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房县“软黄金”:哪些人逾千年坚持挺它?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素有“千里房陵、诗经故里”之称。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于秦巴山区,房县北靠武当山,南靠神农架。这里区位独特,生态优美,资源富集,凭借独特的立体气候和中纬度优势,成功申报房县黑木耳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名牌产品22个、驰名商标2个。
房县黑木耳,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有“软黄金”美誉。
房县黑木耳又名郧耳、房耳、燕耳。
一千多年前,力挺房县黑木耳的第一人即将出场。
据传,唐中宗李显(庐陵王)被贬房陵后,心思郁结,久而成病。中医以黑木耳入药为他治病。不料,厨师误以为将黑木耳作为菜炒(感慨一下:可见这待遇降得够低的,不然厨师万万不敢如此马虎)。不料,李显吃了黑木耳制作的菜肴后,一眼看中。他“感此物柔韧润滑,清神解郁,遂久食”。后得势回京后,中宗李显点名将“房耳”作为贡品。房县木耳理所当然就誉满京师了。史料记载:历史上曾一度出现“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
《湖北通志》记载提供了侧证:“木耳以郧属产者最为著名,世谓郧耳”。
房县黑木耳早在唐代就成为钦点贡品,系出名门、出身不凡。从唐朝开始,房县人民一直有种植、食用黑木耳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权威期刊刊文称:房县黑木耳不仅是上好的食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每100克中含钙375 毫克,是鲫鱼的7倍;含铁185 毫克,是鲫鱼的70倍。
《全国中草药汇编》称黑木耳“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本草纲目》对黑木耳也有记载,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有补气益智、润肺补脑、活血止血之功效,被誉为“素中之荤”。专家称,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延年益寿、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黑木耳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
相传李显的皇后韦氏也对房县黑木耳情有独钟。她曾食用黑木耳补血。置信度不高的史料记载:公元684年,韦氏随李显流放房州途中因颠簸早产,由于一路缺少食物而身体虚弱,身心俱疲,几近丧命……后食用黑木耳后母女方得以保全。此后14年间,她长期食用房县黑木耳以驻颜养身。
黑木耳营养极为丰富,今天普通百姓可大快朵颐之物,在古代是珍稀得只有帝王能独享的佳品,“王公大臣食之有限”。
实际上,房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更为悠久。
2000年前的《周礼》一书即有明确记载。
唐朝人——苏恭——所著《唐本草注》中提及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
历史上古人关于房县黑木耳的记载,间接助推、延续了一个特产的生命力。
这些人留下的史料让我们获得宝贵认知: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不仅记载了房县劳动人民对于常见耳树的认识,还总结了当时黑木耳的生产经验。这是目前关于黑木耳生产的最早记录,证明了房县为最早生产黑木耳的地区之一。
而《礼记内则》记载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宋代陈皓的《礼记集说》,佐证了黑木耳为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
往事越千年,黑木耳看房县。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木耳之乡”。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权威期刊《长江蔬菜》于2016年刊登专家文章,细细梳理了史料,厘清了房县黑木耳的身世渊源。
新中国成立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房县黑木耳畅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以致于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专享特有简称——“房耳”。
胡四斌董事长认为,房县黑木耳的至高荣誉是在1952年。那一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授予“房县黑木耳风行全国”锦旗一面。
此后,房县黑木耳产业喜讯不断:
1957年,国家供销合作总社授予“黑木耳畅销五大洲”荣誉;
2008年,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09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房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5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6年,荣登“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榜,荣获“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
2018年,入选“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2020年,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
……
房县黑木耳产业伴随改革开放一路壮大,改变着这片土地上农民们的家庭境遇乃至命运。
在千千万万个黑木耳种植户中,许士堂或许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他也成为助推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士之一。
初中毕业后,许士堂在当地穷山沟白鹤村务农。他每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只能挣到七八个工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1984年,他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当起小商贩,下河南、跑武汉、闯深圳,到处贩卖房县黑木耳等特产。1986年9月,经工商登记正式成为该县“耳菇”经销个体户。
2003年,他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正式申请注册了“神武山珍”商标。此举,补齐了黑木耳产业链条中“品牌”环节。有了品牌助力,许士堂公司的黑木耳不仅卖得快,而且附加值相对较高。
2004年5月,他在县工商局、外贸局的引导和帮助下,投资120万元创办了“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公司”。至此,他从一个农民转型成为企业家,补齐黑木耳产业链条中的“销售”环节。
创业之初,许士堂提着麻袋上门收购,转手贩卖。2004年5月,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营销网络延伸到深圳、上海、厦门等20多个城市。不仅如此,他还将黑木耳打入国际市场。2004年9月,许士堂与日本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首批出口黑木耳2吨,实现创汇1.6万美元。
2005年9月,该公司的“神武山珍”黑木耳、香菇荣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很快,“神武山珍”在境外的客商增长到5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6年前,“神武山珍”黑木耳、香菇实现销售100多吨、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出口创汇25万美元……
截止2013年,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达5875万元。公司拥有2条生产线,冻库3个,可储存商品40万公斤。
该公司官网介绍:董事长许士堂三年内先后多次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市场考察……仅2013年就签订了5份出口销售合同,总金额达8000万元人民币。
当地人介绍,像许士堂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像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不止一家。
相关领导走进抖音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十堰房县黑木耳等特产。
2019年4月,多家权威媒体都报道了一个重要消息:吊着长的黑木耳在房县试种成功。很显然,媒体之所以大张旗鼓给予报道,肯定不是因为黑木耳吊着长好看或好玩儿,而是因为“产量是传统模式的5至6倍”。这意味着种植户的受益将大幅度增加!
这是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栽培技术首次在房县试验成功。以前代料黑木耳栽培是把菌袋一袋袋放在大田里,占地面积大,而且栽培管理过程中易受日照、阴雨等自然条件影响,产量不够稳定,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式,主要优点是:同样面积下不仅节约土地资源,而且产量要比传统地栽木耳模式高出五到六倍。还可有效防止病虫害,提高黑木耳质量……
很显然,这是房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样一件大好事,是谁在推动?是谁在支持?迄今为止,胡四斌董事长经多方努力,仍未找到这位“无名英雄”。公开可查的资料只是匆匆一笔带过“为加快房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打响房县黑木耳品牌,该县在全省率先引进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试验。”
2017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房县黑木耳品牌价值评为6.06亿元。
2019年,十堰市以房县为主的黑木耳产量达4000多吨,占全省黑木耳总产量的20%,总产值近10亿元。
房县黑木耳已成为当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不可或缺的骨干产业。
中国食用菌协会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始,黑木耳便以634万吨(鲜品)总产量成为全国食用菌第二大主栽品种。2018年全国黑木耳鲜品产量674万吨,较2014年同比增加16.4%。目前,我国黑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是世界第一大黑木耳生产国。
逾千年以来,无论是最早力挺黑木耳的李显,还是助推黑木耳效益跃升的“无名英雄”,他们都真实存在。一个明证就是黑木耳和黑木耳产业蒸蒸日上,造福公众,推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十堰市以房县为主种植黑木耳的农民近5万人,农民人均从黑木耳生产中增收8000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