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3个项目进驻黄埔!让中科院院长没想到的是……
11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到广州市黄埔区考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调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进展。
“一年多来,黄埔区对和中科院的合作高度重视,取得显著的成效。广纳院短时间内有这么快速的发展,超出我的预想,特别是5G滤波器项目只用了10个月,绝对是‘黄埔速度’。”调研座谈会上,白春礼对黄埔区采用承诺制审批机制保障科技项目快速落地、尽快实现量产的创新服务方式表示赞赏。
目前,黄埔区已集聚中科院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10个高水平创新平台,1个成果转化母基金,总共13个重大项目。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等8家中科院直属单位均在该区设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
黄埔实验室成为“项目摇篮”
2006年,黄埔区的建设在机械轰鸣声中方兴未艾。
这一年,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黄埔区成立。这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建设效果图。
一方是中国科学研究“国家队”,一方是广州发展的“未来之星”。二者协同合作的渊源由此开始延伸。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南粤创新奖1项以及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该研究院只是中科院在黄埔区发展科研的“牛刀小试”。2019年以来,黄埔区与中科院合作共建项目密集落地,该区从资金、土地、人才服务3个方面,对落地项目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
例如,依托中科院微电子所与该区共建的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争取创建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依托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生物岛实验室,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依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建设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争取纳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随着一批科学研究的“国字号”重器纷纷进驻,黄埔实验室园区成为该区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启动的集聚区。
当天,白春礼一行考察了黄埔实验室。目前,落户黄埔的中科院项目前期先进入该园区筹建。未来,各共建研究院总部项目将集中入驻位于黄埔港的院地合作总部园区,广纳院、空天院、腐蚀科学研究院现已启动总部建设。
其中,广纳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政府签署的《“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黄埔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纳院成立一年时间,研发人员从最初4人发展到220多人,包括五位院士团队加盟广纳院共同开展最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已有21个科技项目落地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纳院院长赵宇亮向前来考察的白春礼介绍了该院的建设情况。
与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广纳院遥相呼应,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的“中国纳米谷”,规划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如今正按照“一区四园”模式分时期开辟建设。其中,由赵宇亮牵头组建的“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将形成集纳米生物安全—疫情防检治为一体的“一中心三平台”布局。
“我国纳米科研成果数量在世界保持领先,但转移转化率低。”赵宇亮表示:“未来,我们将在黄埔,立足广纳院等平台,形成千人以上的国际化高水平研发队伍,专门服务纳米科技成果转化。”
“三个行动”贡献黄埔科创力量
近期,产自黄埔的昂科生物创新药注射液获批成功。该药物成为广东省首个,也是唯一获得国家临床批件的新冠肺炎治疗产品。这款药物的诞生,离不开黄埔通过构建“院地合作”高地,聚集科研力量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开工建设,将会积极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产业的转移转化。”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跃这样寄语黄埔。与中科院合作共建平台,关键是要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黄埔实验室园区是黄埔区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启动集聚区。
目前,该区正全面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行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通过“三个行动”,黄埔区将与中科院的合作落到实处,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贡献“黄埔力量”。当前,黄埔区以中科院各院所为核心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例如,该区设立了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黄埔专项,充分发挥区内科技型企业众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中国科学院相关机构在区内集聚发展,在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共性、前沿引领和颠覆性技术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针对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黄埔区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吸纳高端创新资源为主要目标,全面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按照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积极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
除了与8家中科院直属单位建立了大湾区研究院,黄埔区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名校分别共建了研究院。目前,全区共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超过30家,集聚各类高端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仅2019年以来,全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有2/3落户该区。
今年,黄埔区财政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十四五”时期在每年100亿元的基础上还将持续增长,对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予以配套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对企业研发环节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预计到2025年,该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将超过6%。
作为实体经济强区,黄埔区将发展格局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中科院地方机构的设立通过创新机制体制,保持技术和人才高水平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地。
创新生态铸就科研“助推器”
前不久,2020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黄埔举办期间,论坛所在地广州国际生物岛的沿江绿道上,迎来一批身着蓝色上衣的跑者。他们是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是来自于中科院的院士。沐浴在冬季的阳光下,院士们在“健康跑”活动中,感受着黄埔的魅力。
“广州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所在的黄埔区更是一片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创新创业热土。”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代表生物岛实验室发出邀请,欢迎各位专家人才常来广州黄埔创新创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中,以生物岛实验室等科研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黄埔科技,发挥了全省主力军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检测方面,黄埔生物医药产业创造了全国第一批获批核酸诊断试剂、第一批获批抗体检测试剂盒、第一个获批核酸快速诊断试剂盒,以及全国最大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服务企业等“三个第一、三个最大”的成绩。
这是黄埔区打造“院地合作”高地,给创新主体插上腾飞翅膀的缩影。近年来,黄埔区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升级“金镶玉”系列政策,推出“高端生物制药8条”“纳米10条”等创新政策,不断加大科技财政资金投入,全力助推科技企业壮大和新兴产业集聚。
该区制定了吸引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专门政策,首创“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模式,为科技人才“到黄埔去”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三年来,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来到黄埔发展。目前在该区落地的两院院士项目共有74个,各类高端人才超过1000人。
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一系列重磅科技活动在黄埔区举办,搭建起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科技力量对接交流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最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
该区紧紧围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五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前沿产业。当前,区内已建成华南最大、最活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链条。
全区培育孵化科技企业近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600家,上市企业61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占全市八成以上。瞪羚企业连续5年位列全国高新区前四名。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钟飞兴 张成 范敏玲
【作者】 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