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湾区魅力城 逐梦再出发

湾区魅力城 逐梦再出发

驱动力

珠海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举全市之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从板障山俯瞰,一幅壮美恢宏的城市画卷在脚下徐徐铺开:林立的高楼、纵横交错的道路与伶仃洋上似蛟龙般起舞的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情侣路宛若一条飘逸的城市丝带,将日月贝、渔女、海滨泳场这些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地标景点一一串连起来,更远处的十字门、横琴与澳门城市天际线被阳光染上了一层金色……

地处南海之滨的珠海生机勃勃,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过去40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渔村迅速成长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40年后的今天,珠海又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扬帆起航,开启了“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新征程。

敢为人先

40年,GDP增了1300多倍

40多年前,珠海还只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县级城市,人口12.5万,工农业总产值8023万元,财政收入639万元,仅有一条商业街,被香港媒体形象地描述为“一条马路、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

1979月3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珠海撤县建市;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珠海360余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被划出了一块6.8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最先感受到改革活力的是珠海湾仔的几个渔民。他们洗脚上岸,于1982年成立华声磁带厂,初期只有6名工人。没有厂房,大队租借了约20平方米民房做加工厂;没有设备,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承接一些录音带加工。

1983年起,华声磁带厂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创办了磁带复制厂,建了小型录音棚,形成“编录产销一条龙”序列生产线,每年可生产150万-180万盒音乐磁带。这里后来成为将齐秦、甄妮、苏芮、王杰、谭咏麟等明星歌曲引入内地的窗口。

这一时期,珠海成为了我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路者”:引进国内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香洲毛纺厂;成立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全国首家推行劳动合同制的企业———石景山旅游中心;开创科技重奖先河;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在全国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出台全国首部社保法规……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珠海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滩涂上造出了一座城。

数据显示,从1979年至2018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由2.09亿元增至2914.74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从1.95亿元、1.86亿元增加至50.09亿元、1433.82亿元。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24亿元增加到331.47亿元。

摸索前进

珠海曾经历发展低谷

建设特区,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创举,独自摸索的珠海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城市定位上曾几度摇摆,经历了发展低谷。

对比历史数据发现,成立特区之初,珠海与东岸的深圳条件相仿,人口、经济规模相似,但时至今日,深圳已与广州、上海、北京并列,跻身一线城市,2018年GDP逾2.42万亿元,人口1300多万,珠海同期仅2914.74亿元,人口不到190万,总量和规模不及深圳一个经济发达的区。

研究者分析深圳领先的一个普遍观点是,珠海的区位、交通优势不及深圳。深圳背靠香港,充分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而毗邻珠海的澳门是迷你都市,以服务业为主,对珠海的辐射、产业拉动能力与当时的“亚洲四小龙”香港不可同日而语。

珠海与深圳几乎同时提出发展港口,但同样一个集装箱,从珠海运到香港需要3000多元,而从深圳到香港只要300多元。尽管珠海推出了更有竞争力的土地政策,投资商和企业都跑到了深圳。

另一方面,几经修改的城市定位也让珠海多走了“一段弯路”。公开报道显示,与深圳建立特区,很长一段时间坚持将外向型经济作为城市定位不同,珠海1980年最初定位为“建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出口商品基地,成为吸引港澳客人的旅游区,新型边防城市”;4年后调整为“海滨工业商贸城市,以工业为主,兼营农渔牧业、旅游业、商业、综合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珠海又重新定位为“花园式海滨工业商贸城市或高科技城市”,大力引进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高科技产业。

由于当时珠海没有匹配的教育、交通等资源配套,高科技产业未能形成规模,又错过了“三来一补”加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

重新出发

打造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新时期,伴随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开启,珠海迎来了最佳窗口机遇期。

今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7万字的篇幅中,“珠海”被提及20次,“横琴”被提及22次,充分彰显珠海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和投资者的嗅觉最敏锐。5月22日起,短短9天时间,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纷纷进入珠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不约而同将珠海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展示窗口”。

在一个多月前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珠海创新创业及投资环境考察”活动上,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教授皮特·萨赫逊表示,珠海优美的环境令他印象深刻,珠海和新加坡相似,拥有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珠海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早些时候召开的珠海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珠海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海新时代改革开放全局,加快建设对外开放重大平台,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

深化珠澳合作,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大力提升交通联通水平,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40年前,珠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40年后,珠海逐梦粤港澳大湾区,选择再出发。

采写:

南都记者杨亮

上一篇新闻

《2019出海市场研究白皮书》发布 海外华人网购偏爱秋裤、泡脚桶

下一篇新闻

违规代价太低!素质能管出来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