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根据1905年8月1日制定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命名基准》和1943年6月4日制定的改进案。日本轻型巡洋舰(日称二等巡洋舰)的舰名是以日本著名的河流(川)名命名。

日本海军对军舰的定义是,只有在其舰首镶嵌有代表皇室象征的菊花标志的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军舰。因此,日本轻型巡洋舰及以上等级的大型舰只被定义为军舰,简称菊花舰。驱逐舰及以下等级的巡防舰和潜舰等未列入军舰范畴。

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共建造或改装并投入作战的轻型巡洋舰25艘。

一、天龙级:该级别2艘

天龙级轻型巡洋舰是在参考了英国Arethusa级轻型巡洋舰的基础上而建造的,典型的日本山寨版。从整体各项指标而言,天龙级轻型巡洋舰的基本是驱逐舰的放大型。人力填装的主炮和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是其主战兵器。作战战术为趁夜幕率领驱逐舰快速接近敌主力舰进行肉搏战,通常作为鱼雷战队旗舰。天龙级是日本最早的轻型巡洋舰,日本近代巡洋舰的始祖。于1917年(大正六年)建造。以33节航速堪称当时世界第一的高速巡洋舰。日本海军按八四舰队建造案预定建造8艘,后受到美国建造轻型巡洋舰的影响,只建造2艘。

1、天龙号(Tenryu)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长野县诹访湖为源头,流经伊那谷和赤石山脉,流入远州滩的天龙川(河)命名。1917年5月17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18年3月11日下水,1919年11月2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4舰队第18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8舰队第1战队

战史:天龙号在服役后,主要担任本土警戒巡逻的任务。侵华战争中参加在中国南部的协助日本陆军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攻略战、俾斯麦海海战和珊瑚海海战。在1942年8月8日至9日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萨沃岛海战)中,虽说高龄但表现十分抢眼。1942年11月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及协助陆海军在新几内亚马丹港的攻略作战。

标准排水量:3230吨,满载排水量:4350吨

总长:142.65米

最大宽度:12.3米

最大航速:33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367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单装主炮4门

80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1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533毫米口径三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配机械动力鱼雷48枚)

结局:1942年12月18日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攻击,沉没于新几内亚马丹港外东北8浬处水域。

2、龙田号(Tatsud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奈良县的龙田川(河)命名。龙田川的下游与大和川交汇后流入大阪湾。1917年7月24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18年5月29日下水,1919年3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4舰队第18战队

1942年7月第8舰队第1战队

1942年12月联合舰队直属第1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攻略战、俾斯麦海海战和珊瑚海海战。1942年11月参加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瓜达尔卡纳尔海战)及协助陆海军在新几内亚摩尔斯贝港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攻略作战。由于属于高龄舰,1943年返回本土作为训练舰。1944年2月担任护航舰再度南下,向图鲁克基地运送增援部队。

船舶性能数据同天龙号

结局:1944年3月13日遭到美军玉筋鱼号潜艇的攻击,沉没于伊豆群岛八丈岛西方40浬处海域。

二、球磨级:该级别5艘

球磨级轻型巡洋舰是日本海军继天龙级轻型巡洋舰之后建造的第一型5千吨级轻型巡洋舰,是大正六年年度建造计划9艘轻型巡洋舰中的5艘。其标准排水量从天龙级的3千吨跃升到5千吨,最大航速由33节提升到36节,是日本后续建造5千吨级轻型巡洋舰的标准样板。

1、球磨号(Kum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熊本县东南部为源头流入八代海的球磨川(河)命名。1918年8月29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19年7月14日下水,1920年8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第16战队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3南遣舰队,舰队旗舰

战史:竣工服役后负责日本北方沿海水域警备。1931年在中国北部海域担任警备任务。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战,并负责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作战的运送任务。1943年1月在西里伯斯岛马加撒海峡被美军B-26轰炸机攻击,造成轻伤。之后主要担任对泗水基地的护航运输作战。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39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器

结局:1944年1月11日作为日军航空部队训练的目标舰,在训练中遭到英军潜艇驷马车号的鱼雷攻击,沉没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西方18浬处海域。

2、多摩号(Tam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山梨县大菩萨岭北方为源头,进入东京都与神奈川县的多摩川(河)命名。1918年8月10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2月10日下水,1921年1月29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1944年8月第1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21战队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陆作战和广东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隶属于北方部队的第五舰队。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会战中的阿留申攻略作战和协助陆海军对基斯卡岛的进攻。1943年3月在阿图岛海战中遭到美军舰炮的数发炮弹击中受轻伤。之后则参加了基斯卡撤退作战。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

船舶性能数据同球磨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担任日军航母编队护航任务,在南下途中被美军舰载机的航空鱼雷击中,遭受损伤。当天下午又遭到美军潜艇贾劳号攻击,被命中3枚鱼雷,沉没于菲律宾恩卡尼奥角吕宋海峡东方250浬处海域。

3、北上号(Kitakami)轻型鱼雷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岩手县北部为源头,向南流经盛冈、花卷等城市,流入太平洋的北上川(河)命名。该舰是日本海军唯一进行三次转型改装的军舰,其两舷的鱼雷发射管可同时发射40枚令人生畏的长矛型氧气鱼雷。也有资料将其和大井号称为北上级。1919年9月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0年7月3日下水,1921年4月15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9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西南方面舰队第16战队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16战队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1941年进行鱼雷巡洋舰(也称重雷装舰)改装,但在战争中,该舰连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直跟随战列舰部队行动,并参加中途岛作战。1942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局失利,海军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拆除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改装为高速运输舰,主要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部队运输任务。1944年1月在安达曼群岛执行部队运输航行中,于马六甲海峡遭到英军潜艇的攻击受损,返回本土修理。由于日军受菲律宾战役特攻战术的启发,海军再次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专用于搭载特攻兵和载人回天鱼雷的母舰。随着局势的发展,载人回天鱼雷母舰一直没有出战的机会,始终停泊在吴军港中。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80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533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机械动力鱼雷)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

1941年12月27日完成鱼雷巡洋舰改装

标准排水量:6900吨

最大航速:31.7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8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0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40枚)

1943年进行高速运输舰改装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8枚)

1945年1月20日完成载人回天鱼雷母舰改装

标准排水量:7041吨

总长:159.8米

最大宽度:14.25米

最大航速:23节

武器装备: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2座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12座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27座

载人回天鱼雷发射管8座

结局:1945年7月24日在吴军港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空袭,身受重创,丧失航行能力。战后作为运输船运送遣返士兵回国。1946年8月10日在长崎被解体。

4、大井号(Oii)轻型鱼雷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赤石山脉为源头,向南流入骏河湾的大井川(河)命名。1919年11月2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7月15日下水,1921年10月3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9战队

1944年西南方面舰队直属

战史:1932年参加上海事变及作战。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及海上封锁战。1938年作为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1941年进行鱼雷巡洋舰(也称重雷装舰)改装,但在战争中,该舰连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直跟随战列舰部队行动,并参加中途岛作战。1942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局失利,海军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拆除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改装为高速运输舰,主要从事对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印度洋部队的运输作战任务。1944年参加对印度洋的海上通商破坏战。并担任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之间的运输任务。

标准排水量:5100吨,满载排水量:5832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80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533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门(机械动力鱼雷)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

1941年12月27日完成鱼雷巡洋舰改装

标准排水量:6900吨

最大航速:31.7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8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0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40枚)

1943年进行高速运输舰改装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4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拆除两舷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32门,用于安装登陆艇

保留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九三式酸素长矛鱼雷8枚)

结局:1944年7月19日在中国南海执行运输任务航行途中,遭到美军潜艇三叶尾鱼号的鱼雷攻击,沉没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西北海域。

5、木曾号(Kiso)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东海地区第一大河,流经长野县、岐阜县和爱知县,流入伊势湾的木曾川(河)命名。1919年6月10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0年12月14日下水,1921年5月4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战队旗舰

1942年7月第五舰队第21战队

1944年11月第2游击队第21战队

1944年11月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7月参加中国上海登陆作战、杭州湾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阿留申群岛攻略作战、阿图岛攻略作战和吉斯卡岛攻略作战,并负责该地区守备部队的军需补给运输任务。1943年3月27日参加阿图岛海战。1943年7月29日参加吉斯卡岛守备部队的撤退作战,利用浓雾天气,成功地将1189名驻岛守军安全撤回本土。1943年9月调往南方,一直担任队腊包尔周边的陆军部队运送任务,期间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受轻伤。1944年11月隶属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担任旗舰,接替在苏里高海战中被击沉的阿武隈号轻型巡洋舰。

船舶性能数据同球磨号

结局: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航母编队350架舰载机对马尼拉湾的日军舰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时,舰身命中3枚直击炸弹,舰体重创坐底,14日再次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最终沉没于马尼拉湾海底。

三、长良级:该级别6艘

长良级轻型巡洋舰属于大正六年和大正七年年度建造计划,日本旧型轻巡洋舰的基本型,球磨级轻巡洋舰的改进型,八八舰队时的巡洋舰主力。大正六年年度建造计划9艘轻型巡洋舰中长良级占据4艘。1920年日本海军扩军时期的产物。30节以上的作战速度,主要用于担任潜水战队的旗舰。

1、长良号(Nagar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岐阜县西部的大日岳为源头,经农尾平原流入伊势湾的长良川(河)命名。长良号是该级轻巡洋舰的首舰。1920年9月9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1年4月25日下水,1922年4月2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第16战队

1942年7月第三舰队第10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6月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第4战队第3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和1938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广东登陆作战和海南岛的登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任第十舰队旗舰,当联合舰队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旗舰赤城号被击沉后,以长良号为旗舰。后参加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等。1943年2月后担任图鲁克基地的运输任务,1943年7月15日在新爱尔兰岛卡比延近海触雷而受损,返回本土修理。

标准排水量:5170吨,满载排水量:5570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38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6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结局:1944年6月起,奉命向冲绳岛多次运送陆军防御部队。1944年8月7日遭到美军潜舰鸣鱼号的鱼雷攻击,起火爆炸,沉没在九州天草西方十海里处海域。

2、五十铃号(Isuzu)轻型防空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志摩半岛附近的山岳为源头,经伊势神宫流入伊势湾的五十铃川(河)命名。由于五十铃川(河)流经祀奉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被称为“圣川”。1920年8月10日浦贺造船厂开工,1921年10月29日下水,1923年8月15日竣工。1944年进行战时防空巡洋舰改装。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9月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9月第六舰队第31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24日第1机动部队第4航空战队

1945年1月10日西南方面舰队第五舰队第31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香港攻略作战、中途岛海空战、瓜纳尔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夜间炮击战。 1942年11月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受伤。1943年6月担任中部太平洋地区的护送运输任务,在卡比延水域触雷,及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再度重创,返回本土修理。1944年9月在参加莱特湾海战中,率领了八艘驱逐舰负责航空母舰的防空护卫任务,1944年11月19日在马尼拉湾外海被美军潜艇攻击遭受重创,停泊在泗水港修理到1945年4月。

标准排水量:5170吨,,改装后:6260吨

总长:162.15米,改装后:152.4m

最大宽度:14.2米,改装后:14.17m

最大航速:36节,改装后:34.5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6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九三式酸素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改装后:

拆除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新增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6门

新增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11座

新增25毫米口径单装高射机关炮5座

新增雷达和声纳设备

拆除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6座

结局:1945年4月7日在进行运输陆军部队任务时,遭受美军潜艇鲑鱼号和牛鼻鲼号的攻击,沉没于印度尼西亚巴哇岛北部海域。

3、名取号(Nator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奥羽山脉为源头,经名取市,在仙台市东南流入太平洋的名取川(河)命名。1920年十二月十四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1922年二月十六日下水,1923年九月十五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三舰队下的第5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6月东南方面舰队第八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参加陆军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占领行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马来攻略战和巴达维亚海战。1942年5月后负责东印度洋海域执勤任务。1943年1月9日,遭受到盟军潜舰和轰炸机的攻击,舰尾炸断,返回本土舞鹤军港修理。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后负责在帛琉到马尼拉之间的护送运输任务。

标准排水量:5170吨,满载排水量:5570吨

总长:162.15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6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九三式酸素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滑行台1座,后改为弹射机1座

结局:1944年8月18日在执行马尼拉至帛琉护送运输任务的途中,遭到美军潜艇鲂鱼号的鱼雷攻击,左舷舰桥下的锅炉被命中,产生爆炸。最终沉没于菲律宾萨马岛东方海域。

4、由良号(Yur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丹波高地北方为源头,向西流入日本海的由良川(河)命名。是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丧失的长良级轻型巡洋舰。1921年5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2年2月15日下水,1923年3月2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南方派遣舰队第5潜水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2月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6月第二舰队第4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和1938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和广东登陆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马来攻略作战、爪哇攻略作战、巴达维亚海战、北苏门达腊攻略作战和安达曼群岛攻略作战。1942年4月返回佐世保港。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空战。1942年8月参加对瓜纳尔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夜间炮击战。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2年10月25日在所罗门群岛的因迪斯彭瑟海峡东方海域遭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丧失航行能力,由日军驱逐舰春雨号和夕立号发射鱼雷击沉。沉没于所罗门群岛拉莫斯岛南部海域。

5、鬼怒号(Kinu)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群马县至厚木县白根山北方的鬼怒川(河)命名。1921年1月17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2年5月29日下水,1922年11月1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南方派遣舰队第4潜水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7月西南方面舰队第2南遣舰队第16战队

战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马来攻略作战、文莱攻略作战。1942年3月在爪哇攻略作战中受创。参加新几内亚和所罗门海域作战。1943年6月在摩加萨被美军航舰载机击伤。1944年参加运送陆军部队前往新几内亚的任务,1944年6月由菲律宾运送陆军海上机动部队到新几内亚。1944年8月担任马尼拉至帛琉护送运输作战任务。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4 年10月26日在苏禄海遭到美军航空母舰编队舰载机攻击,被直接命中三枚炸弹, 沉没于马斯巴特岛西南海域。

6、阿武隈号(Abukum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福岛县白河市西方和宫城县南部流入太平洋的阿武隈川(河)命名。因为关东大地震造成浦贺造船厂严重损害,本舰是长良级最晚竣工的。1921年12月8日在浦贺造船厂开工,1923年3月16日下水,1925年5月26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6月东北方面舰队第五舰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第2游击队第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5年10月在进行夜间演习训练时与北上号轻型巡洋舰发生碰撞,造成舰首被切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是唯一直接参加突袭珍珠港机动部队的轻型巡洋舰,担任警戒护航任务。1942年2月转战南洋,参加了俾斯麦群岛攻略战,爪哇岛攻略战和印度洋作战。1942年6月加入北方的第五舰队,参加阿留申群岛的攻略作战。1943年3月26日参加阿图岛海战。1943年7月参加吉斯卡大撤退。

船舶性能数据同长良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在苏里高海峡遭受美军鱼雷快艇PT-137的鱼雷攻击而受损,26日在撤退途中遭遇美军舰载机攻击,沉没于内格罗斯岛西南近海水域。

四、夕张级:该级别1艘

在二战日本海军中,唯一用与北海道有关联的名字命名的军舰也只有夕张号一艘。夕张号没有同型舰,由造船将军平贺让主持设计并监造,属于技术实验性巡洋舰。与其他轻型巡洋舰不同的是其鱼雷发射管都布置在舰身主甲板中线上,方便两舷侧灵活运用;炮塔配置方式也十分独特,舰桥前的三门炮从舰首算起是单装和双联装,双联装炮的高度较高,而舰身后部主炮的配置和前部对称,并在双联装主炮前面设有防波板。至于巡洋舰搭载的水上侦察飞机因甲板空间狭小,只能取消。

夕张号(Yubar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北海道中部的夕张山脉为源头,向西与石狩川交汇的夕张川(河)命名。1921年6月5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23年3月5日下水,1923年7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四舰队第6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2年8月第八舰队第6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威克岛的攻略作战,却损失了麾下两艘驱逐舰疾风号和如月号。之后,转战南洋,参加协助陆军对新不列颠岛腊包尔登陆作战、新几内亚拉埃和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1942年8月参加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在其他日军舰艇配合下近距离发射鱼雷,击沉美军重型巡洋舰文森斯号。9月4日在隆加湾击沉三艘盟军运输船。虽说在南方水域作战表现不俗,但主要是担任向各守备驻军基地运送部队和给养的护航任务。

标准排水量(设计):2890吨,满载排水量:3587吨

总长:138.99米

最大宽度:12米

最大航速:35.5节

最大航续力(设计):14节/时5000浬,完成:14节/时3300浬

人员编制:350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2座

140毫米口径单联装主炮2座

76毫米口径单装高射炮1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12座

13毫米口径高射机关枪21挺

610毫米口径双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

结局:1944年4月27日在向帛琉群岛运送军需返回途中,被美军大翻车鱼号潜艇的鱼雷击中,造成重伤,28日沉没于帕劳群岛海域

五、川内级:该级别3艘

八八舰队中原计划建造8艘川内级轻型巡洋舰,但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取消了其中5艘舰的建造计划,而剩下来的就是川内级的这3艘。是长良级的改进型。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配有鱼雷射击引导的水上观测机和弹射器,主炮增加到7座,装备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九三式酸素鱼雷。

1、川内号(Senda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九州山地为源头,向西流经鹿儿岛县和川内平原后,流入中国东海的川内川(河)命名。1922年2月16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0月30日下水 ,1924年4月29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1940年担任第1护卫舰队旗舰,参加支持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行动。1941年2至3月参加对华南方面的海上封锁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支持马来西亚攻略作战。1942年6月在中途岛战役中隶属联合舰队主力舰队。1942年8月开进所罗门海域,护卫运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部队。1942年11月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随后进驻图鲁克岛,担任对所罗门海域诸岛的支持作战。1943年11月参加布干维尔海战。

标准排水量:5195吨,满载排水量:7100吨

总长:162.46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5.3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50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观测飞机1架,弹射器1座

结局: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遭到美军11艘军舰舰炮和鱼雷的猛烈集中攻击,引发火灾爆炸,沉没于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阿古斯塔帝王湾水域。

2、神通号(Shintsu)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岐阜县的飞驒山脉为源头,经富士平原流入富山湾的神通川(河)命名。1922年8月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2月8日下水,1925年7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37年协助陆军进行中国上海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万鸦老攻略作战和泗水海战。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隶属护卫舰队。1942年8月在东所罗门海域作战中,担任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部队运输船的护卫任务,并在8月25日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负伤。1943年1月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撤离作战。1943年7月参加了科隆邦加拉岛夜战。

标准排水量:5195吨,满载排水量:7100吨

总长:162.46米

最大宽度:14.2米

最大航速:35.3节

最大航续力:14节/时5000浬

人员编制:450人

武器装备:

140毫米口径主炮7门

76毫米口径高射炮2门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44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6座

610毫米口径双联装鱼雷发射管8座(长矛型鱼雷)。1941年改为四联装

固定翼九四式水上观测飞机1架,滑行台1座。1934年改为弹射器

结局:1943年7月12日参加科隆邦加拉岛海上夜战中发挥出色,在友军的协助下,击伤美军轻型巡洋舰3艘,击沉驱逐舰1艘,其自身也遭到盟军14艘军舰舰炮的集中攻击,爆炸沉没于所罗门群岛科隆班加拉北部海域。

3、那珂号(Nak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厚木县那须岳为源头,流经茨城县、留贯水户市、那加凑市,流入鹿岛滩的那珂川(河)命名。1922年6月10日在横滨造船厂开工,1925年3月24日下水,1925年11月30日竣工。由于关东大地震,即将下水的那珂号,在船台上燃起大火,结构严重受损,最后只能解体重新建造,其下水和竣工时间要比同型舰晚许多。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二舰队第4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3年4月第四舰队第18战队

战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菲律宾攻略作战。在1942年2月27日的泗水海战中与重型巡洋舰队协作,击沉荷兰轻型巡洋舰爪哇号和德•勒伊特号。1942年4月1日在圣诞岛附近遭到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受到重创。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修理,重新返回战场,在中太平洋诸岛从事的护航运输任务。

船舶性能数据同川内号

结局:1944年2月17日在图鲁克大空袭中,被美军航空母舰邦克山号和考佩斯号舰载机的航空鱼雷击中舰首,舰身前部断裂,随即沉没于图鲁克西南海域。

六、香取级:该级别3艘,训练舰

由于该级舰主要设计为训练用途,舰面布置显得简单,空间较大,方便学员进行实习操作。由于建造时间较晚,日本海军巡洋舰的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其舰载武器的技术性能要比先前建造的轻巡洋舰有所提高,布置也更合理。其舰桥比较高大威武,颇具现代感。由于不以作战为主要任务,构造、性能与当时日本海军用作水雷战队旗舰的轻型巡洋舰有很大差异,作为训练舰,该级舰火力配备较弱,只装备4门5.5英寸(150mm)火炮,动力采用蒸气机和柴油机混合方式。因输出马力太小,航速仅18节而被美军戏称为“自杀机器”。

香取号和鹿岛号训练舰属于日本海军在1937年年度建造补充计划,香椎号训练舰属于1938年年度建造补充计划追加舰,1941年年度临建造补充计划又追加4号舰橿原号训练舰。由于不属于战时急需船只,橿原号训练舰在1941年开工后3个月即停建解体。

1、香取号(Kator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日本著名的香取神社命名。1938年8月24日在三菱重工横滨造船厂开工,1939年6月17日下水,1940年4月2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六舰队,舰队旗舰

战史:1941年12月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到达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1942年1月协助陆军部队在腊包尔和卡维恩登陆作战。1942年2月美军第8特混舰队舰载机攻击夸贾林环礁和沃特杰岛,遭受攻击损伤,返回日本横滨修理。8月再次返回横滨接受改装。1943年3月26日回到横滨进行检修,于5月11日返回特鲁克。

标准排水量:5890吨,满载排水量:6280吨

总长:133.4米,水线长:123.5米

最大宽度:15.95米

最大吃水:5.75米

装甲:甲板19~50毫米,舷侧25毫米,主炮炮塔25毫米

设计航速:18节,巡航速度12节

最大续航力:12节/9000海里

人员编制:315人

学员编制:275人

武器装备:

150毫米口径单装主炮4座

140毫米口径单装副炮2座

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炮30座

13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关枪8座

533毫米口径四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4座

固定翼九三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弹射机1座

结局:1944年2月17日在图鲁克遭到美军航空母舰勇猛号舰载机空袭中受重创,又被美国重型巡洋舰明尼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和驱逐舰布劳福德号、伯恩斯号的舰炮集中打击,沉没于图鲁克北水道外西北35海里处海域。全舰300多官兵无人生还。

2、鹿岛号(Kashim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日本著名的鹿岛神社命名。鹿岛号是少数幸存到战后的联合舰队大型战舰之一。1938年10月6日在三菱重工横滨造船厂开工,1939年9月25日下水,1940年5月31日竣工。是日本海军在战时进行了3次改装的军舰。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第四舰队第18战队,舰队、战队旗舰

1944年1月江田岛海军学校的专用训练舰

1944年9月第2航空舰队

1945年1月第1护卫舰队第102中队,旗舰

1945年7月第1护卫舰队

战史:1941年12月8日至23日参加威克岛和关岛登陆攻略作战。1942年1月协助陆军部队在腊包尔和卡维恩登陆作战。7月返回到吴港接受改装。1943年4月再次回到吴港进行检修,于5月返回特鲁克。8月27日离开特鲁克基地,增援被美军威胁的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1943年11月返回吴港,并被重新划为训练舰。1944年7月11日参加紧急运送第2航空舰队人员增援台湾的任务。1945年2月在中国舟山海域执行反潜任务。5月19日在对马海峡中间西侧与大进丸号货船相撞,致使后者沉没。鹿岛号的燃油舱也在碰撞中破损,燃油泻出并起火燃烧。7月在舞鹤海域执行巡逻任务。

1942年7月26日在吴港接受改装。

拆除127毫米双联装舰炮2座,增加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

1943年11月25日在吴港接受改装

1944年12月20日进行的最大一次改装

满载排水量达到6720吨,人员增至375人

拆除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增加127毫米八九式双联装舰炮2座

增加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增加25毫米单装高射机关炮18座

新增22式对海搜索雷达1座、13式对空搜索雷达1座

新增2式红外通信设备2台、水中听音器和声呐

增强弹药库装甲防护能力,厚度达100毫米

在后甲板加装了4具深水炸弹发射器和2条深水炸弹投掷轨

船舶其他性能数据同香取号

结局:战后,鹿岛号被美军俘获,9月中旬拆除武器装备和装甲,10月5日除籍。10月开始担任接运在海外投降的日军官兵回国的任务。至1946年11月12日共接运5800名前日军官兵回国。1947年6月15日在川南重工香烧岛船厂完成解体。

3、香椎号(Kashi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日本著名的香椎神社命名。1940年5月30日在三菱重工横滨造船厂开工,1941年2月14日下水,1941年7月15日竣工。是日本海军在战时一年半时间内进行了3次改装的军舰。

战时隶属:1941年12月南方特遣舰队,舰队旗舰

1942年3月第2护卫队,旗舰

1942年4月第1南方特遣舰队,舰队旗舰

1942年12月返回吴港,划为训练舰

1944年5月国内护卫舰队第1水面护卫队群,旗舰

1944年9月国内护卫舰队第5水面护卫队群,旗舰

1944年12月国内护卫舰队第1水面护卫队群,旗舰

战史:1941年12月5日从越南金兰湾出发,护送运载日本陆军第143联队1000名官兵的7艘运输船,于12月8日在泰国西南部克拉地峡登陆。13日护送运载第2批进攻马来半岛的日军39艘运输船离开金兰湾,16日在泰国南部宋卡、北大年、班东等地登陆。随后,又护送5艘运输船在马来半岛的哥打巴鲁登陆。28日护送第3批进攻马来半岛的日军在曼谷登陆。1942年3月护送日军船队在印尼沙璜、苏门答腊等地登陆。25日率第2护卫队护送运载日本陆军第56师团的32艘运输船在缅甸首都仰光登陆。4月由新加坡护送运载日本陆军第18师团的46艘运输船到槟榔屿。从1942年7月到1943年1月,以新加坡为基地,在丹老、仰光、安达曼岛、三宝颜、槟榔屿、金兰湾、香港、腊包尔、达沃、巨港、日里港、实武亚港、巴达维亚等地执行护卫、运输和警戒任务。1943年8月29日由苏门答腊岛前往沙璜途中,遭到英军三叉戟号潜艇攻击。该艇向香椎号发射了8枚鱼雷,但全部失的。1944年7月13日护送HI-69船团前往马尼拉。9月13日护送HI-74船团的5艘油船从新加坡驶回门司港。返航途中,遭到美军多艘潜艇的袭扰,损失惨重。12月10日护送HI-85船团离开门司港前往台湾高雄。30日护送HI-86船团(4艘油船、6艘货船)离开新加坡前往越南。

1943年1月16日在新加坡进行检修和改装,安装潜艇探测装置。

1944年3月25日在吴港改装为反潜巡洋舰。

拆除533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增加127毫米双联装舰炮2座

加装了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总数达20门)

新增21式对空搜索雷达1座、水中听音器和声呐

对弹药库进行装甲强化,厚度达300毫米

在后甲板加装了4具深水炸弹发射器和2条深水炸弹投掷轨

1944年6月在吴港进行改装。

新增25毫米单联装高射机关炮10座

新增22式对海搜索雷达1座。

船舶其他性能数据同香取号

结局:1945年1月12日,香椎号由新加坡前往越南途中,在南中国海遭到美军航空母舰挨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兰利号和圣贾辛托号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集中攻击,右舷被一枚航空鱼雷击中,2颗重磅炸弹直击弹药库,引起大爆炸,沉没于越南归仁港父子岛东方5浬海域。全舰人员(包括搭载陆军官兵在内)621人死亡,19人幸存。

七、阿贺野级:该级别4艘

阿贺野级轻型巡洋舰是日本1939年年度的舰船补充计划中建造的新型轻型巡洋舰,是日本在大战中建成的最新一级轻巡洋舰,速度快,水雷战能力强,其用途是水雷战队旗舰。

1、阿贺野号(Agano)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尾濑原的只见川和数条支川为源头,经会津盆地交汇流入日本海的阿贺野川(河)命名。1940年6月18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41年10月22日下水,1942年10月31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2年12月月第三舰队第10战队, 战队旗舰

战史:在中途岛海战后竣工服役即加入图鲁克岛基地,参加新几内亚韦瓦克攻略作战和新不列颠岛腊包尔周边的运送护航作战。1943年11月参加布干维尔海空战,在腊包尔遭到美军机动部队舰载机空袭中,身中一枚炸弹和一枚鱼雷,重创后被能代号轻型巡洋舰拖曳返回图鲁克岛基地进行应急修理。

标准排水量:6652吨,满载排水量:8534吨

总长:174.5米

最大宽度:15.2米

最大航速:35节

最大航续力:18节/时6000浬

武器装备:

152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6门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4门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61门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零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

结局:1944年2月17日在返回本土修理途中, 遭到美军潜艇鳐鱼号的鱼雷攻击,被击中4枚鱼雷,沉没于图鲁克岛北方约160海里处水域。

2、能代号(Noshiro)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岩手县西北的米代川为源头,经横断奥羽山脉和能代平原流入日本海的能代川(河)命名。1941年9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42年7月19日下水,1943年6月30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3年7月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 战队旗舰

1944年6月第1机动舰队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第1游击队第1部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43年11月参加陆军对布干维尔岛的登陆作战。1944年1月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的卡比延港遭到到美军飞机的攻击,轻伤。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那大海战。1944年10月在莱特湾大海战中编入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1游击舰队,参加了25日的萨摩岛海战,在当日炮击美国护卫航空母舰的战斗中表现优异,同时也被炸弹击伤。

船舶性能数据同阿贺野号

结局:1944年10月26日萨摩岛海战后,向西返航时,在菲律宾班乃岛西北海域遭到美军航空母舰考佩斯号和黄蜂号舰载机的攻击,直接命中三枚炸弹和一枚航空鱼雷。27日又遭到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舰载机的攻击,沉没于圣贝纳迪诺海峡水域。

3、矢矧号(Yahagi)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木曾山脉的南部源头与足助川交汇,经冈崎平原流入知多湾的矢矧川(河)命名。现为矢作川。1941年11月1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42年10月25日下水,1943年12月29日竣工。

战时隶属:1944年3月1日第一机动舰队第三舰队第10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0月24日第1游击队第2部队第10战队,战队旗舰

1944年11月15日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1945年4月6日第1游击部队第2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服役后即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在萨摩岛海战中遭受轻伤,返回文莱锚地。1944年11月担任对萨摩岛的运输护航作战。护送损伤的战列舰大和号、金刚号和长门号返回本土,并至吴港修理。1945年4月美军进行冲绳岛战役,参加以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与第2水雷战队为主的天一号作战“自杀”特攻舰队。

船舶性能数据同阿贺野号

结局:1945年4月6日特攻舰队由德山湾起航,4月7日舰队遭受美军舰载机多次攻击,舰身命中8枚航空鱼雷,直击炸弹20枚,随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一起沉没于长崎西南160千米、鹿儿岛以西160千米海域。

4、酒勾号(Sakawa)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静冈县富士山东麓为源头,流入相模湾的酒勾川(河)命名。1942年11月21日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944年4月9日下水,1944年11月30日竣工。是日本海军最后1艘建造完成的军舰。

战时隶属:1945年1月第11水雷战队,战队旗舰

战史:1945年1月编入现役,停泊在吴港待命。后因美军的频繁,转移到舞鹤军港,直至战争结束。该舰是唯一在战争中未参加任何海空战且毫发无伤的轻型巡洋舰(菊花舰)。

标准排水量:6652吨,满载排水量:8534吨

总长:174.5米

最大宽度:15.2米

最大航速:35节

最大航续力:18节/时6000浬

武器装备:

152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6门

76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4门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10座

2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关炮18门

610毫米口径四联装次装填鱼雷发射管2座(长矛型鱼雷)

固定翼零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

结局:战后被美军接收。于1946年7月2日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作为海上原子弹爆炸试验靶舰,重创25小时后沉没。

八、大淀级:该级别1艘

大淀级是海军中最大的一级轻巡洋舰。设计思路是作为能担任潜艇或飞机攻击集群的旗舰。日本海军在1939年年度的第4次舰船补充计划中预计建造6艘新型的轻巡洋舰,其中2艘就是潜水战队旗舰大淀级。作为潜水舰队旗舰, 其拥有强大的通讯能力,虽然减少了鱼雷攻击能力和火炮攻击能力,但在防空能力上强于任何一艘日本巡洋舰。日本海军预计建造2艘大淀级轻型巡洋舰,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等原因,2号舰仁淀号的建造计划被迫放弃,使极具特色的大淀级轻型巡洋舰只有1艘。是唯一担任过联合舰队旗舰的巡洋舰。

大淀号(Oyodo)轻型巡洋舰

日本二战轻型巡洋舰

以宫崎县都城盆地附近为源头,与数条支流交汇后流入日向滩的大淀川(河)命名。1941年2月14日在吴海军造船厂开工,1942年4月2日下水,1943年2月28日竣工。

战时隶属:

战史:竣工服役后一直在内海执行训练任务。1943年8月南下腊包尔,担任东南中太平洋海域的运输任务。1944年5月担任联合舰队旗舰,停泊在千叶县木更津外海,将飞行机库内部改装成为舰队司令部。1944年10月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神奈川县的日吉。同时解除大淀号旗舰职务,按捷一号作战部署划归隶属第1机动部队。10月24日在莱特湾大海战中,第1机动部队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4艘航空母舰相继沉没,小泽治三郎司令官登上大淀号率领残余舰只北撤。1944年12月在礼号作战中突入明多罗岛的圣荷西进行炮击战,并在途中前往新加坡装载掠夺物资返回日本本土。1945年后被编入练习战队,停泊于吴军港。

标准排水量:8168吨,满载排水量:11433吨

总长:192米

最大宽度:16.6米

最大航速:35节

最大航续力:18节/时8700浬

武器装备:

155毫米口径三联装主炮2座6门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4座8门

25毫米口径三联装高射机关炮52座

固定翼零式水上侦察飞机6架,大型弹射机1座

结局:1945年3月19日美军舰载机对日本吴军港进行大规模空袭,遭受重创燃烧。1945年7月24日和28日的美军空袭中,在吴军港江田岛锚地被列克星敦号的舰载机直接命中数弹后倾覆坐沉海底。战后被打捞,1948年8月1日解体

另有橿原号、仁淀号和八丈号3艘舰由于种种原因,未列入轻型巡洋舰序列。

关于轻型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驱逐舰的航速快、灵活性和鱼雷攻击等特点,并具备海战中冲锋陷阵能与大型战舰近战夜战死拼硬磕的能力,深受各国海军认可,发展前景乐观。如果要将完全由驱逐舰主导的鱼雷攻击舰队组成一个有效的独立作战单位,就必需要有旗舰来统一领导指挥,用驱逐舰作为旗舰,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其指挥系统,而且在舰与舰、舰与陆通讯方面和海空中远程侦察能力方面都明显不足,如果采用当时的装甲巡洋舰作为旗舰,其航行和战斗航速将会严重制约整个舰队的行动。英美海军一直在寻求一种全新舰种能够担任鱼雷攻击舰队的旗舰,新兴舰种轻型巡洋舰就是在此情形下诞生。而从各种性能指标上看,轻型巡洋舰非常适合担任鱼雷攻击舰队的旗舰。

当时各国对轻型巡洋舰的定义是:撤除了装甲巡洋舰舷侧和石炭库的装甲,航速较快,配备鱼雷发射装置,具备完善的旗舰设施、通信沟通能力和海空中远程侦察能力等。

关于水雷战队

也称鱼雷攻击舰队。以配有完善的通信设备和水上侦察飞机的轻型巡洋舰作为旗舰,下辖二至四个驱逐舰队,每个驱逐舰队配属三艘至四艘不等的驱逐舰,形成一个独立的海上作战集群。二战前各国海战的主导思想是大舰巨炮的海上决战,水面鱼雷攻击战多以驱逐舰为主,其战术是在主力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炮火或趁夜幕掩护下快速接近敌主力战舰,抵达其鱼雷有效攻击距离内发射鱼雷。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依然遵循大舰巨炮理念,水面鱼雷攻击战稍有斩获。但随着海空战特别是制空权的丧失,战绩显赫令人生畏的长矛型鱼雷也未能挽回联合舰队的溃败。日本海军只得改变水雷战队用途,部分战队暂时脱离主力舰队,作为护航或运输的独立编队,加之盟军潜艇骚扰猖獗,一部分用作反潜战。

关于九三式酸素(氧气) 长矛型鱼雷

与通常的533毫米口径机械动力鱼雷不同,该鱼雷口径达610毫米,以高压氧气为动力,最大射程4万米,与战列舰406毫米口径主炮的有效射程相当,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鱼雷之一。日本海军评估后认为,九三式酸素(氧气动力)鱼雷性能天下第一,爆炸破坏力极大,其战力是英美常规鱼雷的两三倍以上。期望值如此之高,于是在新建造或改装的巡洋舰、驱逐舰上普遍装备该型鱼雷发射器,希望以这种高性能鱼雷与盟军主力舰队对决。极具代表性的北上号和大井号轻型巡洋舰,改装时撤除舷侧甲板上的一切物件,并铺设加宽了向外伸张出的甲板,在其两舷共安装了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0座合计40门,每舷侧5座20门,单舷侧鱼雷的打击能力是整整20枚长矛型鱼雷,这是其他舰艇无法比拟的,这样的配置在世界海战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日本海军岛风级驱逐舰的舷侧鱼雷攻击能力也不含糊,其3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全都安装在船舶中线上,左右舷任意转换,可同时齐射15枚长矛型鱼雷。作为驱逐舰,能够具备如此惊人的攻击力,丝毫不逊大型战舰。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配备该装置的水雷战队大多发挥不是太理想,远远低于日本海军的期望值。而北上号和大井号轻型巡洋舰改装忙乎了一大顿,最后连发射鱼雷的机会都没有。

上一篇新闻

最强台风来袭,在日华人见证:超市里面包牛奶抢购一空

下一篇新闻

世界上昂贵的五种观赏鱼,其中一只被卖出了500万元的高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