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中国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情况详解——2021年上半年

中国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情况详解——2021年上半年

据金联创监测模版显示,2021年1-6月,中国地炼原油加工量为11108.8万吨,同比增加14.1%。其中二季度加工量为5437.1万吨,同比减少3.9%。金联创分析认为,今年一季度受地炼开工率明显反弹以及炼油利润好转等因素影响,加工量环比去年同期大幅走高。但进入二季度,地方炼厂迎来检修高峰期,开工率及原料到港均下降下,整体加工量亦跟随走低。另需要注意的是,因4-6月炼厂集中检修,地炼采购原料意愿转淡,二季度进口原油船货抵港量不及去年同期,而政策面对于地方炼厂原油配额核查更导致远期原油现货市场成交气氛持弱。尤其是5-6月份,稀释沥青征税叠加第二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缩减34.6%,建党百年庆前夕各类安全、环保检查等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二季度中国地炼原油加工量出现负增长。进入7月份,中国地方炼厂开工率再度跌破70%,即便后期有金九银十加持,但原料供应缺口难以满足下,预计三季度中国地炼原油加工量仍缺乏支撑。


中国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情况详解——2021年上半年


据金联创开工数据监测, 2021年1-6月,中国地炼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6.08%,同比攀升4.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一季度国际原油走势强劲,地炼成品油行情推涨显著,地方炼厂原油加工积极性受支撑,受炼油利润不断好转影响,中国地炼开工率保持高位运行。但进入二季度,随着地方炼厂检修旺季来临,累计12家地炼约3500万吨常减压产能相继停工下,中国地炼开工率开启下行走势。另外,虽然6月份前期检修地炼陆续复工,开工率有所反弹,但7月份国际原油报复性上涨,成本端压力陡增而成品油需求持淡下,炼油利润转差打击地方炼厂加工积极性。与此同时,政府对地方炼厂展开包括装置、进口原油流向、税务等一系列检查,政策面连出组合拳,在原油配额持续紧张及下游产品消费税核查下,地方炼厂多被动降量。据金联创预计,7月份中国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大概率跌至65-67%附近,三季度虽逢传统需求旺季,但今年政策面收紧下,从原料供应到成品利润均受抑制,地炼开工率或难有明显提升。另外,年内第三批进口原油配额大概率将于四季度下发,因下发量仍存在不确定性,金联创预计四季度地方炼厂或仍有降量及停工增多可能。

中国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情况详解——2021年上半年

据金联创不完全统计,2021年1-6月,中国独立炼厂共加工原料11463万吨,其中原油加工量为11108.8万吨,同比增加14.09%。具体来看,前两个季度中国地炼加工进口配额原油数量为8194万吨,占比71%;加工国产原油573万吨,占比5%;加工进口原油现货917.04万吨,占比8%;加工海洋油776.5万吨,占比7%;加工胜利原油70万吨,占比1%;加工稀释沥青613万吨,占比5%。整体来看,由于上半年地方炼厂开工率维持高位 ,但进口配额供应持续偏紧,故地炼加工配额原油所占份额略有下降,但霸主地位仍难以撼动。海洋油、胜利原油及其他国产原油则变化不大。但随着政策面加大对地炼及主营单位进口原油流向核查,下半年来看,进口原油现货或出现明显下降,稀释沥青征收消费税亦对进口量有所打击,尤其是主产沥青的炼厂或减少进口,需求转移至卡斯、冷湖等进口配额原油。

金联创分析认为,由于进口原油配额依然阶段性紧张,而地方炼厂加工稀释沥青生产汽柴油亦能抵扣部分消费税,故在平衡税负成本的前提下,后期稀释沥青仍有一定进口需求。其他原油来看,由于国家严查倒卖配额以及主营单位原油流向,故内贸现货原油供应窗口基本关闭;而国产原油来看,海洋油、胜利油虽然部分地炼长期有使用,但整体供应量偏低,不足以弥补配额缺口。于是,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已久的直馏燃料油再度被炒热。今年5月底开始,部分传统地炼相继购买了新加坡、俄罗斯等地的直馏燃料油,在配额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与原油掺炼。据金联创船期监测,2021年6月共计24万吨直馏燃料油船货抵达山东各港口,7月份到港预计仍在20万吨以上。但直馏燃料油能否卷土重来,再度成为地方炼厂的主要原料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无论是国外炼厂还是国内地炼,经过近年来的油品升级以及装置更新换代,真正的直馏燃料油供应量已经十分有限,且国内地方炼厂出于成品经济性及装置升级等因素考虑,加工燃料油已经不符合目前的油品升级要求以及环保排放要求。其次,由于国外直馏燃料油供应偏紧,而传统地炼哄抢购买已导致燃料油贴水大涨,到岸成本偏高,即便后期抵扣燃料油消费税,亦不能与进口原油相比。故考虑到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直馏燃料油仍难以代替进口原油。所以,市场人士目前仍关注第三批原油配额下发,而在原料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不排除下半年地炼被动降量。

上一篇新闻

新华财经晚报:1月3日

下一篇新闻

12个月应用分发量接近翻倍,AppGallery做对了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