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 坐标•西宁之四 省会担当,现代美丽话幸福
在中国地图上有个很有意味的现象,北方9省区中有7个省会均在北纬35°上下:济南(北纬36°)、郑州(北纬34°)、西安(北纬34°)、太原(北纬37°)银川(北纬38°)、兰州(北纬36°)、西宁(北纬36°)。同样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的这一地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降水充沛,这七座城市也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军事和民族交融区域。
北依祁连,南临河湟,西宁就坐落于故称“三河间”的河湟谷地,所处区域的河湟文化同样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因素出发,西宁成为青海省会有其必然性。但在上述北纬35°线附近的省会城市中,西宁地处偏远,自然与人口资源并无任何优势,在区位、交通等方面相比甚至处于明显的弱势。然而进入新时代,从国家战略高度的宏观视角观察,今天西宁的发展又有她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其自身低调务实的发展姿态以及引人侧目的发展成就又令世人暗自赞叹,心生敬佩。
5月23日,就在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期间,中共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他所在的西宁代表团,与代表一起讨论党代会报告。信长星指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西宁必须担当作为,走在前列。要进一步认清自身优势,充分放大省会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全面谋划,系统对接,深入实施,特别是在人民幸福、文明和谐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方面下气力,高质量推进西宁的现代化建设。
过去五年西宁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以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自始至终肩负起省会担当,义无反顾地擎起率先垂范、奋勇争先的旗帜。
西宁的飞速发展不仅兑现着“省会隆起,全省受益”的承诺,更向国内外打开了一扇青海改革开放的“窗口”,一段时间来西宁由于令人惊叹的发展崛起和干净卫生的市容面貌声名鹊起,一度成为国内游客好评如潮的“城市热搜”。对此,西宁市的主政者们却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省会如果说荣誉是“面子”,那么厚实的经济实力和扎实的城市治理就是“里子”。
作为全省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基地,西宁市具备着极高的首位度、集中度,因此首先就需要持续强劲的经济实力为这一职能提供保证,同时还须辅之以全方位的城市综合治理,才能搭建起稳固完整的四梁八柱,支撑起省会城市繁荣和谐的整体局面。
经济方面,2022年2月,西宁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主要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省,其中,GDP、规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方面《2020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31个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西宁市在西部地区表现优秀进入前5名,在318个副省级以下城市改革热度指数中,西宁位列第6名。
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显示,涵盖自然、生态、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九个城市公共安全重要维度,西宁市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达0.5192,排名全国第二,甚至超过了许多一线城市。
就是这样西宁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城市定标于“幸福”二字,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从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各个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前很多市民可能想象不到有一天能在家门口欣赏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在FIRST青年电影展见到喜欢的明星。每年一届的国际自行车联盟顶级赛事环湖赛开幕式也永久落地西宁,而在节假日世界海拔最高海洋馆和熊猫馆、雪豹馆大量兰州、西安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八十年前的《大公报》曾经这样评价民国青海和西宁“政府是否可以推行治理,都没有相当把握。只把形式立了起来,则省政之必然脱轨,恐为自然的结果了。” 而八十年后新加坡《联合早报》却对西宁如此评价:“漫步在西宁街头,不难发现这个位于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城市十分整洁,绿意盎然,地方政府显然在环保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同许多中国东南地区的城市一样,如今的西宁市也是高楼林立,城区规模也在不断扩展,显见当地还是把发展当作‘硬道理’,西宁市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省会城市,目的就是要释放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
“西宁市将区域内所有社区,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统筹联合在一起,形成城市党建联合体,推行以组织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经费共筹、事务共商、组织活动联办、党员管理联抓、文明城市联创、社会治安联防、志愿服务联做的‘五共五联’机制,逐步形成党的统一领导,街道社区牵头,各类组织联动、各项工作联做的城市治理模式。”
来源:青海之窗
监制:高照华责编:刘幸海编辑:冯丽晨、朱伟林、张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