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道原乡创始人周莉:用“一米高的视野”看城市 打造“儿童友好”体育场景
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她,是怀抱梦想的体育公园创享家;她做的事情,就是激活每一个沉睡的空间,以体育赋能,把一种全新的健康美好生活新方式带到大家身边。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导者,周莉近10年来聚焦智慧体育与全科体育,陆续在全国40余座城市落地了120多个体育公园品牌项目。她与荷兰、芬兰的顶尖体育机构和联盟合作,引进并打造出一个个体育“新物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友好型城市”(CFC)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人类住区规划署首次提出,意为不论大中小城市还是社区,在空间规划及公共事务中都应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的需求纳入决策体系之中。目前,该倡议已成为全球许多城市的共识,包括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多座城市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一米高的视野”去重新看待城市公共空间,开始“俯身”思考如何优化体育场景,让城市变得“儿童友好”。陆道原乡创始人兼CEO周莉便是其中一员。7月7日,围绕社区体育与儿童友好等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文字采访,与周莉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如何下沉至“最后一公里”?
NBD: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你的创业领域涉及广告传媒、原创动漫、产业咨询、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最初是怎样的契机,让你进入到体育公园这条赛道的?
周莉:事实上,1999年开始,我就和我先生一起创业。作为70后的我非常享受创业的过程,尽管中途面临过“出局”,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进入体育公园这一领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追溯这件事的萌芽期,这个节点应该是2013年。那时,各大城市都开始推进“全民健身”战略,但对于体育公园的概念仅停留在“人均体育面积”,体育运动并没有真正实现“下沉”,我们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同年,我们前往荷兰、芬兰考察。在与芬兰乐普森集团、荷兰橙色体育联盟等顶尖体育联盟及企业交流后,我们更加肯定——在打造体育公园与体育消费场景的过程中,智慧化与下沉化趋势明显。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上述趋势将成为主流,这将是一条充满潜力的赛道。于是,2013年,我们踏出了第一步,联合荷兰、芬兰的顶尖智慧体育研发及智能制造机构,发起了“一带一路”中芬荷“快乐运动中国计划”。
NBD:《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体育场景如何真正下沉至“最后一公里”?这一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
周莉:社区体育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并不是单纯地修建一座体育场馆或是提供一些体育器材。其核心是——提供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营造出浓郁的体育氛围。这是体育场景实现“下沉”的关键。
在全球调研后,我们在成都引入了荷兰智慧足球场社区体育模式,因地制宜建造半开放场所,并将场地选址在试点社区的居民动线上,解决了社区体育的通病。
位于宽窄巷子附近的成都少城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 图片来源:“陆道原乡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
目前,推进“社区体育”的难点主要在于——载体的合法利用,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其他“金边银角”,体育场景的属性要求可能会与上述载体的属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我认为是体育运营人才的供应缺口。“社区体育”是一个新兴体系,社区体育人才不仅只是运动教练,而是这一片生活区域高品质生活服务的提供者与运营者。
以青羊少城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为例,这是我们打造的社区足球公园品牌。我们配备了三名专业人才,一位负责生活服务管理,专注于邻里之间的交流连接、惠民服务等;一位负责专业技能,包括教授足球课程、提供专业指导等;还有一位负责活动运营,像是组织周末的3V3家庭亲子足球赛。
可以看出,在体育场景不断“下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来自公共关系、教育、管理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寻找合适的跨界人才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位于宽窄巷子附近的成都少城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 图片来源:“陆道原乡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
从体育场景切入“儿童友好型城市”
NBD: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提供了“顶层指引”。深圳则发布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理念给我们的体育公园建设、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带来了哪些新的思考?
周莉:在城市空间规划的不同阶段都应充分照顾儿童的“尺度”。我们的社区、公园、消费场景都需要围绕“儿童视角”来思考布局,这样才能诞生出更多聚焦“儿童需求”的创新场景与新的机遇。
在城市总体设计规划中,“儿童友好”中的“友好”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动词。当它作为名词的时候,你考虑到的可能是技术上的呈现;但如果将其理解为动词,你需要更多考虑与儿童的互动——即如何让儿童更加快乐地成长、如何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儿童友好型”城市应该是涵盖“所有儿童”,当然也包括特殊儿童群体。在这一领域,我们还有许多课要补。
另外,我特别想聊一聊儿童安全,这特别重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体育的认知是有限的,如何保护自身、避免受伤是一个难点。在打造体育公园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完整的安全体系,在充分保障儿童安全的基础之上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实现对载体(体育公园、体育场景)的可持续运营。我认为所有从业者,必须要有这样清晰的认知。
NBD:以儿童的视角设计城市,意味着城市不能再粗犷地竖向发展,而需要考虑横向的空间品质。在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领域,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案例?
周莉: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将候机楼打造成“儿童游乐场”;荷兰代尔夫特(Delft)构建“儿童出行路径网络”,让儿童可以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在城市内自由活动,这些都是非常突出的案例。
就体育场景而言,我们长期关注北欧,特别是芬兰和荷兰。在与芬、荷知名体育机构长期的交流合作中,我们发现其在打造体育场景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关系到“儿童友好”。
首先就是安全性,每一个细节都“分毫不差”,包括设施环境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性、材质的安全性等。第二是所有的设计都符合儿童的审美,像是芬兰有大量设计师、创意人才参与到了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打造出充满艺术氛围的体育场景。第三,芬兰和荷兰的体育公园的空间利用率非常高,依托“全科体育”的理念,帮助孩子完成多维度的成长。
图片来源:“陆道原乡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
“聚焦智慧体育与全科体育,正在启动千万级融资”
NBD:相较于传统的体育公园,陆道原乡打造出的社区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文体主题乐园这三类体育公园有何差异之处?
周莉:以WePark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为例,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其核心是聚焦智慧体育,融合社区场景。
借助我们的智慧体育系统,社区居民不但能在家门口体验荷甲青训级别的场地和器材,还能实现个人锻炼信息管理。居民根据声光提示进行相应训练的同时,场地自动传感器会记录数据,再由系统把集成数据和训练视频自动上传到云端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打造一系列体育公园过程中,引入了芬兰“全科体育”的教育理念。以非遗•WePark玩湃全科体育公园为例,它属于城市级别体育公园项目。所有的场景设计都围绕3-15岁孩子的成长特性和心理特征展开,帮助孩子完成“体力、智力、知识、协作”四个维度上的成长。
在这个园区的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了项目的可持续运营,以及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的平衡。我们引入了大量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体育产品,像是芬兰乐普森集团历经50年研发的“儿童户外运动乐园”、中国首座“克鲁伊夫足球场”、来自荷兰YALP公司推出的足球游戏“TORO四门竞技智慧球场”等。
中国首座“克鲁伊夫足球场”落地成都非遗·WePark玩湃全科体育公园 图片来源:“陆道原乡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
NBD:结合宏观政策导向与整体市场趋势,目前陆道原乡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下一步有无融资计划?
周莉:我们的自创品牌“玩湃”,以城市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公园两个类别为主导,前者聚焦于“15分钟健身圈”;后者则聚焦更大的城市维度,这是我们目前发展的重点。另外,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文体主题乐园则属于为各大景区做的定制产品,不算是我们目前发展的主流。
在调整商业模式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瞄准的是“轻资产品牌输出”,其中的“壁垒”在于品牌供应链。所以,接下来我们会聚焦“玩湃”,全面打通该品牌供应链,包括技术支持、可持续运营内容、全新支撑产品(研学、课程、赛事等)。
下半年,我们计划启动千万级的融资,目前正在做布局。我们希望通过融资做大做实“玩湃”品牌供应链,完成品牌轻资产输出、品牌授权、品牌资产管理集成及品牌统筹运营商的不断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