武力侵占领土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将争夺原料产地、劳动力资源、产品销售市场作为扩张的第一目标,为此英国开始大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

1884年柏林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在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南非等地建立起殖民统治: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使英国得以控制尼罗河地区和苏伊士运河,从而保证自己通往印度的航线畅通无阻;1896至1898年英国的扩张触角由埃及伸向了埃及以南的苏丹;早在1795年英国就吞并了开普地区,在经历与南非的荷兰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的战斗后于1899年全面占领南非,此后负责南非事务的不列颠南非公司进一步向北深入并以开普富商赛西尔·罗得斯爵士的名字将其所占领的地区称作罗德西亚(如今的津巴布韦)

截至1914年英国不仅成为最大的海外帝国,更是掠夺非洲的最大受益人: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15%的非洲人、德国统治着9%的非洲人、比利时统治着7%非洲人、意大利统治着1%的非洲人。相比之下英国的尼日利亚一个殖民地就拥有1500万人,是整个法属西非和所有德国殖民地人口的总和。这时大英帝国已进入到其全盛时期:这时大英帝国的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号称“太阳永远不会从其国土上落下的帝国”。

这一庞大辽阔的疆域面积不仅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帝国中空前绝后的。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仅有22个国家没有被英国侵略过

从人口数量来看:大英帝国统治着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要知道当时中国也只有大约4亿人口,无疑大英帝国是那个年代人口绝对数和占全球人口的占比最大的。

从生产力来看: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一国的工业产值占据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0%,带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与此同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英国率先开始推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全球自由贸易。

英镑是当时的国际通行货币,英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贸易结算权和金融交易权,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从军力上看:英国拥有当时傲视全球的海军,控制着国际贸易航线的所有关键节点——从东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无不处在英国的控制之下。

从对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尽管在此之前的蒙古帝国在疆域上几乎能与大英帝国抗衡,但说到底蒙古帝国的影响力所及只限于亚欧大陆。大英帝国率先建立了世上最早的近现代自由贸易体系和宪政体制,银行、股票等近现代金融工具也是从英国向全球扩散的,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英镑也是那个年代的国际通用货币。

工业革命使英国以一国之力创造出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0%以上。这一时期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为此在1865年留下遗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全世界没任何一块土地不被英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手段纳入到全球体系中。在此之前即使像蒙古帝国这样疆域辽阔的帝国也未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张到全球;即使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早期殖民者尽管开辟了新航路,也未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投射到全世界。

英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是由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不列颠群岛无与伦比的工业生产能力、国际金本位制度以及大英帝国一以贯之的海权优势等一系列因素得以维持的:其实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很多帝国,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命帝国。

英国政府为确保帝国的安全和贸易的畅通陆续占领了一些国际航线上的重要据点并在此设立军事要塞:1519年英国占领了新加坡,1839年占领了亚丁港,两年后又占领了香港岛,这样一来英国就得以构建一条从好望角到印度洋再到太平洋的畅通无阻的海外贸易通道。

英帝国凭借皇家海军无远不至的打击能力强行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粉碎一切意在封闭地区市场的企图——无论这种企图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或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

总之英帝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依托、以经济联系为纽带构建起来的。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日趋保守的英国资产阶级为维持垄断地位而对新技术的排斥使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德两国相继赶上并超过,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国取代,20世纪初英国又被德国反超而屈居第三。德国的军事力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突飞猛进,到了20世纪初德国已成为对英国霸权乃至国防安全威胁最大的国家。

在这样的形势下英国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以集中精力在欧洲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1904-190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澳大利亚、中国、东印度三个分舰队合并为东方舰队,南太平洋、北美和西非分舰队合并为开普舰队,太平洋舰队则遭到裁撤。

英国海军从北美海域撤走后美国迅速填补了英国人留下的权力真空,而英国在东亚的部分利益也让渡给了日本。1910年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加拿大获准建立独立的海军,一年后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也宣告诞生。

尽管英国是一战战胜国,但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与此同时还欠下美国大量债务。为偿还这些债务英国开始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这一时期各英属殖民地都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英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自治权限,印度则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时的爱尔兰人同样没闲着:事实上早在一战尚未结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发了反英的“复活节起义”,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甚至试图同德国合作,这令英国政府惊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的爱尔兰共和派议员在都柏林通过了国家独立宣言、组建了爱尔兰议会,随即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要求英军立即撤出爱尔兰。刚经历完一战的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尽管英国政府仍对爱尔兰独立运动进行了镇压,但很快陷入爱尔兰军民的游击战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国——爱尔兰条约: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成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领,英国的正式国名从此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与此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分离成为独立国家的倾向日益强烈,以致于英国政府为避免大英帝国的解体而在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赋予自治领独立解决对外对内政策、交换外交使节和签订国防协定等权利,自治领由此成为与英国同为平等成员的英联邦国家。1931年英国又通过建立英镑区加强了英联邦内部的经济联系。1932年7~8月在渥太华召开的英国自治领经济会议上签订了实行特惠关税率制度的协定:在英联邦内实行特惠关税,对外则提高关税,防止外国商品低税渗透英国的市场范围。

当英国看起来出现复兴迹象时随着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英国被卷入破坏力惊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说一战已大幅重创削弱了英国的世界霸权,那么二战则使英国的世界霸权彻底崩溃:除了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外,英国经济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

随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英国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为美国所取代。大英帝国治下的各白人自治领纷纷成为独立国家,而被誉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印度也在二战时期“趁火打劫”要求英国给予更大的自治权才对德、日作战。

战争中英国为争取美国的援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海外基地无偿交予美国使用,事实上英国在战争中的援助不仅来自于美国,就连名义上身为英国属地的加拿大也在战争期间通过了一个向英国和其他盟国发放了10亿美元和34亿美元的物资和战争贷款的互助计划。

在1943 - 1944年间大约四分之一的英国弹药是通过租借而来的,租借而来的飞机(特别是运输机)大约占到英国使用的四分之一。正因为英国需要英联邦各国的支持,于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已成为实质上独立的国家。

随着1944年7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英国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为美国所取代。到二战结束时英国除了蒙受因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外,还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

1945年11月刚从二战中走出的伦敦人齐聚在码头上围观一艘从巴西驶来的货轮,因为货轮上装载着伦敦人早已久违了的香蕉,昔日声威赫赫的大英帝国已穷得吃不上香蕉了。

1947年已是二战结束的第二个年头,但英国仍在执行战时管理制度——每家每户的水电供应都是有限的,人们用来洗脸的水甚至刚刚盖住盆底。这年的元旦伦敦的一瓶威士忌酒卖到了8英镑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曾经风光无限的英镑已经失去了活力,已沦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进行输血。英国为进行战争欠下了巨额债务,这让英国不堪重负。伦敦城内乃至整个英国到处都是战争造成的残垣断壁。

1947年8月15日原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周边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也相继独立,至此英国实际已沦为二流国家。

1951年埃及政府宣布废除此前同英国缔结的条约,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从此英国失去了对这一国际贸易航线关键节点的控制。

1957年3月6日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加纳,这是黑非洲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由此开启的示范效应迅速在整个非洲广泛传播并引发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全面崩塌。

随着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英国手中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只剩下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赛拉特岛、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及其附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英属南极领地十四个海外领地,总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2.2万。

上一篇新闻

新西兰梅西大学最新本科及研究生申请入学要求

下一篇新闻

新西兰梅西大学可申请奖学金都在这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