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与“三大矿山”均实现人民币结算,这笔7000亿的生意,中国要拿定价权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铁矿石需求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铁矿石进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同时也是最大的铁矿石买家。
5月12日,宝武钢铁传来好消息,该公司旗下的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完成了第一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
该集团提到,这是继今年1月和4月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完成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后的又一新进展。这意味着,宝武集团实现了“三连击”,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都已经实现了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据宝武集团官方微信号“友爱的宝武”称,宝武集团是国内首家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间实现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钢企。
全球三大矿山与中国钢铁企业开始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结算,这说明,铁矿石的议价权已经开始逐步向中国倾斜。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实体经济能力、人民币大宗商品期货建设的长期努力、和全球疫情下的“风景这边独好”。
曾经的“定价权之痛”
近十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但与之不相符的是,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定价还缺少话语权。
铁矿石属于大宗商品中的黑色金属类,是继原油之后全球贸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品种,中国是该品种的最大购买国。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铁矿石海运贸易极少。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钢铁行业的崛起,而本国又严重缺乏铁矿石资源,需大量进口,日本便找到了有丰富优质铁矿石资源的澳大利亚。由于铁矿石开采项目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日澳双方便开始签订长期合同,通常是15-20年,前5-7年的铁矿石价格不变。
日本钢企非常注重与矿山的长期合作,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交易规则,这就是此前铁矿石定价采用的 “长协”定价机制。“长协”定价机制下形成的价格称为国际市场公开价或年度基准价,是由矿山与钢企每年进行谈判确定的下一年铁矿石交易价格。
“长协”定价机制有四项基础原则:
1.年度合同定价:价格谈判一年一次,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下一矿石年度的谈判,矿石年度起止时间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合同价格确定后不受下一年现货价格波动影响。
2.首发-跟风:第一场谈判达成一致的首发价格,为全年定价标准,其余各谈判方接受。
3.同品种同涨幅:对矿石品种确定价格,适用同一涨跌幅,而不考虑同品种矿石品质的差异。
4.离岸价:谈判确定铁矿石离岸价,不包括海运费等其它费用。
进入21世纪,我国基建行业高速增长,我国国内铁矿石资源有限且品质较低的问题逐步凸显,铁矿石进口需求日渐扩大,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从这时起,中国钢企决定加入到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去。
但由于中国国内钢铁企业集中程度低,生产能力参差不齐,未能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不能对三大矿山产生足够影响,反而形成对生产方的依赖,在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自2003年底中国宝钢首次参与全球铁矿石协商定价机制以来,铁矿石价格曾连续5年大幅蹿升。
后来,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暴发,国际铁矿石呈现供大于求的局势, “长协”定价机制逐渐瓦解。
“长协”定价机制崩溃后,铁矿石指数定价方式成为市场普遍接受的基准。国际主流指数定价来源有三个,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Platts Iron Ore Index)、环球钢讯(SBB)的TSI(The SteelIndex)指数和英国金属导报(me_x_tal Bulletin)的MBIO(MB Iron Ore Index)指数。
其中,四大矿山在与我国钢企议价时,主要采用普氏指数。普氏铁矿石指数采集的价格为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CFR(成本+运费)现货价格。使用普氏能源资讯在线通信工具eWindow收集市场询价、报盘和交易信息。但其数据样本多为“活跃”参与现货交易的小规模钢企和贸易商,而不是矿山和大型钢厂,不具代表性。此外价格编制方式也不透明,有垄断嫌疑。
期货定价,人民币计价,我国钢企开始占据主动
其实,不论是“长协”定价机制,还是普氏指数定价,这两种都容易被国际金融资本操作,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使用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四大矿山牢牢掌握着铁矿石的定价权,早已引起全球钢铁企业的不满,特别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每年进口10亿吨以上的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以境外机构指数价格为基准的“尴尬”。
2011年,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联合推出首个铁矿石期货。同年新加坡交易所在掉期交易基础上推出基于MBIO指数的铁矿石期货,随后又推出首个参考基准为天津港口62%品位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期货合约。
2013年10月18日,中国版铁矿石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铁矿石价格随之走出一波长达26个月的熊市,从984元/吨的高点一路下滑,到2015年12月创出最低价282.5元/吨,总跌幅达71.3%。
大商所铁矿石主力合约连续K线(月线)
2018年5月4日,紧随3月26日人民币原油期货上线,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成为我国首次已上市期货品种的对外开放,人民币铁矿石由此走向国际化,也为期货市场已有品种的国际化探索经验。
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之后,迅速成为为全球规模最大、唯一采取单一实物交割的铁矿石产品。依托中国庞大的铁矿石市场需求,嘉能可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和矿商纷纷来到在大连,利用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来做风险对冲,这成为了矿商巨头敢于用人民币报价的重要因素。
2019年以来,我国加大钢铁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国内钢企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有所下滑,铁矿石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的一些特点。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企业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开始推出期货定价、人民币计价新的结算方式。这种新方式既减少了进口方的汇兑损失、加快了出口方的回款速度,也让贸易双方减少了协议价格和当期价格之间的差价损失,还令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是一个各方都有利的制度安排。
但也值得注意的是,该方式并未全面施行,全球四大矿山仅针对部分中国钢企采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钢铁行业进出口情况,我国铁矿石进口金额大幅增加。2019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7亿吨,同比增长0.5%,进口金额10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91亿元)。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4月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9727万吨,较3月的8591.3万吨高出13.22%,比去年同期的8077万吨增加20.4%,刷新自2002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新高。此外,今年1-4月,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3.6亿吨,同比增加5.4%。
铁矿石贸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5大结算货币,这与中国全球第2的经济总量和全球第1的贸易总量很不相称,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铁矿石贸易模式的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闯出了一条新路。
据央行上海总部消息,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的扩大,境外对人民币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为扩大销售和分散风险,一些以我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开始考虑尝试人民币结算。2020年1月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最大钢铁集团中国宝武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和力拓集团先后完成首单人民币跨境结算,至此,全球铁矿石三巨头均已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通过实践操作,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并在开户、结算以及后续资金管理等方面尝试更多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产品,为今后进一步扩大结算规模奠定良好的开端和坚实的基础。
4月,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9)》(下称“报告”),这是中行连续第七年开展人民币国际化市场调查。
报告显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较2018年同期增长24%;2019年四季度,衡量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攀升至304点,接近三年来的新高。
约有69%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打算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这一占比为2016年来高,接近历史最好水平。(2014年这一比例为69%,2015年为72%)
约有82%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表示,当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流动性较为紧张时,将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这一比例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
受访境外工商企业中,拟考虑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企业占36%。从最近三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愿意考虑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境外工商企业占比呈逐年提升态势,显示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职能正在稳步增强。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肖雅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