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哪哒狮城漫谈丨黑白屋子(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黑与白,可以是单调,亦可以是优雅

第一次看到黑白屋子,是在吉尔曼军营(Gillman Barracks)艺术区,优雅素净的建筑和艺术品相得益彰;

第一次走进黑白屋子,是在地理系的一个英国教授的家中,舒展的空间,红色的坡顶,绿色充盈的庭院,仿佛走进乡野田园中;

第一次书写黑白屋子,是在“南洋茶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这个城市曾走过、或许你错过的风景……

谈到新加坡的居住建筑遗产,人们总会想起传统联排店屋(Shophouses)。店屋区常居城市中心的位置,以其缤纷的色彩和华丽的装饰夺人的眼目(见哪哒狮城漫谈|城市色彩建筑篇)。

殊不知,这岛国上还有另外一类老房子常隐匿在茂林丛中、浅丘山坡上、或是小径的深处。她便是"黑白屋子"(Black and White House)。若说店屋代表的是土生华人文化的精致与集约,黑白屋子彰显的则是英伦海峡文化中的优雅与大气。

丨 黑白屋子剪影(Davison& Tettoni)

“黑白屋子”的起源

“黑白屋子”,是新加坡历史遗产别墅建筑(bungalow)中的极具典型性的一类,由于它们主要使用深色木制横梁和白色粉刷墙壁,因此被人们称为“黑白屋子”。

其设计和建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新加坡仍旧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的时期。1903-1928年间是黑白屋子建设的极盛时期。这些住宅最初是作为殖民政府的官邸和富裕种植园主的住宅,后期也作为驻扎新加坡的英国军官的官邸。

丨殖民时期的新加坡 :殖民者别墅区

(Charles Edward Souper)

丨 殖民时期的新加坡 :本土郊野乡村 (Bayot)

20世纪初的新加坡,当大部分的居民都居住在村落中的简陋窄小的亚达屋(见哪哒狮城漫谈丨从甘榜到甘榜精神一文)中,黑白屋子无疑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 。想来这样的住宅建筑群类似于上海的原法租界或是天津的五大道,皆是殖民者留下来的西式住宅区,其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群和传统城市形态形成鲜明的对照。

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碰撞

黑白屋子的建设始于殖民政府管辖下的“公共建设部门”(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PWD)为当时的政府官员建造官邸的计划。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着殖民官员和军官的进驻,PWD承担起为这些来自英国的官员建造符合他们生活方式、又适应热带气候的住宅的职责,如此便有了这东西方文化交织下的建筑形式。

黑白屋子的设计师

黑白屋子风格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著名建筑师阿尔弗雷德·约翰·比德威尔(Alfred John Bidwell)(1869-1918)。比德威尔是一位出生于英国,极富才华的建筑师,供职于当时颇有影响力的Swan and Maclaren建筑设计公司。他的建筑作品还包括莱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和新加坡板球俱乐部(Singapore Cricket Club)——如今仍旧是新加坡中心区的地标性建筑。

丨莱佛士酒店(visitsingapore)

1903年,比德威尔在克鲁尼路(Cluny Road)设计建造了W. Patchitt 屋子,正式拉开了“黑白屋子”时代的序幕。此后的25年间,黑白屋子遍布岛屿西南部,成为殖民官员的主要居住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新加坡军事人员的增加,黑白屋子的建造经历了些许复苏 。

丨Seletar 空军基地附近的一处黑白屋子(lionraw.com)

早期的黑白屋子位于岛屿的西南部中心区位置,特别是亚历山大(Alexandra),罗切斯特 (Rochester)和登布西(Dempsey)地区;后期则集中于三巴旺(Sembawang), 实里达(Seletar) 和樟宜(Changi)这些郊区毗邻空军和海军基地,用作军备人员的住宅。

黑白屋子的设计发展

黑白屋子的设计建造中体现了多重文化艺术风格的影响。虽然是以英国住宅为原型,但也深深融入了本土的马来居住建筑的影响,并为适应热带气候作出了不断的调整。最终演化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热带田园别墅,成为新加坡的的一张名片。

早期的黑白屋子设计深受风靡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影响。反对工业化统一化的建造,倡导就地取材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因此才有了木材的广泛使用,形成了“热带都铎”建筑风格,下图位于乌节路附近的Tudor Court便是一例。

丨Tutor Court商业区,东南亚手工艺术品中心(作者自摄)

设计师又将当地(热带)设计元素融入到略显庄严的英式房屋中。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中,黑白屋子的主要建造策略是为了抵御炎热潮湿的天气。它的地基建造借鉴了本土马来建筑的风格,即用柱子和拱门将房屋抬离地面。二层的住宅,底楼往往是开放而宽敞的会客部分,而主要的居住空间则在二楼。

丨Anglo-Malay别墅的演变 (Julian Davison)

底层抬高或架空的另一个原因一是将居住空间与丛林中常出没的野生动物隔离开来。事实上,据我认识的黑白屋主提到,他们的院子里都常常有各样生物造访,从松鼠到野鸡,“幸运”的话还有猴子。

丨亚历山大路一处底层抬高的黑白屋子 (作者自摄)

此外,黑白房屋的坡顶棚既有及时排除雨水的作用,又像烟囱一样,为房主创造了通风良好的空间。这些洋房还设有大量走廊和阳台,进一步阻隔了热气的进入;走廊外侧的藤蔓帘阻挡了似火的骄阳,带来了习习的微风。

丨用于遮阳的黑白藤蔓帘 (作者自摄)

今日的“黑白屋子”

500座黑白屋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黑白屋子的主人也发生著变化。20世纪初期,这里居住的尽是英国殖民政府官员;1942-1945年间,随着日军的侵占和英国殖民者的撤离,很多的屋子废弃或是被日军据改为他用;到如今,这些老屋子经修葺改造,承担起了居住、餐饮、办公等不同的城市功能。

经过进一个世纪的风雨,仍旧有近500座的黑白屋子被保留下来。它们大多散布在登布西路( Dempsey Road),罗切斯特公园( Rochester Park), 波斯陶路(Portsdown Road )以及亚当路(Adam Park)。这些片区或许都是在我们日常出行计划之外的地方。

丨黑白屋子片区的分布图(Honeycombers Singapore)

在500余座黑白屋中, 除去近100座归私人所有,其余则均由政府所有,并进行统一的编号。当你在路边看到黑白铁艺的建筑标识牌,便可知这栋房屋为国有建筑遗产。

丨黑白屋子标识牌(作者自摄)

如何租住一套黑白屋子?

国有的黑白屋子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SLA)及其指定的房地产公司进行管理。从2007年,SLA引入了公开招标制度,将黑白屋子以两年的租赁期对外出租。价格由房地产需求而决定。SLA的网站上会列出可供租赁的房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下面这个网站看看:

https://www.sla.gov.sg/SPIO/PropertyListing/Residentia

丨SLA网站列出的可供出租黑白屋子

想必很多人看到这些高大上的房屋都会有所动心,但想想价格便深深叹一口气。黑白屋子的租赁价格从每月5,000新币到25,000新币不等,甚至更高(有史以来最高价格记录为Cluny Road的房产,高达每月36,000新币 )。政府还规定,租赁者必须有租金三倍以上的月收入才有资格申请这些房屋。

目前,许多黑白屋子都被外来移民租住,特别是西方的外籍人士。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外籍人士无法购买本国的公共房屋;二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习惯了故国宽敞的郊野别墅,并不钟情于高层公寓住宅;加之很多西方外籍人士是高收入群体,有足够的资本负担昂贵的租金。

丨哪哒家附近的一处黑白屋子片区(作者自摄)

由于黑白屋子属于政府保护的建筑遗产,对租户的改造也有诸多的限制。根据城市重建局(URA)的规定,虽然房屋的内部可以进行大胆的现代化改造,但必须恢复和保留包括所有门窗在内的建筑外观。更重要的是,这些房屋也只能涂成黑色和白色。

除了居住,部分规模较大的黑白屋用作了婚礼礼堂,外国使馆办公室(Tanglin Road地区可见)以及餐厅和咖啡厅(集中在登普西山和罗切斯特公园等地区)。

丨上一到三:新加坡植物园Burkhill Hall,婚礼礼堂(host.sg)

四:罗切斯特公园的黑白屋子星巴克(作者自摄)

未完待续……

在黑白的外表之下,这些房屋的内部又有怎样的风情?

居住在黑白屋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狮城的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近距离走进黑白屋子?

下一期哪哒狮城漫谈将带你深入黑白屋子内部……

封面图片:Talking Textiles

封底图片:UntouristSingapore.wordpress.com

往期回顾:

哪哒狮城漫谈(序)

哪哒狮城漫谈丨城市色彩 (建筑篇)

哪哒狮城漫谈丨食物景观

哪哒狮城漫谈丨从甘榜到甘榜精神

下期预报:

哪哒狮城漫谈丨黑白屋子(下)

作者:真哪哒

人文地理博士,

《南洋茶话》主编。

扫码关注我们

南洋茶话

以文怡情,以茶会友,以话载道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美编:真哪哒(微信:lucy5254)

你“在看”我吗?

上一篇新闻

你好,我在新加坡做建筑师

下一篇新闻

游历狮城,"坡"有一番滋味(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