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过亚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之后,我才明白中国孩子缺的是什么
01
《妈妈是超人》中,有段黄圣依儿子安迪和邓莎儿子大麟子的对比特别有意思。
幼升小考试中,老师问安迪:“假如你现在在排队,你的前面排了7个人,后面排了6个人,那这个队伍一共有几个人?”
安迪说:14个。
“那假如昨天最低气温是零下2度,最高气温是7度,那么昨天的温差是几度?”安迪回答说:9度。
反观大麟子,却只能慌张的数手指。
安迪和大麟子仅一岁之差,面对同样类型的问题,却表现如此不同,正是思维能力上的差异。
思维能力是什么?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不就是会做题吗。
还真不是这些,我们常常能看到,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但做事说话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有的孩子说话井井有条,一件事很容易就说明白了,有的孩子却半天说不清;
有的孩子外出旅行自己就能整理好必需品,有的孩子却连家里自己的玩具都找不到;
有的孩子遇到事情时,总是能自己找到最佳办法解决,有的孩子只会搞的一团乱最后哭着找爸妈。
这才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它是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等。
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关键,让困难迎刃而解。拥有良好思维能力的人,不仅学习更加高效,在生活上也更突出。
我们常说某个孩子很聪明,其实就是在说那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很强。
网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对比:
中国孩子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犹太孩子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前者侧重知识,后者侧重“提问题”。
也许对比不一定客观,但却真实地揭露了一个问题:在孩子的教育上,传统中国家长重知识习得,轻思维能力。
02
未来社会需要的,
是思维能力强的创造型人才
如果谈起哪个国家的孩子创造力更强,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一个狭小的岛国,面积只相当于北京的二十四分之一,人口也只有五六百万,但它却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智能化城市第一,PISA排名(教育素质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全球第一,新生儿健康状况第一,拥有亚洲并列排名第一的两所大学:南洋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QS2019排名)。
而就在全世界都感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如此专业时,他们却迎来了5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育变革,而这场教育改革最主要的重点就是:
将编程列为小学必修课!
为什么是编程?
编程思维的核心,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再去解决。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孩子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编程好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优秀,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也将会有更大能力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在未来智能时代,一定是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才能跟上时代。
为什么?用马云爸爸的话来讲:
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而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
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
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
无人超市、指纹识别......人工智能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向人类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
就如清华前校长陈吉宁也曾说过: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那种逻辑思维缜密,能够应对变化,提出独特想法的创造性人才。
03
培养孩子创造力,从编程开始
9月21日是世界阿兹海默症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社交网站上,盛赞一位14岁的华裔女孩。
这个小女孩叫杨君熙,今年才14岁,就成功开发了一款APP,能够实现人脸识别功能,帮助全世界的健忘症患者。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编程经历。
6岁时,小君熙就开始接触电脑编程,学习计算机知识。
10岁时,杨奶奶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小君熙为了让奶奶认识自己,开始利用自己的编程知识,开发了一款能够识别人脸的手机软件,而她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学生。
当记者找到小君熙,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时,小君熙说:
“我很爱我的奶奶,当我看着她一天天忘记过去的事,渐渐变得生活不能自理,就很想为她做点什么。所以我用自己的编程知识做了这款软件。
不止为了我的奶奶,也为了全世界的健忘症患者,因为总有些记忆,他们不想淡忘,总有些人,他们想要记得。我很感谢编程,是编程帮我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全世界的小孩都早已开始学编程了。
早在2014年,英国就开始强制要求5-12岁儿童接受编程教育。
美国随后奋起直追,投入40亿美元在全美大力推广,16年强制要求高中必修计算机编程学分,现在,全美有超过1200万孩子在学习编程。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不仅要求自己的两个女儿学,更是在全美向青少年发起“编程一小时”活动。
《每日邮报》报道,马克·扎克伯格在采访中承认,他在教仅仅三岁的女儿学编程。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编程教育,很多省份都已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开设编程教育课程。
各大名校在自主招生时,也纷纷向有编程特长的孩子抛出橄榄枝。
当你的孩子还在为游戏通关沾沾自喜时,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开发游戏,亲手制定游戏规则了。
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可以在科技的洪流里,自己把控自己的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