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新加坡华侨,为抗战做了一件大事,中国人民至今都感激涕零!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56个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更离不开世界友邦人士的无私捐助,特别是分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同胞。

2015年由于荣光导演的《南侨机工英雄传》红遍大江南北,电视剧歌颂了从新加坡回国的南侨机工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也歌颂了南洋企业家陈嘉庚不惜财力,大力捐助中国抗战事业。

南洋企业家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等学校,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

这种从小学到中学及各类专业院校兼具、规模之大、师生人数之多、体系之完整的“学校”,在当时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陈嘉庚倾资兴学之重点,一是集美学校,二是厦门大学,三是新加坡华侨学校。

陈嘉庚一生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尽管陈嘉庚曾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大实业家之一,但他一生俭朴,他的住宅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他的衣服、用具都是破旧而老式的,晚年为自己规定的伙食标准为每天五角钱;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损毁,他坚持先修校舍。陈嘉庚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他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以下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

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国币,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

此外,他还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他的善举得到大陆人民的热烈欢迎。

1939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陈嘉庚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第6号通告”。

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南侨总会先后选拔了3200名合格机工分9批由安南(越南)、缅甸仰光、中国香港3线回国服务。

南侨机工回国后,在昆明潘家湾训练一个月的军事、业务后,由西南运输处分配到各运输大队。机修人员除少部分被编入运输队随队服务外,大部分被分配到芒市、保山、下关、昆明、贵阳和重庆等地的汽车修理厂。自此,南侨机工成为“抗战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主力军”。

1939年3月至1942年5月,南侨机工运送了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抢运了45万吨战略物资,抢修了上千辆的军、民用车辆,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

陈嘉庚给每个南侨机工发了蚊帐、毛毯、卫生衣裤、运爱国人士动鞋及抗疟药品“奎宁”等。为改善滇缅公路路况,陈嘉庚又供应了一批柏油,捐赠200多辆汽车。

1939年2月18日,首批80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在新加坡集中出发,陈嘉庚在欢送会上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为祖国抗战献出了生命。抗战胜利后,有1000多人返回原来的居住国,还有1000多人留居国内,其中留居保山的有10多人。

南侨机工是好样的,陈嘉庚更是好样的,他们的英勇抗战事迹将永载史册,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