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9月初,一场“天安云谷国际创新之路系列活动”在新加坡举行。这场名为新加坡创新之路的活动,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出发,由落户该社区的天安云谷策划主办,聚焦绿色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帮助园区企业开拓视野、链接国际化资源。

岗头,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落,为何能吸引大批高科技企业聚集?在改革开放40年澎湃大潮中,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外界所熟知的?

翻开最新龙岗区地图,岗头位于最西段战略要冲。站在坂田街道环城北路的岗头发展大厦,可以看到整个华为总部基地,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天安云谷。

“以前我们是大布吉片区最穷的村之一。”岗头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小明回忆,穷则思变,社区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紧抓改革开放机遇,带领村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之路——从远近闻名的菠萝、沙梨之乡,到全球知名企业华为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再到以天安云谷为代表的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小镇”,岗头变身智慧产城社区。

岗头蝶变,足以见证深圳快速发展的壮阔历程,更是中国创新崛起一个真实而细微的写照。

种水果谋生:一个贫困村落的最后镜像

岗头最早叫螺岗围,因当初岗头村中心位置有一座椭圆形形似田螺的山岗得名,后又因山头流下的几条小溪途经此处,螺岗围更名为岗溪,此后岗溪又更名为岗头。

如今,岗头社区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00人,社区下辖马蹄山、禾坪岗、中心围、岗头新围仔、风门坳5个居民小组。

岗头村山多田地少,过去以农林业为主,村民靠耕种为生。谈起岗头村的发展,村里的老人仍记忆犹新。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岗头村家家户户种植沙梨、菠萝、柿子。那时候,普通果农每年能收七八十担水果。岗头村土质好,种出来的菠萝很甜。

上世纪70年代,岗头的经济收入主要靠菠萝、沙梨,当时家家户户都把菠萝、沙梨运到布吉,最后到香港。岗头村陈清华老人回忆道:“当时,村里每户人家靠着卖水果(沙梨、菠萝、龙眼等)平均年收入约有80元左右。”

“实在太穷了,家里都吃不饱饭。成立布吉镇时,岗头倒数第二,是市、区、镇的扶贫村。”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如今54岁的陈小明仍刻骨铭心,“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果农慢慢“洗脚”上岸。伴随着岗头的发展,村民开始以工商业为主要营生,以股份分红为生活来源。以前的泥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岗头居民曾经翻山越岭去观澜赶圩购物,如今在家门口就能逛上大商场。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华为入驻:时代选择了抢抓机遇的岗头

1991年,27岁的陈小明做了几年的士司机后,被村民选为岗头村治保主任,之后又当了村委会主任。但他没想到,贫困的岗头村会与国际知名企业华为联系在一起,并结出硕果。

1996年,华为进入坂田片区,选址正是岗头村。陈小明回忆,为了支持华为,他们从岗头水库建水管解决华为员工生活用水问题。

岗头,这个华为所在的村落,从里到外正在发生蜕变。

华为的入驻,给岗头片区带来了很多高端人才,以及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促进了岗头片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马蹄山村就是一个网红村,作为岗头一个居民小组,这里居住着大量华为员工,大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不乏大量著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被称为“中国学历水平最高的城中村”“中国最聪明的IT村落”。

为了把人才留住,坂田街道及岗头社区对标国际化社区整治马蹄山村,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和交通通行条件,为辖区企业和居民营造整洁、有序、优美、舒适的环境:道路划设停车位,变得整洁有序了;盘踞路边的流动摊点不见了;五花八门的户外广告变得风格统一起来;背街小巷也变干净,垃圾堆变成绿草茵茵的绿化带……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毗邻华为总部,由岗头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自筹资金建立的17层的岗头发展大厦目前已发展成“龙岗互联网企业培育中心”,吸引了30多家新兴技术和互联网企业入驻,同时还吸引了多家金融机构入驻,成为坂田“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岗头股份公司的档案室里,这样一组数字格外醒目:1999年,岗头村集体总资产2000万元,股民每年人均分红1000元;2018年12月,岗头村集体资产已逾7亿元,股民每年人均分红约10万元。近20年时间,集体资产增长了35倍,人均分红增长了100倍。

陈小明认为,这一切的变化取决于岗头村牢牢抓住了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机遇。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牵手天安云谷:穷村落变身智慧产城社区

金秋九月,天气凉爽,位于岗头社区的天安云谷,一栋栋蓝色的现代化写字楼高高耸立,绿草鲜花掩映的空中走廊,如同一个个漂亮的音符,将现代智慧园区连接起来。

看到如此足以媲美新加坡绿色园区的画面,谁能想到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老旧工业园,锈迹斑斑、荒草丛生,人迹罕至。

“2011年以前,这里还是个由农房、旧厂房构成的低端制造工业区,主要产业为从事五金、塑胶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陈小明介绍,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2012年岗头股份合作公司抓住历史机遇,与天安中国投资股份公司合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打造深圳市最大的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示范项目——天安云谷。

“旧工业区改造前,村民每年的生活补助只有1000元左右,签约两年后的2014年,岗头村便偿还了所有债务。现在村民每年的生活补助已经达到上万元,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预计今后还会增长。”陈小明说。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天安云谷进行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空间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的改变、产业内涵的更新和城市运营与服务水平的更新。”天安骏业总裁杨毅表示。

目前,园区内引进了华为终端公司、艾森哲、艾比森等300多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规划思想,集产业研发、居住、商业、休闲娱乐、酒店、教育等城市基本功能,还建设了公园、云平台、跑步绿道、文化活动中心等必要的开放空间,形成科技创新与商业、文化、地区经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融合的产城社区。

陈小明的办公室放了几张旧照,他说要保留起来,跟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站在窗口,他深情地看着家乡蝶变——环城北路扩建、坂李大道通车,极大方便居民出行;高端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完善,真正实现产城融合;社区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

壮丽70年深圳故事|岗头“蝶变”:从种菠萝的贫困村到华为总部智慧社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岗头村和华为、天安云谷之间的创新“蝶变”,见证和折射了近年整个坂雪岗科技城乃至龙岗区的创新发展成效,也如火车头般牵引了整个片区产业、城市人文深度融合崛起。

今年初,龙岗区六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双核引领、多轮驱动”战略,以坂雪岗科技城为龙岗西核心,依托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挥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作用,聚集高端资源,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示范区、低碳生态人文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区。

【记者】陶清清

【作者】 陶清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温春丽|姑姑一家

下一篇新闻

王健林:给百岁父亲尽孝,为大龄儿子的婚事焦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