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世界克隆出猴子!其实,37年前中国克隆就是世界第一
这两天,中国人做出了
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猴的消息
传遍了全世界
各国媒体都在大肆报道
中国的社交媒体也被刷屏
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可是
让人气愤的是
微博上有人却这么说
他们瞧不起中国人的成果
说这次的克隆猴没有技术提升
酸这次的克隆技术
不是外国人做不出来
只是碍于伦理原因不去做
甚至被说成
造假的本领越发带感
他们既不知道,也不愿意了解
其实,在此之前
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家
都做过了灵长类动物的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
只是因为灵长类动物
卵子和胚胎都特别脆弱
克隆技术难度高
所以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欧美日本科学家的多次尝试
最终都失败了
这次中国科学家
孙强团队的成果
解决了困扰世界21年的
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难题
绝大部分中国人
对克隆的全部了解
都来自于生物课本里
那只克隆羊多利
一只有着外国名字的外国羊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
早在上个世纪
就有中国科学家
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克隆鱼
比多利羊早了15年
他是世界克隆技术的先驱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他的成果无人问津
也没有走入我们的生物课本
无论国内国外
都鲜有知道他的人
他就是童第周
说起这个名字
大家肯定会觉得有所耳闻
因为,在我们小学的课本里
曾有过这样一篇课文
叫做《一定要争气》
里面讲述的
就是童第周中学时
以及在比利时留学时
刻苦学习的故事
童第周出生在一个
穷困的浙江山村里
他的父亲是私塾的老师
家里很贫困
每天除了上学之外
他还要忙家里的杂务
因为杂务繁重
童第周一度不想读书了
但是童第周的父亲
亲手写了
“水滴石穿”四个字送他
他告诉童第周
凡事都要持之以恒
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
父亲给他的这四个字
童第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虽然每天看书的时间都很少
但是童第周还是考取了
浙江效实中学
(和后来的诺奖得主屠呦呦
是同一所中学)
只不过进去时
童第周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名
但是童第周不服气
他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成绩不好他就加倍学习
家里穷得没有灯
他就在路灯下看书
三年级的最后一次考试
这个进来时是最后一名的学生
拿了一个响当当的第一!
1927年,童第周考取了
复旦大学的哲学系
毕业后,他留在了中央大学
担任生物系的助教
在这期间
童第周和他的同乡叶毓芬
认识并很快相爱了
童第周拿着自己做助教的工资
一边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边还帮助叶毓芬
让她在复旦大学读生物系
1930年,童第周拿到了
一个难得的出国机会
去往比利时首都
在布鲁塞尔大学留学
两人在宁波一个旅馆里
简简单单结了个婚
童第周就离开了他的妻子
远渡重洋来到比利时
在这个实验室里
只有童第周一个中国人
其他人都是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学者
因为童第周个子矮
法语又不好
当时的中国又非常弱小
欧美的那几个留学生
根本都看不起他
甚至有人当着童第周的面说:
“中国人太笨!”
童第周不服气
他从不觉得自己比他们笨
他觉得你们外国人能做到的
我也一样能做到!
童第周在比利时大学
生活得非常清贫
住在狭小的门楼里
吃饭只能吃最便宜的干面包
但是在实验上
他却充满了干劲
无论什么技术
他都要仔仔细细钻研清楚
在实验室的研究中
需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
青蛙的卵细胞膜只有
一粒米粒那么大
外面包着三层脆弱的软膜
即使放在显微镜下面
也很难做好
因为对手上功夫要求很高
其他人一不小心
就把青蛙卵撕破了
只有自小刻苦耐心的童第周
一声不吭地完成了实验
达克教授知道后
专门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
让全实验室的人
都来看童第周操作
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
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
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
马上就松驰下来
变成扁圆形的
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
青蛙卵的卵膜
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
从此之后,这个实验室里
再也没有人看不起童第周了
1931年夏天
达克教授还带着童第周
去了当时著名的科研中心
法国海滨实验室
给直径不到十分之一毫米的海鞘卵子
做外膜剥离
童第周再次顺利完成
让整个欧洲的同行
都十分钦佩
4年之后,童第周博士毕业
1937年,抗战爆发
虽然达克教授再三挽留
童第周还是放心不下
自己的妻子和家人
最终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
童第周带着叶毓芬在四川定居
他一边在大学任教
一边继续自己的胚胎学研究
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
必须要有实验仪器
没有显微镜
童第周就找亲友借了不少钱
还变卖了自己的衣服
砸锅卖铁,终于买到了
一架6万5千块的显微镜
没有灯光照明
他们就用暗淡的煤油灯照明
没有烧杯、量杯
他就用茶杯、碗来代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却一篇又一篇地发着论文
他在比利时的英美好友
来看望他的时候
看到童第周的工作条件
都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他先后担任了
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
和复旦大学的教授
还兼任了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员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他主持组建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从1958年开始,童第周陆续发表了
一系列有关文昌鱼的研究成果
成为国际最权威的文昌鱼研究专家
他绘制的
文昌鱼胚胎发育预定器官图谱
多年来被世界各国的胚胎学著作
广泛引用
随后,童第周又开创了
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的先河
同时代的英美科学家的相关研究
都是在同一物种中进行的
日本人对异种蛙进行了核移植
但从来没有成功过
然而,童第周经过不懈的实验
终于在1963年
完成了鲤鱼和鲫鱼之间的
细胞核移植
成为了世界第一例异种动物移植
因为表达了部分鲤鱼的形状
鲫鱼的尾鳍不开叉
这条鲫鱼就被称作
“童第周的鲫鱼”或“童鱼”
可是,因为当时的中国
又贫穷又落后
加上环境非常动乱
童第周还被拉出去批斗
哪里有人愿意
去了解他的研究成果
让世界科学界知道
更是难上加难
1979年3月30日
童第周因为突发心脏病
在北京逝世
然而,这条消息不过是
在人民日报的角落里刊登了一下
就再没人关注
直到一年后
由他主持撰写的论文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细胞质
配合而成的核质杂种鱼》
才以中英文发表在
1980年第4期出版的《中国科学》上
但也只是草草署上了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甚至都没有童第周的名字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
现在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这篇文章
这篇论文的引用率是零
1981年,中国科学家
继续童第周的研究
再次用成年鲫鱼的肾脏细胞
克隆出了一条鱼
证明了体细胞也可去分化和再程序化
刷新了世界的认知
比多莉羊早了15年!
然而,这项本该引起轰动的
世界级成果
就这样静静地
堆放在角落里
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没有人知道
它正在创造着人类生物学的历史
1996年,克隆羊多利诞生
成为了世界上
第一只被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
在BBC和美国媒体的宣传下
多利羊成了那个时候
全世界最出名的动物
被评为当年
世界十大科技进步之首
多利羊的研究者伊恩·威尔穆特
也随之名扬天下
还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爵位
然而中国的童第周
和那一批培育出克隆鱼的科学家们
作为世界克隆技术的先驱
却几乎无人知晓
一直到2005年
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ISI)
才在发布的专刊中
简简单单地提了一句
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
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鲫鱼
如今,时隔37年
中国科学家又领先全世界
做出了克隆猴
然而,没想到还是有这么多的人
瞧不起自己国家的科研成果
说实话,这样的人
上尉见得太多了
在中国,就是有这么一帮人
在他们的嘴里
无论什么技术
小到U盘、继电器、无人机
大到发动机、克隆、数控机床
只要是中国人做出来了
马上就会变成
不是发达国家做不出
只是不愿意做的
没有技术含量的技术
然而,换成外国人时
连一个圆珠笔芯
一个马桶盖
都能吹上十几年
无论是什么产业
小到炼钢、物流、手机
大到造船、造桥、高铁
只要是中国人造出来了
这个产业马上就会变成
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
靠廉价劳动力堆积的血汗工厂
没什么技术含量
相反,到了外国人手里
一个小小的寿司
都能被吹成寿司之神、匠人精神
2011年,我们的歼20首次亮相时
就有人在网络上发帖
《歼20不过是三代机水平》
结果后来歼20和三代机比试
性能完胜三代机
去年C919上天的时候
就有人说
就是自己造了个壳子
也好意思叫国产?
有网友总结过一首诗
可以完整概括
这些人的内心想法: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
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
不搞世袭新加坡,恒河圣水有疗效,
喜迎民主伊拉克,埃及抗议不挨炮,
舌尖英国很美妙,希腊全民皆勤劳!
然而
中国做出来的
一个个响当当的成果
一次次的技术突破
他们不想也不愿意去了解
比如我的好友蛋蛋姐
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的
世界上第一个
分离出了沙眼衣原体
并领先世界治愈沙眼的
中国科学家汤飞凡
比如,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
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支撑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诺奖成果
名字被拿来命名小行星
被称为“核物理女王”、
“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
比如大家平时用的U盘
就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还在2004年获得了
美国国家专利局授予的
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
还成为了中国第一个
在美国本土收取巨额专利费的公司
只是因为后来
朗科发展得不好
宣传不到位产品价格又高
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导致市面上大家熟知的U盘
都是外国的牌子
中国人是优盘的发明者这点
也随之鲜有人知
到了现在
因为有着经济实力的支撑
中国领先世界的技术
也有非常多
只是因为宣传上的问题
除了业内人士
外人很少知道
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
由于我们在高纯度耐高温材料
以及磁约束技术上的突破
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如具有吞噬功能
可以用于构筑
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液态金属
就是由中国人首创的
还有量子通信、可燃冰、
人造生物角膜、微晶钢
超级计算机、相变储存芯片、盾构机
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
只会越来越多
在中国,自古以来
就有无数像童第周这样
不畏艰险、勤劳肯干的中国人
这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从不会妄自菲薄
也没有时间在社交网络上
当指指点点的键盘侠
他们只是咬着牙卯着劲
奋战在自己领域的第一线
为了心中坚持的理想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他们只是埋着头弓着腰
用自己的脊梁
挺起了整个中国
你可以无偿享受他们的成果
你可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你甚至可以不必
对他们说一句“谢谢”
但请把最起码的尊重
留给他们
把足够的自信
留给你的祖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