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突破100篇CNS!上海科技大学等表现出色;新冠肺炎领域占29篇

  截止2020月5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8项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材料学,化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9篇,Nature 发表了57篇,Science 发表了32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39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成,69篇是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其中有39篇是中外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30篇是国内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

  按领域来划分:材料科学有13篇,地球科学3篇,化学2篇,交叉学2篇,生命科学76篇(新冠肺炎的有29篇),物理学12篇;

  按单位来划分(文章数目大于6):中国科学院29篇,上海科技大学11篇,清华大学11篇,复旦大学11篇,北京大学9篇,浙江大学7篇;

  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1篇CNS):饶子和5篇,秦川3篇,王权3篇,邵峰3篇,刘光慧,曲静,张远波,徐华良等都是2篇;

  最后,由于文章较多,如有错误,请及时向iNature反映,方便我们进一步纠正。

  1.截至2020年5月1日,中国学者在CNS发表了108篇文章,具体的单位列表如下:

  

突破100篇CNS!上海科技大学等表现出色;新冠肺炎领域占29篇

  2.文章列表如下(红色字体的为新冠肺炎领域相关的文章):

  

突破100篇CNS!上海科技大学等表现出色;新冠肺炎领域占29篇

  3.所有文章解析列表

  在2020年5月1日,iNature系统盘点了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发表了86篇Science,Nature 及Cell 研究成果。

  【87】2020年5月1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许叶春,浙江大学张岩及清华大学张抒扬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inhibition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SARS-CoV-2 by remdesivi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SARS-CoV-2 RdRp复合物的自然形式或与模板引物RNA和抗病毒药物Remdesivir的两个冷冻EM结构。该结构为病毒RNA复制的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识,并为对抗病毒感染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合理的模板。

  【88】2020年5月4日,复旦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武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佛医学院等多机构合作,赖圣杰,余宏杰及Andrew J. Tatem等人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Effe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to contain COVID-19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采取的积极、强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在全国不同地区均取得显著的防控效果,有效地阻断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为全球新冠病毒的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各国应借鉴中国经验,积极制定、采取并及时调整非药物性干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89】2020年5月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薛愿超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RIC-seq for global in situ profiling of RNA–RNA spatial interact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将RNA结合蛋白介导的邻近连接与深度测序偶联,报道了一种用于分子内和分子间RNA-RNA相互作用的整体概况分析的RNA原位构象测序(RIC-seq)技术。该技术不仅概括了已知的RNA二级结构和三级相互作用,而且还促进了人类细胞中RNA的三维(3D)相互作用图的生成。该研究证明了RIC-seq在发现RNA的3D结构,相互作用和调控作用方面的强大功能和适用性。

  【90】2020年5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严峻,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尹卫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长贵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卢金星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纯化的灭活SARS-CoV-2病毒候选疫苗(PiCoVacc),该疫苗可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诱导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有效地中和了10个代表性SARS-CoV-2病毒株,表明可能对全球流行的SARS-CoV-2病毒株具有更广泛的中和能力。两种不同剂量(每剂3μg或6μg)的免疫分别为猕猴提供了针对SARS-CoV-2攻击的部分或完全保护,而没有任何抗体依赖性的感染增强作用。通过监测猕猴的临床体征,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以及组织形态学分析,对PiCoVacc进行系统评价表明它是安全的。这些数据支持针对人类的SARS-CoV-2疫苗的快速临床开发。

  【91】2020年5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肖立华,沈永义及广州动物园陈武共同通讯在Nature 发表题为“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马来亚穿山甲中分离出的一种冠状病毒在E,M,N和S基因中分别与SARS-CoV-2具有100%,98.6%,97.8%和90.7%的氨基酸同一性。特别地,穿山甲-CoV的S蛋白内的受体结合结构域实际上与SARS-CoV-2的受体结合结构域相同,具有一个非关键氨基酸差异。比较基因组分析的结果表明,SARS-CoV-2可能源自穿山甲-CoV-样病毒与蝙蝠-CoV-RaTG13-样病毒的重组。在分析的25种马来亚穿山甲中有17种检测到了穿山甲冠状病毒。被感染的穿山甲显示出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并且抗穿山甲-CoV的循环抗体与SARS-CoV-2的S蛋白反应。穿山甲中与SARS-CoV-2高度相关的冠状病毒的分离表明它们有潜力充当SARS-CoV-2的中间宿主。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野生动植物贸易,则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可能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

  【92】2020年5月7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秦川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武桂珍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 transgenic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感染SARS-CoV-2的hACE2转基因小鼠研究病毒的致病性。在感染SARS-CoV-2的hACE2小鼠中观察到了体重减轻和病毒在肺中复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是间质性肺炎,肺泡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聚集。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抗原。在具有SARS-CoV-2感染的野生型小鼠(没有转hACE2的小鼠)中未发现该现象。该研究阐明了hACE2小鼠中SARS-CoV-2的致病性,并满足了Koch的假设,该小鼠模型可促进针对SARS-CoV-2的疗法和疫苗的开发。

  【93】2020年5月7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Ido Amit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Benno Schwikowski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Host-viral infection maps reveal signatures of severe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一种称为Viral-Track的新计算工具,该工具旨在使用直接映射策略系统地扫描生理病毒感染的scRNA-seq数据中的病毒RNA。该研究分析显示,SARS CoV-2病毒对重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巨大影响,与轻症相比,发现SARS-CoV-2主要感染上皮和巨噬细胞亚群。此外,Viral-Track在其中一名重症患者中检测到人间肺炎病毒的意外合并感染。这项研究将Viral-Track建立为剖析病毒感染机制的广泛适用工具,包括鉴定病毒诱发的病理学所涉及的细胞和分子特征。

  【94】2020年5月13日,高福高峰刘磊及吴燕共同通讯在Science 上发表题为:A noncompeting pair of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lock COVID-19 virus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ACE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两种人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胞受体ACE2结合,并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小鼠实验表明,这两种抗体可以有效降低受感染小鼠肺部的新冠病毒滴度。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以抗体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对抗COVID-19大流行的前景,并为合理的疫苗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95】2020年5月13日,复旦大学肖艳红,山西大学Shen Heng及丹麦奥尔胡斯大学Klaus Mlmer共同通讯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pin squeezing of 1011 atoms by prediction and retrodiction measurem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预测和回溯测量的方法,实现了迄今含原子数最多的原子自旋压缩以及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

  【96】2020年5月14日,香港大学Malik Peiris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Infection of dogs with SARS-CoV-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定量RT-PCR,血清学,病毒基因组测序以及在一只狗中分离出病毒,发现香港有十五只狗中的2只被SARS-CoV-2感染。证据表明,这是SARS-CoV-2人对动物传播的实例。尚不清楚受感染的狗是否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传播给人类。

  【97】2020年5月14日,香港大学Hui-Ling Yen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golden hamst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金色叙利亚仓鼠中的SARS-CoV-2感染类似于轻度感染人类的特征,这又增加一种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新冠病毒的发病机理及致病机制。

  【98】2020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是一项有关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基因交流与迁徙融合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直接呈现给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

  【99】2020年5月13日,中山大学Luo xin,新加坡国立大学Stephen J. Pennycook及Kian Ping Loh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Engineering covalently bonded 2D layered materials by self-interca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原生原子自插入到双层过渡金属双卤族化合物中,能够产生一类超薄共价结合材料,称之为 ic-2D。这些材料的化学计量学是由范德华间隙的八面体空位的周期性占用模式来定义的,它们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填充位置的覆盖范围和空间排列来调整。总之,这项工作建立了自插层作为一种方法,通过它生长一类新的二维材料与化学计量学或组成相关的属性。

  【100】2020年5月17日,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及协和医学院联手合作,谢晓亮,秦成峰,秦川及金荣华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高通量单B细胞测序有效地发现人中和抗体,以应对大流行性传染病。

  【101】2020年5月20日,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半球形视网膜的电化学眼,该眼球由高密度的纳米线阵列构成,可模仿人类视网膜上的感光器。该设备设计与人眼具有高度的结构相似性,具有实现高成像分辨率的潜力。此外,通过重构投影到设备上的光学图案来演示仿生设备的图像感应功能。这项工作可能会激发光学成像设备的仿生设计,从而可以在科学仪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机器人技术中得到应用。

  【102】2020年5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陈赛娟,Wang Shengyue及复旦大学卢洪洲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Viral and hos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OVID-19”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数据为病毒和宿主因素在疾病机制中发挥的各自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并强调了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103】2020年5月20日,暨南大学刘兵,兰雨及南洋理工大学Florent Ginhoux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Carnegie第11至23阶段的人类胚胎中分离了CD45 +造血细胞,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对它们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然后对 CD45+CD34+CD44+ 卵黄囊来源的髓样偏向祖细胞进行功能表征( YSMPs)。该研究还绘制了跨多个解剖部位的巨噬细胞异质性,并鉴定了不同的子集,包括各种类型的胚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TRM)(在头部,肝脏,肺和皮肤中)。该研究进一步使用转录组学和发育分期信息,从卵黄囊来源的原始巨噬细胞或YSMP来源的胚胎肝单核细胞追踪了组织驻留巨噬细胞(TRM)的规格轨迹。最后,研究人员评估了胚胎TRM与成年TRM之间的分子相似性。该研究的数据代表了人类胚胎发生过程中早期巨噬细胞发育的时空动力学的全面表征,为人类TRMs的发育和功能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参考。

  【104】2020年5月21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及杨兴娄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Pathogenesis of SARS-CoV-2 in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开发了SARS-CoV-2 hACE2转基因小鼠(在C3B6小鼠中为HFH4-hACE2)感染模型。感染的小鼠产生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和病理,与COVID-19患者相似。病毒定量显示肺是感染的主要部位,尽管在某些小鼠的眼睛,心脏和大脑中也可以发现病毒RNA。从感染的肺和脑组织中分离出全基因组序列中与SARS-CoV-2相同的病毒。最后,该研究表明预先暴露于SARS-CoV-2可以保护小鼠免受严重的肺炎的侵害。总而言之,该结果表明,hACE2小鼠将成为测试潜在疫苗和治疗剂的有价值的工具。

  【105】2020年5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Yiheng Lin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演示了40CaH +分子离子的旋转状态与40Ca +原子离子2的内部状态之间的纠缠。研究人员预计,量子控制和分子测量方法将在量子信息科学,量子传感器,基础和应用物理以及受控量子化学中有潜在应用。

  【106】2020年5月22日,北京大学张志勇及彭练矛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ligned, high-density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多重分散和分选过程,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半导体纯度,并且采用了尺寸受限的自对准(DLSA)程序来制备可对准密度为100至200个CNT的对准良好的CNT阵列(对准9度以内)。

  【107】2020年5月22日,北京大学孙伟及厦门大学朱志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DNA-directed nano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arbon nanotub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固定后漂洗的方法,与以前的生物模板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其关键传输性能指标提高了10倍以上。该研究还使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腔内的组装CNT阵列的空间限制放置来演示厘米级的对齐方式。在高性能电子学和生物分子自组装的界面上,这样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局部生物环境敏感的可扩展生物模板化电子学的生产。

  【108】2020年5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王权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龚鹏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RNA replication by the SARS-CoV-2 polymer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RNA聚合酶及其辅助因子与RNA和抗病毒候选药物瑞德西韦复合体2.9 的三维结构,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聚合酶复合体催化过程中“转位前”和“转位后”两个生理状态的构象特征。

上一篇新闻

超火!这类材料2020年已经发表20+Nature/Science

下一篇新闻

刚刚,联邦快递承认错运华为货件,但否认存在外部要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