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自由贸易改革试验,成都将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1月23日下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跑道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航班正在以2分钟一班的速度频繁起降。
在忙碌的机场旁的一间飞机维修车间内,成都自贸试验区“高标准推进自由贸易改革试验、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新闻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发布会上,成都市商务委主任、成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郭启舟介绍了成都自贸试验区在2017年通过推进自由贸易改革试验、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成都作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
口岸的优势: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副省级城市之首
据郭启舟介绍,2017年,成都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41.8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高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2016年压缩了48%和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一个既不沿海也不沿江的内陆城市,成都2017年交上的这样一份对外贸易“成绩单”可谓十分抢眼。那么,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春江水暖”之际,成都又是如何做到的“先知、先觉、先行”?
当把目光投向成都自贸试验区内,这一疑惑便会迎刃而解。因为在这里,坐落着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双流空港和国际班列开行数量最多的铁路港——成都国际铁路港。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每经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双流空港在2017年新开通了至纽约、洛杉矶、奥克兰、亚的斯亚贝巴、伊尔库茨克5条国际直飞客运航线,已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到了104条,通航城市也增加到了220个。
而位于成都城北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2017年共开行国际班列1012列,稳居全国开行国际班列城市的首位。目前,已经开通了从成都到罗兹、纽伦堡、蒂尔堡、莫斯科等14条线路,并依托“蓉欧+”东盟铁海联运通道,联通了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当“中西部最强空港”遇见“中国最繁忙国际铁路港”,即便是不沿海、不沿江,成都也拥有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向西对外开放的优越口岸条件。
而随着17年4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到来,这两大港口在制度创新的红利中又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果实。
为提高外贸交易便利性,双流空港推出了“区内流转货物快速通关”等多项改革创新措施。成都国际铁路港则推出了多式联运“一单”到底,实现了货物“门到门”运输“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这项高度便利化的“成都提单体系”,也获得了国际市场的争相点赞。
正是在自贸试验区创新与改革“催化剂”的促进下,“空港+铁路港”的开放口岸优势与制度红利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郭启舟透露,2017年,双流空港全年实现客运吞吐量49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万吨,空港进出口货值达2746.5亿元,增长42.2%,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70%。而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进出口货值也在2017年增长了3.6倍,达到197.1亿元。
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双流与青白江,像两只张开的手臂,将自己的肢体伸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将成都的怀抱留给了五湖四海的友朋。自贸试验区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又进一步提升了口岸通关能力,让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建设更上了一层楼。
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丽在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展望到,2018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将优化国际班列运输路径、欧洲三级节点网络及运价体系,推出服务质量更优、时效性更高的“精品班列”。
贸易的转型: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齐出彩
亮点不仅体现在进出口总额增速上,在贸易结构转型中,成都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7年,依托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成都在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中的国际门户枢纽作用正不断凸显。
对于双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者们来说,今年的1月1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四川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正式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未来在双流维修境外航空发动机时,发动机将不再需要往返境内外。
据此前双流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向每经记者介绍,以往,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发动机必须在境内外往返。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外航空发动机往返于境内外的物流费用就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也需要1—2周时间。双流自贸试验区通过几个月的多方共同努力,成功获批在双流综合保税区内开展境内外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务,为航空企业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实现了与国际航空市场的无缝对接。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飞机发动机维修只是2017年成都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服务贸易的一个缩影。在这一年中,成都建立了服务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认定了一批对开展服务贸易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企业(机构),构建了全市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库。“2017年,成都从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推动制度创新,服务贸易总额达968亿元,增长19.2%,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近100亿元。”郭启舟介绍到。
除了服务贸易上取得了突破,成都自贸试验区还给“海淘族”的“买买买”带来了福音。每经记者了解到,成都自贸试验区在2017年成功争取到了保税备货政策,并在2018年1月2日在双流自贸试验区启动了第一笔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免通关单业务。
对于“海淘族”们来说,这项政策最直接的好处将是:快。“以前需要从别的口岸运到成都,现在可以直接从我们仓库里拿出来就可以了。能够实现早上下单,晚上收到货。” 四川合众兴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方君此前曾告诉每经记者,“除了快以外,海淘商品的价格也有望更低。”
2017年,成都线上平台接入企业超150家,申报单量超过20万单。6个线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聚集跨境电商企业200余家,建成O2O体验店及进口商品展示中心6万平米。
开放的枢纽门户:对欧合作+“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发展
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一座高约193米的“icon·云端”建筑在空中划出了优美的弧线。这座现代感与艺术感兼具的楼宇,正是“中国-欧洲中心”的主体建筑。2017年,位于成都自贸试验区的“中国-欧洲中心”启动运行,成为了首个由地方搭建、并得到国家部委和欧盟大力支持的对欧合作平台,这使成都站在了国家对欧开放合作最前沿。
“中心”启动不久,就吸引到了欧洲众多机构和企业的目光。据悉,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分中心、欧洲企业网络中国西部中心等来自38个国家的138家机构、企业已经提出了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意向。
事实上,成都地处“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凭借快速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依托双流空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支撑作用,成都打开了蓉欧经贸合作的新通道,正在成为通往欧洲的门户城市。
据每经记者了解,在2017年里,又有一批蓉欧经贸合作项目在成都安家。德国赢瑞科技公司中国技术支持总部、德国IF设计分中心、川能投-法能(ENGIE)集团合资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中法西南能源管理数据中心等项目成功落户。威马中德新能源智能汽车研究中心、建安本特勒汽车底盘研发中心、戴卡凯斯曼成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在蓉建成投产。
除了“引进来”,成都在对欧合作上还积极“走出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据郭启舟介绍,2017年,成都共支持行业协会境外经贸团组20个,并组织本市企业参加50个专业领域行业展会和10个综合性境外展会计划。目前,成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那么,下一步对欧合作将如何开展?在郭启舟看来,针对对欧合作,基本方向是统筹推进互联互通、双向开放。“一是总体方案要求,成都自贸试验区要承担建设中欧陆空联运基地的国家试验任务,下一步将围绕航空、铁路和信息等领域,加快推进对欧通道建设,支撑对外交往中心、交通通讯枢纽建设。二是要做实对欧双向合作的重要平台,重点推进中国—欧洲中心、中德、中法、中意等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三是推进对欧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文创、教育、医疗等领域。”郭启舟如是说。
据每经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除了对欧合作,成都也正在加快推进双流国际空港和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与沿海沿边沿江口岸的合作,打造“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成都已经与川南临港、深圳前海、福建厦门等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在乌鲁木齐、兰州、西宁三地举行合作交流会,开展集拼集运联动试验。在推动与欧亚经贸文化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