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每个即将在NTU毕业的学生都会到The Hive——“小笼包”拍摄毕业照,独特的外观,强烈的设计感是每个NTU学子的骄傲,也是新加坡最名誉海外的建筑设计之一。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小笼包”及其它背后极具个性的Heatherwick Studio。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手绘“小笼包”,图源ins@mingdraws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互动、韵律与呼吸


南洋理工大学教学中心Learning Hub于2015年完工,因其独特的外观和超前的设计理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The Hive——小笼包。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远看“小笼包”,图源ins@seven7panda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灯光闪耀下的“小笼包”



现代的大学建筑正在变成了没有吸引力的空间,有无尽的走廊,却没有自然光,连人存在的迹象也慢慢消失,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我们要建造的是一座没有走廊的建筑,有足够的互动空间,来自不同领域的学生和教授可以在这里见面和交谈。


这是“小笼包”最初的设计理念,Heatherwick Studio的设计师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生和教授获取信息的方式,社交才是大学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与价值定位。


所以当我们走进“小笼包”, 明显感觉到与通常涉及数英里长的走廊连接盒状教室的教育建筑的传统设计方式不同。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层层叠叠的内部结构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忽然仰头看到了一片天空



那种层层叠叠的韵律之感有着强烈的互动性,它仿佛在向你诉说什么,表达什么。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图源ins@iluvsg



有无数个可以进入建筑的入口,没有明确的主入口,没有大门,完全开放!


十二塔、圆形与堆叠


“小笼包”采用的是十二塔结构,其中错落有致地镶嵌了56 个圆形教室,它们没有明显的正面、背面,而是开放地拥抱每个角落。


所有十二座塔楼从上到下不断聚拢,呈现一个漏斗状,最后聚集一层的中央中庭周围。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平面设计图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动态设计图




人们可以从360 度任意进入连接所有塔楼的大中庭。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360度完全开放的环形走廊



每座塔楼重重叠叠,曲径通幽处还能偶然发现隐秘的小花园,充满着惊喜。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Hive楼顶,图源ins@seven7panda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转角的“小惊喜”



圆形教室打破了常规教室的结构,消除了传统层次分明的前向教室。每个课程的参与者,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在一个更加平等和相关的空间中相遇。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平等、自由的圆形教室



别看“小笼包”在外面看起来小小的,其实它能同时容纳33,000 名学生。


环保、理念与融合


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的主题,在项目开始之初,新加坡政府便期望符合更高的建筑规范和环境期望,并且要求这座楼以混凝土建造。


新加坡全年温度在25°C ~ 31°C 之间,充足的自然通风,每个房间周围的空气流通是实现绿色健康的基础。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框架



不要以为开放式的中庭,弯曲流畅的走廊曲线仅仅是为了美观,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充分考察实地环境后为了实现减少使用空调或风扇而设计。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通透明亮的走道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豁然开朗的楼梯间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拾阶而下的粗糙与细腻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内部标识,图源ins@hompp



当我们走进“小笼包”会感觉到温度和外界有明显的不同,体感更加舒适,并且伴随着徐徐的微风,这是环保、混凝土与设计的完美融合。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只缘身在此“包”中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Hive内部,图源ins@alumnintusg



作为Heatherwich Studio在亚洲设计的第一座大型新建筑,创始人兼负责人Thomas Heatherwick曾在采访中说道,他希望这座建筑能够为所有人提供了重新思考传统大学建筑的机会。


Learning Hub仿佛一座手工制作的混凝土塔,围绕着一个中央空间,将每个人聚集在一起,散布着角落、阳台和花园,用于非正式的协作学习。我们很荣幸有机会与具有前瞻性和雄心勃勃的NTU合作,实现这样一个不寻常的项目。”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夜色下那样不寻常的“小笼包” 图源ins@singaporeforeveryone



关于Heatherwick Studio

很多人不知道Heatherwick Studio这个设计团队,其实它是当下最火热、最厉害的建筑设计团队,已经获得了包括 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 (2006), the London Design Medal (2010), the RIBA Lubetkin Prize (2010) for the UK Pavilio等多个国际大奖。


创始人Thomas Heatherwick是现在皇家工业设计师的最年轻从业者。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Thomas Heatherwick



他曾被伦敦艺术大学、皇家艺术学院、邓迪大学、布莱顿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曼彻斯特都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当选了英国皇家工程院荣誉院士,是全球最富盛名的设计师之一


最后让我们看看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吧!


UK Pavilion – Shanghai, China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英国馆,图源Heatherwick Studio官网



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在有限的预算和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限制条件下,Heatherwick Studio从千年种子库中获得了灵感,设计了这个具有动感外观的建筑。


在微风中,它会轻轻摇摆,仿佛被风吹拂的长草。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英国馆,图源Heatherwick Studio官网



该馆获得了世博会的最高奖项——展馆设计金奖,并且在世博会期间有700多万人参观了它。


Vessel – New York, USA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Vessel,图源Heatherwick Studio官网


这是位于曼哈顿哈德逊广场的地标建筑——Vessel,灵感来源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阶梯井,其近处重复的台阶造型、远处的蜂窝感给人独特的视觉效果。


整个建筑共有154层楼梯,2500级阶梯和80个观景台,可供游客攀爬观赏城市风景。


南洋理工大学 Hive - 藏在校园里的“小笼包”

Vessel,图源Heatherwick Studio官网



作为非建筑科班出身的Thomas Heatherwick,却在毕业之后选择建筑作为建筑工作室为主业。


他的作品标新立异,挑战人们的想象力,用别样灵动的艺术给建筑赋予着生命。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下方网站欣赏更多作品:


http://www.heatherwick.com/


还没有去过“小笼包”的小伙伴们,快去探索这座宝藏建筑吧!

上一篇新闻

访问希腊期间,习主席为何专门来到这个地方

下一篇新闻

100最酷的建筑在世界,原来地球上的奇特建筑,长得都那么奇葩 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