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第十一期企业史读书会

2022年4月21日晚,第11期企业史读书会在线上如期举行,阅读书目为卞历南《制度变迁的逻辑: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制度之形成》。本期读书会由“三校一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本期读书会由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老师主持,并特邀上海交通大学袁为鹏老师担任评论嘉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大阪大学、弘前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内外110余位高校教师、硕博士生以及企业界人士参与其中。此次参会人数与往期相比有显著增长,反响热烈。

在主讲环节,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曹宁同学首先对该书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她认为作者在两大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制度为何以及如何形成的问题,并总结出关于制度变迁的新理论。通过分析,曹同学认为作者更强调激烈的、革命性的制度变迁,并总结了变迁过程和路径独立特征。她还从理论和内容两方面指出本书的几点不足,如没有明确定义路径独立的基本内涵,也缺少对单位制特征的总结等。

在点评环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黄河副研究馆员从历史学者的视角出发提出三点困惑:一是国营企业的标准是否恰当以及人事制度的安排是否符合其特点;二是本书是否夸大了扩充职工福利制度的外因;三是本书使用结果性档案较多,较少涉及过程性档案。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宏玉同学则主要对本书中的个案进行分析,并补充说明了作者在史料运用上的特点。随后,她从性质和产权清晰度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国营”与“国有”的概念区别。

评论嘉宾、上海交通大学袁为鹏老师首先回顾了与作者交往的经历,介绍了作者的学术背景。他高度评价了作者在史料搜集方面的严谨细致,并认为本书是将理论研究与企业制度分析紧密结合的典范,时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袁老师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卞老师近年来在学术上的最新成果,这些研究都突破了1949年的时间界限,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建国前后中国国营企业制度的连续性问题。(参见:Redefi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uizhou’s Regional State Enterprises, 1937-1957、Explaining the Dynamics of Change: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Public Economy through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1928-2008

在讨论环节,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曲冠青同学认为作者实际更强调渐进性的制度变迁,同时对曹宁同学在主讲中所阐述的制度变迁逻辑提出了疑问,认为是否存在过于简化的嫌疑。曹同学对此进行回应,她坚持认为相比诺斯对于渐进性制度变迁的强调,在本书中卞历南老师明显更突出激烈性制度变迁的作用。

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段志鹏老师指出国民政府时期国营企业的制度变迁是一种主动的制度选择,并结合自身写作经历探讨了作者对国营企业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高度评价了作者的创作视角与思维。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编辑部陈弢老师认为本书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割裂1949年前后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不足在于全球性视野的缺失,忽略了国际因素对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陈老师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以全球性的视野考察国营企业制度的变迁。

林立强老师指出不同学科本位的学者在使用其他学科理论时常常会出现运用不当的情况。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书中涉及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内容与管理学科有所差别,而新会计制度的运用能否完全反映企业管理的整体变化也值得推敲。

在总结环节,兰日旭老师指出本书的研究框架具有借鉴意义,作者从理论视角出发考察近代国营企业制度的变迁,并力图构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值得肯定。关于非正式因素,兰老师认为当时的国营企业难以单纯依靠市场,且其制度多来自嫁接或移植,故没有分析的必要。此外,兰老师指出本书未能全面对比1949年前后国营企业组织形式的区别,也未能充分解释国营企业这一概念。

李玉老师以《以史说理与以理说史——史论经济史与理论经济史的合集与交集》为题对经济学范式和历史学范式进行了讨论。他从历史学与经济学的叙事方法出发,分析了历史学的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经济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写作手法、理论来源和侧重角度等方面总结出二者存在的“最大公约数”。他最后强调在企业史研究中,学者们应该走进企业,做到“说礼”与“说理”相融合。

高超群老师认为国营企业的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能够得到新的解释。此外,他认为“路径依赖”是对“历史学有什么用”这一问题在理论上的回答。高老师还指出研究者需要对研究工具进行探索,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经济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

本期读书会历时约三个半小时,林立强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并提议与会师生建言献策,让企业史读书会越办越好,助力教师科研与研究生们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新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报告全文

下一篇新闻

“席卷全球”的灯光秀,竟是为了她的生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