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今日通车 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样板
中老铁路今日通车 从昆明到万象朝发夕至 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样板
一路向南 命运与共
本报记者 侯颗
12月3日,中国与老挝两国最高领导人将以视频连线形式共同见证中老铁路通车,从春城昆明到老挝万象朝发夕至即将成为现实。
中老铁路线路全长1035公里,由昆玉、玉磨、磨万铁路组成,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
跨越三山四水,一路走过高山峡谷、地质活跃带、热带雨林,这条路的建设经历了哪些挑战?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它的通车对老挝和东南亚国家有何意义?如何让廉洁成为中老铁路的底色?记者日前采访了中老铁路建设中的多位参与者,探寻这条友谊之路、廉洁之路、幸福之路背后的故事。
建设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架起一座睦邻友好“连心桥”
通车前夕,磨万铁路一处工地上的钢筋场里焊花飞溅,一位肤色黝黑的老挝年轻人正熟练地操作着全自动钢筋滚焊机。和4年前刚来工地相比,他的体格结实了许多。结束最后一次工作后,小伙子来到他的中国师傅身边道了声感谢,两人相约要在通车那天留下一张合影。
磨万铁路北起中老边境口岸磨丁,南抵老挝首都万象,是中老铁路的境外段,建设过程中,老挝籍雇员占大多数。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工人缺乏技术经验,教会老挝工人怎么建铁路成为中方建设者来到这里的首要任务。
这位年轻人名叫阿赛,今年二十岁出头,他的中国师傅陈杰是中国中铁二局的一名技术干部。从看图纸开始,陈杰手把手给阿赛演示钢筋加工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模板如何放置、在哪里划线、怎么确定打弯角度……因为语言不通,阿赛有时理解上有困难,陈杰便一遍遍操作、演示,直到他完全掌握为止。
在磨万铁路建设中,中铁二局派出最好的技术人员为老挝工人讲课,把他们放到关键的工种和岗位上跟班锻炼,传授每一阶段的施工经验。目前已创办老挝培训学校,举办培训班600余期,帮助2400余人次拥有一技之长。
对陈杰和阿赛而言,这段铁路不仅书写了“传帮带”的佳话,更见证了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
2018年7月,老挝南部的阿速坡省一水电站发生溃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知灾情后,中铁二局项目部迅速集结抢险救援队伍和4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赶赴受灾现场,陈杰就是其中一员。经过40天的连续奋战,在老挝18号公路上,陈杰和同事们建起两座跨度30米、载荷能力50吨的贝雷桥,打通了灾后生命通道。
转移受灾群众的过程中,一位小男孩朝陈杰竖起大拇指,并用当地语言说了声谢谢。这让他至今记忆深刻,“即使离开这里以后很多年,这句谢谢也不会忘记”。
同阿速坡人民结下的友谊种子,也在中老铁路的建设中生根发芽。随后,1000余名老挝人自愿奔赴万象参与中老铁路建设,在解决项目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宝贵就业机会。
据介绍,自中老铁路开建以来,中方共为老挝人民提供11万人次就业机会,购买老挝当地材料和物资超过51亿元人民币;为沿线村民接通水电,修建近2000公里的道路水渠,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师徒两人对通车后的生活充满期待。陈杰说,找机会带家人再来一次万象,“沿着曾经的足迹给他们讲讲和老挝人民一起奋战的故事”。阿赛说,希望能乘着中老铁路的列车到美丽的中国走走看看。
桥隧占比达76.5%,绕避各类环境敏感点,攻克多个世界技术难题
虽已入冬,地处云南中南部的元江县城,依旧骄阳似火。在红河峡谷中,高达237米的元江特大桥飞跨山间,中国中铁四局28岁的技术总工周佳午快步走在桥上,仔细检查着各项设施。
元江特大桥位于中老铁路玉磨段,为全线最高桥梁。大桥全长832.2米,有4个桥墩,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位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一。这样的高度之下,在不通过火车的情况下,桥墩底部都要承受约15万吨的重力。然而,施工人员在对桥墩底进行地质勘探时发现,由于断层和滑坡体较多,地底结构不足以承受如此大的重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铁二院先后邀请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桥式方案研讨会,经过多次比选优化,最终提出由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通过墩顶横梁和中间“X”型钢结构横向连接的施工工法,在确保承重达标的前提下,可减轻桥墩重量达30%。这一国内首创的工法也为世界同类型铁路桥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周佳午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就是把这一方案变为现实。
“桥墩之间的连接由像剪刀一样的钢结构组成,大桥交叉钢横梁的PBL剪力件就像剪刀尾巴连接在桥墩里面的每一个小树根,安装定位和焊接‘小树根’在技术及安全上都是重难点。”周佳午一刻不敢松懈,每天都会在现场盯控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预埋的精度是成桥关键。通过一次次的建模、测量、修改、再建模,周佳午将PBL剪力件的预埋精度控制在了2毫米之内。“这样能保证后期钢横梁的安装更加平顺。正式投入运营后,火车行驶更平稳。”周佳午说。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元江特大桥建成通车后,原来在山路上盘旋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如今仅需十几秒即可到达,而为了这十几秒,周佳午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个年平均日照2339小时、气温常年40摄氏度以上的地方一待就是5年。
据统计,中老铁路全线有新建桥梁301座、隧道167座,桥隧总长达712公里,占新建线路全长的76.5%。“中老铁路途经地区约70%属于山区,地形起伏剧烈、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因此,桥隧比重高、复杂工点多成为建设中的一大难点。”中国中铁二院总工程师谢毅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长大隧道、高墩大跨桥梁建设的修建技术,特别是针对长大隧道软岩大变形问题,创新发展出主动控制变形技术,为今后难度更大的川藏铁路工程的实施和推进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生态环保问题也成为工程建设关注的重点。中老铁路沿线各类环境敏感点众多,有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处。“选线充分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成果,绕避了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降低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谢毅说。
推动泛亚铁路建设、促进东南亚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样板
这两天,家住万象市西蒙县西孟村的稻通·南帕占正忙着锄地,为栽种新一季水稻做准备。中老铁路通车后,这位在田里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最盼望的就是,“每年能让更多中国朋友尝到自己种的大米。”
怀有同样愿景的还有在老挝待了六个年头的中国人徐国武。距离中老铁路万象站直线两公里处,一个占地60公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在规划建设中,这是徐国武创办的湖南炫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老挝农林部合资建设的重点项目。
“作为中老铁路的配套项目,产业园从设计立项、选址建设开始,就与中老铁路的发展紧密相连,建成后将成为‘一带一路’跨境铁路线上第一个境外粮仓。”徐国武告诉记者,预计到2025年,产业园将实现老挝向中国出口农产品300万吨、年出口额40亿美元以上的目标,每年将为老挝增加财政收入1.7亿美元,帮助老挝33万农民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老挝国内80%以上的农产品都出口到中国。”老挝农林部种植司副司长本占·古本纳西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较高的运输成本使得老挝的农产品和邻国相比缺乏优势。中老铁路开通后,万象与昆明之间的运输费用将下降40%至50%,老挝农产品价格在中国市场会更具竞争力。
老挝深处内陆,被中柬越泰缅5国包围,且国内多山少路,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经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经济依赖资源配置,中老铁路不仅是地理层面多了一条通道,更重要的在于增加了资源配置的机会,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激活老挝经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与“一带一路”网络连接,作为老挝通往全球供应链纽带的中老铁路,从长期看将会使老挝的总收入提升21%;到2030年,每年沿中老铁路走廊途经老挝的过境贸易将会达到390万吨,包括从海运转向铁路的15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铁路还将与泛亚铁路网相连,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上的重要转运节点。为加强经贸合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提出泛亚铁路网的构想,即从中国出发,开辟东中西三大通道,西线经缅甸,东线经越南、柬埔寨,中线经老挝,最终都接入泰国,联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在东西部通道建设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作为泛亚铁路中部重要通道的中老铁路无疑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一招棋满盘皆活。”白明认为,在中老铁路带动下,老挝将成为东南亚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未来通过连接中泰铁路,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使内陆国家联通海洋,对推动泛亚铁路建设、促进东南亚互联互通进程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老中铁路将成为老中、东盟-中国增进经贸、投资、旅游、就业、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等合作的重要驱动力。”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维拉萨·宋蓬说,老中铁路是推进新时代老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认为,中老铁路的顺利开通,让中国和周边邻国结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也为全球范围内“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样板。
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廉洁建设与铁路建设一体推进、互保互促,为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发挥示范作用
中老铁路不仅是延续中老两国传统友谊、造福两国人民、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示范工程,是“一带一路”框架内区域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同时也是展示中国全面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廉洁建设的窗口。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提出,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为落实这一重要倡议,廉洁建设自始至终与中老铁路建设一体推进、互保互促。
中老两党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门的通力合作为这一大型跨国工程项目的廉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创新反腐败合作方式,将中老铁路廉洁建设写入两国监察机关《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和落实。聚焦铁路建设中沿线安保、征地拆迁、分包拆包中的廉洁风险问题,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目前已成功举办5次定期会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举办中老铁路廉洁建设研讨班,加强企业合规经验交流与互学互鉴,制定落实企业廉洁行为准则。
在此基础上,相关企业完善制度建设,与老挝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形成高压态势。
围绕建设资金管理、免税物资管理、安全质量管控等重点环节,国铁集团制定《中老铁路项目廉洁风险防控手册》,细化廉洁风险防控点1898个,制定防控措施3835条,建立健全廉洁建设12项制度办法,并将廉洁建设情况纳入信用评价、季度绩效考核等内容,严格落实廉洁问题“一票否决”,形成廉洁建设的长效机制。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与老方特别委员会每季度举行廉洁工作会谈,不定期进行专项会谈共21次;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合检查,督促解决影响工程推进的瓶颈问题。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老双方围绕共同确定的征地拆迁、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等15个廉洁风险点,联合开展监督检查。我们及时向老挝方反映征地拆迁、设备物资通关等环节中遇到的不廉洁情况,通过老方纪检监察组织有效推动了有关问题解决。”中国中铁纪委书记张建强说,同时还构建了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的立体格局,将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嵌入施工生产的全流程,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中老铁路项目建设实际的制度管控体系。
“经过不懈努力,中老铁路廉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不仅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工程顺利推进、铁路如期通车,而且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中老铁路项目的文化认同,为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发挥示范作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